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辐照对水稻种子活力和秧苗质量的影响,分别利用350Gy以及5种不同剂量(250、300、350、400和600Gy)的60Coγ射线辐照了3种水稻恢复系和粳稻保持系秀水134的干种子。结果发现,水稻的辐照敏感性与水稻的籼性成分呈负相关,4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品系)的辐照敏感性排序为:粳稻保持系秀水134粳稻恢复系繁24籼粳交偏粳型恢复系繁31籼粳交偏籼型恢复系繁32;250Gy以上的辐照剂量对秀水134起抑制作用,随着辐照剂量的提高,秀水134种子活力和秧苗质量逐渐变弱,具体表现为发芽率、成苗率和苗高降低,假茎宽变弱,地上和地下干重减少;苗高对γ射线辐照最为敏感;秀水134的适宜辐照剂量为250~350Gy。所得结果为水稻突变体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用~(137)Cs-γ辐照剂量0~700 Gy对籼型、粳型水稻种子进行辐照处理,以研究其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37)Cs-γ射线对水稻种子具有较强的辐照效应。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对种子细胞损伤愈大,300 Gy以上辐照剂量处理显著影响水稻幼苗的生长,在苗期表现为严重抑制苗高、根长,辐射诱变效应较大,可用于新种质的创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用~(60)Co-γ辐射剂量0~10 000 Gy对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子进行了辐照。结果显示,随着辐照剂量增加至1 000 Gy对发芽率均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剂量增加至1 000~10 000 Gy不同品种发芽率出现差异,浙双72下降很快,各品种发芽率随辐照剂量增加而下降的程度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浙双72的半致死辐照剂量约为2 500 Gy,致死剂量为10 000 Gy,而浙油50的半致死辐照剂量为10 000 Gy。辐照敏感性依次为浙双72浙油50淳安老油菜白34龙游浙油505。  相似文献   

4.
137Cs-γ辐射剂量0~750 Gy对5个品种大麦种子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发芽情况出现显著差异,总体呈现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发芽率下降的趋势。皮大麦品种浙皮9号、浙皮12号、花30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350 Gy左右,裸大麦品种米麦105、米麦146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250~350 Gy。辐照剂量对大麦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类型之间差异显著,且裸大麦比普通大麦品种敏感。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06,(4X):81-81
早稻:杭959、金早47、嘉育143、中早22。晚粳稻:秀水09、嘉991、秀水03、浙粳27、秀水110。晚粳糯稻:祥湖914、绍糯9714。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杂交晚籼稻:中浙优1号、两优培九、粤优938、Ⅱ优7954、Ⅱ优8220。玉米:浙甜2018、苏玉糯2号。大豆:引豆9701、台湾75。  相似文献   

6.
137Cs-γ辐射剂量0~600 Gy对5个玉米自交系种子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对玉米自交系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较高剂量下发芽率显著下降,苗高和根系生长受到限制,辐照效应明显。甜玉米自交系杭玉甜12母、D113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小于450 Gy,辐照致死剂量约600 Gy;糯玉米自交系万母、天932母、白2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在450 Gy左右,辐照致死剂量约600 Gy,甜玉米比糯玉米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3种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5个草莓品种的匍匐茎植株,对辐照引起的致死、损伤和生长抑制效应以及新的匍匐茎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30~80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5个草莓品种的匍匐茎植株均有死亡,死亡率在22%~88.7%,且各品种的死亡率均有随着剂量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但不同品种的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具体表现不同;植株叶片均有畸型现象发生;植株叶片长度、叶片宽度、植株高度和植株冠径的变化因品种和辐照剂量而异;匍匐茎发生率和匍匐茎数量显著下降。不同草莓品种对60Co-γ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章姬"最敏感,"宝交早生"、"春旭"、"圣星"次之,"硕丰"最不敏感。章姬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应在30Gy和50Gy之间,宝交早生、春旭和圣星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应在50Gy和80Gy之间,而硕丰的辐照半致死剂量应在80Gy以上。  相似文献   

8.
以3个茉莉花品种插穗为材料,分别进行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剂量对插穗成活率、生根数量、最长根长及萌芽率的影响,通过辐照剂量与插穗相对成活率拟合回归直线,确定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茉莉花对~(60)Co-γ射线辐照敏感性不同,5号茉莉花(多瓣茉莉)的半致死剂量为64.18 Gy,8号茉莉花(多瓣茉莉)为42.61 Gy,23号(双瓣茉莉)为39.57 Gy。与对照(0 Gy)相比,~(60)Co-γ射线辐照显著降低插穗生根数量;30~6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显著抑制插穗萌芽率;40~60 Gy剂量辐照显著降低插穗的成活率、最长根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137Cs-γ射线辐照水稻“浙粳88”号干种子,研究射线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辐照对蛋白质没有显著影响.辐照处理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胶稠度随辐照剂量增加略有降低;淀粉粘度谱的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明显下降,445.7Gy剂量处理后最高粘度比对照降低了44.76%;发芽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孙嘏  傅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596-3597,3599
以60Co-γ射线对皖樱、寒椿、寒山月3个菊花品种扦插苗进行辐照处理,剂量分别为0(对照)1、82、12、42、73、0 Gy,剂量率为2.0 Gy/min,观察记录不同剂量处理的扦插苗的生长高度变化、成活率及开花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延缓了扦插苗的开花期,降低了辐照植株的平均生长高度;辐照剂量为24 Gy时,对扦插苗生长高度影响最小、扦插苗成活率最高,可以说明菊花扦插苗最佳辐照剂量为24Gy,而30 Gy处理使扦插苗的成活率降低到最低点,达到甚至超过了半致死剂量(LD50),说明该剂量是菊花扦插苗辐照诱变的最高剂量;3个菊花品种辐射后,寒椿品种受辐照的影响较大,可作为辐照选育菊花新品种的较好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紫色甘薯块根适宜的60Co-γ射线辐射剂量。[方法]以徐紫L-7和越南紫两个紫色甘薯品种块根为材料,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0、25、50、75、100、125和150Gy)辐射甘薯块根,调查块根的出苗率、出苗数和单苗鲜重。[结果]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均推迟了两品种块根的出苗期,降低了两品种块根的出苗率、单个块根出苗数和单苗鲜重,品种间、辐照剂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5Gy以上辐照导致两品种块根出苗期与对照相比分别推迟了2、3、5、6和12d。[结论]徐紫L-7半致死剂量(LD50)为66.73Gy,越南紫半致死剂量(LD50)为74.96Gy。  相似文献   

12.
对浙粳22等浙江省主栽常规晚粳稻品种发芽种子淹水和覆土等特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浙粳22、浙粳27和秀水63耐淹水能力较强,浙粳30较弱。耐覆土能力各个品种在覆土6 cm以上时都降到了15%以下,浙粳22、浙粳27和秀水63在直播条件下出苗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Co-r射线对3个小豆品种的干种子加以辐照处理,其剂量分别为0(CK)、100、200、300、400、500、700Gy,研究了不同辐射剂量处理M1、M2代5个农艺性状的诱变参数.结果表明:(1)M1代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受抑制,其平均数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M1的变异是多方向的,对剂量的敏感程度也因品种、性状而异;辐照处理致变力(h12)京农2号在400~5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个性状为最大,而冀红四号在200Gy剂量处理下综合5个性状为最大.(2)M2代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的平均数在400Gy处理时均比对照显著增高,从变异系数的大小来看,M2变异范围较大的剂量株高为400~500Gy、单株美数为300~400Gy、荚长为400~700Gy和单荚粒数为300Gy左右.(3)诱导变异遗传力(h22)反映了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遗传变异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单株荚数在辐射剂量为300~400Gy、株高在400Gy时的h22、GS、RGS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242份黑米品种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能力及其与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黑米品种及籼、粳、粘、糯类型之间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和变异系数均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黑米/白米、籼/粳、粘/糯各类型之间的差异分别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总体呈现粳大于籼、糯大于粘的趋势。242个黑米品种按快速聚类法可聚成10大类群,184个籼型品种聚成10类,58个粳型品种聚成6类。黑米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能力分别与其中的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表明黑米的抗氧化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黄酮和花色苷类物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辐射诱变对寒地粳稻种子活力及幼苗发育的影响,为开展寒地水稻突变体筛选和辐射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6个不同积温带主栽粳稻品种(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4个钴60-γ(60Co-γ)射线辐射剂量(0、220、250和280 Gy)及5个辐射后缓冲期(5、10、15、20和25 d)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粳稻种子活力及秧苗发育的影响.[结果]种子活力分析结果表明,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不同缓冲期对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显著(P<0.05,下同),对芽长和根活力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品种与辐射剂量效应因素确定辐射后15 d为种子活力最佳表达期.幼苗发育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剂量对幼苗出苗率影响最大,且品种间辐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品种耐辐射性依次为绥粳18>龙稻18>垦稻12>松粳28>龙粳46>龙粳31.建立品种辐射剂量(x)对成苗率(Yvn)最优拟合度回归方程,计算获得龙稻18、松粳28、垦稻12、绥粳18、龙粳31和龙粳4650%成苗率的最佳辐射剂量分别约为220、130、220、230、70和65 Gy.[结论]在220~280 Gy辐射剂量条件下,寒地粳稻种子经60Co-γ射线辐射后15 d为最佳苗床播种缓冲期,其幼苗发育指标适宜作为辐照剂量和辐照敏感性测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展以20~100 Gy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丰香、章姬两品种试管苗辐射诱变育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草莓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均有影响,但不同品种对60Co-γ辐射敏感性不同,半致死剂量也不同,丰香半致死剂量约为55 Gy,章姬的半致死剂量约为64.4 Gy;60Co-γ辐射对丰香品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植株变矮,开花延迟,花朵数减少,且随着剂量增大,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不同60Co-γ辐射处理对章姬开花影响较对生长影响更为明显,单从较高变异率和优变情况来看,20 Gy处理变异率最高,达到36.53%,且优变多,是章姬品种60Co-γ辐射育种的较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C060-γ射线辐照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方法]用0、10、20、40、60和80Gy6不同剂量Co60-γ射线分别辐照甜瓜品种金凤凰、金龙、雪里红和伽师瓜的无菌组培苗茎尖组织,观测辐照后植株生长和果实性状的变化.[结果]辐射处理甜瓜茎尖的半致死剂量为20Gy.[结论]高剂量(80 Gy)辐照处理对甜瓜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低剂量(10~ 20 Gy)处理既可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还可有效改善甜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法研究水稻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合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选用55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23个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UPGMA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引物的扩增产物带型清晰,结果稳定;23个品种分为4种类型,其中籼型8个,粳型6个,偏籼型5个,偏粳型4个;籼型品种之间和粳型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偏籼型品种之间和偏粳型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远.为了提高籼稻或粳稻品种和杂交种的优势,应注意采用偏籼或偏粳材料作为亲本之一.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γ射线诱变及后代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铁皮石斛原球茎γ射线辐照的合适剂量,以铁皮石斛品种仙斛1号为材料,对它的原球茎进行了137Cs-γ射线的辐照研究,并对其后代变异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 Gy·min-1辐照剂量率下,3个月后,50,70,90,110和120 Gy辐照剂量的原球茎存活率分别为100%,89.6%,35.2%,13.1%和0,曲线拟合半致死剂量为86.4 Gy;经6个多月的培养后,以没有辐照的材料作为对照,分子标记SSR和ISSR分析表明,70,90和110 Gy辐照后差异条带比率分别为1.01%,1.52%和2.53%;组培10个月后测定幼苗茎中的石斛多糖含量,辐照前后比较差异均不显著。研究认为,1.0 Gy·min-1的剂量率下,半致死剂量86.4 Gy附近的剂量可用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辐照诱变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矮化云南地方粳型高秆陆稻品种,选用矮秆籼型水陆稻与具有广亲和性的云南地方陆稻品种杂交,以探讨能否在矮化株高的同时解决籼粳杂交育性低的问题.本试验中,除紫米糯×三磅七十箩F1代株高表现为完全显性外,其余组合均为不完全显性.各籼粳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株高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粳稻三磅七十箩和870136/小蜂谷-17虽然被认为具有广亲和基因,但它们对不同籼稻的杂交亲和性不同.三磅七十箩对UPL Ri-5、CICA6、紫米糯有较好的亲和性,而对册亨紫晕糯-1的亲和性较差;780136/小蜂谷-17对矮仔占、Tos4020的亲和性较差,而对Nduguri、矮黄糯有较好亲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广亲和基因的参与下用矮籼矮化高秆陆粳的同时有希望选到高结实率的后代,通过此途径矮化云南高秆陆稻是可行的.根据已有研究,作者认为任何性状都受多个基因控制,而所能检测出的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则决定于试验材料间的遗传差异,遗传差异越大所能检测出的基因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