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港平  刘亚钊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96-98,111
巴西一直是中国的牛肉进口重要来源国之一.通过对巴西牛肉出口情况和中国牛肉进口数量、种类和结构、贸易金额等方面的分析,发现中国高度依赖巴西的牛肉且巴西的出口牛肉大部分流向中国,造成中国在与巴西牛肉贸易中巨大逆差的原因包括中国国内牛肉需求大、国际竞争力不足和缺乏价格优势,中国应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和优化进口结构来防范牛肉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2.
2004年4月14日,新西兰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为双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s,FTA)扫去了可能的障碍;2004年6月,两国联合研究小组开始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合作领域以及FTA可以带来的潜在利益进行研究;2004年11月,中国和新西兰FTA谈判正式启动,2006年3月,内容涵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领域的第6轮市场准入谈判也已圆满结束,这些意味着中新农产品贸易将面临更宽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农产品贸易是中新贸易中的主要内容,新西兰一直是中国进口奶制品、羊毛、毛皮等产品主要的来源国,而中国也是新西兰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本文将对中国与新西兰签署FTA后,随着贸易环境的自由和开放,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规模、格局可能受到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今后10年美国肉类出口将显著增长,这将帮助家禽和牛肉工业从疾病相关的损失中复苏。全球经济和对肉类需求的增长将推动美国产品出口,牛肉对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市场出口逐渐恢复也至关重要。美国牛肉出口主要反映了优质生产牛肉的需求,大部分美国牛肉都出口到太平洋沿岸地区。美国爆发疯牛病之后,牛肉出口迅速下降。不过预计随着2004年10月美日贸易框架协议的签署,牛肉出口有望增长。随着国内更多低品质牛肉的出现,美国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的数量将下降。猪肉进口多少会得益于牛肉出口下降,因为其使得很多国家转向进口猪肉。太平洋沿岸和墨…  相似文献   

4.
中国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新西兰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乳制品进口来源国。《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简称中新自由贸易协定)于2008年正式生效,中国逐步对新西兰乳制品实施降税直至免税优惠,进一步促进了新西兰对中国的乳制品出口,对中国乳制品企业产生了重大冲击。本文着重分析了中新自由贸易协定签订以来,中新乳制品贸易的变化及特征,并对中新乳制品贸易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新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建立,乳制品进口关税逐年下降,贸易壁垒逐步解除,中国进口新西兰乳制品数量激增,国内奶业的发展受到威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应用中国奶业损害预警模型,实证分析了中新自贸区对中国奶业的损害。研究表明,中国奶牛养殖业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中国原料奶缺乏成本优势,乳品企业大量进口低价工业奶粉导致中新自贸区对中国奶业造成了损害威胁,其中,对液态奶产业的潜在损害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中国牛肉供求趋势和国际市场可获得性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和2030年中国牛肉供求缺口巨大,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进口一定数量的牛肉加以解决,但是从长期来看难以通过国际市场进口解决。未来中国牛肉供求矛盾会更加突出,可以适当依靠国际市场,但是必须重点培育和发展国内牛肉产业,主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才能有效解决中国人吃牛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应用1994—2013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研究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简称中新自贸区)建立前后两国羊毛贸易特征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新自贸区的建立使得中国从新西兰羊毛的进口量和对新西兰羊毛的出口量均不断增加,中新羊毛贸易在中国羊毛进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有所提升;自贸区的建立提升了两国羊毛产业内贸易水平,但二者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新两国羊毛贸易保持着较强的紧密程度,自贸区的建立使得这一紧密程度得到进一步加强;新西兰对中国的羊毛出口具有比较优势且两国羊毛贸易具有互补性,但是自贸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西兰羊毛的出口比较优势和两国羊毛贸易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每年都从美国、新西兰、荷兰等国家进口数千吨牛肉。由于价格上的悬殊,国内生产的高档牛肉呈供不应求之势,仅能部分替代进口。根据预测,目前我国每年高档优质牛肉的需求约相当于l0万头优质肉牛的全部产肉量,而且这一需求将以年递增20%的速度增长。随着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届时将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云集上海,对高档牛肉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因此提供优质合格牛肉供应市场已成为上海的重要任务。另外从国际市场看,由于欧美国家近年来时有疯牛病的困扰,因而相当数量的高档优质牛肉缺口需要国内来填补。张德福说,上海农科院畜牧所和上海…  相似文献   

9.
杨春  王明利 《农业展望》2011,7(7):54-58
1995年以来,中国牛肉产品贸易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牛肉产品进口先升后降,2008年以来逐步回升,主要进口产品由其他冻牛杂碎逐渐转变为冻去骨牛肉,进口集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牛肉产品出口先升后波动下降,主要出口产品由冻去骨牛肉逐步发展为冻去骨牛肉和鲜冷去骨牛肉,出口集中在中国香港、俄罗斯和部分中东国家和地区;牛肉产品贸易近5年保持逆差。预计近期,冻带骨牛肉和冻去骨牛肉进口将保持小幅增长,对中国香港冻去骨牛肉的出口将保持现有水平或略降,对中东国家鲜冷去骨牛肉的出口将微增,牛肉产品贸易逆差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0.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1,7(10):51-54,58
近年中国乳制品进口贸易呈现新的特点,进口量和进口额激增,进口均价大幅升高,奶粉超过乳清成为进口最多的品种,自新西兰进口激增,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影响乳制品进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国内频发乳制品安全事件导致信任危机,消费者对进口乳制品依赖性不断提高;中国原奶供应紧缺,奶粉进口需求明显扩大;国内原奶价格持续攀升,进口成本优势促使奶粉进口大增;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有助于扩大乳制品进口;中新自贸协定优惠税率使乳制品进口更集中于新西兰。展望2011年乳制品进口贸易,国内原奶供应紧张的局面短期难以缓解,乳制品进口将延续上升趋势;国际市场乳制品供求偏紧,进口乳制品价格将继续上扬;特保机制影响有限,新西兰乳制品进口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