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湘东低山丘陵区种植的杉木良种,以6种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的杉木良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福建洋口林场杉木3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福建优良杉木无性系洋020组培苗、湖南杉木2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杉木1.5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杉木1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普通杉木人工林林分种子实生苗)营造试验林。结果表明:在6年生、8年生时,不同类型不同世代良种间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8年生时,湖南2代杉木良种材积最大,其均值为0.088 2 m~3,比对照大120.0%;其次是福建3代杉木良种和福建无性系,材积均值分别为0.085 8 m~3和0.085 4 m~3;福建无性系变异系数最小,为26.57%。杉木高世代良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选择本地选育的杉木良种造林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选取云南省广南县坝美镇平孟村为试验点,对不同种源的2个杉木优良品种(云南马关杉木种子园种子、福建洋口白露亭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与对照(文山商品种子)培育的1年生苗木进行苗期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云南马关杉木种子园种子、福建洋口白露亭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播种品质良好,苗木总体合格率为95.56%;云南马关杉木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苗期表现最为优良,福建洋口白露亭杉木第3代种子园种子次之,文山商品种子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3.
杉木良种试验林及良种良法造林试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新建工区13班5小班,选用不同的良种良法进行了杉木造林实验,对福建省华安西陂国有林场新建工区13班5小班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对杉木良种良法造林效益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基地1的杉木生长情况要优于造林地基2,洋口2.5代良种杉木的树高和地径生长情况优于其他良种,在造林基地1中采用洋口2.5代良种杉木具有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合赣南地区生长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良种,本试验对6种不同世代不同类型杉木良种造林后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杉木不同世代不同类型良种试验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年生与5年生的杉木良种中,洋口3代良种表现最佳,其树高、胸径均显著大于其他良种(P0.01);7年生时,同样是洋口3代杉木良种生长表现最好,杉木平均材积生长量为0.040 0 m~3,高出平均材积生长量的29.45%,其次是信丰杉木2代、信丰杉木1代良种,其造林后6 a材积生长量显著高于陈山红心杉1代(P0.01)、融水种源杉木林分良种与洋口杉木2.5代。本试验结果表明,杉木高世代良种具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选择当地选育的杉木良种造林能够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园良种造林幼林期高生长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适宜的优良品种造林,利用7个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造林对比试验,进行了32个月试验林的树高生长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平均树高为3.17m,变异系数为18.41%.不同种子园生产的种批后代在幼林期树高生长性状上有极显著差异.总体上,所有参试的种子园种子培育的苗木均较对照生长迅速,其中,尤溪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和光泽华桥国有林场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后代的平均生长量最高,树高分别超过对照13.85%和12.50%.来源于杉木种子园良种的幼袜期林分个体间变异系数较小,林相较整齐.  相似文献   

6.
对永安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的28个无性系,以第2代、第1.5代的杉木种子园良种为对照进行了苗期生长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三代种子园中不同无性系间的苗高、地径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初步选出2、4、22为最好的第三代无性系良种,其苗高、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12.75%和13.20%。  相似文献   

7.
杉木不同良种大田播种育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仙游县建林林业专业合作社苗圃,对产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等10个单位14个1~3代的杉木种子园良种开展苗期生长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4个良种的生长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生物量均值最大的分别是:尤溪林场第3代、尤溪林场第3代、洋口林场第3代;综合苗高、地径、生物量性状,利用多性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尤溪林场第3代的综合表现最优(多性状综合评价Pi值最小)、其后依次是洋口林场第3代、光泽华侨林场第3代、官庄林场第2.5代、南平市郊林场第1代、尤溪林场第2代、洋口林场第2.5代、政和林场第1代、长汀第2代、建瓯市第1.5代、尤溪林场第1代、浙江省龙泉市第2代、洋口林场第1.5代、官庄林场第1.5代。  相似文献   

8.
《湖北林业科技》2017,(6):24-27
林木良种是森林资源高效培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优化杉木良种资源应用的配置,以福建省杉木中心产区建瓯市和大田县两地种源种子为对照,开展产自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等10个单位14个1至3代杉木种子园良种的轻基质容器育苗对比试验。通过对苗高、地茎、高茎比、质量指数等8个苗期生长与质量指标的调查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不同世代良种和相同世代不同种子园良种间的生长指标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杉木不同良种之间的苗木生长特性存在差异;依据苗高、地径和生物量进行苗木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世代良种的苗木质量总体上优于对照组,苗木质量指数最高的是尤溪林场3代,高出总群体平均值25.21%,其次是洋口林场3代、光泽华侨林场3代、官庄林场2.5代、长汀2代,高出总群体平均数的14.12%。  相似文献   

9.
杉木种子园良种与优良无性系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营造3个杉木良种试验林,并逐年调查和分析生长量性状。结果表明,造林6a后,3个良种均生长良好,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均超过1.3 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均超过1.1 m。单株立木材积生长量大小顺序为:第3代种子园良种>红心杉良种>洋020无性系。洋020无性系的树高和高径比显著较大,而胸径显著较小。  相似文献   

1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的主要造林树种,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流域14省(区)亚热带地区,每年木材产量约是全国商品材产量的1/5到1/4,20世纪90年代年造林面积40万hm^2左右。约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1/10。杉木育种虽取得很大成绩,但还不能满足生产上对良种的需求。为了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加快林木良种建设步伐,提高良种的遗传增益,作者在杉木1代种子园建立的基础上,于1992年起开展了杉木高世代(即2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的研究;同时,于1997—1999年连续3a进行了杉木2代种子园单亲子代林的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杉木第2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12年生杉木第2代子代测定林的主要生长性状值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各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材积性状作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树高、胸径指标,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选出表现最好的30个家系,12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12.61 m、16.76 cm、0.1600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2.95%、5.55%、14.24%,平均现实遗传增益为31.78%,这些优良家系适合在福建省顺昌县境内及周边Ⅱ类立地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第3代杉木种子园子代在广西造林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第3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林在广西前3年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以探究福建种源在广西造林初期的适应性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子代林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年生子代林在广西整体表现为林分胸径与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3年生子代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3.57 m、4.46 cm和0.004 m^3,分别高于对照5.04%、11.66%和26.89%。子代林在广西生长表现良好,生长优势明显,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的造林效果较好,可为广西进一步开展杉木育种研究和良种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杉木第3代和第2.5代种子园良种苗木生长,认为杉木良种苗木的生长优势主要体现在苗高和Ⅰ级侧根数上。尤溪杉木第3代种子园良种和沙县官庄杉木第2.5代种子园良种1a生裸根苗苗高分别为0.51m和0.49m,分别比人工林采集种子的苗木高27.5%和22.5%。Ⅰ级侧根数量分别为23.33条和24.67条,分别比人工林采集种子的苗木多32.86%和40.49%。而尤溪第3代良种与官庄第2.5代良种苗木间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北美鹅掌楸不同种源在闽北山区的生长表现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对从美国引进的北美鹅掌楸3个种源进行苗期试验并建立测定林,在6年生时对测定林进行调查和分析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苗高、地径的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6年生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值分别达6.41 m、10.94 cm和0.03561 m3,与本地乡土速生落叶树种南酸枣比较,生长性状表现相当,能较好适应闽北地区的生长。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差异均不显著,但在个体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树高、胸径、材积个体水平的变异系数都约为相对应指标种源水平的4倍,从优良种源的292株个体中选择了10株优良的个体作为杂交育种或无性系利用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5.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不同类别良种改良效果的比较研究*徐金良洪昌端沈辛作项龙昌关键词杉木良种增产效果杉木(Cunninghamialanceloata(Lamb.)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速生用材和造林树种。浙江省从70年代初开展杉木遗传改良工作以来,以种源选择、...  相似文献   

16.
鄂西北秃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秃杉引种栽培试验表明,秃杉在鄂西北地区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等特点,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秃杉平均高生长量比杉木高36.2%,平均胸径比杉木高71.0%,为优良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和园林观赏树种。秃杉种源试验结果表明:种内存在遗传变异,生长量与经度、纬度呈负相关,低纬度的云南林科院种源,材积生长高于种源平均材积生长量32.1%。  相似文献   

17.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选择20地位指数级、29 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并调查其生长量,随后采伐,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并营造第2代杉木林,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的生产力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8 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3.01 cm、9.20 m、16.23 m3/(hm2.a),而炼山(火烧采伐剩余物)处理的生长最差,其生长量分别为11.68cm、8.61 m、11.61 m3/(hm2.a).炼山处理的8 a生杉木林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不炼山(保留采伐剩余物)和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90.03%和71.50%,但各处理杉木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8 a生第2代杉木林立木蓄积量与采伐前的第1代的无显著相关,但与第1代的地位指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6个南方红豆杉种源苗期和幼龄生长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豆杉是提纯抗癌药物紫杉醇的重要药用植物,因受制于红豆杉有限的野生资源,世界各国都在寻求多种方法生产紫杉醇,而通过红豆杉的人工栽培则是当今实行紫杉醇产业化的主要途径。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leve1.)Chang et L.K.Fu)为我国一级保护树种,材质优良、观赏价值高,相对于同属其它植物其紫杉醇含量虽然较低,但因其早期速生、宜短周期经营而开发价值较高。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主要是药用优良新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缺乏。南方红豆杉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南岭山脉及河南、陕西、甘肃、台湾等省的山地或溪谷,种内变异丰富,但缺乏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Tree growth traits (tree height, DBH and stem volume) and survival from two 9-year-old, open-pollinated progeny tests of Chinese fir were investigated for heritability,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age-age genetic correlation and selection efficiency. The 97 and 79 families planted at two si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hird-cycle seed orchard. Individual heritability was estimated between 0.05 and 0.21 for tree height, DBH, and volume and between 0.45 and 1.0 for survival. Family heritability was between 0.20 and 1.14. Significant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was observed for the three growth traits. Type B genetic correlation was between 0.41 and 0.67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as tree grows. High age-age genetic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with correlation reaching 0.9 after age 4 for height, DBH, and volume. The genetic gains were estimated at 3.26, 3.39 and 5.98 % for tree height, DBH, and volume with 10 % selection intensity. The implication for advanced tree breeding in Chinese fir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杉木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及重复力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浙江省12个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在Ⅱ、Ⅲ类立地的不同坡位上与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初级种子园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 a生时12个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冠幅、单株平均材积生长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枝下高因造林密度原因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造林对无性系的影响,除冠幅显著外,其它各生长性状均极显著;与实生苗对比,适宜本地发展的杉木无性系首选57号、28号,其次为38号、A1、110号,可作为建立采穗圃的优良种源.无性系各生长性状重复力测算结果表明,20 a生时各无性系与原株之间的遗传特性保持极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