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磷元素对受铝胁迫的高州油茶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中,但酸性土壤容易产生铝胁迫作用。为了寻找磷缓解油茶铝胁迫作用的最适宜浓度,以高州油茶幼苗为试验对象,设铝浓度为1.01 cmol·kg~(-1),并设磷含量分别为0.00(处理Ⅰ)、0.16(处理Ⅱ)、0.33(处理Ⅲ)、0.50(处理Ⅳ)、1.00(处理Ⅴ)cmol·kg~(-1),采用土培法对油茶幼苗进行了铝胁迫和磷抗铝胁迫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磷含量分别为0.50和1.00 cmol·kg~(-1)的处理Ⅳ与Ⅴ均能有效缓解铝胁迫对高州油茶净光合作用的抑制,均能使其胞间CO2浓度恢复到CK水平(P0.05);较低含量的磷处理能显著提高高州油茶的水分利用效率;当磷含量≥0.50 coml·kg~(-1)时,磷处理不能完全降低受铝胁迫的高州油茶的初始荧光值;含量为1.00 cmol·kg~(-1)的磷处理能完全有效地缓解铝胁迫对高州油茶实际光合效率、电子传递效率和最大光合效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研究四种不同供磷形态的磷源(K-P、Al-P、Ca-P、Fe-P)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K-P、Al-P和Ca-P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油茶幼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油茶幼苗的根系生长受磷源影响也较为显著,K-P、Ca-P和Al-P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油茶主根生长,减小了侧根数和根冠比;不同磷源处理都显著增加了油茶幼苗磷含量,与对照相比,K-P、Ca-P、Al-P和Fe-P处理的叶片中磷增加量分别为99.00%、90.90%、84.16%和48.51%。结论:4种磷源对油茶幼苗生长的影响作用大小为K-P>Ca-P>Al-P>Fe-P。  相似文献   

3.
磷素对杉木幼苗耐铝性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南方酸性红壤中,低磷和铝毒是制约杉木人工林产量的重要因子。通过研究不同磷水平处理下,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阐明杉木适应自然环境中低磷富铝土壤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我国酸性土壤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0,0.16,0.32 mmol·L-13个浓度梯度的预培养,并在Al3+(0.1 mmol·L-1)和无Al3+(0 mmol·L-1)的环境中进行模拟胁迫试验,分析不同供磷处理下铝胁迫对杉木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元素吸收、根系各元素亚细胞分布规律以及透射电镜-X-射线能谱(TEM-EDS)下Al在各细胞器的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Al3+导致杉木幼苗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异常,随着供磷程度的增加,上述生理异常现象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此外,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杉木幼苗根系中Al含量显著降低,而K、Mg、Zn和P的含量明显增加,叶片中Al、Mg、Ca和K的含量显著上升。TEM-EDS分析发现杉木幼苗根系细胞壁是铝聚集的主要场所,磷素能够促使铝向液泡转运,并在液泡当中沉积为黑色不溶颗粒。对根系亚细胞进一步分析发现,Al和P主要分布在杉木幼苗根系的细胞壁组分中,随着供磷水平的增加,根系细胞壁组分中的Al和P比例显著下降,而在可溶组分中显著增加,这说明P与Al同时向液泡转运,此外,K和Mg也出现类似的规律。【结论】铝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的毒害作用较大,磷素的增加主要通过改变杉木幼苗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以及Ca、K、Mg和Zn的吸收和转运,并增加Al向液泡转运,降低Al在杉木根系细胞壁组分中的富集,以维持根系细胞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缓解Al对杉木幼苗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Al对杉木幼苗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邓恩桉幼苗根系分泌有机酸对供磷浓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磷浓度对邓恩桉幼苗有机酸分泌的影响以探讨其对低磷的适应机理.试验采用Hoagland营养液并设置5个不同的磷浓度对邓恩桉幼苗进行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随邓恩桉幼苗生长,根际总体pH值呈现下降趋势,磷浓度不同下降幅度存在差异,无磷、极低磷和低磷条件下pH下降幅度最高.邓恩桉幼苗根系分泌物中所检测到的有机酸有草酸、甲酸、乙酸、苹果酸、乳酸和柠檬酸,其中草酸含量最高,磷浓度的不同对有机酸分泌的种类无影响,但6种有机酸分泌的量均在低磷水平时显著高于正常磷和高磷水平.邓恩桉幼苗根系分泌物对Al-P和Ca-P的活化能力高于对Fe-P的活化能力.根系分泌物对Fe-P的活化量不受磷浓度不同的影响,但对A1-P和Ca-P的活化能力不同,低磷环境下的根系分泌物对A1-P和Ca-P的活化量显著高于其他磷水平.邓恩桉幼苗低磷水平促进了根系6种有机酸的分泌,降低了根际周围的pH值,提高了根系分泌物对难溶磷的活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非灭菌土盆栽接种试验,观察了Glomus versiforme(GV)和Glomus mosseae.(GM)两种AM真菌对油茶幼苗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的形成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以及氮磷的吸收均有影响。在接种后7个月时,GV和GM均可显著提高油茶的菌根侵染率,分别为56.5%和72.4%,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0.5%和131.3%;GV对植株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与对照株相比未见差异,但却极大地增加了根系的干物质量,接种GM显著增加了植株高度和茎粗,对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物质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两种真菌均降低了油茶幼苗全株的氮含量,对全株的磷含量有一定程度提高,GV显著提高了油茶幼苗根部的氮含量,而降低了幼苗茎、叶中的氮含量:接种GM和GV均增加了根、茎中的磷含量,而降低了叶片中的磷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缺素处理对其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以高州油茶幼苗为材料,设置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硫6个缺素施肥处理,对幼苗根系长度、平均直径、体积、表面积以及干质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养分有效性不足,各缺素处理根系长度及体积均大于对照,通过改变根系形态增加养分有效性;油茶根系对磷缺乏适应性反应,缺磷处理除根系干质量显著大于对照(p0.05),其它指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各缺素处理对苗木根系各指标影响程度大小不同。其中缺镁对苗木的根系长度、表面积影响最大,缺氮处理对幼苗的根系平均直径生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验证磷胁迫下添加外源乙烯对杉木幼苗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提高磷素利用率以适应逆境。【方法】选取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同一个半同胞家系杉木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供磷(P_0:0 mmol·L~(-1)KH_2PO_4)和正常供磷(P_1:1 mmol·L~(-1)KH_2PO_4) 2个磷水平,在不同供磷水平下设计3个试剂处理(E+:添加200 mg·L~(-1)乙烯利;E-:添加5μmol·L~(-1)乙烯合成抑制剂Co Cl_2;CK:清水),处理30天后用顶空法收集并测定根系组织内乙烯含量,测定杉木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磷素含量与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等指标。【结果】1)磷胁迫和外源乙烯均会促进杉木幼苗根系内源乙烯的增加,且在不同供磷水平下E+处理的根系乙烯含量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内源乙烯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根系觅磷能力增强,地上部与根系磷素含量均明显增加,磷素利用率提高;2)磷胁迫下,E+处理的苗高增量均明显低于添加乙烯抑制剂处理(E-)和不添加处理(CK),而地径增量则反之;3) E+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根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增量的增长,各指标与根系吸收土壤中有效磷呈正相关关系,促进了杉木幼苗根系对土壤中磷的吸收;4)磷胁迫下,E+处理增加了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且3个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正常供磷环境下差异不显著。【结论】磷胁迫下添加外源乙烯处理的杉木根系乙烯含量与根系形态生长具显著相关关系,杉木地径、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明显增加,杉木苗木的磷含量与根系乙烯含量增加,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尾巨桉DH32-29(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试材,采用分根沙培法研究铝胁迫下幼苗对外源磷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铝胁迫下尾巨桉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电导率显著增加,添加足量磷(0.1 g/L)可降低铝胁迫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电导率,缓解叶片细胞在铝胁迫下受到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杉木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和生理适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各种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影响,探讨抗氧化酶活性与杉木耐低磷能力的关系,揭示低磷胁迫下杉木养分吸收的适应机制,阐明杉木体内生物大分子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磷浓度(0、0.25、0.50、1.00 mmol·L~(-1))Hoagland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试验,测定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以及测定杉木幼苗不同部位的光谱特性。[结果]随着缺磷程度的增加,杉木幼苗中SOD活性、CAT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先升后降,根系中POD活性呈现出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先降再升后降,叶片中POD活性和MDA含量先降后升。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和叶片吸收利用营养元素有显著影响。杉木苗根系所含的Mn随着缺磷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Al和Cu先降后升,Fe和K则有所下降,Ca先升后降。此外,杉木叶片中Fe和Mn的积累量呈降低的趋势,Cu和K先升后降。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和叶片组织在3 367、2 924、1 736、1 630、1 380、1 150 1 000 cm~(-1)处特征峰吸光值影响不同。[结论]低磷胁迫下,杉木幼苗的根系和叶片会通过改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抑制MDA形成,降低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系统的破坏,通过增加对其他养分元素的吸收来规避损伤以及通过改变不同部位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来适应低磷环境。  相似文献   

10.
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未接种的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Al^3+)处理(0、0.2、0.4、0.8和1.2 mmol·L^-1)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揭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对Al^3+的适应机制,为减轻马尾松苗木铝毒害现象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苗高、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对氮(N)、磷(P)、钾(K)的吸收能力均优于不接种的马尾松苗。马尾松幼苗苗高、干物质量积累以及根系生长随着Al^3+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随着Al^3+浓度的逐渐增大,马尾松幼苗根、茎、叶中的N、P、K含量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根、茎、叶中Al^3+含量的分配为根>茎>叶。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通过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结构,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特别是根系的生长,以及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根系吸收Al^3+,提高了马尾松幼苗的耐铝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几种育苗基质对油茶芽砧苗成活率、苗高、地径以及根系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4个基质配比中,1 a生芽砧嫁接苗以油茶轻基质容器苗保存率、树高和地径表现为最大,分别为82.2%,32.1 cm和0.31cm;苗木根系以2 a生大田裸根苗主根为最长,为13.3 cm,根茎比最大,为0.50,适宜油茶造林后后期生长。因此培育1 a生油茶苗以油茶轻基质为最佳选择,培育2 a生苗应该选择大田育苗。  相似文献   

12.
以0.5 a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肥料种类及浓度对油茶容器苗成活率、抽梢率及抽梢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后油茶嫁接容器苗的成活和生长均好于施用化肥的处理,其中以0.5%的有机肥(即第1、2次施5%沤制过的人粪水,第3、4次施5%腐熟鸡粪水,第5、6次施5%腐熟麸饼水)处理效果最好,成活率、抽梢率和抽梢长度分别达96.5%、81.3%、10.1 cm。可作为油茶容器苗培育较好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是广西主要栽培经济树种之一,现有油茶种植面积36.7万hm2。介绍广西油茶产业建设概况,分析油茶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栽培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湖区碧香源油茶基地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7年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新的栽培方法:油茶苗根部保湿栽培法;油茶高位定干自然整枝法;油茶多品种混栽法;油茶保花促果增产法等。以上方法可使油茶新造林苗木保存率95%以上;7年生(2007年种)油茶新造林产茶果654 kg/667 m2,实际产油32.44 kg/667 m2,在油茶盛产期到来前,茶果产量每年成倍增加,同时有效克服了油茶大小年的差异,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用1年生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实生容器苗作砧木,"岑软3号"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接穗,在1月下旬进行铝片和塑料绑带2种嫁接绑扎材料的小苗嫁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铝片和塑料绑带两种嫁接绑扎材料培育油茶小苗嫁接苗,其存活率、苗木生长均无显著差异,且二者所需的总成本基本持平,但应用铝片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因此,建议在油茶小苗嫁接中使用铝片作为绑扎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0组不同容器轻基质配方对油茶扦插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F(珍珠岩∶泥炭土∶LCS混合基质=2∶1∶7)的油茶扦插苗愈伤能力最强,愈伤率为96%,成活率为95%,高于其它基质配方,差异极显著;基质F的根、茎生长量优势明显。F组基质透水透气性良好,适宜油茶苗木的生长发育,且材料价廉物美,是理想的油茶扦插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7.
介绍腾冲红花油茶,猴子木、怒江红山茶分布区域、适生环境.在云南腾冲、龙陵、昌宁县分别选取连续3年结实、性状稳定的优良单株进行单果重、果皮厚度、鲜出籽率、干出籽率、脂肪酸组成、矿物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等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这3个油茶品种都具有山茶油的共同特征和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700 ~2 5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周育娟 《绿色科技》2022,(1):165-169
肇庆市宜林地资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油茶,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具有发展油茶产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全市油茶林面积小、产量少、多为散生、不成规模,应促进油茶产业化发展.为此,提出了肇庆市发展油茶产业要重视栽培区域与立地、油茶品种与苗木、茶油产量与品质等3大关键科技问题.油茶基地规划与建设务必考虑海拔、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及...  相似文献   

19.
永安市油茶栽培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永安市现有油茶林面积约988.77 hm2,槐南乡和安砂镇是油茶主要分布区,品种以普通油茶为主,管理粗放,果实产量低,出油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对现阶段永安市油茶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油茶发展的趋势做出综合评价,提出一些适于永安市油茶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40株油茶无性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种实性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无性系油酸含量在75.83%~85.91%间,平均为81.90%,亚油酸含量在5.43%~12.56%间,平均为7.40%;棕榈酸含量在5.27%~10.39%间,平均为7.94%;硬脂酸含量在0.42%~3.14%间,平均为1.66%。各无性系脂肪酸组成变异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硬脂酸(40.34%)、亚油酸(18.45%)、棕榈酸(16.43%)、油酸(2.49%);油茶无性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6.50%~91.75%间,平均为89.30%,变异系数为1.48%;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30%~12.45%之间,平均为9.61%,变异系数为13.35%;(2)相关性结果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果高、单果籽数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单果重、果高呈显著负相关,这些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