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对2015年杭嘉湖平原河网调水试验中嘉兴市的水质指标风险进行了计算与评估。结果表明,调水试验过程中,高锰酸钾指数和溶解氧的水质风险较低,总磷面临一定风险,氨氮和总氮的水质风险较高。嘉兴市周边河道的水质风险总体低于嘉兴市内河道(调水目标区域),空间差异明显。该研究结果对未来杭嘉湖平原河网开展常态化调水过程中的水质风险管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R统计建模语言,对293条数据记录的11个评吸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照方差累积贡献率85%提取了3个主成分,通过计算各品牌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值,分析出香气韵调、香气质等几个主要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11个评吸指标聚为3类.  相似文献   

3.
以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幼苗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对花椰菜的3个农艺性状和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等综合评价花椰菜的耐热性.结果表明,9个单项指标集约于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877,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热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分为3类:第Ⅰ类是耐热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云南省保山市2016年玉米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结果,为玉米品种的选育改良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016年北玉玉米品种联合体国家区域试验(西南春播组)7个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在保山试点的产量、抗性、果穗性状及农艺性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7个参试品种中,6个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民生5961和周玉0913产量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和品种综合评判影响较大的主成分有4个,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穗长、灰斑病、穗粗和株高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包含双穗率和百粒重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是出籽率因子,第四主成分主要为倒伏率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可将7个品种聚为四大类:第I类为民生5961,综合表现突出;第II类包括金秋7209和周玉0913,综合表现较优;第III类为康农玉508,综合表现中等;第IV类细分为2个亚类,第IV-1亚类包含中单888和金白玉2号,综合表现较差;第IV-2亚类为对照种渝单8号,综合表现最差.[结论]7个参试玉米品种中,民生5961、金秋7209和周玉0913综合表现优良,建议在保山地区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5.
水体纳污能力是科学合理地制定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基础。沿海河网地区水系复杂,水体具有水深较浅、流速缓慢、顺逆不定和水体自净能力不强等问题。以沿海平原河网地区的海门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水系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该市主要河道的纳污能力,为当地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治理难度比较大, 如何巩固治水成果也是一个难题。在温瑞塘河主河道设置6个水质监测点, 于2018年对主要水质项目pH值、高锰酸盐指数(KMnO4)、氨氮(NH3-N)、总磷(TP)和溶解氧(DO)进行逐月监测。结果表明, 研究河段TP、KMnO4、NH3-N和DO的年均值分别为0.16、1.50、2.45、5.32 mg·L-1, 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分别符合Ⅲ类、Ⅲ类、Ⅱ类和Ⅲ类水质要求。该河段已从整体上消除了劣Ⅴ类水体, 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是NH3-N。该河道水质的空间变异性和季节变异性均不显著。防止水质反弹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针对平原河网水质的水污染防治, 提出坚持连片治理、坚持水陆共治、注重生态恢复、完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17份不同基因型大白菜为试材,研究淹水胁迫对大白菜产量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大白菜的耐湿能力.结果表明,11个单项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845,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湿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17份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分为3类:第Ⅰ类是耐湿类型,包括x2(...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一直将水环境治理作为提升该区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江北区区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河道234条,河道水面总面积524万平方米,全区总河网率为3.86%(如果包括姚江,河网率为6.26%)。该区河道水源除姚江水质为Ⅲ类外,几乎所有的河网水为Ⅳ类、Ⅴ类,甚至是劣Ⅴ类,总体呈现出综合功能弱化、水质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芜湖市内河(中央城水系、汇成水系和中山南路水系)水体的Pb、Cr、Cu、Zn、Mn、Ni污染现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水体重金属的来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累积标准单位(CCU)指标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芜湖内河水体各微量元素大小依次为:Zn>Cr>Mn>Pb>Ni>Cu.Pb、Zn、Ni分别有16.7%、16.7%、100.0%的采样点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说明芜湖内河水体Pb、Cr、Ni污染较严重.Cu、Mn、Pb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Zn与Ni来源于工业生产,Cr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根据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累积标准单位(CCU)指标评价结果,中央城水系和中山南路水系为重污染,汇成水系为中度污染,94.4%的采样点属于重度污染,芜湖内河水体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采种区的滇牡丹种子种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筛选出优良种质用于滇牡丹种苗生产。【方法】本研究探究了主成分分析法在评价种苗质量中的作用,并建立了滇牡丹种苗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了聚类分析对不同采种区种苗质量作出了综合评价。【结果】通过主成分分析,13个性状可综合为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8.95%。通过主成分的综合评价模型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模型中的猴子山、老君山种苗质量较好,在聚类分析中被聚在第Ⅲ类;G214国道、虎跳峡种苗质量次之,被聚在第Ⅳ类;丽鸣线种源归为第V类;拉井乡、冲古村、城东、达茨坝、滑雪场居群的种苗质量较差,被聚为第I类;通甸乡、羊拉乡居群的种苗最差,被聚为第Ⅱ类。【结论】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评价种苗质量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2年对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水质逐月监测结果,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和水质综合标识指数法(WQI)分别对该水系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和水质级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龙形水系水质偏碱性,水中溶解氧常年处于过饱和状态,化学耗氧量(COD Mn)、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物、叶绿素a、总氮和总磷等水质指标随时间变化较大,水体中总磷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是龙形水系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水系水体营养状态从春季到秋季由轻富营养到中营养转变,其水质级别基本上都在Ⅲ类水质标准以上,达到了水环境功能目标要求;沉水植物种植水域水质优于非沉水植物种植水域;水系河道设计也能影响水系的水质。本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引种棉花种质资源的应用价值,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80份新引进种质资源为材料,以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3方面的10个性状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到76.893%,第1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棉花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抗病性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纤维伸长率有关。卡方距离为2.15时,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第I、第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特点相同,均属于相对高产、优质类群。最终,将聚类分析的第I、第Ⅱ类群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取交集,获得25份高产、优质资源材料,扩充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育种资源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烤烟化学品质进行科学分类评价,应用SPSS软件对39个烤烟样本的10项化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提取4个主成分,求得4个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并对综合得分进行系统聚类,将39个烟叶样本分为4类。结果表明:第1类综合化学品质最好,其综合得分≥80.08;第2类综合化学品质较好,其综合得分≥13.28;第3类综合化学品质较差,其综合得分≥-28.45;第4类综合化学品质最差,其综合得分≥-85.65。该结果与指数和法相比,总体表现一致,表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在烤烟化学品质分类评价中可行。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农产品加工对企业周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10个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周边地下水样的8个水样指标,测定其p H值、铵态氮(NH_4~+-N)、COD_(Mn)、总硬度、硫酸盐、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溶解性总固体。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应用聚类分析对该3个主成分的得分进行聚类,聚类分析后水样划分为4类,相同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位于一类,根据加工企业的类型可分析和判别其可能的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分析无锡梁溪河水系地表水水质特征,监测了2020—2022年梁溪河鸿桥和蠡桥2个断面水质变化,并结合梅梁湾2021—2022年调水水质变化和梁溪河太湖入湖口与到京杭运河交界处河段8个支浜2021年6—12月的水质情况,综合探究梅梁湾调水和梁溪河支浜水质变化对主河道断面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溪河水系地表水水质逐步提升,其DO、COD、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指标均满足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夏季高温会加速水系好氧过程,引起DO含量降低,进一步导致水系COD、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含量的增加,是影响梁溪河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梅梁湾调水氨氮和总磷含量较高,结合Canoco 5相关性分析发现,其对梁溪河氨氮和总磷含量的贡献较大。而三节桥浜的COD含量较高,其支浜水流的汇入是引起梁溪河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因素之一。建议从夏季梁溪河水质维稳、梅梁湾调水管控和主要入河河道水质的治理三方面综合提升梁溪河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7.
在逐步完善截污、清淤及生态护坡等工程的同时,综合运用底泥矿化、微生物净化技术,结合构建人工浮岛、生物栅、定点增氧推流、复合滤床循环、人工湿地等净水措施,对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水系进行探索性生态修复试验.治理后NH3-N、TN、TP及COD等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网家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湿地公园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够对水质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但忽视了不同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对于实际研究区域水质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了改进,利用AHP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出各项水质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采用理想点法代替乘法归一法、线性加权法进行组合赋权计算,将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到大伙房水库上游段水质进行评价,同时将改进前后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11~2017年期间,利用传统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为北杂木断面水质为Ⅱ类、Ⅲ类,古楼断面水质为Ⅱ类,台沟断面水质为Ⅰ类、Ⅱ类,但由于3个断面的总氮浓度均已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因此某些年份3个断面实际总体水质情况无法达到地表水Ⅰ类、Ⅱ类标准;应用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标识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为北杂木断面综合水质情况为地表水Ⅲ类、Ⅳ类,古楼和台沟断面均为地表水Ⅲ类,3个典型监测断面在绝大多数参评年份中均未达到该区域的水质要求,其中仅有北杂木的4个参评年份满足该地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其余均不满足,评价结果较改进之前更为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同时3个断面总氮污染严重,个别参评年份甚至已达到劣Ⅴ类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考虑了总氮指标超标严重的情况,较传统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研究成果可为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多元统计分析棉花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春善  尹景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47-5249
[目的]探讨棉花纤维品质的基本动态与总体特征。[方法]以黄河流域区试的17个杂交春棉品种为材料,对其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与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各项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麦克隆值>黄度>纺纱指数>比强度>纤维长度>反射率>伸长率>整齐度。前3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0.84%,第1主成分、第2主成分、第3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9.10%、25.36%和16.38%,依次为纤维品质综合因子、伸长率因子和整齐度因子。按纤维品质的相似度,聚类分析将17个杂交春棉品种划分为4大类。[结论]第Ⅰ类为优质棉品种,第Ⅱ类为亚优质棉品种,第Ⅲ、Ⅳ2类为中质棉品种。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度和2009~2010年度参加山东省区试的297个品种(系)的小麦品质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小麦整体的品质指标,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蛋白质量因子(含面筋指数、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第2主成分为磨粉因子(含硬度指数、出粉率、吸水量、白度),第3主成分为蛋白数量因子(含湿面筋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两年分别为77%和82%,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两年分别高达34.453%和36.291%,说明面筋指数、沉淀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小麦的综合品质,2009~2010年度96个样品中的泰农7058、05428、泰山4173、山农71等品种(系)得分较高,说明品质表现突出。同时综合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指标的特征值大小和可操作性,提出在育种早期面筋指数、沉淀值和硬度指数可间接评价小麦品质。用R型聚类将10个品质性状聚为四类,其中三类性状(面粉白度另成一类)所包含的指标和主成分分析的三个主成分所包含的指标基本吻合。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2009-2010年度96个样品进行了Q型聚类,其中第Ⅲ类群包括的6个品种(系)各类指标较高,结果和主成分综合评分中得出的品质较好的品种(系)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小麦品种(系)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