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海东市6个台站1956—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霾、浮尘、扬沙、轻雾、雾天气,结果表明:浮尘和霾是影响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天气,轻雾和扬沙次之;这些天气从中东部民和、乐都向西呈阶梯状递减;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多发时期,21世纪20年代初5年有所增加;其中霾、浮尘和扬沙冬、春季较多,霾冬季最多,浮尘和扬沙春季最多,轻雾和雾集中在夏、秋季,秋季最多;近年来海东市雾霾和沙尘天气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临清市沙尘天气特征及沙尘天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对1961~2010年临清市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临清市年沙尘天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较明显;90年代较80年代略有上升趋势;2001~2010年沙尘天数变化较明显,为各年代最低值,年平均沙尘天数仅3.9d;沙尘天数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临清市沙尘暴天气只发生在春、夏、冬3个季节,且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59%;秋季无沙尘暴;沙尘暴的月变化明显,其中4月的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约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31%。临清市沙尘天气以扬沙天气为主,占总沙尘天数的73%;其次是浮尘天气,约占18%;再次为沙尘暴天气,约占9%。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预报和预防沙尘天气,保障农业生产发展。『方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近5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天气变化的特点。[结果]锡林郭勒地区沙尘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两季发生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季是沙尘暴天气现象最频发季节;近50年锡林郭勒盟的平均沙尘暴日数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以春季的下降趋势最显著,秋季下降幅度最小;近50年锡林郭勒盟年季平均沙尘暴日数均存在年代际变化的突变现象。[结论]总体来看,锡林郭勒盟的沙尘暴是从一个相对较多的平均态转变到一个相对较少的平均态。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和县2005-2014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实测资料,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沙尘暴、扬沙、浮尘出现总日数之和呈波动上升趋势。分析新和县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特征,提出了新和县预防和减少沙尘天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2—2013年白城市5个气象站的春季沙尘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沙尘天气、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呈现波动起伏状态,区域浮尘天气的次数较少,仅出现过3次,出现浮尘天气较多的年份正是区域沙尘天气和局地沙尘天气较少的年份;3月区域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4月、5月局地沙尘天气出现的次数最多;各站平均每年出现沙尘天气的次数基本上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通榆出现的次数最多。  相似文献   

7.
廖卫江  孙蕾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74-76,80
利用1961~2000年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个气象站的扬沙天气观测资料,对其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河年均扬沙日数最多,温泉和博乐次之,阿拉山口最少;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占全年的83%;博州年扬沙日数呈线性减少的趋势,温泉、博乐和精河扬沙日数的趋势系数分别为-0.45、-0.45和-0.51,年扬沙日数分别在1981年、1984年和1983年发生突变,突变后较突变前分别减少76%、62%和83%。  相似文献   

8.
使用实况资料对2008年5月27-29日发生在吉林省大范围浮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环流形势、物理量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由于高空低涡发展东移,蒙古气旋发展和地面冷锋移动经过蒙古国中南部形成扬沙、沙尘暴,大量细小的沙尘粒子随着高空偏西气流一路东行到达内蒙古中东部,并以此为分界点跟踪沙尘的2条路径,一条为西路主要影响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一条为偏南路经河北等地,越过渤海造成辽宁省、朝鲜、韩国出现沙尘暴或扬沙,在地面系统偏南气流的作用下,影响吉林省的白山、通化地区南部出现浮尘天气;沙尘在进入吉林省境内,由于吉林省低空处于弱层结稳定,风速小,干区条件配合不好,造成降水和浮尘天气交替出现,不利于沙尘暴或扬沙天气出现,以浮尘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朱日和地区20m气象塔的风速及PM10沙尘质量浓度资料,分析典型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扬沙、浮尘)中近地层风速廓线及PM10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扬沙发生发展过程中风速较大,梯度变化明显;浮尘天气风速相对较小,整个过程随时间均呈现出递增态势。沙尘天气结束后比开始前的风速均有所减小。沙尘暴期间PM10平均浓度在5436.38~10000μg/m3,扬沙天气发生过程中平均PM10质量浓度为1799.49~4006.06μg/m3,浮尘过程中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1765.53μg/m3。  相似文献   

10.
铜川地区大风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淑敏  吴宁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50-251,254
通过对铜川地区3个观测站1964—2013年50年大风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铜川地区大风具有北部多、南部次之、中部最少的地域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情况:宜君的大风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持续偏多,90年代至2013年呈减少趋势;铜川站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出现了大风的高发时段;耀州区大风有长周期变化特点,在1964—1982年的19年期间出现的较少,1983—2001年的19年期间为多发时段;3个站近年来均呈现减少趋势;大风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北部宜君县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少,这与冷空气影响有一定关系;南部耀州区大风主要出现在夏季,占全年的84.2%,主要是因为南部夏季多对流天气,造成了短时雷雨大风和强降水天气;中部秋冬较少,春季最多。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田降尘的时空分布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新疆和田降尘量时空分布规律及扬沙、沙尘暴、大风和浮尘日数与降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和田降尘量的年内分布极为不均。春夏两季的降尘量占全年总降尘量的93.14%,秋季较少.冬季最少;最大值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降尘量随高度的升高呈减少的趋势.在影响植物生长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两个高度降尘量最大。浮尘日数是影响降尘量的重要因素.降尘量随浮尘日数的增多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大风、扬沙、沙尘暴天气对降尘量的多少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和霾日资料,对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和霾日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雾和霾日数分别为13.8、15.2 d;冬季和秋季的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数最少,春季、夏季、冬季雾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四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2005—2010年年预报准确率为55.2%~6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雨日出现频率越高,雾、霾预报准确率则越高;雨日少,雾、霾预报准确率则相对较低,霾预报难度要高于雾,需加强雾、霾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北京春季风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1951—1980年北京30年风沙资料,研究得出:(1)、北京风沙春季最多,占51.6%;冬季次之,占30.5%;夏秋最少,均不足10%。(2),北京春季风沙以能见度在1—10公里范围内的扬沙为主,约占2/3;浮尘占1/4多;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暴最少,仅占1/12。(3),北京春季风沙87%的沙尘是来源于本地,有13%来源于干旱沙漠地区和黄土高原。(4),引起北京春季风沙的风速需在4.7米/秒以上。降水能抑制风沙形成。(5),北京春季风沙与造林绿化密切有关。解放前,北京树木和绿地很少,因此1951—1960年期间风沙极为频繁,平均每年春季约30次,约每三天有一次风沙日。解放后,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到1961年,绿地扩大了四倍多,树木数目增长了200多倍,所以1961—1970年期间,春季风沙大幅度减少,平均每10天有一次风沙日。1966年以后10年,绿地减少了11%,树木减少了40%,因此,1971—1980年的最近10年期间,春季风沙又有回升趋势,平均每周有一次风沙天气。北京的绿地面积再扩大两倍,即可基本上制止风沙为害。  相似文献   

14.
利用肃北国家一般气象站1973—2010年气温、降水观测资料,通过Excel、SPSS、Matlab软件对肃北县城区气象要素的年代、年际、季节以及月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值法、小波分析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近38年肃北县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略有下降的趋势。四季当中,冬季、夏季增温趋势明显;春季、秋季次之;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逐年增加,夏季降水量表现为减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73—2016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肃北地区近44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4年,肃北县年平均大风日数21.0 d,总体呈增多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5.6 m/s,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其中前30年显著减小,后14年显著增大;平均风速为2.7 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2季最小,平均风速年、四季变化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全年SSE向风最多,NW和SE向风次之,ENE、E、SW、WSW向风最少。  相似文献   

16.
原源  周显信  王栋 《山西农业科学》2015,(3):310-313,323
利用晋中11个气象站1960—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8 a来,晋中平均年及夏、秋季降水日数以及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将导致连阴雨气候发生改变;年连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日数的分布相似,东部山区多于平川,发生连阴雨最多的区域为东山北部。连阴雨的月季特征表明,夏季连阴雨过程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秋季连阴雨相对而言强度大,春季连阴雨强度小。晋中连阴雨的年代际变化非常明显,20世纪60—90年代连阴雨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其中,60—70年代连阴雨最多,80年代开始减少,90年代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少。2000年开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7.
辽宁沙尘暴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阁  盛永  张宁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66-1568,1581
以1971~2009年辽宁沙尘天气实况资料为基础,从正态性检验、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分布特点等方面对沙尘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的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年代际变化明显;辽宁沙尘多发生在春季(4月最多),沙尘天气主要在3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在沈阳西北部、阜新以及朝阳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王福淳  刘明芝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49+4751-4749
利用1958~2013年本溪县大雾日数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县近56年不同时段大雾天气出现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溪县全年大雾天数呈正态分布,以9月为最多;而年代变化则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多,90年代次之,60年代最少;秋季大雾日数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19.
张玉洁  高林  苑文华  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8-15340
利用德州市气象局PWD20能见度仪观测的2009年的资料,分析了德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能见度日均值为8.55 km,最低值出现在07:00,最高值出现在16:00;四季能见度日变化总体趋势比较明显,冬季能见度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是夏季最差,秋季次之,春季最好。低能见度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10:00以后出现概率明显减少,16:00以后又开始增加;低能见度日在夏、秋季出现较多,春季最少;夏、秋季以低能见度持续6 h以下的次数最多,冬季以持续8 h以上最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1971~2019 年叶城县逐月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日数资料,对叶城县近49 年来 的沙尘类天气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