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阔锄防除花生田杂草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阔锄对花生田反枝苋、铁苋菜、苍耳、龙葵等一年生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明显,但对黎、苘麻的防除效果较差。和威霸混用,可增加对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防效。适宜施药时期为花生3~5叶期, 适宜用药量为单用375~475ml/hm2,与威霸混用的适宜剂量为阔锄375ml/hm2,混加威霸600~900ml/hm2。在上述推荐剂量范围内,对花生安全,且除草效果好,防治成本低,可作为克阔乐等除草剂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2.
<正> 2001年10月25日接全椒市场来电,惊闻该县油菜田施用化学除草剂仙锄发生药害。为此,皖办派员前往实地调查,现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调查得知,发生药害的油菜仅有一户,系程家市乡港口村於东队队长周业宏家0.5亩油菜苗床,品种为甘兰型油菜汇油50。农历八月十七日(9月14日)播种,农历九月二十五日(10月22日)打药,苗龄38天,苗床油菜苗大多数为四叶期,播种甚密,菜苗拥挤,生长不壮,田间禾本料杂草和谷粒自生苗甚多。据周  相似文献   

3.
4.
为评价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锄青)在花生田的安全性及对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用对比试验法研究了多种药剂对花生田阔叶草的防除效果。结果显示,50%丙炔氟草胺可湿性粉剂(锄青)对花生出苗无影响,苗后到收获期花生长势良好,无药害症状,对马齿苋、反枝苋、藜和铁苋菜防治效果较好,明显高于其他药剂,持效期长达60 d。  相似文献   

5.
尿素对阔世玛胁迫下紫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尿素对阔世玛胁迫下紫苏幼苗的缓解效应,阐明适宜紫苏生长的最佳除草施肥条件。以六叶期紫苏幼苗为材料,研究了5个尿素浓度(0,1,2,4和8g/L)和5个阔世玛浓度(0,0.125,0.25,0.5和1.OmL/L)对紫苏光合特性指标、子粒产量和紫苏田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阔世玛显著降低了紫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指数、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升高,说明阔世玛显著抑制紫苏的光合性能,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而1~4g/L的尿素处理则效果相反。1~4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阔世玛先后处理,比单用阔世玛处理效果好,先施4g/L的尿素,后施0.5mL/L阔世玛,能显著缓解阔世玛对紫苏的胁迫,提高其光合性能和产量。该施药模式具有平衡除草施肥技术和安全高产的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克阔乐防除大豆田杂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在豫东夏大豆产区,于夏大豆2-3片复叶期,喷施24%的克阔乐乳油225ml/hm^2,能有效防除夏大豆多种阔叶杂草,平均杀草率90.7%,比人工除草增加纯收入78.0元/hm^2;喷施24%克阔乐乳油450ml/hm^2,对夏大豆产生药害,减产14.4%,喷施24%克阔乐乳油675ml/hm^2,引起夏大豆严重减产,减幅为29.4%。  相似文献   

8.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演替规律,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大坡林场设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树种组成进行群落学统计,并用角尺度分析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样地共有活个体数32268株,不包括分枝的活个体数30310株,隶属于18科28属47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主体,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径级结构分析表明,胡桃楸、水曲柳、大果榆、春榆、色木槭、裂叶榆、白牛槭、红松等8个物种在样地内占有绝对优势,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余优势树种呈现倒"J"形或者"L"型分布,表明样地内树种更新良好。样地所有林木个体呈现聚集分布格局,不同树种以及不同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格局分布有所不同,红松与胡桃楸所有个体为随机分布,其余优势树种为聚集分布;除了DBH10 cm的胡桃楸、色木槭以及DBH≤10 cm的红松为随机分布外,其余树种在各径阶均为聚集分布。从树种组成和分布格局可知,蛟河针阔混交林树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阶段,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9.
运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皮肤组织全长cDNA文库,用来筛选抗菌肽及其他功能性基因.经鉴定,原始文库滴度为9.7×106 cfu/mL,重组率达到91%,插入片段大小在0.3~1.5 kb)范围内,文库扩增后的滴度为1.9×109 cfu/mL,说明所构建文库质量较高.通过该文库成功筛选出2个抗菌肽cDNA序列,此序列属于brevinin-2家族,因此命名为brevinin-2LT1和brevinin-2LT2.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生物体中寻找新颖的抗菌肽类药物分子,以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为研究材料,运用3′RACE技术成功从其皮肤组织中筛选出2个抗菌肽前体cDNA编码序列,经blast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为首次发现,推导出的这2条新颖的抗菌肽序列,命名为latouchiin-1和latouchiin-2。  相似文献   

11.
旨在比较新疆褐牛和土黄牛不同部位肌纤维面积的差异,为研究新疆褐牛肉质品质的形成提供组织形态学依据。选择同一饲养条件下2.5~3岁的健康新疆褐牛和土黄牛各3头进行屠宰,采集里脊、大黄瓜条、腱子肉、辣椒条、米龙、牛霖、上脑、臀肉、小黄瓜条、胸肉、眼肉等部位肌肉组织样品,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HE染色技术及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测量软件对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疆褐牛的牛霖、小黄瓜条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土黄牛(P0.05);腱子肉、里脊、上脑、臀肉、胸肉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土黄牛(P0.05);其他部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品种间无差异。新疆褐牛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与土黄牛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在不同部位差异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HSPB6对牦牛肉嫩度的影响,分析了牦牛HSPB6基因的分子特征,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HSPB6 mRNA在牦牛和黄牛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牦牛HSPB6基因含有一个504 bp的开放性阅读框,编码167个氨基酸,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以及无规卷曲组成;牦牛HSPB6蛋白与水牛、普通牛相似度较高。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牦牛背最长肌中HSPB6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黄牛(P0.01),说明HSPB6基因较高的表达量可能是造成牦牛肉剪切力较高的原因,为牦牛肉嫩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综述了目前应用于转基因牛中原核显微注射法、体细胞克隆法、病毒载体法等传统动物转基因技术以及具有应用前景的ZFN技术、TALEN技术和iPS技术等。概述了20年来国内外转基因牛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就目前转基因牛在乳腺生物反应器、抗病育种、品种改良主要3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目前转基因牛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以促进转基因牛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摘 要:THRSP基因是调节动物脂肪生成的重要基因。本试验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秦川牛(QC)、夏南牛(XC)、南阳牛(NC)、郏县红牛(JRC)、鲁西牛(LC)共644头牛的THRSP基因部分第一外显子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存在两个突变位点:40bpC/T和78bpA/G;四种基因型:AA,AB,BB,AC;五种牛A,B,C基因的频率分布一致。从位点间杂合度来看:QC﹥XC﹥LC﹥NC﹥JRC;从位点间多态信息含量看:QC属于高度多态(PIC﹥0.5),XC,LC,NC,JRC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40bpC/T突变导致THRSP基因第3个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由缬氨酸(GTG)→丙氨酸(GCG);78bp处的A/G突变引起THRSP基因第16个氨基酸发生错义突变,由缬氨酸(GTC) →异亮氨酸(ATC)。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后期验证C3H基因编码蛋白功能并最终实现低木质素优良苎麻品种的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基于苎麻高通量测序信息,利用RACE技术克隆C3H基因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技术对苎麻C3H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获得了全长为1940 bp的苎麻C3H基因c DNA序列Bn C3H-1(Gen Bank登录号为KY078743)。Bn C3H-1基因编码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一个含511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7.80 k D的亲水性蛋白,它可能定位在内质网上。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Bn C3H-1有一个保守区域,即P450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巨桉和苦荞C3H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牛双肌基因位于第二条染色体上,是由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突变造成的,它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节因子,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为不完全显性遗传。本文综述了双肌牛的遗传特征、基因定位及双肌牛的生理、繁殖、胴体特征,并对双肌牛在牛肉生产中的利用方式及在我国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研究和推广绿色肉牛规模化饲养技术,研制了绿色促生长微生态饲料添加剂,研究了其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分离和筛选三株有益菌研制微生态制剂,选用条件一致的架子牛,对其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和研制的微生态制剂符合安全标准,肉牛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的三个关键指标(FT3、FT4、TSH),在肉牛实验前后的变化属正常范围,肉牛血清中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果提示,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对肉牛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是安全绿色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为开发一种实用、便于普及的鲜牛粪环保处理新技术,明确原料最佳配合比例,实现其资源循环再利用。采用正交试验,把奶牛鲜粪、煤粉、除臭吸附粘合剂为原料均匀混合处理,对牛鲜粪转化民用燃料技术的环保再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较高的奶牛鲜粪最低利用比率可达40%,除臭吸附粘合剂最适合添加比率为11%时,将牛鲜粪中大量粪水和挥发性污染大气有害气体吸附固定,便于加工成多种形状的民用燃料加以再利用,具有强大的环保功能和鲜粪便循环再利用特点,对推动养牛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秦川牛CS-1基因的SNPs多态性,并将其与秦川牛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485头秦川牛CS-1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与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关系; 【结果】在CS-1基因第3外显子191碱基处发现C→A突变,201碱基处发现C→T突变。检测到A和C两个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位0.1381和0.861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 AC 型个体背部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AC 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AA 型和AC 型个体的嫩度要显著优于CC 型个体(P<0.05);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 【结论】揭示可以用该多态性位点(CS-1 Exon3) 对秦川牛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质配方对番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解决(研究)在非耕地区域种植蔬菜的问题,以菇渣、麦秆、菊芋杆、油菜杆、河沙、牛粪、羊粪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基质配方对设施内种植番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基质配方的番茄品质和产量都较高,其产量都达到78.03 t/hm2以上,显著高于其他各基质配方的番茄产量。A(纯牛粪)、C(菇渣:麦秆:河沙=4:4:2)和L(牛粪:羊粪:河沙=4:4:2)3种配方的基质透气性、营养成分等方面最适合番茄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和植株的生长,且能得到高产。因此,利用本地农业废弃物菇渣、麦秆、河沙、牛粪、羊粪等材料配置不同基质配方可完全满足设施番茄的生长,A、C和L 3种基质配方可作为青海省非耕地设施番茄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