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保鲜与加工》2010,10(5):3-4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日前正式印发了2010—201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2.
正新疆自治区发改委、经信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促进我区冷链物流发展有关工作,加快推进我区冷链物流业健康规范发展。《意见》提出,到2022年,我区初步建成"全程控温、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冷链物流  相似文献   

3.
陆刚  乔寒  董晓娟 《保鲜与加工》2023,23(11):71-75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城乡居民消费的升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增长,但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存在明显的短板,已不能适应农产品市场的流通需求。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对河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总结的基础上,从规划布局、技术标准、信息化建设、创新模式和构建冷链物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河北省冷链物流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艳  王路  韩立民 《保鲜与加工》2020,20(1):191-199
当前我国水产品冷链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短板凸显,造成我国水产品冷链断链频发,腐损浪费严重且流通成本高的流通难题。将物联网技术集成运用于水产品冷链建设中,有助于破解我国水产品流通难题,补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短板。本文从分析水产品冷链三大应用主体--政府监管部门、冷链节点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功能需求着手,构建了集成冷链上下游企业多个信息平台和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水产品冷链物联网集成体系框架,分析了该体系的运行机制,同时设计出了物联网技术全方位应用于水产品冷链各环节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冷链物流在互联网运营中的全方位融合,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时代背景及山东省示范省建设背景与需求,剖析了山东省农产品产能的广域度与其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低效高耗的不对称性,为山东省建设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示范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冷链物流在互联网运营中的全方位融合,本文介绍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时代背景及山东省示范省建设背景与需求,剖析了山东省农产品产能的广域度与其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低效高耗的不对称性,为山东省建设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示范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羊肉易腐损、保质期短,冷链是羊肉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以新疆羊肉冷链物流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双质量耦合的羊肉冷链物流体系框架;基于体系框架,剖析了新疆羊肉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新疆地区的经济结构、区域优势及冷链物流发展实际,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冷链技术提升、人才建设、运营组织化提升等多维度提出了羊肉冷链物流的建设路径,为新疆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樱桃冷链物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后商品化处理、预冷、贮藏、运输、销售及家庭保鲜各环节介绍了国内外樱桃冷链物流研究和应用现状,针对樱桃冷链物流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樱桃冷链物流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解煌鸣  孙领  刘伟 《保鲜与加工》2017,17(5):120-128
由于西北地区物流行业滞后,农产品冷链运输设施匮乏,冷链物流制约着农产品产业在该地区的持续发展。以西北地区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西北地区冷链物流产品产量进行预测,并利用层次分析(AHP)综合评估法确认冷链物流中转节点冷库位置;在此基础上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并在基于冷库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最小化的约束条件下,运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西北地区冷库建设布局最优解。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提出西北地区未来冷链物流发展方向和建议,即区域发展和依托发展更有益于我国西北地区冷链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勤国 《保鲜与加工》2017,17(3):118-123
冷藏集装箱作为重要的专业冷藏运输设备,其在冷链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冷藏集装箱在当今冷链物流中的作用、分类、简介、特点及其主要应用,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阐述,为冷藏集装箱的设计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寒地水稻推广品种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保证寒地水稻的安全生产,为新品系的提升或停试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本项研究。研究采用减数分裂期恒温深冷水串灌方法和人工气候箱低温法,鉴定了黑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新品系孕穗期障碍型冷害抗性。2004—2005年共鉴定区域试验新品系45份次,审定推广4个水稻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生产表现良好。同时,阐明了寒地水稻抗冷性鉴定的必要性及应该予以考虑的问题,并对寒地水稻抗冷性育种提出了广泛引入抗冷性基因源,开展国际合作;早世代选择,跟踪鉴定;多种方法相结合,选育抗冷新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冷驯化相关基因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抗寒性锻炼或冷驯化过程的小麦会增强抗寒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小麦冷驯化与抗寒性相关基因与分子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对参与低温信号传导的CBF、ICE、b-ZIP、WRKY、NAC等转录因子,以及低温响应蛋白包括ABA依赖和非ABA依赖途径的COR蛋白、水通道蛋白、微管蛋白、抗冻蛋白等的表达调控模式做以介绍。我们对春化作用与冷驯化的相关性,小麦冷驯化过程中低温信号传导途径和低温响应机制也进行了讨论、总结,期望能对今后小麦抗寒分子育种及抗寒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3.
嗜冷微生物是一类适合在低温环境中生活的极端微生物。介绍了嗜冷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对食品加工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耐延迟型冷害能力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低温的方法,对黑龙江省30个主栽水稻品种进行了萌发期和分蘖期耐冷性鉴定,以期筛选出耐延迟型冷害强的品种。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在萌发期耐冷性上差异较大,筛选出耐延迟型冷害较强的品种为龙粳16号、龙粳18号、龙粳22号和松粳12号,这些品种在10℃下低温发芽率高且分蘖期低温处理后延迟生育日数少,是可以作为直播栽培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外源6-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6-BA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的6-BA施用方式。结果表明:水培模拟系统中,10-7mol/L 6-BA对促进苗期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根和芽的生长以及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效果最明显,最优施用方式为水浸种后用含6-BA的培养液培养;土培系统中,三叶期浇灌10-5mol/L 6-BA对于增加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及返青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国际抗冷圃(IRCTN)材料在寒地稻区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提高寒地稻区水稻品种的抗冷性,拓宽寒地稻区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为育种者提供优异的抗冷亲本材料,获取新的有益基因,充实寒地水稻种质库,同时为INGER提供寒地稻区的试验数据。采用分期鉴定的方法,首次对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协作网(INGER)提供的108份国际抗冷圃(IRCTN)材料进行抗冷性鉴定,鉴定出苗期抗冷材料20份,分蘖期抗冷材料49份,孕穗期抗冷材料20份,全生育期抗冷材料14份,为育种者提供丰富的抗冷种质资源,拓宽寒地水稻品种抗冷性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食品冷藏链的概念以及食品冷藏链在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方面所起的作用,从食品安全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建设好食品冷藏链的重要性,并就国家规范和管理、建设好食品冷藏链必须加快立法、制定国家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完善行业标准、有效的运行体制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基于Zigbee无线冷藏车厢信息采集节点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针对食品冷链全过程中运输环节实时监测的需要,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布线容易、成本低、低功耗等特点设计出能有效的实现物流配送中环境信息的在线采集与实时监测的Zigbee无线冷藏车厢信息采集节点。该节点使用以Jennic公司生产的Zigbee无线微型控制器JN5139-Z01-M02R1模块为核心,英国SENSIRION公司的SHT75为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测试,证明该系统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芽期耐冷性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的F3系统群为试材,探讨了水稻芽期耐冷性遗传变异以及与其他耐冷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F3系统群的芽期耐冷性表现为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在自然低温或冷水处理下水稻幼苗生长能力、抽穗天数、穗抽出度、孕穗期耐冷性(低温下结实率)和成熟期综合耐冷性等性状均与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