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对培训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农业部、财政部等从2004年起,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国务院扶贫办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教育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起,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简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又称“阳光工程”)。为配合“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本刊特开设“就业指南”的栏目,介绍进城务工的有关知识,以及农民朋友进城务工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一定帮助。欢迎广大作者、读者提供有关稿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技推广》2004,(3):23-23
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决定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单位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开展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政经报道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正式启动农业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前不久正式启动,今年计划培训250万农民,中央财政对每人给予100元培训补助。该工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职业技术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实施了近1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共培训结业学员12万多人,已有9万多人转移就业。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张广智介绍说,“阳光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04年以来,根据国家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精神,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河南建成优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战略目标,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先后建立培训基地960所,投入培训资金4000万元。据统计,除了已培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实施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7.
"阳光工程"是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在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组织实施.旨在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石家庄市农广校继续发挥我市阳光工程培训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农广校系统培训体系优势,坚持以"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为确保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顺利实施,我校对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各县校进行了周密和详尽的部署。  相似文献   

9.
淮滨县新华服装学校始建于1996年,建校10余年来,学校按照“订单——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实用人才,为农民转岗就业和淮滨县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996~2007年,该校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434人.共向浙江、上海、厂东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2191人。自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该校共开展“阳光工程”培训981人,转移就业883人。  相似文献   

10.
0 引言 2004年起,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受训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短期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以来,新疆农业富余劳动力人口大量减少,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2008年,新疆阳光工程共培训转移17万人,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380万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后遗症"的解决对策: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吸引优质劳动力就近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预防"与"治疗"并举,宏观控制"城市病"的发生和发展;鼓励具有特殊文化的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城市农村双向努力,缓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2.
楼旭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7):3255-3256
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新路。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利用与转移的诸多障碍,政府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健全机制体制,以教育性开发为基础,以转移性开发为重点,以特色性开发为方向,以制度性开发为关键,以政策性开发为保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开发利用与转移。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杨凌示范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要充分开拓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结合杨凌示范区本地实际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开拓就业新领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力打造杨凌示范区的规模化效应,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农民平等就业除了具有平等就业的一般含义外,还包括消除农民就业的身份歧视和市民的就业特权等特殊内涵和要求。促进农民平等就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和稳定转移、加快统筹城乡就业进程的要义和实质所在。因此,要以统筹城乡就业为契机,确立保护农民的平等就业权的理念,以农民就业机会平等为保护重点,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促进农民平等就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和城市的推拉力的作用下,中国农民工呈现"候鸟式"流动就业模式。农民工的这种"候鸟式"流动就业模式,是在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特有的现象,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这种"候鸟式"流动对中国农村经济带来一系列重要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就业严重不足。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城乡严重分割,阻隔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致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对当地的经济建设,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也相应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力输出地的农村状况。但是,在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的同时,其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来。因此,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燕  薛景华  时贇  张彤  王卫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62-7064,7067
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提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监督管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拓宽转移渠道,培育就业新载体,合理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