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17个不同秋眠级苜蓿的生产性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17个苜蓿品种在湘西南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性状指标,包括12 项农艺性状指标与粗蛋白含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并建立品种适应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湘西南地区表现较好的苜蓿品种有盛世、丰宝、CW680等,而阿尔冈金、皇后2000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差,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蛋白>叶长>叶宽>茎粗>株高>再生速度>主根长>鲜干比>根颈直径>单株干重>侧根数目>茎叶比>根系鲜重,可为南方亚热带地区苜蓿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的 8个苜蓿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从农艺经济性状、生产能力、营养成分和适宜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试验结果 ,初步评价为大叶苜蓿、多叶苜蓿和金字塔苜蓿等 3个品种 ,可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推广种植品种 ,北方类似地区在生产中亦可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辽东地区现代畜牧业健康高效发展,为提高苜蓿种植的产量和品质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开展了优良苜蓿品种引种观察试验。本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对15个国内外优良苜蓿品种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等指标数据进行了连续三年的统计分析,综合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分析探讨得出适合辽东山地苜蓿种植品种主要有WL354HQ、WL319HQ、418Q和驯鹿等。  相似文献   

4.
晋北地区引种苜蓿品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晋北地区引种的24个苜蓿(Medicago)品种的14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晋北地区引种的苜蓿品种试验中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品种是多叶王、肇东、苜蓿王、龙牧803和00596,而05599,05604,00593和扶风的加权关联度最小,综合生产性能较差;各项生物学性状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越冬率>粗蛋白含量>茎叶比>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干鲜比>粗灰分含量>叶长>株高>鲜草产量≥主根长度>茎粗>再生速度>叶宽,结果可为晋北生态区苜蓿引种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高产高质苜蓿品种并进行推广建植,试验采集了鲁南地区引种的8个苜蓿品种(WL319、WL343、WL525、标靶、大富翁、南苜601、无棣、中原804),采用凯氏定氮法、高温灼烧法、Van Soest法、索氏提取法分别测定营养品质(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粗蛋白、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在8个苜蓿品种中呈现差异性,难以通过单一营养指标对最佳品种进行判断;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茎和叶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名前三位的品种中均有WL319和大富翁。说明较适合在鲁南地区建植的苜蓿品种为WL319和大富翁。  相似文献   

6.
9个苜蓿品种引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满足畜牧业发展的要求,选育出适宜哈密地区两县一市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2005~2007年对引自国内外的9种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引种对比试验,通过物候期、株高、产量、干鲜比、茎叶比等各个指标的观测得出: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产量较高,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次之,中牧一号苜蓿最低;三得利和美国WL232苜蓿茎叶比较高,甘农三号苜蓿最低;综合评价:9个苜蓿品种中,甘农三号苜蓿、新牧一号杂花苜蓿、敖汉苜蓿、美国金皇后苜蓿、三得利苜蓿、美国WL232苜蓿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且稳定,草质好,适宜哈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苜蓿成株期耐盐性评价方法并筛选耐盐苜蓿资源,采用多个鉴定指标对30份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试验采用大田鉴定法,以株高、鲜重产量、综合评价等3个指标为评价依据,以无棣苜蓿为对照,对30份紫花苜蓿种质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30个苜蓿品种中,耐盐之星、WL366HQ、WL354HQ、WL656HQ、WL525HQ、WL903、WL168HQ、WL363HQ、WL353LH、巨能995、WL440HQ、维多利亚、巨能7、中苜6号、中苜3号、WL298HQ、WL712、SR4030和WL319HQ的产量与无棣苜蓿相比增产比较高,耐盐性较好,适合在黄河三角洲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开展了15种苜蓿品种引种观察试验。2014年至2016年,对1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进行了小区试验,分别对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等5个指标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适合辽宁中部地区苜蓿种植品种主要为SK3010、耐盐之星、WL343HQ和巨能7。  相似文献   

9.
21种紫花苜蓿在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藏“一江两河”高海拔河谷地区豆科牧草种植的发展需求,试验研究了21个国内外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该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的21个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以鲜草产量为评价指标,德宝、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中兰1号4个品种的适应性优于其他苜蓿品种;以种子产量为评价指标,阿尔冈金最优.通过聚类分析综合考虑,新疆大叶、甘农4号和德福在高海拔河谷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进行大面积种植以提供优质蛋白饲草来源.  相似文献   

10.
在干旱半干旱的定西地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对WL363、WL343、WL319、WL168、挑战者、康赛、阿迪娜、多叶等8个苜蓿品种进行产草量、茎叶比、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挑战者、阿迪娜、WL343、WL319为高产品种,平均每公顷产鲜草52 500kg以上;康赛、阿迪娜、多叶苜蓿、WL343、WL319粗蛋白含量较高,均在1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合在宁夏南部山区推广种植的苜蓿品种,试验对12个紫花苜蓿品种物候期、越冬率、株高、枝条数、茎叶比、年草产量等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返青期有早有迟,整体上物候期的差异不明显。而在生长特性、生产性能上差异较大,甘农4号、中兰1号、皇后等3个品种具有较好的生产能力和生态适应性,适宜在该地区进行种植推广;WL232、勇士、WL319HQ等3个品种越冬性较差,植株较矮,生产性能低下,不宜在该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2.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3.
引进国内外苜蓿品种20份,于2004~2006年在农七师进行品种比较筛选试验。试验进行了生育期和抗逆性的观察、产量性状的测定、茎叶比的测定和耐寒性的调查。综合性状分析表明,抗白粉病能力强的品种是新疆大叶,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是三得利和赛特,耐寒性强的苜宿是阿尔冈金和德宝。干草产量排在前4名的品种为宁苜1号、亮苜2号、德宝、WL324HQ。经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相关性状,确定适合奎屯垦区种植的苜蓿品种为亮苜2号、WL324HQ、宁苜1号、德宝。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适宜种植的15个不同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种子暴露试验方法,对其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根重、芽重、根长/芽长、根重/芽重等7个发芽指标进行了测定与评价,并对苜蓿主要萌发特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发芽特性差异较大,其中公农1号和中苜1号的发芽率最高,达到97%;在根长、芽长方面,草原2号表现突出;在根长/芽长上,金皇后最高;在根重、芽重方面,表现最好的分别是WL354、WL168;在根重/芽重方面,比值最大的是草原3号。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根长与芽长、根长/芽长间呈现极显著相关,芽长与芽重、根长/芽长间呈现显著相关,根重与芽重、根重/芽重间呈现显著相关,其余性状间均呈现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秋眠级苜蓿在辽宁地区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辽宁地区现有苜蓿品种秋眠性强、抗寒能力强但产量低的现状,引进了12个国内外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其生长第2年各项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从株高和产量角度考虑,秋眠级数为3的爱乐高和柏拉图最适合该环境条件,而草原2号、润布勒等秋眠级较低的品种不适合该环境条件;不同苜蓿品种再生性有较大差异,爱乐高(FD3)、WL323(FD4)再生性较好,LoBo(FD3)再生性相对较弱;综合分析各项指标,表现最好的为爱乐高(FD3),柏拉图(FD3)和WL323(FD4)。综合性状最差的为草原2号(FD1),其余品种的性状表现为中等,部分半秋眠品种也可在辽宁地区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6.
利用Li-6400XT光合仪,以地方品种敖汉苜蓿为对照,对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引种的11个国外苜蓿品种初花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等进行测定,比较研究各品种间的光合性能。结果表明:苜蓿各品种间光合性能有很大差异,引进品种WL323、金皇后、阿尔冈金和农宝的光合性能都优于敖汉苜蓿;初花期苜蓿单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对群体产草量的影响大于净光合速率。结合产草量进行分析,认为WL323、金皇后和阿尔冈金等适宜引进,以WL323最佳;在个别干旱较严重地区,也可选用农宝。  相似文献   

17.
10个紫花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带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9个引进品种和1个国产品种连续两年(2016~2017年)测定其物候期、越冬率、产量及干草品质,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比较其适应性,旨在为晋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依据。结果表明:WL366HQ,三得利(Suntory)和皇后(Empress)生长较快;WL354HQ越冬率显著(P0.05)高于WLHQ353;三得利和WL298HQ的产草量显著(P0.05)高于甘农4号;WL366HQ、三得利和皇后相对饲用价值较高;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表明三得利(0.921 9)、WL366HQ(0.891 4)、WL298HQ(0.867 6)和皇后(0.852 5)4个苜蓿品种在晋北农牧交错带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淹水胁迫下适应性相对较强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紫花苜蓿耐涝性研究提供基础材料。【方法】采用套盆法模拟淹水条件,探究淹水对紫花苜蓿苗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淹水7 d时,紫花苜蓿株高均高于对照,巨能7耐湿、角斗士、巨能801、WL440HQ、WL525HQ和WL656HQ品种的茎干重、叶干重和地上干生物量都高于对照,巨能995、角斗士、巨能801、WL525HQ、WL656HQ、WL712的主根长高于对照。淹水胁迫至第14 d时,仅有2~3个品种主根长、茎干重、叶干重和地上干生物量等指标高于对照。【结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耐涝性综合评价,巨能995、WL440HQ、角斗士等品种耐涝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苜蓿品种对低磷土壤条件的适应性,以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甘农10号、WL358HQ、WL343HQ、WL363HQ、WL354HQ、金皇后9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株高、生物量、磷含量、磷吸收和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对不同品种苜蓿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条件下,结合鲜重和干重,WL343HQ品种生长速度较其他品种快;9个苜蓿品种的磷含量排序为:甘农10号>WL354HQ>WL343HQ>WL358HQ>WL363HQ>金皇后>甘农3号>甘农5号>甘农9号;WL343HQ磷吸收效率最高,为1.32 mg/pot,金皇后最低,为0.58 mg/pot,总体表现为WL343HQ>WL358HQ>甘农5号>甘农9号>WL363HQ>甘农10号>甘农3号>WL354HQ>金皇后;甘农3号磷利用效率最高,为0.84 g/mg,甘农10号最低,为0.53 g/mg.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WL343HQ、WL358HQ、WL354HQ和甘农5号为低磷土壤条件下表现较好的4个品种,适宜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20.
12个引进苜蓿品种适应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善  常根柱  周学辉  路远 《草业科学》2011,28(8):1479-1484
摘要:苜蓿王、菲尔兹、金字塔、里奥、辛普劳2000、诺瓦、霍普兰德、多叶苜蓿、大叶苜蓿、Spreador 3、Pick3006和Pick8925是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的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以国产中兰1号为对照品种,2003年在半干旱区兰州开展引种试验;2008年在半湿润区天水甘谷继续开展适应性试验,同时对营养成分和抗旱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引进的12个苜蓿品种,在半干旱、半湿润区均能正常生长,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各项试验得出,苜蓿王的抗旱性强,鲜草产量在兰州平均达54 207.00 kg/hm2,在甘谷平均达82 883.65 kg/hm2;Pick3006农艺性状仅次于苜蓿王;Spreador 3具叶大、杆中实、抗倒伏等优良特性;对照中兰1号具优质、高产、抗旱特点;建议这4个苜蓿品种在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