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成功母猪群的关键之一在于引入的后备母猪质量。专业的研究机构明确地表明,大多数母猪会在第1~3胎后因繁殖障碍或肢蹄稳固性与跛行问题而淘汰。为获得更多到达后几胎的母猪,我们需要了解导致母猪于第1~3胎被淘汰的原因。本文从母猪繁殖障碍和肢蹄稳固性问题出发就母猪淘汰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曲向阳 《猪业科学》2013,(11):36-36
意识到跛行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第一步。首先,我们需要评估母猪被淘汰的原因,母猪淘汰率与死亡率。这有助于发现因繁殖障碍或生产成绩不良而淘汰的母猪是否同时有跛行问题或在其肢蹄上有脓包。产房是进行母猪跛行评价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3.
《猪业科学》2017,34(3):27-27
<正>母猪蹄部病变会降低养殖场的利润,但这可以通过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矿物质来预防。铜、锌和锰是母猪最需要的3种矿物质,对母猪的健康和繁殖至关重要。锰对于维护关节、腱和整体骨密度是必需的;锌有助于机体伤口的愈合,对脚底、跟部、蹄壁硬度及韧度也有良好作用;铜可维持结缔组织和白线的健康。除了蹄部病变,跛行是母猪被淘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般群体中平均30%~35%的母猪都患有跛行,养殖人员最好能将这个数字降到10%。Zinpro公司的猪客户经理Mike  相似文献   

4.
正猪只的跛行表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事实上,所有农场的母猪4%~18%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跛行。在美国,跛行是淘汰母猪的第3个最常见原因。母猪跛行影响其繁殖成功率和增长率,但母猪由于繁殖性能差被淘汰是否是由于跛行导致目前尚无定论。有很多因素影响到跛行的发生与严重程度。总体而言,饲养于半漏缝或全漏缝水泥地板母猪的跛行发生率比饲养于深床或户外  相似文献   

5.
母猪群淘汰个体当中蹄部异常(例如蹄趾或悬蹄增生)的流行率较高,说明这些蹄部缺陷有可能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从而影响母猪的生产寿命。Knauer报道。在屠宰场对淘汰母猪的评估显示,85%的个体至少有一项蹄部损伤。研究人员报道过。跛足是种猪群淘汰母猪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运步评分结合常规性修蹄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做法,也是最有效改善牛群肢蹄健康状况的方法。规模较大的牛场,最好有专业人员修蹄,还要定期对牛群进行运步评分评估牛群肢蹄的健康状况,找出已发生跛行的牛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治疗性修蹄和跛行牛记录对于跛行牛来讲,修蹄的前四步既是蹄形修整的过程,也是检查的过程。修蹄,可确保蹄形恢复正常,重建负重平衡,并能全面地对蹄部进行检查,查找引起跛行的原因。虽然蹄病常发于后肢外侧趾和  相似文献   

7.
《北方牧业》2013,(21):13
加拿大-大草原养猪中心Bruce Cochrane进行的研究显示修蹄可预防种母猪跛足,提高动物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效益。修蹄对母猪跛行的影响是下周三大草原养猪中心和养猪创新公司在温尼伯合作举办的一系列会议的讨论话题,会上将列出母猪跛行、寿命与气质方面的研究成果。Yolande Seddon博士是大草原研究中心的博士后学者,他指出,跛行可由遗传因素、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以及损伤造成。  相似文献   

8.
奶牛修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肢蹄病引起的经济损失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低下和饲料报酬降低,严重时常常导致奶牛过早淘汰,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奶牛肢蹄病在国内外发病率较高,目前已与乳房炎和生殖系统疾病成为奶牛三大高发疾病之一.为降低奶牛肢蹄病的发生,对奶牛定期实施维护性修蹄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针对奶牛修蹄技术相关的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澳大利亚Rivalea公司负责研究和创新的主管Cherie Collins博士尖锐地指出:早期淘汰母猪会影响种猪群的总体生产性能,主要表现在会降低与低胎次母猪有关的生产性能——产仔率、潜在的窝产仔数和妊娠性能等。她说:"低胎次母猪的高淘汰率将对猪群的窝产仔数产生不良的影响。在它们尚未发挥出最高生产水平之前,你不得不遗憾地淘汰它们。"低胎次母猪遭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繁殖障碍、跛行  相似文献   

10.
运步评分结合常规性修蹄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做法,也是最有效改善牛群肢蹄健康状况的方法。规模较大的牛场,最好有专业人员修蹄,还要定期对牛群进行运步评分评估牛群肢蹄的健康状况,找出已发生跛行的牛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1治疗性修蹄和跛行牛记录对于跛行牛来讲,修蹄的前四步既是蹄形修整的过程,也是检查的过程。修蹄,可确保蹄形恢复正常,重建负重平衡,并能全面地对蹄部进行检查,查找引起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野驴的蹄部是重要的支撑和运动器官,具有支撑身体重量和辅助运动的重要功能。野驴蹄部的健康是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保证,由于营养代谢障碍、肢体姿势不正、不能定期合理修蹄、蹄角质生长异常等导致蹄部变形,很容易造成运动障碍。临床上出现蹄病及蹄变形的野驴四肢姿势异常,出现跛行、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生产性能降低,严重的病驴跛行、疼痛,常常卧地不起、不愿走动,继发腐蹄病久治不愈,最后被迫淘汰。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比日粮,增加野驴运动,春秋季定期修蹄,可以大大减少蹄变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昌捷  邢孔萍  卢秋咏 《猪业科学》2021,38(11):62-64
近年来,对规模猪场母猪淘汰原因的统计数据表明,肢蹄病的比例高达11%左右,占非正常淘汰总数的30%~40%。尤其是低胎龄母猪,繁殖性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时,不得不因肢蹄病提前淘汰。大幅度增加了种猪培育成本,对整个繁殖母猪群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正>猪常见的蹄病有蹄冠化脓、腐蹄、蹄裂。蹄裂也称裂蹄,是蹄壁角质分裂形成各种状态的裂隙。按角质分裂延长的状态可以分为复缘裂、蹄冠裂和全长裂;按照发生的部位可以分为蹄尖裂、蹄侧裂、蹄踵裂;根据裂缝的深浅可分为表层裂和深层裂。据报道,美国的种猪场有34.7%的种母猪因蹄裂病被淘汰,美国的种猪测定站有25%的公猪因该病被淘汰。我国引进的种猪蹄裂病发病率也较高,种母猪发病率达15%~30%,个别地方高达70%,因该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在舍内群养条件下,群养母猪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肢蹄问题变得愈发严重.肢蹄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母猪是否能平稳地行走,自由地采食以及逃避母猪群的打斗.因此,肢蹄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舍内群养条件下母猪的肢蹄 最近的研究发现,因肢蹄原因而淘汰的母猪,群养的比率居然是单独饲养的2倍.母猪的淘汰影响整个单元或整个猪场的生产成绩,淘汰的越多,后备母猪的培育成本就越大.在舍内群养条件下,对后备母猪还需额外照顾,既要考虑后备母猪的饲喂程序,又要顺利将后备母猪引入一个等级阶层已经比较完善的猪群.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应用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筛选奶牛蹄部不同部位的温度用于奶牛跛行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在奶牛修蹄前进行跛行评分,修蹄后用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测量奶牛右后蹄系部、右后蹄外侧趾远轴侧蹄壁和右后蹄外侧趾蹄底三角区的温度,分析其与奶牛跛行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不同部位蹄部温度的ROC曲线,确定其诊断作用和最佳临界值.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猪生物素缺乏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我地某种猪场,现有存栏种猪900多头,主要有皮特兰、杜洛克、大白和约克四个品种。其中种公猪12头,可繁母猪145头,后备公猪161头,后备母猪178头,其余为断奶仔猪和哺乳仔猪。自二月份以来,在整个猪群中发生了以蹄病为主、伴发繁殖障碍和皮肤病为辅的一种疾病。种公猪出现蹄裂、蹄底角质增生、跛行等症状,发病率达90%,性欲减退、睾丸萎缩的占30%。可繁母猪:蹄底角质增生、跛行的占60%;产奶量下降的约占30%;发情迟缓的占20%;后备猪脱毛、丘疹、蹄裂、跛行的约占20%,新生仔猪蹄匣发绀、肿胀、跛行的占20%。2病因分析自年初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规模化猪场种猪使用限位栏较多,跛行成为种猪淘汰和繁殖能力降低的第二重要原因,占所有淘汰母猪的10%~20%,30%~40%公猪因跛行而淘汰。高床饲养的仔猪断奶前后多发性关节浆膜炎导致仔猪的成活率降低。加之猪副嗜血杆菌的病发生,表现关节炎症状的仔猪明显增多,一旦发生不易治愈。饲料营养的不平衡导致母猪产后跛行和生长猪的跛行在实际生产也能见  相似文献   

18.
母猪跛行不仅能引起疼痛,也影响着母猪的繁殖、运动、采食和淘汰率。目前对跛行早期检查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较少,但这些措施可提高母猪的整体健康程度、动物福利以及其生产性能。蹄壳相关疾病是导致跛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肢蹄病已成为仅次于乳房炎和繁殖系统疾病而引发淘汰奶牛的第3大疾病。据北京中心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每年因肢蹄被迫过早淘汰的奶牛占淘汰总数的15%~30%,给奶牛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主要为产奶量下降、繁殖效率降低和饲料报酬降低,以至过早淘汰。  相似文献   

20.
蹄裂是指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的一种肢蹄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跛行,不愿走动,但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在一些规模化猪场中公、母猪裂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种猪场因裂蹄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总数的一半以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病原因并提供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