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生物学特征桑黄又称火木层孔菌、桑耳等。寄生于杨、柳、桦、栎、松等树木之上,分布广泛。桑黄菌子实体多年生,硬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长径3~21厘米,短径2~12厘米,厚1.5~10厘米。有黄色翻边,底部面亦颜色鲜黄。菌肉蛋黄色或浅咖啡色,木质。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国内野生桑黄集中分布区在黑龙江省东部乌苏里江与兴凯湖之间,西北地区陕西与甘肃交界的“子午岭”自然保护区、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哈尔滨与吉林市之间的老爷岭有少量出产。二、建造桑黄棚种植模式采取室内层架结构、建造合理的桑黄棚是取得桑…  相似文献   

2.
鄂西北产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实验采用醇浸法对香樟籽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获得了无水乙醇提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室内测定了该提取物对黑曲霉,绿色木霉,酵母菌,木质层孔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①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为:樟脑(39.5%)、芳樟醇(12.99%)、石竹烯(9.1%)、月桂酸乙酯(6.51%)、(王古)(王巴)烯(4.93%)、丁子香酚二甲醚(4.75%)、黄樟脑(3.09%)、异喇叭烯(2.82%)、γ-愈创木烯(2.81%)、γ-榄香烯(2.66%)、γ-衣兰油烯(2.41%)等18种化合物。②以提取物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5种供试菌中,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啤酒酵母,木质层孔菌和枯草杆菌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对5种菌的抑制作用均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③以孢子萌发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5种供试菌孢子中,对黑曲霉孢子的抑制率最高,对木质层孔菌孢子的作用最小。但是,对5种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正桑黄菌,属于木层孔菌,野生菌多寄生于桑树的枯木之上,其子实体为多年生,木质。古代医药典籍中已经有关于桑黄的记载,现代科技为桑黄菌的相关成分、作用机理等研究提供了方便。据资料,桑黄菌中含有桑黄菌多糖、黄酮、萜类、多肽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并含有相当数量的活性成分,对人体有补益、抗肿瘤、抗氧化、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及腐熟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外源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微生物复合系对食用菌菌糠堆肥腐熟化的腐熟进程,开发食用菌菌糠的肥料化处理技术,将食用菌菌糠与猪粪混合堆制.以未添加木质纤维分解菌复合系的堆肥为对照,探讨木质纤维分解菌复合系对食用菌菌糠堆肥化发酵特性与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堆体比不添加对照处理的堆体提前3 d达到...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7):127-131
通过试验发现,加大菌穴密度和穴孔直径来增加用种量促菌早生快发,抑制杂菌发生;将段木打孔后适当晾晒至穴内出现微裂时接种,用方形木质盖封口、晾摊发菌等措施可以提高发菌质量和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利用细段木栽培黑木耳、不搭棚露天育耳缓解了林木资源矛盾,改善了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建议在品种选择上根据市场消费者喜好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菊花状916或单片的新科1号。整套技术集成使段木黑木耳栽培更简捷、更高效。  相似文献   

6.
 从采自贵州感染了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 HSVd)的柑桔植株中抽提总核酸,通过一对鉴别引物,经RT-PCR扩增初步筛选出柑桔木质陷孔病类病毒(Citrus cachexia viroid, CCaVd)。扩增该类病毒的全长核苷酸片段,通过克隆和测序,结果发现,该片段全长298bp,与GenBank中报道的木质陷孔病类病毒分离物同源性达到96%以上。这是中国发生的木质陷孔病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苯酚—硫酸法液化松木层孔菌的工艺参数,分析液化前后松木层孔菌化学官能团变化,揭示其液化机理,为废弃松木层孔菌的高效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以松木层孔菌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苯酚为液化剂,考察料液比(原料/苯酚)、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松木层孔菌液化率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对松木层孔菌原料和液化残渣进行分析.[结果]4个因素对松木层孔菌液化率影响排序为料液比>液化时间>催化剂用量>液化温度,优化的液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液化温度170℃、液化时间75 min、催化剂用量0.30 g,在此条件下,松木层孔菌液化率为48.64%.液化前后松木层孔菌红外光谱特征峰的形状和吸收位置均发生明显变化,3366 cm-1的活泼氢吸收峰在液化后发生红移,酰胺羰基吸收峰则分别由1697和1657 cm-1移至1701 cm-1,由1554 cm-1移至1612和1512 cm-1.[结论]采用苯酚—硫酸法可有效液化松木层孔菌,松木层孔菌含氮主要成分几丁质发生脱乙酰化反应,液化产物含有大量酚类物质,可进一步用于制备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为高等真菌菌渣的综合利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木腐真菌是一类木质纤维素的自然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利用真菌子实体、菌落、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和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对环境中采集到的木腐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分离鉴定到的真菌进行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析,以及木材侵染腐朽能力研究。通过鉴定,共分离得到5种木腐真菌,分别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a,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和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sanguineus。酶活分析表明:5种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但纤维素酶活性则普遍较低或不存在。利用质量损失法分析5种真菌对6种不同木材样品的生物降解能力,12周腐朽实验结果表明:毛栓孔菌的木材腐朽能力较强,造成对橡木Quercus mongolica最高的69.16%的质量损失率,而尖孢镰刀菌、层生镰刀菌和裂褶菌等的木材腐朽能力较弱,造成木材质量损失率普遍低于3.00%,血红密孔菌对不同木材的腐朽能力差异较大,可造成41.37%的橡木质量损失率,而对柚木Tectona grandis仅有2.20%。通过分析酶活性和木材腐朽结果可以得出,真菌木质纤维素酶活力和其木材腐朽能力不存在相关性,即较高的酶活力并不代表其具有较强的木材腐朽能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木质层孔菌不同发酵条件对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层孔菌产木聚糖酶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发酵温度为25℃;而产β-葡聚糖酶最适碳源为木糖,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发酵温度为28℃。就产酶时间而言,在发酵前60 h菌株均不产生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72 h才有微量的酶产生,到192~240 h两种酶均达到产酶高峰,并以216h产酶最高;两种酶的最佳缓冲液均为柠檬酸缓冲液,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β-葡聚糖酶最适作用pH值4.6,最适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体发酵工艺,通过测定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及发酵后玉米秸秆结构的变化,探究裂褶菌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作用,并用气质联相色谱(GC/MS)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褶菌可产生4种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且在发酵48~72 h 4种酶活力均可达到最高值。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裂褶菌固体发酵对玉米秸秆表面结构、结晶度及基团均有显著影响。此外,GC/MS结果也证实,裂褶菌降解后的玉米秸秆产物中出现了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烃类、棕榈酸等产物。以上结果表明,裂褶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BYND-8对稻秆进行生物处理,研究其分解特性及其细菌组成多样性,为应用微生物方法处理木质纤维素类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测定复合菌系在分解稻秆的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各成分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分解过程中培养基p H值的变化趋势,研究其分解特性。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复合菌系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其细菌组成多样性。结果表明,复合菌系BYND-8具有较高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能力,对培养基的p H值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纲、目、科3个分类水平上,分别将复合菌系中的细菌分成了73个纲、132个目和226个科,复合菌系中细菌在科的分类水平上比较丰富,其中相对量较高、占优势的细菌为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18.73%)、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12.03%)和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11.96%)。木质纤维素分解复合菌系BYND-8具有较高的细菌组成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木质素合成与梭梭生长发育的关系,对古尔邦通古特沙漠南缘的梭梭进行了调查,记录梭梭同化枝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并采用硫酸法测定不同类型同化枝的木质素含量,初步探讨梭梭同化枝木质化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发生木质化的多为硬型同化枝,软型同化枝一般不发生木质化现象,种子主要发育在软型同化枝上;随着温度的升高,同化枝的木质素含量升高,在高温干旱期木质素积累速度最快;不同颜色类型的同化枝木质素含量上升的速度存在差异,绿硬型同化枝木质素含量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13.
南京椴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虹  李乃伟  郭忠仁  蔡小龙  汤诗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90-14391,14397
[目的]探讨南京椴嫩枝和硬枝扦插繁殖技术,为南京椴的快速繁育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以南京椴半木质化嫩枝和硬枝作为插穗,研究不同激素(IBA、NAA、ABT)和IBA不同浓度(500、1000、2000、5000mg/kg)对南京椴嫩枝和硬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扦插30~40d后各激素处理陆续长出簇状嫩根,其中南京椴半木质化嫩枝扦插的生根率均比木质化枝条扦插的生根率高,嫩枝扦插平均生根数为2.6,平均根长3.1cm,硬枝扦插平均生根数为1.9,平均根长3.0cm。经激素处理后的南京椴插条生根率都高于未经激素处理的插条,其中经5000mg/kgIBA处理后的嫩枝生根率最高,达43.0%。[结论]南京椴半木质化嫩枝扦插取材容易,成本低,成活率较高,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生物质秸秆降解速度,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方法]以黑翅土白蚁菌圃为菌源,采用平板稀释法初筛分离得到降解纤维素的目标菌株,再复筛得到最优菌株FUN-ce4,然后对其进行ITS序列分析鉴定以及酶稳定性研究.[结果]菌株FUN-4归属于栓孔菌属(Trametes).经对酶活性研究,菌株FUN-4在温度为60℃、pH为4、发酵时间为6 d时酶活相对较高;而温度为40℃、最适pH为5时酶活相对较稳定.[结论]白蚁菌圃中存在活性较高的纤维素降解菌株,可以成为高活性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对木质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MnP)的影响.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pH5,温度34 ℃,装液量150 mL,葡萄糖与蛋白胨质量浓度之比20∶1,Mn2+ 1.5 mmol/L,ABTS 0.5 mmol/L,转速160 r/min时,最高酶活力可达1 042.76 U/L.  相似文献   

16.
硬枝扦插,顾名思义即是用已经木质化的一、二年生枝条进行扦插的方法。落叶果树于早春休眠期,常绿果树于生长期进行,此方法简便易行,且成本低,当前果树生产上应用硬枝扦插最广的有葡萄、无花果、石榴等。1影响果树扦插繁殖的因素1.1果树种类。果树树种不同,其枝上发生不定根的能力不同。葡萄、石榴等果树枝条上容易产生不定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业副产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素,而某些细菌和真菌生产的酶具有较好的生物化学性质,可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本研究阐述了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的种类和降解机理,综述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的降解微生物种类。同时,本研究分析了当前单一菌株和复合菌系的在商业化利用上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将为筛选新型优质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和开发纤维素降解菌用于农业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人工组合复合菌系降解木质纤维素的效果以及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首先对天然复合菌系PLC-8进行分离纯化,随后将筛选出的5株细菌和2株真菌进行组合,构建3 种简化的复合菌系,分别为F1、F2和F3。随后,设计秸秆降解试验,利用DGGE方法测定3种复合菌在分解纤维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并进行相关的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组合复合菌系F3分解木质纤维素的能力最强,在分解木质纤维素30 d内秸秆平均减重率为39.80%,半纤维素下降52.64%,纤维素下降25.8%,木质素下降6.26%。在第15 天时纤维素内切酶、纤维素外切酶、滤纸酶、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的活性已经达到整个分解过程的最高值,分别为0.09、0.08、0.09、0.07和0.11 U/mL。复合菌系F3能够自我调节pH,从而改变溶液的pH从微酸性至微碱性,F3的微生物群落呈现出真菌-细菌稳定共存的状态,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人工组合复合菌系F3是稳定、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α-脱氧核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体外测定了鄂西北产鱼腥草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评价了其对绿色木霉、啤酒酵母菌、黑曲霉、木质层孔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鱼腥草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条山药用野生真菌目前发现主要种类有21种,它们分别是是野生灵芝、白灵芝、平盖灵芝、桑树桑黄、松木层孔菌、红肉拟层孔菌、钢青褐层孔菌、木蹄层孔菌、无柄灵芝、桦褐孔菌、斑褐孔菌、松杉灵芝、云芝、东方栓菌、硫磺菌、薄树芝、猴头菌、马勃菌、猪苓、茯苓、山西香棒虫草。该文介绍了各品种的名称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