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结核性脑膜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0例)。在抗结核治疗和脑脊液负流量置换基础上,治疗组鞘内注射尿激酶和地塞米松,对照组鞘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总疗程为8周,前4周每周注射2次,后4周每周注射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压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好转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4例,无效8例。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脑脊液常规、生化、压力均明显改善,且以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鞘内注射尿激酶能使脑脊液各化验指标较快恢复正常,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脑脊液压力、感染情况、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数目、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脑脊液中葡萄糖、氯化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有助于降低脑脊液压力、控制脑脊液感染、改善脑脊液代谢,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联合静脉用药对新生隐球菌脑膜炎的影响。方法收集5例新生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例先行侧脑室和静脉用药,然后行腰池和静脉用药,其中2例早期使用者痊愈,1例因使用较晚死于全身衰竭。2例仅行腰池和静脉用药者,1例死于全身衰竭,1例死于脑疝。结论早期行侧脑室用药能迅速提高脑室/脊液内抗真菌药物浓度,同时侧脑室穿刺引流可立即减轻脑疝的威胁及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为抗真菌及对症治疗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科于1990年1月~1997年12月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并与同期单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全部病人均经腰穿取脑脊液行常规、生化检查,脑脊液沉淀絮状物涂片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高,其中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7例,占63.6%.应用氟康唑加大蒜素治疗5例,治愈3例,1例好转,1例死亡;应用二性霉素B加大蒜素治疗6例,治愈1例,好转1例,死亡4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主要依据脑脊液和血清的病原学检查,治疗以氟康唑加大蒜素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SAH)的疗效。方法 :将 16 9例SSA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脑脊液置换治疗组 ) 84例与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组 ) 85例 ,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脑积水的发生率、血肿的吸收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7.1%vs2 9.4 % ) ;(18± 8)dvs(2 7± 9)d ,P <0 .0 1];治疗 3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3.4± 4 .0 )分vs (13.9± 4 .3)分 ,P <0 .0 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 .5 %vs 6 5 .9% ,χ2 =9.15 ,P <0 .0 1) ;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4 .8%vs 14 .1% ,χ2 =4 .314 ,P <0 .0 5 ) ;治疗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Hc =19.5 ,P <0 .0 0 1)。结论 :脑脊液置换治疗可促进SSAH患者脑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32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在颅骨骨折扳障或脑膜动脉血管出血停止或相对停止后,采用颅内血肿微创针钻穿血肿,抽出血肿液体部分,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块引流。结果:本组治愈率为100%,术后仅留点状疤痕,无1例继发颅内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清除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疗效好,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侧脑室持续引流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侧脑室持续引流在中重度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IVH)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IVH 67例于发病后 2 4 h内进行侧脑室引流手术 ,辅以尿激酶 (UK)脑室内溶纤治疗 ,并与 68例内科保守治疗 IVH患者作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按 Graeb及 GCS评分分为中重度两类型 ,疗效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Mathew)及生活状态评分 (ADL )进行评定。结果 :在中、重度患者中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中、重度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 Mathew评分比较 ,治疗组于治疗后第 1、7、1 4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比对照组更为明显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对 IVH行侧脑室引流治疗的效果显著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内高压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阻塞的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本院自2006年2月至2010年10月腹腔内高压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端分流管阻塞的患者12例,采用乳胶管暂时性外引流解除阻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引流管通畅,每日脑脊液外引流量100-350 mL,平均(212.6±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89例GCS≥8分基底节区老年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钻孔穿刺后应用尿激酶加生理盐水灌注引流治疗;治疗组钻孔穿刺后应用尿激酶加自体血清灌注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颅内血肿的清除速度及GC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钻孔后尿激酶加自体血清灌注引流能更快地清除血肿,创伤较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及椎管反复用药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附2例报告)韩陈保,巫志明,陈煜森,陈小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湛江52400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简称隐脑)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以往治疗效果欠佳。1992年3月以来我们对2例隐脑患者采用脑脊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脑脊液外引流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动脉瘤性SAH早期行脑脊液外引流术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开始行外引流时颅内压均大干25mmHg.脑脊液均为血性。治愈生活自理37例.好转生活部分自理13例,死亡8例,死于栓塞或夹闭术造成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心肌梗死2倒、肾功能衰竭1例。结论:对存在颅内高压及高危血管痉挛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早期脑脊液外引流不但可降低和稳定颅内压.而且还可能引流出逆流入脑室系统内的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血管痉卒及并发症的发生、对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除1例死亡、1例呈植物生存状态外,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留置穿刺针3~12d,平均(4±1)d。术后发生并发症24例,其中5例再出血;1例术后立即脑疝,抢救无效死亡;7例颅内感染;2例同侧硬膜外血肿;5例颅内积气;2例出现穿刺位置不当;2例血肿抽吸困难,注射尿激酶后诱发脑疝。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有适应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方法,对术后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置管中的监护,置管后的观察及综合性护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病情好转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输尿管镜检治疗上尿路结石ESWL后合并重症感染的临床分析。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上尿路结石ESWL后合并重症感染20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5~70岁,平均52.5岁。所有患者均在体温39℃以下、血压正常后逆行输尿管镜检+双J管植入术等治疗。结果:20例均在术后24~72h内生命体征正常,精神和食欲明显恢复。结论:早期逆行输尿管镜检+双J管植入术治疗上尿路结石ESWL失败后合并重症感染,目的是使支双J管引流肾内炎性积液,减少脓毒血症发生的机会,该治疗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疗效。方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在止血、脱水、防止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组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8例。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4.428,P〈0.05)。观察组脑积水的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且头痛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脑脊液引流能快速廓清血性脑脊液,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科对重度脑室出血39例患者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冲洗加腰穿置管脑脊液置换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术后实施干预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258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护理(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腰椎神经根水肿、椎管内硬膜外血肿)以及功能锻炼。结果通过健康宣教和实施预见性干预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下肢DVT(深静脉血栓)及椎间隙感染,仅有2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患者发生硬膜外血肿,因及时发现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积极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并尽早发现术后临床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用药管理、输液管理、健康教育,跟踪随访治疗、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致密栓塞11例,95%栓塞2例,均为成功栓塞。术后穿刺部位出现血肿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死亡2例。结论做好手术前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成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膜外出血脑疝患者突发双侧瞳孔散大的抢救方法。方法:在头颅CT片提示下,对13例硬膜外出血脑疝、突发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先采用微创针钻入血肿,抽出血肿的液体部分减压,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13例患者的颅内压在微创穿刺粉碎针钻入血肿抽出不凝血液后即刻得到缓解,患者的健侧瞳孔也立即缩小。13例在手术后2~5 d内意识渐清醒,随访6个月~1 a,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 S),10例均预后良好,恢复学习和工作;中残3例,生活自理。结论:采用微创针紧急钻颅引流能及时缓解颅内压,为手术赢得时间,可明显降低急性硬膜外出血脑疝致双侧瞳孔散大患者的病死率,改善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