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生长在西北部分矿区的豆科植物根瘤中分离筛选到对重金属有抗性的38株根瘤菌,采用PCR-RFLP分子技术进行16SrDNA指纹图谱分析,选取每种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DNA全序列测定,建立系统发育树状图,并对38株菌进行Zn、Hg、Cu、Cd和Pb 5种重金属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分别归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代表菌株CCNWSX1277和CCNWSX1294可耐受2.0 mmol·L-1的Zn2+,CCNWSX1277可耐受0.25 mmol·L-1的Hg2+,多数代表菌株可耐受1.6 mmol·L-1的Cu2+,仅3株代表菌株可以耐受Cd2+,其中CCNWSX1277能耐受1.4 mmol·L-1的Cd2+,所有代表菌株能耐受2.5 mmol·L-1的Pb2+.Agrobacterium属的2株代表菌株对5种重金属均有较强的耐受性;而Rhizobium属的4株菌和Sinorhizobium属的3株菌对5种重金属的耐受性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总体来看,供试菌株对重金属的耐受性顺序为Agrobacterium>Rhizobium>Sinorhizobium.  相似文献   

2.
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铜胁迫对苜蓿中华根瘤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揭示苜蓿中华根瘤菌对铜的生理抗性机制.以铜抗性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CCNWSX0020和铜敏感性S.meliloti CCNWSX 0018为材料,测定其对铜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大耐受浓度(MTC)及不同铜浓度对其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YMA固体培养基上,S.meliloti CCNWSX0020和S.melilotiCCNWSX 0018的MIC分别为0.5 mmol·L-1和0.2 mmol·L-1Cu2+,MTC分别为1.8 mmol·L-1和0.8 mmol·L-1Cu2+.(2)Cu2+浓度≤0.4mmol·L-1时,S.meliloti CCNWSX0020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变化不显著;S.meliloti CCNWSX 0018菌体内的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Cu2+浓度为0.6 mmol·-1和0.8 mmol·L-1时,前者SOD、CAT和GPX活性显著升高,后者保护酶活性开始降低.随着Cu2+浓度升高,S.meliloti CCNWSX0020的GR活性增强,与对照相比,Cu2+浓度为0.8 mmol·L-1时GR活性提高了110.51%;而S.meliloti CCNWSX 0018的GR活性则反之.(3)在Cu2+浓度≤0.8 mmol·L-1胁迫下,抗性菌株S.meliloti CCNWSX0020可通过提高SOD、CAT、GPX、GR的活性以降低Cu2+的毒害效应,为丰富根瘤菌抗铜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所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并分离出分别耐Ni2+、Zn2+、Pb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细菌,并对耐受性高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绘制出生长曲线。【方法】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4个不同坐标位置和开采年代的废弃矿区附近采集11份土样,采用稀释涂布法在分别添加不同浓度Ni2+、Zn2+和Pb2+的R2A固体培养基上筛选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耐受菌株。【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分别耐受2 mmol·L~(-1)Ni2+、Zn2+和Pb2+的细菌67株;分别耐受4 mmol·L~(-1)Ni2+、Zn2+和Pb2+的细菌36株。其中A4菌株对Ni2+、Zn2+、Pb2+三种重金属离子均有较好的抗性,将A4菌株与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A4菌株对三种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明显高于大肠杆菌的耐受性。对A4菌株进行鉴定,Blast比对结果表明A4菌株与Pseudomonas yamanorum最为接近。【结论】鉴于A4菌株在低温环境下对Ni2+、Zn2+、Pb2+三种重金属离子的高耐受性,可以将其作为高纬度地区污染土壤治理的工程菌株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状况.[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河北地区的58株花生根瘤菌以及Rhizobium、Agrobacter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的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16S rDNA PCR-RFLP方法在细菌属水平上聚群良好;而16S~23S IGS PCR-RFLP则适于属和种水平上的聚群.3种方法在系统发育上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其中有38株花生根瘤菌是与Bradyrhizobium关系密切的慢生菌株,并且与B. japonicum和B. liaoningense的关系最为接近,与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花生根瘤菌的报道结果相似.然而供试菌株中还存在6株快生和10株中慢生花生根瘤菌,其中快生菌在系统发育关系上接近R. yanglingense、R. mongolense和R. gallicum.[结论]河北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具有更大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河北地区花生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状况。【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16S~23S IGS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河北地区的58株花生根瘤菌以及Rhizobium、Agrobacterium、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的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16S rDNA PCR-RFLP方法在细菌属水平上聚群良好;而16S~23S IGS PCR-RFLP则适于属和种水平上的聚群。3种方法在系统发育上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其中有38株花生根瘤菌是与Bradyrhizobium关系密切的慢生菌株,并且与B. japonicum和B. liaoningense的关系最为接近,与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花生根瘤菌的报道结果相似。然而供试菌株中还存在6株快生和10株中慢生花生根瘤菌,其中快生菌在系统发育关系上接近R. yanglingense、R. mongolense和R. gallicum。【结论】河北地区的花生根瘤菌具有更大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 16SrDNAPCR -RFLP分析和表型数值分类 ,对分离自三叶草 (Trifolium)、猪屎豆 (Crotalaria)和含羞草(Mimosa) 3属植物的根瘤菌进行了分类研究。 16SrDNAPCR -RFLP分析表明 ,在 80 %的相似性水平上 ,6 7株待测菌株和 18株参比菌株归属到慢生根瘤菌属 (Bradyrhizobium)、中慢生根瘤菌属 (Mesorhizobium)、土壤杆菌属 (Agrobac terium)和根瘤菌属 (Rhizobium)与中华根瘤菌属 (Sinorhizobium) 4个系统发育分支。进一步对其中 5 6株待测菌株和14株参比菌株进行表型性状数值分类研究 ,在 84 %的相似性水平上 ,得到 6个独立的类群 :群Ⅰ、Ⅳ和Ⅵ为新群 ,没有与参比菌株聚在一起 ;群Ⅱ包含慢生大豆根瘤菌 (Bradyrhizobiumjaponicum) ;群Ⅲ含根瘤菌属 (Rhizobium) 2个已知的代表菌株 ;群Ⅴ含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2个已知种的代表菌株。以上结果表明 ,分离自这 3属植物的根瘤菌菌株具有表型和遗传型多样性 ,同时新发现分离自三叶草的根瘤菌的慢生和中慢生菌株 ;分离自含羞草的根瘤菌的慢生菌株和分离自猪屎豆的根瘤菌的快生菌株 ,此项研究也进一步证实这两种研究方法在菌株归群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王易鹏  刘晓云  张斌  陈赞  郭小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590-8591,8691
对分离自云南德宏瑞丽、潞西等地的86株含羞草植物根瘤菌株,和归属于Agrobacterium、Escherichia、Sinorhizobium、Burkholderia、Cupriavidus等属的6株已知参比菌株,进行了抗生素抗性、温度生长范围、碳氮源利用等88个表型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含羞草植物根瘤菌菌株中有15%的菌株能耐受5%的NaCl;菌株SWF67010、SWF67017的抗性较强,能耐受300μg/ml的四环素和卡那霉素以及5%的NaCl,并在4℃的条件下生长。试验数据通过MVSP4.1软件分析,得到数值分类树状图,供试菌株在78%相似水平上分为3个表观群,其中,第Ⅰ群5株未知菌株未与参比菌株聚群,第Ⅱ群3株未知菌株与中华根瘤菌属聚群,第Ⅲ群72株未知菌株与伯克霍尔德菌属聚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辐射污染土样中分离筛选获得的一株高产多糖菌株的分类学地位及其多糖的抗氧化、絮凝特性和菌株的重金属离子的耐受特性.[方法]通过菌落形态和菌体特征观察,结合16S rRNA序列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了菌株的60Coγ射线照射;使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使用Fenton法测定羟自由基(·OH)的去除率;对高岭土的絮凝作用以及对重金属离子耐受实验.[结果]该菌株为特里希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 Be14-2,可耐10 kGy辐照,其多糖含量为69.26;,在察氏培养基中多糖产量为7.655 g/L,去除50;的羟自由基(·OH)的多糖浓度为13.47 μg/ml,该多糖在30 mg/ml时絮凝率最大为84.73;.该菌株可耐受1 000 mg/L的Pb2+,最大耐受Zn2+为800 mg/L,最大耐受CO2+为400 mg/L,的最大耐受Cu2+和Hg2+为100 mg/L.[结论]菌株Be14-2产的多糖具有抗氧化性,具有絮凝特性,该菌株对重金属离子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对努鲁尔虎山脉北麓内蒙古敖汉旗段和河南商丘地区采集大豆[Glycine max(L.)Merr]根瘤进行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对获得的74株菌株分别进行重金属(Pb2+、Cu2+、Cr6+、Hg2+)抗性测定,对筛选菌株进行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筛选出4株抗性较强的优良菌株,即SQLD42、SQLD47、SQLD67和SQLD71。对重金属的抗性大小表现为:Pb2+(5 mmol/L)Cu2+(1.6 mmol/L)Cr6+(1.2 mmol/L)Hg2+(0.075 mmol/L)。筛选的4株菌均来源于努鲁尔山北麓的内蒙古敖汉旗段,其抗逆性与宿主植物大豆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茶树是典型的喜铝耐铝植物,其根系微生物在铝元素的吸收转化中起重要作用.从茶树根系分离鉴定出一株耐铝的内生真菌,进行了显微镜形态鉴定及18S rDNA序列分析,分析了该菌株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程度,研究铝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该菌株耐受A13+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 发现,显微镜形态观察及18S rDNA序列表明该菌为粘红酵母属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命名为A3.粘红酵母A3对不同重金属的耐受性为:Al3+> Mn2+> Cu2+,其中铝浓度可达250 mmol·L-1.当培养基中添加了150 mmol·L-1的Ap+,菌液pH值为2.0~-3.0,粘红酵母A3生长良好.ICP-AES结果显示该菌株铝离子含量与培养基中Al3+浓度呈正相关,说明该菌株在一定范围内对Al3+具有吸附作用;同时测定该菌株的含水量随培养基中铝含量增加而增大,揭示该菌株对铝毒害的规避与其通过含水量的增加平衡细胞液有关系.分离的耐铝真菌为茶树的耐铝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定殖到其他作物规避铝胁迫提供微生物资源,以提高植物的抗性,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
12.
Metallic indium telluride, InTe(II), is metastable up to 125 degrees C at one atmosphere pressure. It has a cubic crystal structure and has a light blue olor.  相似文献   

13.
14.
15.
纳米级土壤氧化矿物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穴NO3雪3,MnSO·4H2O,AlCl3,Na2SiO3为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级土壤氧化矿物,并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将多种氧化矿物混合通过共沉淀法所合成的土壤氧化矿物要比单一的氧化矿物的吸附效果好。这无疑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盛  黄维  林刚健  王国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31+10552-10531
[目的]为了揭示土壤中锌、铜、铅、镍的分布状况及污染情况.[方法]以路桥峰江再生金属工业园区域土壤中锌、铜、铅、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土壤取样调查,研究园区土壤锌、铜、铅、镍的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随着与园区距离的增加,土壤铅、锌、铜、镍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由于铅、锌、铜、镍都受到工业活动的影响,它们的分布特征几乎一致.这与该区工业类型单一性和工厂布局的聚集性有关,园区西部方向土壤受污染程度要比东部方向重.园区东西方向100 m内土壤铅污染程度较重,是土壤国家二级标准的1.86 ~5.25倍,已不适宜用于农业种植、畜牧等用途.[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续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金属胁迫对烟草不同部位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金属胁迫对烟叶各部位金属的累积分布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高浓度的镉(Cd)、铅(Pb)、铜(Cu)、锌(Zn)处理盆栽试验,测定烟叶各部位中Cd、Pb、Cu、Zn含量。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烟叶中Cu和Zn的含量下降,各部位Cd含量均上升;Pb胁迫下,各部位Cd和Pb含量上升,中部叶Cu含量下降,各部位Zn含量均下降;Cu胁迫下,除下部叶外,其他部位Cd含量均下降,烟叶Zn含量下降;Zn胁迫下,中部叶和根茎Cd含量下降,除上部叶外,各部位Pb和Cu含量均下降。可见,在Cd和Pb胁迫条件下,土壤添加Cu和Zn可以有效减少烟叶中Cd和Pb含量。  相似文献   

18.
19.
金属矿山重金属污染废弃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重金属污染问题,目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对于矿山废弃地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很难被生物降解,同时还能进入食物链危害人来健康。分析了重金属离子的赋存状态,总结了现阶段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并分析其优缺点。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修复技术,在大面积推广具有一定的适宜性,由于超富集植物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在筛选和运用方面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Changes in chemical oxidation states in alloys and at solid-solid interfaces were monitored by using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an oxidized Nichrome surface, the chromium component was selectively converted to chromic oxide while nickel remained in the metallic state. When this surface was overlaid with a 20-angstrom-thick aluminum film, the chromic oxide was reduced to chromium and the aluminum was oxidized to aluminum oxide in a reaction zone consisting of no more than 10 angstroms of the interface. This scheme appeared general for solid-solid contacts and was predicted, to a first approximation, by bulk thermodynamic free ener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