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南宫国家酸雨观测站在日常酸雨观测中的经验和体会,并提出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以为酸雨观测机构提高酸雨观测数据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临沂市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1年间617次酸雨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临沂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了酸雨与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沂市11年间酸雨平均pH值为4.84,酸雨频率为47.0豫,2003-2013年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大,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表明秋、冬季两季的酸雨污染比春、夏两季严重。当风速≤3.0 m/s时,酸雨发生频率达67.6豫,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小。当风向为偏东北风和偏东南风时,酸雨发生的机会偏大。  相似文献   

3.
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泾县是酸雨控制区.本文分析了泾县酸雨的成因,指出主要原因与本地燃煤的使用有关,部分污染企业的选址不当和机动车辆尾气的超标排放也是酸雨形成的次要因素.通过对2000-2005年酸雨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探究了泾县酸雨的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提出酸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与水稻土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水稻喷淋模拟酸雨实验,研究不同pH值(2.5,3.5,4.5,5.6)的酸雨对水稻生长和水稻土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的影响下,除喷淋pH 4.5酸雨外,其余酸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均下降了9.1%~16.7%;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不大,但速效钾在喷淋酸雨后相对基础土样下降了33.9%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基础土样提高了21.3%~40.5%;土壤有效硫的含量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喷淋酸雨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相对基础土样分别上升了27.6%~36.3%和3%~21%。酸雨对水稻茎叶氮的吸收影响不大,但水稻稻粒中全氮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酸雨不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磷的吸收,但pH 2.5的酸雨会促进稻粒对磷的吸收;酸雨有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钾的吸收,但不利于稻粒对养分钾的吸收;水稻茎叶和稻粒中全硫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水稻在pH 2.5的酸雨影响下显著减产,喷淋了pH 3.5酸雨的水稻其千粒重、结实率和实粒数都是最高的,表明pH 3.5的酸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省威海市酸雨污染状况,进而为酸雨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选取2015年威海市酸雨观测资料、气象因素数据,统计分析了威海市降水pH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并对酸雨的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威海市酸雨强度和频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降水pH随冬、秋、春、夏逐渐升高,而酸雨出现频率则按冬、秋、春、夏逐渐降低;相比于威海市周边地区,威海市酸雨污染相对较低,但值得引起注意;酸雨的出现与威海市当地气候、污染源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统计分析了景德镇酸雨的特征,酸雨与降水量的关系,酸雨形成的原因、影响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国家基准站从1996年开始进行酸雨观测工作,已经积累了每场降水的酸碱度和电导率的资料.本文利用在工作中观测到的所有资料,对1996~2010年的酸雨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酸雨的变化.从1996年至今,查询翻阅了历年的资料,统计出历年来共测酸雨过817次,达到酸雨标准236次,还有历年的pH值的平均值,从资料上看,酸雨是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余欣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293-294
根据景德镇地区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酸雨的总体特征与月统计特征及天气形势,研究了酸雨与降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强酸雨率达72.6%,无酸雨率仅9.1%;6~8月酸雨平均pH值较大、酸度小、危害较轻,而12月至翌年3月则相反;二氧化硫与酸雨pH值呈反相关,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7~2013年前郭县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7~2013年前郭县降水PH值年变化、季节变化和酸雨频率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值年平均值范围为5.40~6.20,呈波状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前郭县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冬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10.
长沙市酸雨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长沙市酸雨生成的特点及其规律,在分析了长沙酸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酸雨的成因,天气条件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