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寄主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的马铃薯甲虫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取食不同寄主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寄主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不明显,对第一代、第二代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结论]取食马铃薯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其次是取食天仙子和茄子叶片的,二者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取食番茄叶片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2.
拥挤度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I研究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与环境的关系,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密度下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充分取食条件下,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第一、第二代马铃薯甲虫成虫在密度每皿分别为30,20头时飞行能力较强;越冬后定量取食的马铃薯甲虫在密度为20头/皿时飞行能力最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越冬后马铃薯甲虫成虫的飞行能力>第一代>第二代;越冬后定量取食的马铃薯甲虫随着拥挤度的增长,营养胁迫水平逐步增加,其飞行能力受到制约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拥挤造成的适度营养缺乏,对于越冬代成虫飞行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充分取食越冬后成虫飞行距离、时间和速度与拥挤度间呈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第一代马铃薯甲虫为对象,研究其卵巢发育、产卵能力与飞行能力的关系,探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解剖卵巢了解卵巢发育;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记录卵巢发育程度、不同产卵量情况下马铃薯甲虫雌成虫飞行能力.[结果]在出土后第6~7日卵巢发育成熟进入产卵期;日产卵量在20~60粒时飞行能力较强;总产卵量在200~400粒时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最强.[结论]第一代马铃薯甲虫在出土一定时间后卵巢发育成熟并开始有产卵行为.每日的产卵量情况影响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处于产卵间期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较弱.在一定产卵区间内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随总产卵量增加而增加,飞行距离达到最大值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距离随总产卵量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探索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发育起点、发生规律.[方法]以马铃薯甲虫为供试材料,研究其在马铃薯种植区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寄主、范围和田间消长规律等.[结果]马铃薯甲虫世代重叠、具有高繁殖率、滞育和迁飞等习性.该虫在新疆北部地区1年发生1~3代,以2代为主.[结论]开展马铃薯甲虫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可为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稻水象甲的迁飞规律,为控制稻水象甲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结果]稻水象甲在光照强度为100 lx时飞行能力最强,且其飞行能力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光照强度对稻水象甲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弱光照强度下,稻水象甲容易迁飞,100 lx是稻水象甲的最适飞行光照强度.在相同光照强度等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后成虫和人土前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时空分布格局,探索马铃薯甲虫种群防控新技术方法.[方法]以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系统调查田间种群时空动态,利用地统计和插值方法对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新疆地区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分布呈聚集状态,每一世代种群密度由田块边缘逐步向中心区域转移,表现为初期边缘密度高,后期中心区域密度高.[结论]马铃薯田块边缘是马铃薯甲虫防控的关键区域,田块边缘区域种植非寄主植物、或建立物理阻隔能有效防控马铃薯甲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为我国马铃薯甲虫的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显微形态观察、田间普查、取食量及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等,描述了马铃薯甲虫的形态特征,摸清了该虫的传播扩散、危害,在世界和中国新疆的分布情况.[结果]马铃薯甲虫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8个地州,35个县市,约260 000 km2的区域,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分布,迁飞是马铃薯甲虫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一般可造成30;~50;产量损失,严重者减产可达90;以上.[结论]鉴于该虫的危险性和极强的侵入性,建议加强对该害虫的口岸商品和相关农产品检疫,严禁从疫情发生区或发生国调运马铃薯及其副产品,应在我国马铃薯甲虫高风险区和潜在风险区加强马铃薯甲虫的监测和封锁防控,严防其进一步扩散,确保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索一套适宜于发生区生产实际的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及传播.[方法]通过秋耕冬灌、轮作倒茬评价马铃薯甲虫防治效果,筛选新型化学药剂,对生物防治、防虫栽培技术和防治指标等进行研究.[结果]马铃薯甲虫秋翻越冬死亡率可达33.3;-76.4;,轮作可降低虫口基数29.4;-84.3;,推迟成虫发生期4-7d;天敌以捕食性为主,其中捕食幼虫的占总数89.2;,筛选出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药14种,药后20 d后田间防效均达90.0;以上;提出了提高马铃薯耐害性施肥技术和覆膜加滴灌栽培防治马铃薯甲虫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耐害性,降低马铃薯甲虫为害造成的产童损失,使产量提高10.5;-24.8;;越冬代成虫和一代低龄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24和106头/百株.[结论]提出了适宜我国马铃薯甲虫发生区生产实际的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兼备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技术主要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保健栽培和与环境相容的化学防治等,经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中肠液和淋巴液对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ase) dsRNA (dsSAHase)的降解,探寻dsRNA稳定剂,提高dsRNA导入效率.[方法]马铃薯甲虫中肠液及淋巴液与dsSAHase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体外孵育,观测其作用结果;构建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 PEI-dsSAHase复合物,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观测PEI对dsSAHase的增效作用.[结果]马铃薯甲虫中肠液与淋巴液都降解dsSAHase,该降解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单体dsSAHase菌液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死亡率为55;,而PEI-dsSAHase复合物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75;.[结论]dsRNA会被马铃薯甲虫体液部分降解,而PEI与dsRNA结合形成复合物,提高了dsRNA的稳定性,抑制了dsRNA在虫体内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越冬马铃薯甲虫为研究对象,研究解除其冬眠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探索马铃薯甲虫的发生规律,为控制该甲虫的发生和扩散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温度、土壤含水量梯度,记录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马铃薯甲虫的出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度低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25℃出现最大值,温度大于25℃时,出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减小,在土壤含水量为20;附近出现最低值,土壤含水量大于20;时,解除休眠后成虫出土率随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升高.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的最佳温度、土壤含水量组合为25℃、10;.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出土率大于雄成虫出土率.在一定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雄成虫4d后开始出土.[结论]解除越冬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含水量情况下,室温条件利于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在相同温度情况下,过干或过湿的土壤环境对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有胁迫刺激作用.在相同温度、土壤含水量条件下,越冬马铃薯甲虫雌成虫较雄成虫易于解除休眠.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条件适宜情况下,解除马铃薯甲虫冬眠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  相似文献   

11.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抗性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了解虫酰肼[3,5-二甲基苯甲酸1-1(1,1一二甲基乙基)-2(4-乙基苯甲酰)肼,tebufenozide]对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使用虫酰肼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LC50剂量隔代和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比较各代生物学特性变化;不同剂量分别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和卵块,研究药剂对当代及下一代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LC50剂量隔代汰选抗药性至F11代,甜菜夜蛾幼虫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没有产生抗性;羽化率及成虫寿命变化不明显,而化蛹率、蛹重和单雌产卵量逐代显著降低。用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缓慢上升,至F19代抗性增加2.52倍;化蛹率、蛹重、羽化率、成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变化不显著。分别用虫酰肼2.5、5、10、20及40 µg•ml-1浸渍法处理3龄幼虫,随剂量提高幼虫成活率随之降低,幼虫期缩短,化蛹率及蛹重下降,但羽化率及成虫雌雄比变化不大;当大于等于10 µg•ml-1剂量处理幼虫,不仅随剂量提高而降低了下一代成虫产卵量,而且下一代幼虫成活率,幼虫及蛹体重也有所下降。用虫酰肼10~300 µg•ml-1剂量浸渍卵块,卵孵化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用 50 µg•ml-1以上剂量处理时,可明显降低初孵幼虫、4日龄幼虫成活率以及幼虫及蛹体重。【结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当代及下一代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而甜菜夜蛾对该药剂不易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离筛选对马铃薯甲虫(Colorado potato beetle,CPB)具强致病性的细菌生防菌株并对其鉴定。【方法】从CPB虫体上分离病原细菌,利用几丁质酶和蛋白酶活性初步筛选致病菌株,然后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筛选出可导致CPB大量死亡的生防菌。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从新疆CPB分布区采集的CPB发病成虫虫体上分离纯化获得126个细菌菌株,其中36个菌株对昆虫体壁几丁质和蛋白质具有降解活性。在室内马铃薯叶片饲养的CPB各龄幼虫和成虫上测试,11个菌株对1-2龄幼虫表现出不同程度致病力,在接种后1-3 d始见幼虫死亡,处理后7 d幼虫的累积死亡率达到21.0%-77.9%,所有菌株对2龄以上CPB的致病力不明显或无致病力。在田间种植的马铃薯植株上测试这11个致病菌株,处理后观察,CPB008、CPB012和CPB016等3个菌株在10 d内对CPB的累积致死率达到41.0%-49.9%;另外还有3个菌株对CPB的致死率也在21.1%以上。这6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从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它们均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它们的16S rDNA序列并登录到NCBI GenBank中,由此分析比对,菌株CPB008、CPB012、CPB016和CPB111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iensis);CPB072、 CPB108为萎缩芽孢杆菌(B. atrophaeus)。【结论】筛选获得的3株苏云金芽孢杆菌(CPB008、 CPB012、CPB016)对马铃薯甲虫致病性强,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糖类物质对多异瓢虫捕食能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为发挥多异瓢虫的控害效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补充不同糖类营养后,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条件下的捕食量,通过室内飞行磨系统测定不同处理下多异瓢虫的各项飞行参数。【结果】补充不同糖类营养后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4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补充糖类营养后,随猎物密度逐渐增加,多异瓢虫对猎物的捕食能力增加,搜寻能力逐渐下降,与清水处理相比,葡萄糖、蔗糖处理下多异瓢虫捕食能力和搜寻能力均有提高,雌成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可达675.68、757.58头,雄成虫日最大捕食量可达374.53、609.76头;补充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后多异瓢虫累计飞行时间及累计飞行距离均显著延长,雌成虫累计飞行时间分别为7.78、6.17、7.58、6.80和6.63 h,累计飞行距离分别为9.51、7.70、8.46、6.94、7.12 km,雄成虫累计飞行时间分别为4.69、4.99、5.17、5.09和5.20 h,累计飞行距离分别为4.53、5.41、5.28、4.72和5.52 km;多异瓢虫雌虫在补充葡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机磷固、液体培养基及各种基本培养基、磷源等对两株溶磷真菌(FC和H3)溶磷能力的影响,以获得最适合这些菌株发挥溶磷潜力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钼蓝比色法测定菌株在无机磷和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及含不同磷源(磷酸三钙、磷酸铁、磷酸铝、磷酸氢钙和有机磷)、不同浓度磷酸三钙(0.3%、0.5%、0.7%、0.9%和1.1%)培养基的溶磷能力。【结果】FC和H3菌株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的最适培养时间为5 d。分别在无机磷及有机磷液体培养基、简单培养基(SP)、NBRIY、NBRIP和NBRIYP培养基中培养7 d后,FC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NBRIY>无机磷>NBRIP>SP>有机磷>NBRIYP,H3菌株的溶磷量大小依次为无机磷>NBRIP>SP>NBRIY>有机磷>NBRIYP。以4种不同磷酸盐为磷源,FC菌株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依次为磷酸氢钙>磷酸铝>磷酸铁>磷酸三钙,H3菌株溶解磷酸氢钙的能力较强,其次为磷酸三钙。在含不同浓度磷酸三钙的液体培养基中,两株菌株均能生长并具有溶磷能力,当磷酸三钙浓度为0.5%时,菌株溶磷能力最强。【结论】FC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NBRIY,H3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无机磷培养基。FC和H3菌株对难溶磷酸盐均有溶磷能力,而对磷酸氢钙的溶解能力较强;H3菌株对磷酸三钙的溶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可食性涂膜在果蔬保鲜中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不同涂膜材料处理后的效果,对采后及贮藏中生理指标进行概述,为可食性涂膜在果蔬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农业及食品类官网信息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近10余年来的资料进行汇总后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结果】果蔬保鲜常用涂膜目前有多糖涂膜(魔芋葡甘聚糖和壳聚糖)、脂质涂膜(蜡质和石蜡)、蛋白质涂膜、复合材料涂膜及其他涂膜材料。果蔬经过涂膜处理后能够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活性氧的产生,保持了果实品质和延长了贮藏期。用壳聚糖对南果梨和草莓进行涂膜,可分别延长果实采后贮藏期长达20 和12 d,且保持了较好的感官品质。【结论】多糖类、脂质类涂膜主要应用于易腐烂的水果,如蓝莓、草莓和葡萄,以及哈密瓜等鲜切水果的品质保鲜和延长贮藏期;而蛋白质涂膜主要应用于肉类(猪肉、鱼肉等)用于保持肉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预测预报,明确探照灯在迁飞性害虫监测方面的优势并合理利用,为轨迹分析设定生物学参数提供数据支撑,合理设置亮灯时间,节约诱虫成本。【方法】2012年和2013年在广西兴安县应用时控开关控制的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自动分时段诱集取样,6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3:00、23:00-01:00、01:00-03:00、03:00-05:00和05:00-06:00,7个灯时的取样时段依次为19:30-21:00、21:00-22:30、22:30-00:00、00:00-01:30、01:30-03:00、03:00-04:30和04:30-06:00。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迁入峰期,6月底本地稻纵卷叶螟开始迁出,7月上、中旬大量迁出。在不同的迁飞期分别选择探照灯上出现的突增高峰日作为迁飞高峰期,进行单个晚上扑灯节律分析。划定单个晚上的扑灯高峰时段,把每个时段的诱虫量分别与当晚的时段平均诱虫量进行比较,卡方检验诱虫量显著大于平均诱虫量的时段定为扑灯高峰时段。【结果】稻纵卷叶螟年度间扑灯量有所不同,但年度间种群动态变化趋势较一致,均以第3代和第4代的诱集量最多。稻纵卷叶螟两年的扑灯节律具有稳定性,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迁飞个体的降落由于飞行力的差异和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在迁飞途中陆续不断地发生,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期时后半夜扑灯高峰较多,一般一晚上会有两个扑灯高峰,以01:00-03:00和03:00-05:00时段出现扑灯高峰频次较高;迁出期和本地活动期扑灯高峰均主要集中在19:30-21:00和21:00-22:30时段。探照灯因能诱到高空至少500 m以内的昆虫种群,使得稻纵卷叶螟在探照灯下的扑灯节律与在传统诱虫灯下有所差别。稻纵卷叶螟多选择在日落后大规模起飞,23:00-01: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短,飞行了3 h,05:00-06:00时段降落的种群飞行时间最长,飞行了10 h。在进行迁入虫源分析时,以具体到某一天的扑灯高峰时间为起始时间逆推至黄昏的起飞时刻,得出的虫源地分布可能会更加准确。【结论】稻纵卷叶螟在不同的迁飞时期扑灯节律有所不同,探照灯比传统诱虫灯得到的扑灯信息更全面,明确稻纵卷叶螟的扑灯节律可以为轨迹模拟提供更加准确的轨迹分析时间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