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研究--基于AHP-Fuzzy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和学校教育4种模式。农村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农民培训模式也应不同。该文在对4种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AHP-Fuzzy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指标模型,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困境。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是农村社会稳定的根基,是农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三权分置"办法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方法和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路径选择。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分析,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角度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沙洋模式"运行的外部环境,并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法律,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发挥非正式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完善农业保险服务动态提供机制。通过分析,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实现沙洋模式的推广,破解农地细碎化治理难题,创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对冀中南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在信息设备拥有程度及信息获取方面有不足之处,农民了解农业信息的途径比较狭窄和单一。通过"四位一体"信息化模式的推行,解决了农民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好当前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肃宁县探索推行了农村社会管理"四个覆盖"工作模式。通过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让分散的个体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再通过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把广大农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既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群众基础,又保持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自我管理、创业致富的劳动热情,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城镇背景下,大力的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属于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重要工程。通过开展农村成人教育,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为各个农业产业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的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真正解决农民、农业的问题。本文从新城镇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探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注重农技与文化知识传授、引入PPP模式、建设农村成人教育区域模块化平台等方面的措施,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已建立了涵盖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分析借鉴这些不同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应对传统农村养老方式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农民企业家存在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农村各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和利用,同时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发展农村工业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不同工业化发展战略环境下,农民企业家承担的责任和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农民企业是衡量农民企业家贡献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经济日益发展背景下,大力发展农民企业经济更加  相似文献   

8.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一直是众多学者和农村发展工作者们认同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中国目前农民合作组织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发展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其发展状况也是良莠不齐.本文通过不同的划分角度来介绍不同类型的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以此来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硕 《乡村科技》2023,(3):30-33
能否解决养老问题,关系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然而农村现有的养老方式存在自我养老立而不稳、家庭养老渐趋弱化、社区养老发展受限和机构养老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养老结合具有突出的优势,不仅可以创造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兼顾赡养老人的良好条件,还可为农村养老提供经济支撑,同时能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治+公助”集体养老模式、“农民+合作社+企业”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园模式的研究,着力分析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与农村养老方式结合的可能性。最终从发挥集体养老优势实现就地养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拓展养老产业链及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为农村养老提供支持等方面,提出在新型农业经营基础上实现农村养老的多种方式,助力解决农民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将农村、农业、农民串联起来,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扶贫开发中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襄阳市南漳县花庄村的多次实地调研,分析其成功发展模式,归纳总结了“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构成要素和此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傅雷扬  朱军  陈卫  韦巍  饶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04-21507
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实际,利用农村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研究符合农村实际需要的、低成本的信息网络和信息集成服务技术,制定了农村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SOA建立农村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介绍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策略。农村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适合为广大农村用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实时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等,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助推河北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信息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提高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期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从河北近几年开展农村信息化新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上看,实现农村信息化无论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依托《农村科技传播新模式示范》子项目的研究结果,详细阐述了农村信息化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提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保证其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可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国家"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面。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直接原因,从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分析该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为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土地的污染状况,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对农村土地污染的四大污染源进行数据分析,阐述了对人居环境影响,从法律、政府支持、源头治理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土地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关键,我国农村的多样性与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村庄应走不同的产业振兴道路,产生不同的政府角色。通过对云南W县政府在产业振兴中的角色分析,发现在西南资源贫乏型地区的产业振兴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基层政府通过对农户的权威抵押型强动员和对企业的弱约束合作完成产业的组织建设,但这也导致由产业转化为发展面临较大风险、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潜在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资源约束下的政府强动员困境以及该困境中的政府角色补位现象,并对该现象的产生进行了社会学分析,认为农民个体主义的发展取向与政府属地主义的发展取向在资源困境下的分歧,导致了政府被迫采取角色补位,进而陷入强动员困境。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决策行为分析与政策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已成为"三农"政策的热点问题.根据成本收益理论和Logistic模型有关原理,针对影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行为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及具体分析,从市场建设、政府服务和外部环境建设等3个方面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是我国的基层行政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农村和农民,最熟悉“三农”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乡(镇)政府大有可为.而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迷失和职能不清的状况,严重阻碍其应有作用的发挥.要通过重新配置乡(镇)政府权力,撤乡并镇、精简机构,促使其转变职能.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题,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指出了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快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观和人才观,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中等、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农林高校的作用,才能为农业培养大批技术管理带头人才,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城市)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从主体系统、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3个子系统,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一复合系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体系统包括政府、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社会、农村人力资源自身等,不同的开发主体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开发对象系统包括务农农民、务工农民、农村失业人口、农村就学人口、农村留守人士和农村其他人口,不同的开发对象具备不同的特点;开发目标系统包括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保持合理的人口规模、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活力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会的转型,不单单依靠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只有当自上而下的推动与农村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才能成功.农村转型的自下而上发展需求,与乡土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乡土文化发展过程中“人”“时间”和“空间”雏度直接影响着农村转型的进程,而温州通过“赋权+享利”的治理形式,“资本+期权”的动作机制,“社区+自治”的生活方式,“自愿+自主”的出入模式等,促进自上而下的城镇化推动与农村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无疑为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