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松口蘑及其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详细论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分离鉴定方法,栽培技术及深层发酵技术,同时综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及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松口蘑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松口蘑栽培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谭伟 《食用菌学报》1994,1(1):53-63
本文综述了松口蘑的分布、发生季节、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方法等。较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学者近100年来对松口蘑生活史、纯培养及生态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着重总结了松口蘑的栽培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东宁县的松口蘑进行了分离培养。通过显微观察及RAPD—PCR技术对松口蘑子实体及其相应的培养物之间进行了亲缘关系鉴定。结果表明,菌褶为松口蘑组织分离的最适宜部位,其最佳分离培养基为冈叮,即PDA+黑木耳二级种浸出液+麦麸。RAPD—PCR结果显示,松口蘑子实体与分离物之间的DNA指纹相似系数在0.97~1.00之间,表明松口蘑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松口蘑的半人工及人工驯化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松口磨的适应性和驯化潜能, 介绍了松口蘑半人工栽培的基本方法并进行评估, 分析了应用纯培养菌种人工栽培松口蘑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提出了松口蘑人工驯化栽培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以长白山区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作为材料,测定两种子实体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矿质元素、维生素等含量。结果表明:栎松口蘑除粗蛋白含量比松口蘑较高外,其他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含量无明显差异;矿质元素中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K、Ca、Na、Mg、Cu、Fe、Zn、Mn等元素,栎松口蘑除铁含量比松口蘑低以外,其余含量均比松口蘑高;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含量在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松口蘑的研究热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揭开松口蘑与松科植物的共生关系,开发松口蘑的人工栽培技术已成为国际性的松口蘑研究课题。近年来,日本、瑞典、美国、韩国和新西兰等国的研究人员为鉴别松口蘑及其近缘种提供了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手段,从形态解剖学、生理学上验证了松口蘑是典型的外生菌根菌的理论,同时也提出了松口蘑-宿主是一个动态的共生关系。松口蘑快速人工菌根的合成体系已经建立,为松口蘑人工子实体的诱导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基础。这一领域的研究必将与植物学、菌物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共同开发松口蘑的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果汁培养基对长白山松口蘑与栎松口蘑菌丝生长影响,结果表明:4种培养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松口蘑与栎松口蘑菌丝生长。从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菌落形态3个方面综合来考虑,松口蘑适宜培养基是Ⅰ培养基,栎松口蘑适宜培养基是Ⅰ、Ⅱ、Ⅲ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区松口蘑与栎松口蘑子实体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口蘑与栎松口蘑两种食用菌的子实体进行了显微解剖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松口蘑与栎松口蘑的菌肉、菌柄组织都是由有隔膜的丝状菌丝组织组成。松口蘑菌摺的菌髓中菌丝排列属于两侧型。而栎松口蘑菌褶的菌髓中菌丝排列属于近规则至规则型,褶缘处都未见到囊状体。  相似文献   

9.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蘑、松茸。菌肉肥厚、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据报道,我州有80万亩林地生长松口蘑,如果以亩产2.5公斤计,则年产量可达200万公斤。新鲜松口蘑不易保存,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晒干。经晒干的松口蘑,其色、香、味、营养价值均不及鲜品,经济价值下降。为此,我们开展了松口蘑气调保鲜试验,以自然常温保鲜作对照。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区松口蘑分布及生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调查了长白山区松口蘑的分布状况,发现了一些新的松口蘑产区,研究了植被土壤等生态特征,讨论了松口蘑的适应性和驯化潜能等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筛选的分离培养基从4个长白山松口蘑菌褶中各自分离了菌丝体,应用RAPD标记对其真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菌丝体是其来源松口蘑子实体的纯培养物;所选培养基可用于松口蘑菌丝体的分离;长白山松口蘑子实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松茸人工促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松茸生长的林地里,以不同的腐殖质厚度、郁闭度、菌种处理为因子,开展正交实验,比较松茸子实体的数量、产量、菌塘增殖情况。结果表明每50m^2的松茸林地每年留一个开伞菌、使松茸林地的郁闭度在0.6、腐殖质厚度在3-5cm最有利于松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松茸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松茸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松茸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结果:松茸样品经酸水解处理,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24.73%,其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E N)=0.35,E/N=0.53,与WHO/FAO提出的E/(E N)应为0.4左右,E/N应为0.6左右的参考蛋白质模式接近。结论:说明松茸在医学和营养学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大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松口蘑与青冈蕈的生态和营养价值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王波 《食用菌学报》1995,2(1):32-35
本文报道了松口蘑和表冈蕈的生态习性,以及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调查结果表明,松口蘑的寄主植物为松属植物,而青冈蕈的寄主植物为栎类植物。松口蘑所需的温度、光照高于青冈蕈、但湿度低于青冈蕈,松口蘑子实体中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灰分等含量均高于青冈蕈,但氨基酸总量以青冈蕈为最高,青冈蕈子实体中缺蛋氨酸。  相似文献   

15.
松茸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松茸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菌种的分离培养、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松茸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白马雪山保护区北部叶日的松茸生境、生长的研究以及在当地社区进行松茸资源的采集利用调查,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化利用松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松茸资源研究概况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阐述了松茸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特点和规律,探讨了松茸资源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保护这一珍稀真菌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