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作物免少耕栽培技术集保护性耕作与轻型栽培于一体,是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农业技术体系。简要分析了江苏主要农作免少耕栽培发展背景及研究历程,阐述了江苏作物免少耕栽培主要技术模式、特点及推广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免少耕栽培技术应用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据此提出免少耕栽培技术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左辛  李丹  李靖阳  刘鑫  于秋月 《种子科技》2023,(1):45-47+50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正在不断优化与完善,且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种植成效,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现阶段,为了推动农业经济建设,我国着手研究相关作物,油莎豆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在栽培过程中因技术应用不当出现偏差,降低了作物的综合效益,为此应做好相应的优化与调整工作。文章分析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了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机遇,阐述了油沙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条件,从而与当前时代农业需求接轨,使油莎豆拥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福建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阐述了环境污染对农产品安全性的影响,提出了作物无公害栽培的技术体系——无公害产品的相关标准及无公害栽培的关键技术。文中还就进一步发展作物无公害生产的问题与展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宾玉兰 《种子世界》2021,(12):0036-0038
龙眼是具有良好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果作物,我国很多地区依靠龙眼种植实现了农业新发展,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建设。本文主要研究龙眼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龙眼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针对博白县龙眼栽培现状进行了总结,也总结了龙眼栽培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对龙眼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植物化学控制是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技术。目前,已成为提高植物生产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科技手段,成为当今农业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广泛的应用于大田农作物、果树、蔬菜及花卉等生产上,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它不同于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如水肥、密度配置等,而是直接调节作物本身,向着有利于充分发挥作物产量潜力和增强抗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化控技术在豆类作物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今后豆类作物的生产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增产潜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增产潜力田晓莉于运华段留生何钟佩李丕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控研究室北京100094)在我国农作物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常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为了协调人口、耕地、粮食的矛盾,实现农业持续安全增...  相似文献   

7.
王惠滨  冯爱丽  金宗亭  耿健 《种子》2007,26(3):94-95
作物的化控技术是农业生产上一项新技术,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上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在玉米上也开始推广应用。本试验通过对化控调节剂玉丰灵在几个高产玉米品种上的应用,全面系统地调查玉米在株高、根系、叶面积、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方面的变化,以期为化控技术在玉米上应用推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作物学作为农业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们从育种和栽培两个角度切入,在探索作物遗传生长发育的规律、特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优良作物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并激发出较强的生产力。作物的改良和栽培取得了创新,促进了产业技术升级,优质、高效和生态少污染(无污染)成为未来研究的主攻方向,其中,我国在遗传育种方面取得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育种技术面的突破。以"调优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代表的科研成果,为小麦高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上述成果对农业科技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围绕生态栽培、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有所创新,一个栽培技术智能化的时代即将来临。借助权威机构调研分析结论得出,从国家未来需求角度对作物学未来研究的趋势、方向及其存在的科研难点问题作了概要性简述,站在宏观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作物物化栽培技术是目前栽培技术中最具有活力的前沿领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物种子包衣技术是作物物化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作物良种标准化、加工机械化、播种精量化、栽培管理轻型化,以及农业生产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30年代英国Ger-mains种子  相似文献   

10.
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施园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节水灌溉也是中国农业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节水灌溉技术已在设施园艺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设施园艺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灌溉方法。番茄是现在设施园艺中大量栽培的作物之一,在此,就设施栽培番茄的节水灌溉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介绍了各种灌溉方法的特点,指出了中国目前设施园艺中番茄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覆盖作物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作物种植系统中,田间杂草、土壤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直都是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可以达到作物增产、除草的目的,但其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种植覆盖作物是一种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可以达到控制杂草、减少氮肥施用、改善土壤质量等目的。本文主要从覆盖作物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主要种类和作用及其种植制度等方面,总结了目前覆盖作物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作物种植中的应用,以期为覆盖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完善各地区耕地资源安全问题研究,笔者以集中连片耕地大省黑龙江省为研究区,构建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及障碍度模型对黑龙江省2007—2016年的耕地安全状况及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黑龙江省耕地资源安全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波动状态;(2)通过对准则层分值及趋势进行分析,发现生态安全分值有较大波动的下降,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凸显;(3)以障碍度模型对2007—2016年研究区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发现生态安全指标因子的障碍度在中后期愈发凸显,问题集中在农耕化学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基于此,控制化学生产资料投入,实行有效轮耕、休耕制度和农业生产补偿机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S3307)提高作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各类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作物生长环境恶化。为了缓解逆境对作物生长带来的影响,本研究总结了S3307在提高作物抗倒伏性、抗盐碱胁迫、抗水分胁迫以及抗温度胁迫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了S3307在提高作物抵御逆境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用方式和施用浓度进行科学调整。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抗逆、耐逆生长发育以及节本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农业生产抗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化感作用是当今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农作物合理的轮、间、套和连作制度,培育有化感作用的农作物新品种,开发新型安全的除草剂和杀菌剂等,减少人工化学品的投入和对环境的危害,实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机理、植物化感研究方法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金龟子危害园艺作物较为严重,且不易防治。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防治施药量大,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采用间作诱集、驱避植物的农业措施是防治金龟子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金龟子对植物趋避现象,从植物挥发物气体成分及筛选、金龟子触角结构、嗅觉相关蛋白等方面综述了金龟子对植物挥发性气味趋避机制研究进展。表明利用植物气味对金龟子的诱集或驱避作用,在田间合理间作不同作物,均对金龟子有防治作用;评价筛选对金龟子有作用的挥发性气味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是触角电位分析及相关技术;金龟子各种嗅觉蛋白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味结合蛋白与化学感受蛋白的功能与定位上。通过本综述了解了金龟子与植物互作的研究重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0):138-143
统计分析国内农业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数据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版)农业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旨在为新媒体环境下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农业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总体上呈现出"分散"的特点;不同学科新媒体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同一学科中,应用新媒体的农业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比未应用新媒体的期刊高。农业核心期刊新媒体应用现状拓展了科技期刊新媒体应用研究,为新媒体应用策略研究提供基础支持。新媒体应用有效提升农业核心期刊的影响力,将成为今后农业核心期刊影响力提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滨海盐碱地改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东部耕地资源紧缺、人地供需失衡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增加耕地,保证"占补平衡".滨海盐碱地作为一类潜在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土地资源不足的压力、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滨海盐碱地的资源现状及主要特点,从物理、化学、水利工程、生物4个方面总结了当前滨海盐碱...  相似文献   

18.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业害虫,以刺吸口器取食植物的叶片、花和果实等器官的细胞内容物,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并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我国作为最大的鲜食葡萄生产和消费国家,在自1992年国内首次报道绿盲蝽对葡萄造成危害以来,绿盲蝽在葡萄上危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且目前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为此本文综述分析了我国葡萄园绿盲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生趋势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并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角度分析了绿盲蝽防控方面研究进展。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绿盲蝽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变革带来的新兴害虫,在进行葡萄绿盲蝽的研究时,特别是防控方面的研究,应该以农业防治为主,尤其是葡萄抗绿盲蝽品种的选育,然后通过研究新型农药和防治 技术以及筛选驱避和诱集物等技术建立有效的综合生态调控技术,以期有效的控制葡萄绿盲蝽。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In plant breeding program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raits confer market value and, thus,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breeding criteria during crop domestication. Some traits such as high male/female fertility are advantageous in the wild and could enable the evolution of cultivated crops into invasive weeds. Other traits, e.g. sterility, are not expected to confer invasiveness. To date there has been very limited involvement in invasion risk assessment by plant breeders. Thu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at trait-based selection of potential crop species be coupled with species design in the creation of a “non-invasive crop ideotype” as an avenue to reduce invasiveness during domestication. The non-invasive crop ideotype embodies the ideal characteristics for a crop to excel in cultivated environment(s) but minimizes the likelihood it will establish and spread in non-cultivated environments, constituting the underlying foundation for all breeding objectives, choice(s) of breeding methodologies, and propagation techniques for non-invasive crop release. Using ornamental (floriculture) horticultural crops as an example, we identify 10 traits to be used individually or in combination to reduce invasiveness while retaining commercial value: reduced genetic variation in propagules, slowed growth rates, non-flowering, elimination of asexual propagules, lack of pollinator rewards, non-shattering seed, non-fleshy fruits, lack of seed germination, sterility, and programmed death (apotopsis). A non-invasive crop ideotype would constitute the underlying foundation for all breeding objectives, the choice(s) of breeding methodologies, and propagation technique(s). The ideotype should be flexible and should adjust to species- and crop-specific traits to account for the intended use. For example, development of sterile cultivars may have negligible effects in reducing invasiveness if the crops spread vegetatively. A non-invasive crop ideotype may increase the direct participation of plant breeders, who are the professionals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release of new crops, in reducing the invasive potential of ornamental crops. Futu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incorporating each trait into various crops, use of classical or molecular techniques for creation of non-invasive crops, trait stability (lack of genotyp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over years and locations), consumer acceptance, and long-term viability.  相似文献   

20.
河西节水农业的现状评价与重点领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强  黄高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216-220
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绿洲灌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区节水农业现状是:工程节水技术是农业节水的主流技术,农艺节水技术缺乏核心,管理节水技术与实践存在脱节,各类技术的组装集成不足。该区农业节水的重点研究领域是:以水权和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的管理节水技术体系研究,以地面改进、保护性耕作和覆盖技术为主的农艺节水技术研究,以废水、劣质水开发利用为主的开源节水技术和设施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