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病原线虫防治几种天牛幼虫的室内寄生性测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应用泰山I号线虫,芜菁夜蛾线虫对台湾柄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黄带黑绒天牛等4种天牛幼虫的敏感性与寄生性。测试表明,每年害虫使用剂量1000条线虫和线虫直接接触侵入寄生效果最好,特别对天牛的低龄幼虫及体壁较薄的虫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属10个品系和异杆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属1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的试验结果。通过11个线虫品系对星天牛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Beijing和S.carpocapsaeM.K.为最佳品系,能寄生中、老龄幼虫,蛹及成虫,4~6天幼虫死亡率可达94.4%~100%。以1万条侵染期线虫/每天牛为最适剂量。林间采用带线虫的海绵块塞虫道,效果达90%~90.9%。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线虫11个品系对星天牛控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该文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科的Steinernema属10个品系和异杆线虫科的Heterorhabditis属1个品系室内外控制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的试验结果。通过11个线虫品系对星天牛的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feltiae Beijing和S.carpocapsae M.K.为最佳品系,能寄和事,老龄幼虫,蛹及成虫,4-6天幼虫死亡率可达94.4%-1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意杨桑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害虫生防技术中,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蛀干害虫-天牛,尚属一种新技术。1991年笔者等在湖北省孝感市安陆等处,应用中国农科院生防所培养的昆虫病原线虫,防治杨树桑天牛等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线虫对意杨桑天牛防治效果是理想的,线虫用量与杀虫率成正相关性,每头天牛幼虫用线虫6000条,杀虫率可高达82.1%。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区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光肩星天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ae)的HB-NJ品系线虫和斯氏属(Steinernematidae)的S.glaseri、S.feltiae和Sc-All 4个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均有较高致病力,侵染5d后对幼虫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3.3%。并对哈尔滨市绿化树种糖槭树上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HB-NJ品系线虫和Sc-ALL品系线虫在林间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14d后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7.
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明:在3,4,5,6万条.mL-1的剂量下经过7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51.11%,53.33%,82.22%,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百分比分别为35.56%,51.11%,51.11%,74.44%。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的起效速度要比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快,二者的致死峰值主要集中在第1—3天。由TDM模型求得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52888176,147128.61,25953.95,17915.36,14964.30,12968.78,11663.99mL-1;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326212.05,29566.51,14474.38,13934.78,12234.89,10531.74,9543.33mL-1。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以4,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是6.70,4.97,3.98天;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以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为5.39,4.06天。试验结果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WG品系的线虫对松褐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高的毒性,为进一步进行野外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灯光诱杀松墨天牛的效果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地两年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50W的高压汞灯诱杀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效果明显优于20W黑光灯,灯光引诱结果与松墨天牛自然羽出民政部基本一致,灯光诱集的松墨天雌雄成虫体上均可分离到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因此利用450W高夺汞灯监测松墨天牛及松材线虫种群有应用价值,有待进  相似文献   

9.
寄生真菌对根结线虫的致病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南方根结线虫卵作接种试验,证明从根结线虫成虫及卵上分离76个菌株中大部分菌株有寄生能力,种间及株间寄生率差异明显,表明这种方法是检验寄生真菌寄生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通过测定,76个菌株中有10个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超过50%,种间及菌株间对卵的寄生能力存在很大差异;Paecilomyceslilacinus,Verticiliumchlamydosporium及V.lamelicola对Meloidogyneincognita,M.arenaria和M.javanica卵的寄生能力进行比较,在3种线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3种真菌对这3种根结线虫有进行防治的可能性。首次研究了寄生真菌培养滤液对根结线虫的作用,发现大多数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对幼虫有毒害作用。28个菌株中24个的培养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幼虫有很高的毒性作用,在4h内56%~100%幼虫不活动;P.lilacinus菌株54培养滤液对幼虫作用的时间不同,效果也有很大差异,作用4h,幼虫不活动率为100%,作用48h,幼虫死亡率为100%。在盆栽试验中,证明某些真菌对无菌土栽培的番茄上南方根结线虫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P.lilacinus  相似文献   

10.
数种农药对松材线虫病的毒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0多种农药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毒杀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对减轻松材线虫病危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疫区范围内治理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斯氏线虫对星天牛、桑天牛的侵染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应用斯氏线虫属4个品系室内外侵染星天牛、桑天牛幼虫的试验结果。通过侵染力测定,筛选出SA24为最好品系,能寄生星天牛中、老龄幼虫,防效最高可达100%,室外防治采用注射法,效果达612%。  相似文献   

12.
通过10多种农药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及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的毒杀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对减轻松材线虫病危害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疫区范围内治理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影响松材线虫检疫检验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温度、取样部位和木材含水率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检疫检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检验的主要因素,20-40℃是分离松材线虫的适宜环境温度,提高分离用水的起始水温可大大加快线虫的游离速度,取样部位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树干同一部分内材线虫的分离率和密度均明显高于外材,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化蛹期间蛹室部位线虫分离第和密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斯氏线虫6种不同品系对淡翅黎丽金龟子Blitoperthapalidipen-nisReiter致病力测定以及筛选出来的芫菁夜蛾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beijing87品系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品系对金龟子幼虫都有致病力,但以芫菁夜蛾品系最高,金龟子幼虫在室内死亡率达97%,田间防治效果达85%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Ⅳ)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Ⅳ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Ⅳ既可发育形成松材线虫,也可形成拟松材线虫.它的分化变异结果受寄主等环境因子影响,规律是:带尾尖突的LⅣ离开松墨天牛成虫进入黑松多变为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进入马尾松多变为带尾尖突的拟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温度对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影响,为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设置3个恒定温度(15、20和25℃)环境,将150只松墨天牛分为3个组(各组50只),分别在3个恒定温度下饲养,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松墨天牛的寿命及松材线虫的存活情况,探讨温度对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松墨天牛平均寿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3种温度处理对松墨天牛平均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初始松材线虫数量无影响。松墨天牛寿命与温度有关,而与体重无关。松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在最初的5 d内基本不变,然后随着松墨天牛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当松墨天牛初始携带100~999条松材线虫时,平均传播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线虫初始负荷为1~99时,温度处理对松材线虫平均传播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温度的降低,松材线虫离开松墨天牛所需的时间增加,松材线虫离开松墨天牛所需的时间在25℃时最短,在15℃时最长。3种温度处理下松材线虫传播效率都呈单峰传递曲线,松材线虫携带量峰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结论】环境温度降低,松墨天牛寿命缩短,线虫传播效率降低,线虫传播高峰期推迟,峰值降低,表...  相似文献   

18.
应用虫生线虫防治淡翅黎丽金龟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斯氏线虫6种不同品系对淡翅黎丽金龟子Blitopertha pallidipennis Reitter致病力测定以及筛选出来的芫菁蛾线teinernema Carpocapsae beijing87品系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品系对金龟子幼虫都有致病力,但以芜菁夜蛾品系最高,金龟子幼虫在室内死亡率达97%,田间防治效果达85%。  相似文献   

19.
对病木的松褐天牛蛹室木屑、蛹室边缘木材、离蛹室5cm远木材以及松褐天牛进行线虫数量的镜检和分析,其线虫数量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而不同蛹室及其附近不同木材线虫分布的总量差异极显著。从松褐天牛上分离出的线虫数量差异相当大,从0-66.31条/cm^2不等。死的松褐天牛没有分离出松材线虫,活的松褐天牛经分离后也存在不携带松材线虫现象,而能够分离出线虫的雄雌天牛之间没有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erichsonii(Hartig)在北京地区1a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及周围的枯枝落叶层及松软的土壤中结茧,以预蛹越冬。幼虫群集危害落叶松。卵和幼虫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10.4586和383.5258日度。幼虫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20℃。林缘及东南方向比林内及西北方向产卵多,分别为0.73、0.3块/枝。茧期各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为83.23%。以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寄生线虫及敌灭灵进行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虫防治室内效果达80%~100%,敌灭灵野外效果达98%~100%,而白僵菌效果为28%~52%,苏云金杆菌的2个亚种效果均不理想,分别为20.83%和9.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