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合丰41号的研究与试验结果及育种经验.合丰41号是采用有性杂交、定向选择及异地鉴定的方法育成的优良品种.具有耐瘠薄、高油、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深受生产欢迎,一般产量2407~3000kg/hm2,增产幅度为10.5%~12.9%,具有4201.5kg/hm2的产量潜力.该品种的育成在育种目标制定和育种方法等方面均有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简单回交方法在大豆抗灰斑病育种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3个回交组合育种效果及育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交育种方法是抗灰斑病育种有效方法之一,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显著,对品种的产量水平也有较大幅度提高,在生产上应用效果好。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利用此方法育成了合丰27号、合丰30号和合丰32号3个高抗灰斑病大豆品种,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6.7万hm^2,创纯社会经济效益4.0亿元,对解决生产上大豆灰斑病的危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多抗、高油大豆新品种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所为了加快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在高产、广适应性育种的基础上,加大了优质育种投入,在高油育种上取得重大进展,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先后育成油分含量22.0%~23.5%的合丰40号、合丰41号、合丰42号、合丰47等高脂肪品种,育成的高油品系合辐93155-6、合00-23、合00-126、合00-152和合00-1023。  相似文献   

6.
连粳6号在苏北种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粳6号由江苏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2006~2008年在苏北多点试种产量一般在9000kg/hm^2以上,高产田块产量在10500kg/hm^2以上,2008年在淮安市稻麦科技展示基地新品种品比区、大区展示区及高产攻关区中产量及综合抗性都表现突出,0.96hm^2的高产攻关区实收产量达10815kg/hm^2。根据在淮安及苏北多点较大面积试种结果,连粳6号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美国扁茎大豆进行杂交育种,在组合配制时采用了梯级杂交的方式,定向选择,成功育成了合丰51、合丰53两个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43.8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增产14.2%。合丰53在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生产试验中6点平均产量2613kg/ 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9.9%。说明梯级杂交是品种改良成功的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8.
黑河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第5积温带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大豆种植新区,过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北丰3号等品种因熟期较早、丰产性较好,曾获省奖励。但随着生产的发展,栽培水平的提高,这些品种丰产性和抗逆性等均感不够适应,针对生产中的问题黑河农科所育成了早熟、高产、抗倒伏大豆新品种黑河17号。2000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黑河17号大豆系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1986年以来以丰产、病轻的合丰23为母本,以高大、繁茂、秆强的黑交83—889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8年1月审定推广。黑河17号1992年所内预备试验产量2599.7kg/hm^2,比黑河9号增产11.6%,早熟3d。1993-1994年所内鉴定试验平均产量2540.1kg/hm^2,比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4.6%,1994年异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056.3kg/hm^2,比对照品种北丰3号增产15.9%。  相似文献   

9.
介绍合丰29号的育成经过、抗灰斑病性、产量表现和在生产上、育种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辐射与太谷核不育利用相结合创造小麦优异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太谷核不育利用等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克服了各种育种技术自成体系、单一利用、互不结合实际的缺点,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了育种。通过加强田间选择,选育出了稳产7500kg/hm^2,具有10500kg/hm^2丰产潜力的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和高产、抗病、抗倒且符合当前专家提出的超级麦标准的小麦新品系“62036”。  相似文献   

11.
用大麦新品种扬农啤2号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如根  黄志仁  李忠芹 《种子》2002,(2):34-35,37
本文通过对我院刚育成的扬农啤2号大麦在不同密度、播期、施氮水平及氮肥运筹方式下的茎蘖动态、产量结构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扬农啤2号作为优质啤麦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应为:适播期按排在10月底至11月初,基本苗在270~300万/hm^2,行距在18~20cm,施纯氮的225kg/hm^2左右,氮肥运筹方式为基肥:苗肥:拔节孕穗肥=7:2:1,产量一般在6750kg/hm^2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可控制在11.5%左右,千粒重在42.0g以上。  相似文献   

12.
高油大豆合丰46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丰46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992年以合丰35号为母本,公交84112—1—3为父本有性杂交,并于F2代辐射诱变育成,2003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早熟、优质、抗病性强等优点;对其育种方法研究表明,辐射诱变不但对提早熟期和诱发抗病突变体有作用而且对提高大豆油分也有一定的作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是选育早熟、高产、高油、抗病大豆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吴秀红  郑伟 《种子》2007,26(10):97-99
合丰49号是以合交93-88(北丰9号×合丰34号)为母本,绥农10号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19.58%,粗蛋白质含量40.56%,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4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9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10.7%,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 1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等地区大面积种植,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抗灰斑病、高产优质、广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14.
合丰25号是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大豆优良种质,黑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以合丰25号为育种亲本,通过不同的育种途径,先后育成14个生态型各异的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面积为391.7万hm2。  相似文献   

15.
山栏陆1号系利用海南山栏稻地方品种,通过轮回选择育种和系谱法育成的感光型陆稻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性强,株型紧凑;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产量为5 017.5kg/hm^2,比山栏稻地方品种增产128.2%,适宜在海南旱坡地种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国外大豆资源选育高油种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泰  魏淑红  于勇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32-132
研究以国外大豆种质资源(SPRIT87、HOBBIT)为核心亲本,与国内当地育成的品种(合丰42号)为改良亲本,在杂交育种遗传改良的基础上,与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结合,经过连续定向选择,利用品质分析、抗病鉴定等方法,选育出合辐04-40、合辐04-46和合辐04-52等3个高油新种质,油分含量23.95%~24.20%,产量2259.0~2779.5 kg/hm2,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11.6%~21.2%,抗灰斑病。报道高油种质创新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合交98-1667是合江农科所以我国品种北丰11号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品种HOBBIT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是我国利用国外矮秆资源最先在国内育成的矮秆大豆品种。它具有秆韧度强、短分枝多、适于密植、高产等优点,是窄行密植栽培的专用品种。1增产效果1999年所内在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小区平均公顷产量4659.1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52.7%;2000年三点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828.0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32.8%;2001年所内试验,在生育期间极其干旱的条件下平均公顷产量3…  相似文献   

18.
大豆育种方法影响品种选育的成败与效果,分析已育成品种的育种方法,既可以总结过去又可以指导未来,在大豆品种改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已育成合丰(合交、合农、佳豆)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19个,其中有性杂交育成品种97个,系统选择育成品种6个,无性嫁接育成品种2个,有性杂交与辐射育种结合育成品种7个,有性杂交与航天育种结合育成品种4个,杂优利用育成杂交大豆品种3个,说明常规育种仍是最有效的育种方法。大豆分子育种代表了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目前,我国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尚未在育种上广泛应用,推进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该品种由麻阳苗族自治县种子公司选配育成,三系杂交水稻中熟组合。2005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8055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1.1%。2004年湖南省区试,平均产量7629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3%,全生育期128d。其表现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最高产量9750kg/hm^2,粮农反映很好。为探索T优82高产制种技术,通过几年的制种实践,春季制种产量一般3600~3750kg/hm^2,最高产量达4658kg/hm^2。现就其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育既高油又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升我国油用大豆生产优势和商品大豆市场竞争力,通过亲本系谱与血缘关系、基因与性状遗传及亲本使用效果分析,优选亲本、配制组合与创建选择群体,优化育种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72,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3.42%;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99.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25.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3.0%;生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区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灰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