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盲蛇蛉是陆生昆虫,为全变态类,成、幼虫均以捕食其它害虫为生。由于种类少,其分布常与较古的动植物地理分布相一致,实属较珍贵的昆虫种类。据《天敌昆虫的科目(一)》(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编,1979)记载,我国有中华盲蛇蛉Inocellia ainensis Navas,在浙江、南京、陕西、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均采到此属标本。在武当山昆虫资源调查中,1982年7月,我们曾在天柱峰1400公尺左右的柏树树冠  相似文献   

2.
蚁蛉幼虫俗称蚁狮,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本文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对信阳地区钩臀蚁蛉幼虫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学进行研究,为钩臀蚁蛉的人工饲养奠定基础,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发其药用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苏脉翅总目昆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查找与汇总,总结出江苏地区脉翅总目昆虫蝶角蛉科、草蛉科、粉蛉科、褐蛉科、螳蛉科、蚁蛉科、栉角蛉科、泥蛉科、齿蛉科和盲蛇蛉科共10个科40种2亚种。记录了每个种类的中文名称、学名、俗名、使用过的属名、与江苏有关和常用的异名,在江苏省及全国和世界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大草蛉对梨瘿蚊的捕食作用,研究在2.6 L饲养空间下不同温度(19、21、23、25、27、29、31℃)及在(25±1)℃下不同饲养空间(1.3、4.6 L)对大草蛉捕食梨瘿蚊3龄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3龄幼虫对梨瘿蚊3龄幼虫捕食能力大于成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公式。大草蛉3龄幼虫和成虫对梨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上限(1/T_h)和搜寻效应(S)均与温度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峰值出现在25℃和27℃;对梨瘿蚊3龄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捕食上限(1/T_h)和搜寻效应(S)随试验空间的增大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大草蛉对梨瘿蚊具有较强的控害效能,其取食能力受温度和空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大草蛉对不同蚜虫猎物的适应性,于2011-2012年,采用室内饲喂法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桃粉蚜(Hyaloptera amygdali Blanchard)、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牛蒡长管蚜[Uroleucon gobonis (Matsumura)]对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l)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桃粉蚜饲喂大草蛉时,其幼虫存死亡率最低、发育历期最短、蛹质量较高,成虫寿命最长,单雌平均产卵量最高;以绣线菊蚜饲喂大草蛉时,其幼虫死亡率较低,成虫寿命较长,单雌平均产卵量也较高,但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蛹质量最低;以牛蒡长管蚜饲喂大草蛉时,其幼虫发育历期较短,蛹质量最高,但幼虫死亡率最高,成虫寿命最短,单雌平均产卵量最低;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大草蛉最喜欢在桃粉蚜危害的桃树嫩梢上产卵。综合评价,3种蚜虫中,桃粉蚜最适合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6.
丽草蛉和异色瓢虫对美国白蛾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净取食和取食比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观察大草蛉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的若干独立行为事件,系统描述其行为事件内容,分析研究各行为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占总捕食过程的比例。【结果】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及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同时拟合Holling II及III型方程。在室内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瞬间攻击率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增大,且处理时间为若虫>伪蛹>卵,最佳寻找密度为若虫最低。对搜寻效应的估计结果表明,大草蛉幼虫对烟粉虱的搜寻效应随烟粉虱虫龄的增加而升高。大草蛉取食卵及若虫时,其行走及搜索行为所占比例相当,而取食伪蛹时搜索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取食其次。同时,在捕食过程中,各行为事件的发生比例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草蛉高龄幼虫在低密度下对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的捕食能力随密度增长且不受密度制约,其捕食行为事件的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在取食不同类型猎物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低温储存普通草蛉卵对其生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普通草蛉卵低温储存的有效时间。【方法】低温储存普通草蛉卵,分析比较不同储存时间对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期及羽化率的影响。【结果】普通草蛉卵在(6±1)℃、RH(60±5)%的环境下低温储存713 d,其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蛹期、羽化率等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低温储存时间超过15 d,其孵化率、幼虫历期、化蛹率、羽化率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普通草蛉卵在(6±1)℃、RH(60±5)%的环境下,低温储存天数不宜超过13 d。  相似文献   

9.
采用培养皿和纱笼饲养两种方法,研究了在林间捕食蚜虫的3种天敌: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大草蛉之间相互竞争干扰作用,结果表明,3种幼虫在空间狭小的培养皿中,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低龄期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较高,都可捕杀龟纹瓢虫幼虫,中龄之后的大草蛉幼虫竞争优势明显,捕杀瓢虫幼虫.在空间相对较大的纱笼中,食物充足时,大草蛉幼虫和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均较高,龟纹瓢虫幼虫存活率随虫龄增加而增加;食物不足时大草蛉幼虫存活率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较低.对成虫间竞争干扰的研究表明,3种天敌成虫在共同捕食中,龟纹瓢虫寻找猎物时间最短,大草蛉最长.异色瓢虫受干扰最小、捕食的蚜虫数量最多,异色瓢虫成虫优势明显大于龟纹瓢虫和大草蛉.  相似文献   

10.
中华通草蛉幼虫对绣线菊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通草蛉幼虫1~3龄对绣线菊蚜的功能反应和2龄幼虫的种内干扰效应研究表明: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的参数说明中华通草蛉对控制绣线菊蚜具有保护利用价值;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2651p-0.2106,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信阳地区钩臀蚁蛉幼虫(Myrmeleon borelarval)不同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钩臀蚁蛉幼虫在体宽、体长方面存在差异。1龄和2龄幼虫、3龄幼虫在头长方面差异极显著,2龄幼虫和3龄幼虫在头长方面差异极不显著。1龄和2龄幼虫、3龄幼虫在头宽方面差异极显著,2龄幼虫和3龄幼虫在头宽方面差异极不显著。1龄和2龄幼虫、3龄幼虫在颚管方面差异极显著,2龄幼虫和3龄幼虫在颚管方面差异极不显著。因此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的体宽、体长可作为龄期划分的指标。各龄幼虫开始筑穴的时间顺序为:2龄>3龄>1龄。筑穴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为:1龄>2龄>3龄。各龄期幼虫筑穴直径从大到小的排序为:3龄>2龄>1龄。各龄期幼虫筑穴的穴深从大到小的排序为:3龄>2龄>1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取食不同靶标害虫对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普通草蛉饲喂棉蚜、土耳其斯坦叶螨和麦蛾卵3种食物,研究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指标。【结果】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普通草蛉幼虫饲喂土耳其斯坦叶螨后,只能发育至2龄末,并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史。普通草蛉幼虫饲喂棉蚜后,其幼虫发育时间和蛹期均少于饲喂麦蛾卵的处理,其中1和2龄幼虫的发育时间差异显著,其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天数、单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等参数均较饲喂麦蛾卵的处理高,但差异不显著。【结论】饲喂不同靶标害虫对于普通草蛉各龄期幼虫发育历期、死亡率、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等反映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指标的影响显著,验证了草蛉幼虫虽能捕食某种害虫(螨),但某种单一被捕食者体内的营养物质并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全部营养。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锈翅蚁蛉(Myrmeleon ferrugineipennis)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锈翅蚁蛉试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27℃温度范围内,锈翅蚁蛉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31℃下发育速率降低。不同温度下的存活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27℃>23℃>19℃>15℃>31℃,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幼虫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33℃、11.55℃、8.30℃、8.42℃和7.24℃,有效积温为254.51、312.39、535.59、1164.20和574.01日.度。温度对锈翅蚁蛉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描述新疆常见草蛉有 9种 ,其中普通草蛉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种群数量最大。用人工饲料在室内饲养条件下 ,光照 16~ 18h,温度 2 7℃ ,一年均可繁殖并无滞育现象。将刚羽化的成虫在大笼中集中饲养 4~ 6天 ,待草蛉性成熟交尾后移入产卵箱分笼饲养。卵变成灰黑色时均匀撒入有隔离物的饲养瓶内。据观察 ,三龄草蛉幼虫对棉铃虫卵和一龄幼虫有很强的捕食能力。二龄草蛉幼虫在 2 4h内可食蚜虫 81头 ,棉铃虫卵 2 2粒。三龄草蛉幼虫在 1h内可食棉铃虫卵60粒和一龄幼虫 2头。草蛉每头雌虫产卵量一般为 5 0 0~ 10 0 0粒 ,产卵期持续 2 0~ 40天。在田间释放草蛉防治棉蚜以卵为主 ,二龄幼虫和成虫为辅 ,1hm2 释放 75 0 0 0~ 90 0 0 0头 ,在害虫感发前一星期下午 6时释放为好。释放量分三次 ,第一次释放后百株草蛉卵量达 60 %以上 ;第二次为总释放量 40 % ;第三次释放量为 2 0 % ,每次间隔 5天左右。棉蚜和棉铃虫是草蛉的最佳食物 ,释放和保护利用草蛉防治棉花害虫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室内进行中华草蛉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试验,以探明中华草蛉对棕榈蓟马的控制效能,结果表明,在供试温度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中华草蛉2龄幼虫密度增大,其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16.
泰山广翅目昆虫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泰山的2种广翅目(Megaloptera) 昆虫,即小碎斑鱼蛉(Neochauliodes sparsus Liu et Yang)和炎黄星齿蛉(Protoheres xanthodes Nava′s),分别描述了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研究比较了泛蚁蛉幼虫取食3种饲料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性比以及对蝇蛆和黄粉虫的利用率;比较了泛蚁蛉在蝇蛆不同饲食频率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取食蝇蛆和黄粉虫的泛蚁蛉幼虫的发育历期短,存活率高,性比接近于1;泛蚁蛉幼虫对蝇蛆的利用率高于黄粉虫;泛蚁蛉幼虫在蝇蛆1日一饲和3日一饲的频率下发育历期短,存活率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天敌防治农、林、果、蔬害虫,对大草蛉的生活史和人工繁殖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草蛉在上海市松江区1年发生3~4代,人工饲料配方表明,配方6(蚕蛹粉30 g、蜂蜜35 g、蔗糖5 g、草鱼肉25 g、水5 m L)、配方7(雄蜜蜂幼虫和蛹粉55 g、胆固醇5 g、蜂蜜40 g)与配方10(蚜虫100头)的处理最好。其中配方6:成虫产卵率83.3%、平均产卵量667.7粒、幼虫结茧率60.2%~77.8%、成虫羽化率37.8%~93.5%。配方7:成虫产卵率60.4%~98.2%、平均产卵量97.5~482.3粒、幼虫结茧率50.1%~92.3%、成虫羽化率32.3%~83.1%。配方蚜虫:成虫产卵率51.0%~100.0%、平均产卵量203.0~1 321.0粒、幼虫结茧率32.0%~100.0%、成虫羽化率9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丽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新菠萝灰粉蚧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一系列大田与室内试验研究丽草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新菠萝灰粉蚧的效果。[结果]草蛉适应性强,在新菠萝灰粉蚧危害区域均存在,于剑麻植株上捕食粉蚧;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种不同的形态,卵由雌虫分泌许多长丝,着生于丝柄顶部,10粒左右一排或一堆;幼虫孵化初期为黄褐色,2~3龄体长宽为(4.0~5.0)×(2.0~3.0)mm,体背披大量白色蜡粉;成虫绿色,体长15.0~18.0 mm,宽2.1~3.5 mm。成虫羽化后3.0~4.0 d开始产卵,卵历期8.0~9.0 d,幼虫历期14.0~17.0 d,蛹历期9.0~15.0 d,成虫历期为12.5 d,34.0~45.0 d为一个世代;单头雌成虫产卵粒数为5~36粒,卵孵化至中龄幼虫成功率为1.0%~84.2%;中大龄草蛉幼虫日捕食新菠萝灰粉蚧量达10~20头,捕食量大,对防控新菠萝灰粉蚧有明显效果。[结论]为开展丽草蛉防治新菠萝灰粉蚧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华通草蛉     
陈珍珍 《油气储运》2011,(12):33-34
中华通草蛉又名中华草蛉,成虫俗名草青蛉,幼虫俗名蚜狮。幼虫双刺吸式口器,捕食时口器插入蚜虫体内,吸食蚜虫体液至空壳。成虫有补充营养的习性,自然条件下取食花蜜花粉,以满足其生殖产卵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