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增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 《大豆科技》1999,(4):11-12
窄行密植栽培是美国RLcooper教授研究的一项大豆高产载培技术,比常规宽垅增产20%以上。合江所从1993年开始引进该项技术,经与我国传统的垅作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栽培方式“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法”,即:采取130厘米大垅,垅上播6行,小行距16...  相似文献   

3.
20 0 0年 8月 1 6日 ,由农业部科教司主持的重点项目“大豆密植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鉴定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鉴定委员们在听取项目主持人报告 ,审查项目资料 ,观看项目录相之后 ,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认为 :一、该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造 ,将美国矮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我国固有耕作制上 ,形成了“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一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既吸收了引进技术的长处 ,又继承了我国固有耕作制的优点 ,使这项技术更适合我国的生产实际。二、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明显。三种栽培模式平均增产 2 3 6% ,…  相似文献   

4.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2,他引:35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2):116-122
大豆窄行密栽培是一项引自美国的大豆增产新技术,经消化、吸收、改造,已形成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推广,一般可增产20%以上。已累计推广67万hm^2,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大豆窄行密植由于缩小了行距,扩大了株距使植株分布更均匀合理,增加了绿色面积,改善了受光条件,特别是改善了中、下层受光条件,是该项技术增产的生理基础。此项技术的主要内容是抗倒伏半矮秆的品种,深松深施肥,有效地使用除草剂技术和适于窄行密植的播种机械。  相似文献   

5.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设置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旨在为超高产大豆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植株矮、底荚低、秆强不倒,虽然单株荚数、粒数显著低于对照,但由于密度增加,群体荚数、粒数显著增加.每节位平方米荚数、粒数分别达到145.1个和411.7个,分别较对照增加78.8~84.0个和254.2~258.0个,顶荚部位荚、粒数分别占总数的21.3%和22.5%.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008年在760 m2面积上,大豆产量达到4 895.7 kg·hm-2.  相似文献   

6.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吸收美国R.L.Cooper教授等人的半矮杆密植模式基础上,经过几年的试验、改造、嫁接、创新而形成的适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区应用的一种“垄窄密”栽培法,它比一般垄作增产17.2%。小垄窄行密植,更是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克山县通过两年对三种不同方式的大豆播种试验,筛选适合本地区的大豆播种方式。实践表明:在克山地区大豆采用45厘米双条窄行密植栽培比较适宜,较传统的大豆垄三栽培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生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长动态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以垦丰16为材料,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三种栽培模式下,测定株高、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结果表明:株高、单株最大叶面积及光合势数值均以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最高,其次是垄三栽培,垄上单行栽培株最低,在鼓粒期叶面积和光合势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处理;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差异主要出现在鼓粒期后,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干物质阶段积累量和日积累量均高于垄三栽培和垄上单行栽培.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产量最高达4052 kg·hm-2.  相似文献   

9.
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除草是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唯一的杂草防除方式,草害水平和除草时期将直接影响化学除草的经济效益.研究不同杂草发生密度及与大豆共生时期对窄行平作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产量的影响,以明确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的适宜时期和草害水平,提高化学除草的效益.利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调查了窄行平作密植大豆田杂草的危害特点.结果表明:野燕麦发生密度(x)与大豆收益(y)之间的曲线关系为y=2267.2Ln(x)-4934.2,野燕麦的理论密度阈限为10.75株·m-2;苍耳发生密度为6株·m-2时,与大豆全生育期共生使大豆减产61.1%.  相似文献   

1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三种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三种栽培模式生产技术规范刘忠堂何志鸿(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6)(黑龙江省科委·哈尔滨,150001)美国大豆专家RLCoowper教授研究成功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自1993年引进我省经5年的试验并...  相似文献   

11.
大豆小垅(45~55厘米)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县从1990年开始示范,鸟河乡永年村朱德库种16亩45厘米小垅绥农8号大豆,平均亩产33075公斤,成为全省大豆高产大王。从199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大豆小垅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均获明显效果。1996年推广5250亩,亩产165公斤,比大垅栽培亩增?..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余志 《大豆科技》2010,(2):61-61
小垄窄行密植,也称小双密、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选用耐密、秆强、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增加密度。它是把常规垄改为小垄,即把原来的两条  相似文献   

14.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机理,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共设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尽管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但群体干物重显著增加,LAI早于G70对照8 d达到峰值,最高为8.081,在8月11只前LAI长时间保持在7.0以上,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均为光合产物积累及4 895.7 kg·hm-2的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Z45处理虽然选用亚有限秆强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倒伏严重;G70处理应用高秆品种稀植栽培,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性状较差.  相似文献   

15.
浅谈黑龙江省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黑龙江省五大类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大豆垄三栽培模式、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豆覆膜栽培模式、大豆垄系栽培高产配套模式和常规大豆栽培模式.分析各类栽培模式特点及技术增产关键,对提高大豆单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推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5,24(1):48-51
利用早熟高油大豆合丰42进行三种方式栽培,结果得出:合丰42平作窄行密植,行距30cm时,最佳密度为公顷保苗50-55万株;垄三栽培最佳密度为保苗35万株/hm2;穴播栽培产量和品质含量均最低,不适宜用于高油大豆合丰42栽培.合丰42优质、高产栽培最佳技术为平作窄行密植,其次是垄三栽培.  相似文献   

17.
利用美国大豆矮源进行矮秆半矮秆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美国半矮秆大豆资源配制的4个组合。共选育出7个半矮秆大豆新品系,平作窄行密植较对照(合丰25号)增产10%以上的有合98-1246,合98-1667、合9525-2、合98-1459。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次是百粒重,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产量的选择必须在窄行密植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海伦市近几年大豆窄行密植推广面积逐渐加大,该技术既集成了大豆"垄三"栽培的技术优势,又汲取了大豆平作密植的技术精华,可操作性强,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引进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豆“平作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经过我县试验与示范 ,收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耕作方法1、机械程度高的生产模式在霍龙门乡的新立村和总后嫩江基地 ,以 2 7~ 33厘米行距 ,用小麦播种机单条播种 ,一平到底栽培法。前作为麦茬或重茬 ,秋翻耙或秋翻春耙或重茬春耙 ,整平耙细 ,达到播种状态 ;5月 5日~ 2 8日播种 ,公顷播种量 1 1 0~ 1 30公斤 ;公顷施磷酸二铵 1 0 0~ 1 50公斤 ;真叶期普施特灭草 ,或播后苗前乙草胺加豆磺隆土壤处理 ,生育后期人工拔大草一次 ;成熟后联合收割机收获。2、机械播种与人工管理在霍龙…  相似文献   

20.
1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卜新华等《山西农业科学》2 0 0 0 ,No ,2P4 1~4 3页2 黄淮海地区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质资源根系特征及抗旱性研究  路贵和《山西农业科学》2 0 0 0 ,No,2P37~ 4 0页3 大豆超高产产量性状与栽培途径的摸拟寻优  赵双进《作物杂志》2 0 0 0 ,No2P13~ 15页4 大豆品种对花期低温反应的研究  王 萍等《作物杂志》2 0 0 0 ,No,2P5~ 6页5 寒地大豆窄行平播高产栽培技术  曲力涛等《作物杂志》1998,No,5P2 2~ 2 3页6 小麦、大蒜、玉米、大豆四种四收栽培技术  孟祥平等《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