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品种资源的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梅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2):114-114,113
对安徽省大豆主产区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搜集、整理及鉴定,筛选出一批优异大豆资源,是大豆育种的宝贵基因库。同时对大豆资源的利用及评价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大豆钙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钙对大豆农艺学性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影响,大豆对钙的吸收及钙在大豆植物体内的分布。大豆植物体内钙与其它元素的作用,钙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和钙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钙营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资。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大豆的生产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抗旱性是一个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自然气候条件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基于此,概括了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的影响、面对干旱时大豆做出的响应及抗旱鉴定的生理指标等内容,以期通过对大豆抗旱生理方面的研究,为研究大豆抗旱高产栽培及大豆抗旱育种奠定基础,对提高大豆抗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豆的产量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大豆的种植范围较广,一旦发生虫害,将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及商品价值,因此,对大豆虫害进行防治,保障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及山东省临沂市就大豆籽粒壮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效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壮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产量比所有对照均高,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豆[Glycine max(L.) Merr.]是我国重要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目前我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合理密植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均可促进大豆产量的提高,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然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和密植栽培等模式均会导致大豆受到遮阴胁迫,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鼓粒结荚。概述了大豆耐阴性的概念,综述了遮阴对大豆的影响,鉴定耐阴性的指标,耐阴性大豆品种评价方法等,梳理了大豆对遮阴胁迫的响应及耐阴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耐阴性大豆品种的特性,对于大豆育种和栽培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大豆残茬浸提液处理及大豆残茬砂培等方法研究了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残茬具有抑制大豆生长发育的因素,这可能是导致大豆连作减产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大豆残茬对后茬大豆的抑制作用在大豆幼苗阶段就有表现;这些抑制作用在后茬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以根系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张翠 《新农业》2023,(6):12-13
逆境是大豆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随着全球变暖,高温胁迫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不利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了高温热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大豆的耐高温胁迫品种筛选和选育,及增强耐热胁迫的方法,以期为大豆耐高温的后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qzw303@126.com     
 以东北三省86份大豆品种资源为材料,对其与大豆加工适应性有关的物理性状进行分析评价。为东北三省大豆品质育种及选择适于不同加工用途的专用大豆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平均表现是发芽率较高,蒸煮大豆硬度低,浸泡大豆的完整率高,破皮和破瓣率较低;吉林省大豆品种的平均表现是原料大豆的完整率高,障碍率低,黄度值较大,浸泡大豆硬度大,石豆率较低;辽宁省大豆品种的平均表现为百粒重大,原料大豆的障碍率高,浸泡和蒸煮大豆的硬度较大,浸泡大豆破皮和破瓣率较高,发芽率、黄度值较低。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根据现时大豆品种产量潜力水平提出中国大豆超高产育种目标,并从大豆产量性状遗传改良、理想株型育种及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探索等方面综述了与超高产大豆选育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大豆超高产育种研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3—2021年东北大豆产区141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及收敛模型等分析了东北大豆产区大豆单产水平的时空演变及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大豆产区的大豆单产水平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时序特征,大豆单产水平的稳定性差,波动剧烈;黑龙江、吉林、辽宁这3省存在单极化趋势,东北大豆产区全样本、内蒙古存在多极化趋势和空间非均衡特征。高水平地区数量增加,由“点状分布”向“带状分布”演进。收敛性分析显示,东北大豆产区及各省域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表明要素禀赋与生产条件对大豆单产水平的收敛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超民 《农业展望》2008,4(10):24-27
通过数据分析.把握美国大豆消费和生产现状,对中长期内美国大豆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及趋势进行分析。今后一段时期,除非美国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出现突破,美国大豆消费结构中,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导致美国国内大豆使用量上升,供出口大豆数量相对下降,还将导致大豆播种面积波动,长期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体系均衡.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R.intraradices菌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长及养分吸收,显著增加大豆植株生物量、AMF侵染率及AMF孢子密度,同时R.intraradices及百菌清均对大豆根腐病有防治效果,且相比于百菌清,R.intraradices菌剂在防治根腐病的基础上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增加根系发达程度等;在不同的连作年限下,R.intraradices菌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且在接种菌剂+百菌清处理组中,0年连作大豆百菌清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多年来黑龙江省大豆无论是在播种面积、大豆单产和总产量、商品粮都稳居国内首位,而且大豆质量也堪称第一。黑龙江省具有最适宜大豆生长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我省大豆年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1/3,每年在400~500万吨,大豆商品量占全国50%左右。因此如何提高并确保大豆高质、高产,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对促进我省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如何防治大豆霜霉病及蚜虫害进行分析,以供广大农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志好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106-107
大豆播种的质量及幼苗的素质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笔者结合承担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实践,探讨总结了大豆的成苗规律,并对芜湖地区气候条件和生产水平下的全苗壮苗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第一季度大豆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照新  孟丽 《农业展望》2007,3(5):14-15
分析指出大豆比较效益下降,2007年农民大豆种植意向减弱;第一季度中国大豆和豆油进口平稳增加,豆粕进口减少;2006/07年度国内大豆供给充裕,豆油和豆粕供过于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全球大豆产量增加,库存创历史最高;2007年第一季度国际大豆及制品价格继续走高,国产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豆油价格回落。最后对后市走势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施用大豆专用复肥对轮作、连作大豆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肥能提高轮作、连作大豆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提高大豆植株的相对生长率和最大生长率,进而提高了产量。上述结果说明,复肥能促进轮作、连作大豆的营养生长,为大豆的丰产丰收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大豆价格的上涨,当前农民种植大豆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大豆面积逐年增加的良好态势。由于大豆面积的增加,以往传统的人工除草将被化学除草药剂所代替,其应用面积大幅度上升,这本来是件好事,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但最近几年因除草药引起的药害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制约了大豆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分析了大豆除草剂药害形成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希望对大豆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上应用增产菌,可使大豆的产量增加6.4% ̄11%,此外,对大豆的病虫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此,在大豆控制病虫害及丰产栽培中,合理使用增 产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大豆根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也被叫做大豆根蛆,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尤以黑龙江省发病情况较为严重。 1为害症状 大豆根潜蝇主要在苗期为害大豆,由于这种害虫食性单一,因此仅仅会对大豆与野生大豆产生危害。大豆根潜蝇幼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钻蛀大豆苗的根部皮层与木质部,并在其中排便,进而导致大豆的根皮层逐渐腐烂,产生条状伤痕,受害根会变粗,颜色会变为褐色,皮层会出现开裂或畸形增生现象,幼虫所排出的粪便及取食刺激韧皮组织木栓化,进而形成肿瘤,使大豆根系严重受损而无法正常生长并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大豆根潜蝇成虫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将大豆幼苗的子叶及真叶在刺破后进行舐食,并会在取食处形成白色接近透明的小孔或呈枯斑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