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双覆“,其中“大“字是指大垄,即把原来的3条垄合成2条大垄;“双“字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为35~40cm“;覆“字指用厚度0.006~0.008mm的聚乙烯农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双覆“栽培玉米是平原旱作区域克服春旱、蓄水保墒、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一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双覆",其中"大"字是指大垄,即把原来的3条垄合成2条大垄;"双"字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为35~40cm;"覆"字指用厚度0.006~0.008mm的聚乙烯农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双覆"栽培玉米是平原旱作区域克服春旱、蓄水保墒、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一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及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通过耕作制度改革,使农作物能够充分发挥边际效应、显著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的先进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保墒、保肥、保温等功效,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特点。1大垄双行栽培技术1.1适宜区域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适宜在我省大部分玉米种植区域,该项技术增产效果可达10%以上。1.2技术要点1.2.1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4.
地膜玉米"二比空"密植栽培技术是蛟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人员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推广,逐步总结出来的一套新的玉米栽培模式。该模式下实行种两垄空一垄、种植垄覆盖地膜并加大种植密度的栽培方式,具有增温、保墒、提高肥效,倒茬换茬,休闲养地,改变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和增加边际效应等优点,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实行大垄双行或地膜大双覆栽培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究其主要原因是增加耕地利用率,增大种植密度,农民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玉米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通过玉米在平作、常规垄作和大垄双行三种模式下的栽培试验,研究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比垄作具有较好的保墒作用,但增温效果差;大垄双行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和增温效果,还达到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是一种适合高纬寒地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县已大面积推广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简称“大双覆”)多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从1996年开始进行玉米“大平台”覆膜栽培模式的探讨,经过试验证明,此项技术较玉米“大双覆”增产15.1% ̄24.1%。其主要优点为:①减少整地次数,降低生产成本;②增加受光面及保温效果;③适当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并且通风效果仍然很好;④利用蓄水保墒及机械作业,特别是解决了三、四轮拖拉机适水作业压别人地的情况。其栽培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在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大垄所采用的垄距不是确定的,通常情况下的垄距在90-110cm之间。这种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增产效果十分稳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1品种选择1.1品种生育期选择。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符合积温要求与栽培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其中对于生育期在130天左右的品种应种植在第一积温带,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品种应种植在第二积温带,生育  相似文献   

9.
<正>110cm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是利用大地块,发挥大机械整地、耕作方面的优势,配合先进农业技术,全面提升玉米种植科技含量。玉米110厘米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38-40 cm小行距比大双覆30 cm小行距利于缓解垄内苗行间争光压力,抑制倒伏,垄内受光环境的改善利于个体增产,70 cm大行距与传统垄作基本对接,宜于中耕,同时获得了比传统垄作更好的垄间边际效应。在应用耐密抗倒伏品种的前提下,通过"扩垄、增行",寻求"行间适度加密"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虞城县主要秋粮作物,每年播种面积8.2万hm2,占全部秋粮播种面积的90%以上,平均每667m2产量560kg,而推广的并垄双行覆膜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750kg,增产3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并”是把原来的3条70cm的垄合成2条105cm的大垄,“双”是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小行间距为25~30cm.  相似文献   

11.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是抗旱保墒、提高地温、增加积温及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玉米覆膜栽培每亩可增产210公斤,比常规栽培玉米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陇东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集雨增墒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凉地区1992年引进“旱地地膜集流增墒覆盖法”后,即将其与当地推广的地膜玉米栽培技术配套应用,并经过不断研究探索和逐步完善,形成了适合平凉地区旱地玉米种植的双垄沟覆膜集流增墒栽培技术,,取得了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区累计示范推广该技术22.1万hm^2,较常规地膜玉米(微弓垄型或宽平垄播种法)增产900.5kg/hm^2,增产率13.7%。其中2000年示范推广5.004万hm^2,占当年地膜玉米播种面积的74.5%。该技术除具有地膜玉米的增温、保墒和抑制杂草等作用外,最明显的效果在于能集流增墒,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克服了早春常因干旱而不能按时播种的困难,并且能保证苗全苗齐。  相似文献   

13.
<正>山西平定县石门口乡南上庄村在继总结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示范了玉米膜侧沟种栽培技术,即把40厘米地膜覆盖在两行玉米之间(窄行)的垄背上,玉米播在地膜两侧垄沟里;由于膜侧沟种垄盖栽培具有膜内栽培相似的增温保墒、抗旱抗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在我地区实现稳产、高产、高效目标,推广该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是一项能够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的栽培技术;在龙江县的试验表明,在同样施肥水平下,大垄双行栽培比常规清种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在玉米的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其保墒、增温的作用是实现玉米增产的有效手段,目前利用地膜覆盖已成为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措施,农民脱贫致富的良好举措.但是,在推广地膜玉米栽培技术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普及该项技术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够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它是通过对耕作制度与方式的改革,使玉米植株能够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与边际效应,显著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的先进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保肥、保湿的作用从而达到显著增产、增收的目的。1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概述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就是把原来2条65cm宽的小垄合并成130cm宽的大垄,即把原来65cm均匀行距变成窄行行距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能够提高光能及水肥利用率、增加积温,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它是通过对耕作制度与方式的改革,使玉米植株能够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与边际效应,显著提高光能和水肥利用率的先进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保肥、保湿的作用从而达到显著增产、增收的目的。一、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概述玉米大垄双行种植技术就是把原来2条65cm宽的小垄合并成130cm宽的大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在原有65cm小垄的基础上实行宽窄行的偏垄种植,垄间大小行距相间隔,小行距40cm,大行距90cm;或作130cm的大垄,垄上双行播种,行距40cm,同时增大种植密度,使密度由原来的4.5万株/hm2左右,增加到6.75~7.50万株/hm2,具有保墒、保肥、保温、增产、增收等特点。一、栽培要点1选用优良品种以选用生育期适中、紧凑型玉米品种为宜,因紧凑型玉  相似文献   

19.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无霜期较短,年有效积温偏低,玉米种植品种多数为早熟品种和中早熟品种,造成玉米单产偏低,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效益。从2013年开始,蛟河市享受了吉林省地膜玉米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优惠政策,借助政策的扶持,我们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模式,经过几年试验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东部山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新模式—玉米地膜覆盖“二比空”双垄覆膜栽培技术,平均增产幅度达到30-35%,尽管生产费用有所增加,但增产明显,效益可观,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广地膜玉米“二比空”双垄覆膜密植栽培技术项目,是玉米栽培模式的重大改变,也是实现玉米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生态效益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全膜双垄马铃薯栽培是在地膜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借鉴全膜双垄栽培技术发展演变出的栽培技术,是在半膜增温保墒的基础上增加了集雨功能,全覆盖后保墒功能进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