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试验旨在应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和饲料相对价值(RFV)评定8种反刍动物非常规粗饲料(湖北花生藤、山东花生秧、河南花生秧、东陵区玉米叶、甘肃豌豆秧、重庆皇竹草、四川谷草和内蒙麦秸)营养价值,并就非常规粗饲料的GI和RFV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分别按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含量对非常规粗饲料的品质排序,结果均不一致;(2)按GI_(2001)、GI_(2008)和RFV评价非常规粗饲料品质依次是湖北花生藤山东花生秧河南花生秧东陵区玉米叶甘肃豌豆秧重庆皇竹草四川谷草内蒙麦秸。结果表明,单一指标不能准确评价粗饲料营养品质,GI_(2001)、GI_(2008)和RFV评定粗饲料品质结果一致,8种粗饲料中营养价值最高是湖北花生藤,其次是山东花生秧,内蒙麦秸最低,GI_(2008)可更科学合理评定非常规粗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冀花19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 (冀花6号)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全国北方片区域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5 374.2 kg/hm2,较对照品种花育19号增产7.23%;在全国北方片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为5 175.5 kg/hm2,平均子仁产量为3 745.8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花育33号增产5.46%和8.51%;平均油酸含量占脂肪酸含量的比例为75.4%;中抗黑斑病,高抗网斑病。2015年12月冀花19号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3.
冀花16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为母本、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5 141.4 kg/hm~2和5 248.2 kg/hm~2,较对照品种花育19号分别增产6.33%和6.39%;油酸含量为79.25%,油酸/亚油酸比值为20.6。2015年1月冀花16号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4.
冀花20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2013~2014年河北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63.7 kg/hm2、籽仁产量为3 681.3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6.62%和2.61%。2014~2015年全国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037.5 kg/hm2、籽仁产量为3 600.2 kg/hm2,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号增产7.64%和3.41%。2015年河北省花生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为5 753.4 kg/hm2、籽仁产量为4 239.2 kg/hm2,较对照种冀花4号分别增产11.52%和9.59%。平均粗脂肪含量56.37%。2016年5月冀花20号通过河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5.
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冀花16号高产保优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花16号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9813(冀花6号)作母本,开选01-6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在国家北方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冀花16号平均荚果产量分别为5 141.4 kg/hm~2和5 248.2 kg/hm~2,较对照种花育19号分别增产6.33%和6.39%,油酸含量79.25%,油酸亚油酸比值20.6。2015年1月冀花16号通过国家鉴定,2016年6月获得河北省审定,2017年10月获农业部登记。根据冀花16号的特征特性,通过多点试验示范、生产实践,建立了高产保优配套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雅玉青贮8号”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杂交种雅玉青贮8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青贮玉米生长变化以及对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植株增高,茎粗变细,产量随密度增加有所上升,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综合水分及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等营养成份含量分析,在8.25万株/hm~2和9.7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其水分含量和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合理。结合产量分析,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较能发挥雅玉青贮8号优质高产特性。  相似文献   

7.
花生是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也是抗旱能力较强的作物,其还能产生根瘤,具固氮功能,发展花生生产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我们对引进的7个花生新品种进行了引种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鲁花14号、鲁花9号、海花1号、冀花6号、冀花7号、冀油4号、冀花5号。  相似文献   

8.
冀花甜1号(亲本为四粒红×力无名)和冀花甜2号(亲本为泰莱四粒红×冀花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糖食用型花生品种。2016~2017年在4个地点8点次的的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示范中,冀花甜1号荚果平均产量为4 429.50 kg/hm2,子仁平均产量为3 205.5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冀花4号增产6.99%和4.29%;冀花甜2号荚果平均产量为4 519.50 kg/hm2,子仁平均产量为3 270.0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冀花4号增产9.17%和6.39%。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冀花甜1号粗脂肪含量43.63%,粗蛋白含量24.83%,蔗糖含量7.1%;冀花甜2号粗脂肪含量49.75%,粗蛋白含量23.60%,蔗糖含量6.8%。2个品种均在2019年通过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9.
为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本试验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GB/T)的方法测定了山东省内4类(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61种农作物秸秆的常规成分,包括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以及酸性洗涤纤维。结果表明,同类不同品种农作物秸秆中CP、CF、NDF和ADF含量存在差异;4类秸秆中CP含量顺序为:花生秧玉米秸大豆秸小麦秸,CF含量顺序为:大豆秸小麦秸花生秧玉米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的基因。【方法】以冀花5号(直立型)和开选01-6(匍匐型)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在LED光和自然光两种培养条件进行盆栽试验。【结果】冀花5号在强光条件下株高显著变矮,而开选01-6变化幅度不大,表明冀花5号对光照反应相对敏感。转录组的PCA结果显示LED光源下冀花5号和开选01-6距离相对较近,自然光源下冀花5号和开选01-6距离较近,说明光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基因型间的差异影响。GO和KEGG注释分析发现不论在差异表达数目、基因类型或主要响应的调控网络上,冀花5号和开选01-6对不同光源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差异基因在植物昼夜节律相关的通路上显著富集,暗示着植物昼夜节律调控网络对株型的形态建成至关重要。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别有16个和19个植物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在开选01-6和冀花5号中特异响应,分别有6个和17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开选01-6和冀花5号中特异响应,表明这些基因在花生株型形态建成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结论】昼夜节律调控途径是调控株高变化的主要途径,植物生长激素信号在其中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育种家深入理解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苜蓿营养成分含量与变异程度以及各纤维成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不同品种苜蓿的生物产量。【方法】选用WL343HQ、WL353HQ、WL354HQ、WL363HQ、WL366HQ、阿尔冈金、金皇后、中苜3号、中苜6号、鲁多、鲁黄1号、无棣苜蓿、鲁丰1号、保定苜蓿、中原804、敖汉苜蓿16个品种苜蓿,于2016年10月2日播种,每个品种设2次重复,小区随机排列,每个品种苜蓿种植面积为18 m 2(3 m×6 m),行距30 cm,播种10行。2018年5月23日初花期时收割,测定其生物产量;制备32个样品,测定其干物质(DM)中的粗灰分(ASH)、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ADL)等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1)不同品种苜蓿DM中,ASH、NDF、ADF、半纤维素(HCEL)、纤维素(CEL)和ADL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EE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527)。WL363HQ苜蓿的ASH含量最高,为8.53%;金皇后苜蓿的CP含量最高,为27.19%;保定苜蓿的EE和CF含量最高,分别为3.01%、36.69%;中原804苜蓿的NDF、ADF、CEL和ADL含量最高,分别为57.02%、42.73%、34.43%和7.92%;不同品种苜蓿DM中的ASH、CP、EE、CF、NDF、ADF、ADL、CEL和HCEL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83%、21.58%、2.51%、33.25%、50.12%、36.76%、6.98%、29.43%和13.36%;变异系数(CV)在5.16%—12.06%之间。(2)苜蓿中ADF与NDF、CEL、ADL含量呈强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56、0.9955、0.9455;CF与ADF、CEL、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14、0.8849、0.9375;CF(含AIA)与CF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97;NDF与CEL、ADL、H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71、0.9396、0.8736;ADL(含AIA)与ADL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989;RFA与ADF、CEL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26、0.9700。(3)相对饲用价值(RFV)与NDF含量之间呈强相关(r=0.9938),可用于苜蓿RFV的估测:RFV=287.0677-3.4709NDF(%) n=16 P<0.01。(4)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保定苜蓿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半纤维素和纤维素产量最高,分别为393.59、9 308.22、1 976.32和4 208.05 kg·hm -2;金皇后苜蓿粗蛋白质产量最高,为2 697.23 kg·hm -2,保定苜蓿消化能(DE)产量最高,为126 814.45 MJ·hm -2。【结论】不同品种苜蓿纤维成分含量之间呈强相关,苜蓿RFV值与NDF成分呈强相关;不同品种苜蓿生物产量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0个不同燕麦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方法】 选择燕麦品种是青引1号、林纳、丹麦440、加燕2号、巴燕3号、魅力、燕王、美达、贝勒2代、爱沃,于2018年4月28日播种,观测各品种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测定每个品种营养指标。【结果】 早熟品种生育期在78~83 d,早、中熟品种在88 d左右,中熟品种在88~92 d,晚熟品种在91~103 d。株高随着燕麦生长逐渐增加,贝勒2代株高最高,并在成熟期达到最高128.26 cm。抽穗期加燕2号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品种(P<0.05)。乳熟期干草产量最高,其中爱沃干草显著高于其它燕麦品种(P<0.05),乳熟期产量为10.68 t/hm2。在营养品质方面,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随着燕麦生长呈减少趋势,粗脂肪随着燕麦生长呈增加趋势。各营养指标变化范围,粗蛋白8.75%~15.88%,粗脂肪1.98%~5.25%,中性洗涤纤维41.84%~59.45%,酸性洗涤纤20.35%~39.42%。爱沃粗蛋白含量最高,林纳、燕王和贝勒2代粗脂肪含量最高。魅力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爱沃和贝勒2代中性洗涤纤维较低。巴燕3号和美达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贝勒2代。【结论】 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晚熟品种推荐爱沃、贝勒2代,早、中熟品种推荐加燕2号,最佳刈割时间为乳熟期。  相似文献   

13.
三叶草不同生长时期营养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种三叶草不同生长期营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研究,并以粗蛋白为标准对其营养均衡价作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三叶草组织中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P和Ca含量都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中性洗涤纤维和Ca的含量在结实后期(10月)最高;粗蛋白和P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在盛花期(7月)最低。粗灰分含量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野生型红三叶和普通红三叶的粗灰分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瑞文德的粗灰分含量则是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一直下降,3种三叶草的粗灰分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则随着生长时期的推移呈现上升的趋势。3种三叶草营养均衡价(NB)依次为:瑞文德>野生型红三叶>普通红三叶。  相似文献   

14.
对饲用玉米品种农大108(ND108)和山农饲玉7号(SY7)不同收获时间处理下的玉米全株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期是影响玉米全株饲用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品种全株的干物质含量、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下降而后略上升,生物学产量、各营养成分产量及饲料总能量均明显增加。综合玉米全株的生物学产量和营养品质,SY7在生长期第85~90 d、ND108在第90~95 d收获可以获得较高的全株生物学产量和优良的饲用价值。两个品种相比,SY7全株生物学产量明显高于ND108,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总能量储备高于ND108,粗脂肪含量低于ND108。综合衡量,SY7要优于ND108。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盐胁迫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苜蓿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重要品质性状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在品种间与NaCl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中苜1号与其他各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粗灰分含量仅在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NaCl浓度为0.400%时平均粗灰分含量最高;鲜草产量在品种间、盐浓度间及其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NaCl浓度0.200%时多数品种的产量最高,当盐浓度大于0.300%时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则迅速增大。[结论]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但对粗灰分含量和鲜草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影响玉米茎秆强度高低的重要因素,选用3个不同抗倒伏类型玉米品种对茎秆地上部第三节抗穿刺强度与茎秆形态性状、化学成分含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穗位高和节间短轴直径比其它形态性状有更大差异,抗倒性强的德美亚1号的抗穿刺强度最高,抗倒性弱的垦玉6号地上部第三节茎皮的酸性木质素、酸性洗涤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说明茎皮抗穿刺强度与穗位高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在选育玉米抗倒伏品种时,应对这3个主要特征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化肥和禽畜废弃物引起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探究种养结合区最佳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选择豫东地区,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上海青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替代比例。结果表明,施肥量(20.00 gN/m2、9.68 gP2O5/m2)相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保证上海青高产优质,提高氮磷含量和养分利用率。有机肥替代组产量均较100%化肥组(H5)小幅度上升,硝酸盐和亚硝酸含量最高可降低28.13%和83.64%;其中75%有机肥替代组(H2)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达到化肥组的1.55倍。此外,有机肥替代比例为75%和50%组的氮磷利用率较高,分别为化肥组的1.64倍和1.31倍。有机肥最佳替代比例为75%,可提高上海青产量、品质和氮磷肥利用率。本研究结果为区域确定有机肥合理替代化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化肥用量,降低氮磷流失风险,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测定了14种黄羊主要饲料植物和51头黄羊瘤胃内食物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性纤维、酸性洗涤性纤维、酸性洗涤性木质素、中性洗涤性纤维灰分、酸性洗涤性纤维灰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类饲料植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粗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冬季最低。洗涤性纤维和木质的季节变化则相反,春季最低,冬季最高。瘤胃内食物的营养成分季节变化模式与饲料植物相似,同一时期,瘤胃内食物的营养成分要高于饲料植物。中性洗涤性纤维与粗蛋白质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性,与其它营养成分则是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NaCl浓度对紫花苜蓿重要品质性状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NaCl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中苜一号与甘农3号、新疆大叶、爱乐高和沧州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在其它4个品种与关中间无显著差异;粗灰分含量仅在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NaCl浓度为0.400%时,平均粗灰分含量最高。结论:NaCl浓度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对粗灰分含量则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The nutrient status and dynamics of three clover (Trifolium spp.) varietie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as an indicator of nutrient equilibrium. The crude protein,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phosphorus (P), and calcium (Ca) content followed a decreasing trend at the initial growing stage and increased later. NDF and Ca content peaked in May, while crude protein and P content reached the highest in May and the lowest in July. The crude ash content followed an uncertain pattern as plants growing. The ash content of both wild-type red clover (T. pratensis L.) and 'Sativum' decreas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increased. However, the ash content of 'Revendef white clover (T. repens L.) decreased all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general trend was observed for all three clover varieties as the ash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at vegetative growing stage (May), and the acidic detergent fiber (ADF)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ime. The nutrient equilibrium value was ranked as 'Revendei'〉wild-type red clover〉'Sativ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