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进行了TP系列多功能高效抗旱灵对冬小麦,冬油菜施用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作物全生育期耕层0cm-20cm土壤水分均比对照高4.4g/kg-23.4g/kg。2.增加作物根系数量和长度等作用明显,冬小麦初生根比对照多2.4次,次生根数比对照多1条,长度增长19.53cm;冬油菜根系长度增加2.47cm,增粗0.40cm;3.平均可提高出苗经5.95%;4.对冬小麦,冬油菜具有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半干旱地区存在降水利用率低的问题,在山西省隰县旱塬区旱平地果园进行了打孔微地形集流以提高大雨利用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次76.5mm的降水发生后,50cm深孔洞的水平有效保水半径为60cm;孔心处40cm-60cm土层内大雨的有效保存率比对照提高36.2%。微地形打孔集流是增加雨水深层入渗比例和提高大雨利用率的适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研究表明,随土层厚度加深,旗叶SOD、CAT活性及溶性蛋白南含量增加,MDA含量减少,产量升高;土层愈薄,其旗叶衰老愈快。从整个土层看,处理3(160cm)与对照(200cm)无显著差异,处理1(180cm)和处理2(120cm)与对照差异显著。由此可以认为,延迟旱地小麦衰老的土层厚度为160cm左右,并可据此制定管理方案,以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长期不同施肥对潮土中NO-3-N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潮土长期不同施肥一位试验中,在8个不同处理中,以0cm-20cm,20cm-40cm,40cm-60cm,60cm-80cm,80cm-100cm分五层垂直取土样,然后进行室内分析,NO^-3-N用苯二潢酸比色法测定结果。作物产量以各小区单收计产。探讨了N,P,K配施及有机肥与N,PK配合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剖面NO^03-N的垂直分布及0cm-100cm土体中NO^-3-N累积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滨海缺水盐渍区冬小麦返青期灌水试验表明,当每公顷浇水量为750m^3时,0 cm~20cm耕层土壤HCO3^-,CI^-,SO4^2-,Ca^2+,Mg^2+,Na^++K^+盐离子含量分别下降3.50%,50.04%,67.76%,41.15%,38.89%和29.59%,淋脱量大小顺序为:SO4^2-〉CI^-〉Ca^2+〉Mg^2+〉Na^++K^+〉HCO3^-,耕层脱盐率42.17%。浇水处理,返青期灌水10d后单株人蘖数与干物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2条,0.09g;灌浆期绿叶面积增加3.95cm^2;成熟期株高、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6.9cm,180.0万/hm^2,3粒和2.23g,增产68.40%,其中分蘖数、穗数和产量与对照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期单株绿叶面积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旱地小麦抗旱播种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播种期严重干时的1989,1991,1993和1994年,对3种播种方式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0cm-20cm土壤不量在11%-15.4%的范围内,抢墒播种,小麦出苗早,出苗率可达90%以上,苗情发育较好,产量最高可达1909.5kg/hm^2-4650kg/hm^2;0cm-20cm土壤不量在8%以下时,干旱寄种,比雨后播种出苗早,出苗率可达705以上,苗情稻优,产量可达543kg/  相似文献   

7.
沙冬青根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孙祥  于卓 《干旱区研究》1994,11(1):53-56
沙冬青为轴根冬植物,主根粗壮,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与土壤基质条件密切相关,基主体部分集中在0-30cm土层内,根瘤位于侧根末端。冠幅平均为0.76m^2的沙冬青,单株平均根系干重231.6g,体积411.1cm^3、表面积13775cm^2。  相似文献   

8.
沟垄二元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7年9月~2009年6月在渭北旱塬进行了冬小麦沟垄二元覆盖栽培模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对旱地土壤水分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能显著提高产量,较对照(沟垄均不覆盖)产量最高增幅达39.62%(P0.05),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处理两年平均产量较对照高32.16%,垄覆地膜沟不覆较对照高29.99%。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对小麦全生育时期0~40 cm土层的保墒作用明显,能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抽穗期0~40 cm土层含水量较对照高15.81%,沟覆液膜在小麦生育前期有良好的保水效果,返青期0~40 cm土层含水量较对照高11.01%。沟覆秸秆和沟覆液膜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高31.11%(P0.05)和26.20%(P0.05)。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原吨粮田土壤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9-1991年水泥池定位预测实验,分析了河北半湿润旱区小麦-夏玉米为轮作方式的一年两作条件下0-150cm土层的土壤分水平衡,并根据其失水数量确定了土壤水的补充量,作物产量与耗水量的关系表明,两茬作物亩产量要达到吨粮田标准,最经济的耗水量为642.9-754.6mm,年需水分数量为642.9-757.4mm。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冷凉区微型种植方法,覆盖材料和补灌时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半干旱冷凉区玉米生产的制约因素--水分和温度,在定西地区布设了微地型种植方法,覆盖材料和补灌时期的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坑种和沟种都能比平作接纳更多的降水,23.6mm的降雨,使坑种0cm ̄100cm的土壤贮水量增加了19.4mm,沟种的增加了18.4mm,平作的仅增加了8.5mm,并且能防霜冻,提高玉米出苗率。地膜覆盖能使玉米苗期0cm ̄10cm的土温升高0.9℃ ̄1.2℃,大喇叭口期补灌  相似文献   

11.
微咸水简易渗灌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栽培试验,研究了两种灌溉方式(地面沟灌、简易渗灌)和两个灌溉水盐分浓度(淡水、5 g/L微咸水)共4个处理(1.沟灌+淡水,简称沟淡处理;2.沟灌+微咸水,简称沟咸处理;3.简易渗灌+淡水,简称渗淡处理;4.简易渗灌+微咸水,简称渗咸处理)下的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叶水势、光合特性及土壤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灌溉方式比较,淡水灌溉时,简易渗灌的植株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沟灌,但微咸水灌溉时的这种差异不明显;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比淡水灌溉植株干物质量降低7.06%,而简易渗灌下的这种下降不明显;(2)两种灌溉方式下,微咸水灌溉均使番茄产量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简易渗灌与沟灌相比,果实产量提高约3.3%,且渗咸处理的果实品质优于沟咸处理;(3)淡水灌溉时,两种灌溉方式间的叶片水势、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微咸水灌溉时,叶片水势降低0.07~0.15MPa、叶绿素含量降低1.65%~21.8%,简易渗灌下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沟灌;(4)沟灌条件下,微咸水灌溉与淡水灌溉相比,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4.29%、19.74%和33.46%,均达显著水平,但简易渗灌下的这种变化不明显,且蒸腾效率显著升高;(5)渗咸处理的0~40cm土层土壤积盐程度轻于沟咸处理。初步结论:温室番茄实行微咸水简易渗灌,使根层土壤积盐较轻、植株叶片水分状态较好、叶片光合等生理活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蒸腾效率提高,从而使果实产量提高、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2.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旱作农田沟垄覆盖集水技术是农田上开沟起垄,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增加作物生长地段的地傅集水量。莜麦地膜沟垄全生育期平均增墒值达1.3%-1.4%,相当于平均每次降水后增加3.8-4.1mm降水,比对照平均增墒10.3-11.97%,在春它各生育时期墒,增墒值平均为0.7%-1.8%,最高达2.7%。不同种植方式推广的位次为地膜玉米,地膜莜麦,小麦,土沟垄玉米,莜麦,小麦,仿砂田和平铺膜效铺膜效益代于  相似文献   

13.
隔坡水平沟玉米增产机理及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晋西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和丘陵沟壑区选点,进行隔坡水平沟的增产机理及施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径流量减少71.9%,表土流失量减少69.3%。0c,-200cm土层贮水量增加154.6mm-191.3mm。  相似文献   

14.
降水对青杨蒸腾速率及其内部调节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降水主要增加30~80cm土层含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在13时以前有明显提高,此时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亦明显提高。雨前青杨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日均值38.8μmol·m-2·s-1,蒸腾速率主由气孔导度和近叶面空气相对湿度进行调控。雨后蒸腾速率日进程曲线呈单峰型,日均值49.9μmol·m-2·-1,植物蒸腾主受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的影响,气孔调节不明显。一日内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雨前高于雨后。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抗旱性不同冬小麦品种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SDS-PAGE研究了8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在大田自然水分胁迫和供水处理下小麦旗叶和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干旱诱导条件下,同一品种冬小麦可溶性蛋白种类在不同生育时期有较大变化,分子量呈现以76.5kD蛋白带为中心先升后降的趋势,品种间的变化类似,各品种不同时期可溶性蛋白在70-80kD附近波动,籽粒中可溶性蛋白变化不同,开花后14d时为60-70kD,开花后21d 8个品种处理与对照各差异蛋白质带消失,(2)在拔节期抗旱品种和抗旱高产品种中76.5kD和68.7kD2条带显著增强,不抗旱品种只有68.7kD1条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土壤水分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计算、分析对渭北旱塬有代表性的4个土壤水分连续观测点的资料,其有效水分含量的平均变化呈东西、南北向递增,且季节性很强;每一观测点自身不同深度的变化曲线十分相似,并在70cm土层及以下逐渐趋于接近。从而掌握了该地区农田蒸散量影响最大的土层深度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共和盆地沙区水分含量消长趋势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青海共和盆地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0-40cm层水分含量的观测测定,建立了二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评价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在生长季期间,水分消长趋势变化,为改造和利用沙丘沙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遗传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春单体分析表明,四倍体小麦-粗山羊草双二倍体Am6的抗白粉病基因位于1A染色体上,与24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比较说明,Am6可能为一新的抗白粉病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表明,在分布小麦7个部分同源群的36个探针中未找到与此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宁南旱地谷子地膜穴播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宁南半干旱偏旱区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旱地膜穴播谷子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农用,气孔扩散阻力,叶面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等,试验结果表明:旱地地膜穴播谷子的耗水量虽比ck多0.9%-6.3%,但由于叶面蒸腾速率比ck高71.1%-88.7%,故水分利用率高出1.114kg(mm.hm^2)-1.854kg/(mm.hm^2),单位耗水量的产值多1.09元/(mm.hm^2)-1.54元/  相似文献   

20.
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年~1999年对旱地小麦在不同播种方式与渗灌条件下的产量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上穴播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与对照相比渗灌则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应,与露地条播相比,渗灌加覆盖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渗灌与覆盖分别较露地条播的增产幅度之和,说明了两项技术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同栽培措施在经济效益上的反应也与产量结果相似。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覆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相比,渗灌覆盖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601.2kg/hm^2,增产率达38.0%。在计水成本的情况下,本项技术提高纯收益969.6元/hm^2,在不计水成本的情况下,则提高1362.0元/hm^2。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旱地小麦生产潜力巨大,需做好栽培技术的优化工作,并要注意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