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0年5月1日,笔者在陕西省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调查时于上竹保护站八匹山保护点(31°57.102(?),109°30.386(?),海拔1 390 m)观察到7只褐灰雀(Pyrrhula nipalensis)在次生落叶阔叶林中下层活动。同年8月5~11日分别在陕西省镇坪县牛头店镇红星村、上竹乡瞎马洞、八匹山和曾家镇红星村先后发现了数量4~13只不等的小群体,且以家族群觅食活动于海拔1 300~1 600 m间的落叶阔叶林带,  相似文献   

2.
白鹇是我国三级保护珍稀雉类是广东省的 ,省鸟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山区雄鹇身体飘, 。逸颇有欣赏价值我园于2001 年11 月先后引进, 。150 只亚成体白鹇挑选45 只(雌雄比4:1)作为 ,繁殖种群其余用于观赏2003 年共繁殖成功92 , 。只雏白鹇受精率为53  相似文献   

3.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4,(3):316-319
2011-2013年3-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斑翅山鹁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斑翅山鹑为留鸟,在海拔1 400-1 480 m的低山丘陵灌草带种群数量居多,在海拔1 600-1700 m的低山疏林灌丛带较少,海拔1 700 m以上的地区没有该鸟活动。繁殖前3月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15只/hm^2,繁殖后的9月种群平均密度为0.25只/hm^2。3月末至6月进入繁殖期,年繁殖1次,1雄1雌制;雌雄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窝卵数13-15枚,雌鸡孵卵,孵化期23-24 d,孵化率93.8%,成活率88.6%,繁殖力6.5只;雏在巢时间5-7 h,雏鸟早成性,雌雄鸡共同完成巢外育雏。近年来,斑翅山鹑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8~2009年实地考察研究结果,着重就该区2种有蹄类动物的分布、种群数量以及有关问题作概要性探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老虎台盘羊分布区盘羊平均密度=8.49/8=1.06只/km^2,黑英山盘羊分布区盘羊平均密度=5.34/3=1.78只/km^2。整个分布区盘羊种群数量1 488只,其中,老虎台分布区种群数量=480×1.06=509只,黑英山分布区种群数量=550×1.78=979只。(2)老虎台北山羊分布区北山羊平均密度=14.59/5=2.92只/km^2,黑英山北山羊分布区北山羊平均密度=7.01/4=1.75只/km^2。整个分布区北山羊种群数量5 604只,其中,老虎台分布区种群数量=1 200×2.92=3 504只,黑英山分布区种群数量=1 200×1.75=2 100只。以上数据为该区2种野生有蹄类动物开展狩猎与保护提供了对策性依据。  相似文献   

5.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星鸦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0,31(5):259-261,297
2007~2009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星鸦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区星鸦主要分布在海拔1 500~2 500 m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繁殖前3月的种群密度为0.25只/km,繁殖后的8月种群密度为0.43只/km;繁殖期为4~7月,最早产卵期为4月19日,窝卵数为3~5枚,孵化期为17~18 d,孵化率为83.2%,巢内育雏期18~19 d,幼乌离巢率为96%;星鸦的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总食物量的76.7%。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环颈雉种群密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瑞 《野生动物》2009,30(4):201-202,228
2005年4-6月,作者在辽宁省实验林场、灯塔市铧子林场和建平县罗福沟乡对环颈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样带法。辽宁省实验林场环颈雉种群密度为2.0只/km^2,灯塔市铧子林场种群密度为3.2只/km^2,建平县罗福沟乡种群密度为6.8只/km^2。造成环颈雉种群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境质量、猎捕压力和天敌数量。辽宁省调查地区的环颈雉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省市和欧美地区,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栖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拔梯度对天山北坡天然草地鸭茅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鲜花  朱进忠  李海琪 《草业科学》2016,33(12):2551-2558
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利用方差/均值比率、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m*/m)和Cassie指标(CA)等对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不同海拔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群进行了空间分布类型、格局强度及格局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类型上,鸭茅种群在东段与西段山地不同海拔地段呈聚集分布,均不服从随机分布;格局强度上,东段山地,鸭茅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为中度聚集,而在西段山地,除海拔2 000m处为中度聚集外,在海拔1 800和2 200m处鸭茅种群聚集强度均为强聚集;格局规模上,不同区域鸭茅种群的均方区组曲线均有1~2个明显的峰值,聚块最小面积0.2m~2,最大6.4m~2,不同海拔地段上,鸭茅种群在区组4、区组8、区组32和区组64上均有明显的峰值;鸭茅种群有随密度增大,平均拥挤度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刘建泉  孙建忠 《草业科学》2012,29(5):804-808
应用格局指数、聚集强度指数和集聚均数,研究了东大河林区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种群的基本特征、盖度的空间格局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金露梅种群的平均多度、平均盖度、平均高度分别在海拔2 842、2 990、3 017 m处达到最大,在东南坡的适宜分布海拔高度大致为2 900~3 100 m;种群盖度总体上呈聚集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格局指数逐渐增加,在海拔2 990 m处到最大,随后出现下降和波动;聚集强度逐渐增大,在海拔2 990 m处到最大,随后波动下降。造成聚集分布主要是由金露梅种群的生存环境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草地螟是昆仑山区草场主要害虫之一。2011年4~8月,在新疆和田地区采取灯光诱杀和随机取样方法对草地螟分布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拔1984m草场草地螟成虫数量最多,依次为海拔2500m、3076m和3488m,不同海拔区草地螟成虫发生期基本相同。草地螟幼虫在海拔2950~3253m均有分布,其中海拔3055~3097m的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其他海拔区,海拔低于2800m和高于3400m的草场无草地螟幼虫分布。越冬代草地螟幼虫及蛹主要分布于海拔3028~3070m间的于田县阿羌乡塔孜克草场平均虫口密度284头/m~2,最高密度达296头/m~2。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龙口自然保护区黑熊春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洋  夏茜  王文  沈广爽 《野生动物》2010,31(2):63-68
分别于2008年4~5月和2009年4~5月,在龙口自然保护区对黑熊春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共设置87个10 m×10 m样方,并调查12个生态因子,其中利用样方41个,对照样方46个。通过Vanderploeg &Scavia选择指数得到,黑熊喜爱选择处于高海拔(〉450 m)、上坡位有石砬子且草本盖度适中(10%~40%)的生境,倾向选择乔木密度高(〉10株/100 m2)、郁闭度大(〉40%)、灌木密度较低(〈10%)、隐蔽级低(〈30%)、倒木密度大(〉1根/100 m2)、陡坡(〉30°)且向阳的针阔混交林。主成分分析与资源选择函数分析共同得到海拔、坡度、坡位、植被类型对黑熊生境选择影响较大,坡向和倒木密度影响较小的结果。综合分析,将Vanderploeg & Scavia选择指数、主成分分析与资源选择函数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反映黑熊生境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11.
红花尔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黑琴鸡种群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琴鸡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是其主要栖息地之一,但该区黑琴鸡种群数量统计的资料较少。2007年12月15~26日,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沙地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线法对黑琴鸡越冬期种群密度进行了专项集中调查,结果表明:整个红花尔基自然保护区黑琴鸡种群密度为(0.052±0.0188)只/ hm^2。与历史资料对比,该地区黑琴鸡种群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能与该地区天然火灾、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和偷捕偷猎活动有关。该研究对制定黑琴鸡的保护管理计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鸨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越冬数量达到165只,近几年由于环境变化,大鸨数量有所减少,但均保持在100只左右。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数量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鸨保护和恢复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健  王文 《野生动物》2010,31(1):26-29,48
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分别于5~6月,在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环境因子与鸟类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草地生境中,鸟类多样性与草的高度和盖度相关性显著,鸟的密度与草的高度和盖度相关性不显著。(2)在樟子松森林生境中,叶层高度多样性指数(FHD)与鸟类多样性指数(BSD)呈正相关(r=0.814,P〈0.05),回归方程为Y=1.332x+0.103(R^2=0.663)。叶总量(IF)与鸟类多样性指数(BSD)有显著的正相关(r=0.912,P〈0.05),回归方程为y=1.267x+0.428(R^2=0.832)。(3)樟子松林的胸径和森林的郁闭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树的高度、密度、森林下草的高度和盖度与鸟类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樟子松森林的郁闭度与鸟类的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即随着樟子松森林郁闭度的增加,鸟类密度增加。树的高度、密度、胸径、森林下草的高度,草的盖度与鸟类密度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绍春  刘浩  古彦昌 《野生动物》2011,32(2):83-86,110
为了掌握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认识保护区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查阅资料、鸟类环志和鸟类救护的方法对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0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丹顶鹤、金雕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苍鹰、鸳鸯等33种,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在鸟类保护工作方面,目前虽然保护区已经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与鸟类保护相矛盾、人为干扰严重、自然资源利用过度和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提出了保护区在今后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16.
杭州植物园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炜  吕敏  刘锦 《野生动物》2011,32(5):277-281
2009年7月~2010年8月,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测法对杭州植物园所辖范围内的野生鸟类进行调查观测,共记录到鸟类9目26科94种,占浙江省鸟类种数的22.71%。其中,国家Ⅱ级保护物种1种。从留居类型看,留鸟49种,夏候鸟16种,冬候鸟24种,旅鸟5种。属古北界的有37种,占39.36%,东洋界54种,占57.45%,两界广布种3种,占3.19%,鸟类组成具有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该区鸟类多样性水平较高,从调查研究的4种生境看,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从高到低分别是疏林、灌丛、山林、水域。对比分析发现疏林和山林之间的物种相似性指数最高,水域和疏林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7.
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花鹿南方亚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濒危级,仅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和浙江西北部,分布区域日益萎缩,分布区之间隔离程度较大。江西桃红岭是该亚种分布区之一,为保护该亚种,1981年成立桃红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解桃红岭野生梅花鹿现生种群数量,评估保护区过去30 a的保护成效,我们于2011年秋季采用直接计数的广义样线法开展梅花鹿种群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梅花鹿数量为365只,密度为2.92只/km~2,近年来梅花鹿种群增长较慢。经过30 a的保护,该保护区自然植被正在演替恢复。然而,当地的顶级植物群落可能并不是梅花鹿的适宜生境。因此,近年来,梅花鹿向保护区外扩散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各种管理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4种结缕草光合特性及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结缕草属4个不同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叶绿素测定仪以及光合测定仪,测定4种结缕草光合特征参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4种结缕草叶绿素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日本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2)日本结缕草和沟叶结缕草的光补偿点(LCP)为40μmol/(m2.s),接近于自然光照条件下阳性植物的光补偿点30μmol/(m2.s);(3)中华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的LCP较高,为80μmol/(m2.s),光饱和点(LSP)都平均为1200μmol/(m2.s);(4)4种结缕草的表观量子效率(AQY)与自然光照条件下植物的AQY(0.03~0.06 mol/mol)一致,但是中华结缕草却显著高于其他3种,因此,可初步推断结缕草为阳性、且耐荫性较强的草坪草,并且中华结缕草以其优异的表现成为亚热带地区草坪草建坪中的最佳草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生态旅游对黑鹳的影响,采用样方法对人为分成的4个区域:强烈活动区(距中心旅游区1000m内)、活动区(距中心旅游区1000—3000m)、缓冲区(距中心旅游区3000~5000m)和背景区(距中心旅游区5000m外)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游客活动类型、客流量、黑鹳数量,分析了旅游干扰对黑鹳生存的影响,提出应该走一条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