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铁缺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营养问题之一。笔者综述了铁的生理功能与吸收机制、植物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铁蛋白铁的饮食利用度。展望了应用天然的或转基因植物的铁蛋白作为铁补充剂改善人类铁营养缺乏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植物铁营养与铁营养效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铁营养1.1 铁的生理功能 铁是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需要量最大的微量元素。铁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是多种酶的重要组分,通过Fe~(3 )和Fe~(2 )之间的电子传递而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两种含铁蛋白是血红素蛋白和铁硫蛋白,其中以血红素铁卟啉复合体为辅基的血红素蛋白——细胞色素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内氧化还原系统的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3.
植物促生菌及其促生机理 (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3 植物促生菌的促生长机理 3.1 产生嗜铁素 铁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不论是动、植物还是微生物,均需含铁蛋白来参与呼吸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尽管地球表面矿物含铁丰富,但土壤中能够直接为植物和微生物利用的铁却不多.土壤中铁主要以三价铁(Fe3+)状态存在,在pH值为7.4时其溶解度为10-18mol/L,此浓度下的铁一般无法满足土壤微生物繁衍和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然而,某些细菌和植物分泌一种专门结合铁的小分子蛋白(siderophores)可从土壤中收集铁,这种物质被称之为嗜铁素.铁一旦与嗜铁素相结合则形成可溶性铁-嗜铁素复合体,并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膜的特殊通道进入生物体内.氧化铁在体内还原后被释放并参与生物代谢活动.产生嗜铁素被认为是植物促生菌最主要的直接和间接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效途径之一.植物促生菌产生的嗜铁素一般都具有高度的铁亲合性和专一性,含有各种能鳌合铁的结构基团(如邻二苯酚结构、羧基结构和乙二胺结构等)来摄取土壤中的铁,这种嗜铁素具有极强的吸收铁的能力,可在铁有效性极低时收集土壤中微量的移动性铁,从而使土壤中可用的铁降低至更为缺乏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污水磷去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小型人工湿地装置,研究湿地植物根表铁膜在2种磷进水质量浓度条件下对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对铁膜上磷含量、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吸磷等的研究,阐明根表铁膜在污水磷去除中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小型人工湿地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根表富集铁膜的植物系统和无铁膜植物系统在低磷质量浓度进水时,磷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85%和55%;在高磷质量浓度进水时,前12 d内磷去除效率分别为76%和1.7%,富集铁膜的植物系统对磷的去除效率高于无铁膜植物系统;运行结束后,铁膜上磷含量比运行前铁膜上磷含量少,低磷、高磷质量浓度进水的铁膜上磷含量沿水流方向依次减少51%、55%和23%、27%;同时,运行结束后低磷和高磷质量浓度进水的植物根系和地上部磷累积量均比运行前高,沿水流方向根系磷累积量依次增加31%、16%和28%、25%,地上部磷累积量依次增加65%、65%和73%、73%.根表铁膜增加了植物根系磷累积量和植物地上部的磷累积量,这表明富集在湿地植物根表的铁膜在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和污水磷的去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的铁及植物铁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铁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铁的性质、植物对铁的吸收和运输、植物对铁胁迫的反应以及与植物铁营养有关的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由此提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不同条件下乳铁蛋白对铁溶解度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乳铁蛋白对铁吸收逐渐降低,加热温度在75℃以下时,对铁溶解度影响不明显,加热温度75℃以上时,铁溶解度明显下降;当溶液pH11或pH3时都会影响乳铁蛋白对铁结合能力,随时间延长,铁溶解度逐渐降低,中性条件下有利于铁结合。试验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巴氏杀菌对乳铁蛋白吸收铁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矿质营养元素。虽然土壤中的铁元素总量丰富,但主要以不溶性的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的形式存在。为了从土壤中获得足够的铁元素,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铁吸收策略,即依赖于Fe3+还原为Fe2+进行吸收的机制Ⅰ和依赖于Fe3+螯合而吸收的机制Ⅱ。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植物存在一种新的铁吸收机制—基于微生物-植物互作的铁素吸收机制,但目前还未见到对其详细介绍的文献综述。因此总结阐述了对植物铁素吸收的两种机制以及微生物-植物互作铁素吸收的新机制,并对植物铁吸收机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植物栽培生产领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血清铁蛋白测定,初时主要作为缺铁性贫血或铁负荷过多的诊断指标。随后发现某些癌及恶性肿瘤时,血清铁蛋白也有增高,而且与体内铁貯存量无关。为了探讨血清铁蛋白作为一项恶性肿瘤诊断指标的价值和应用范围,我们在对19种癌及恶性肿瘤310例血清铁蛋白含量筛查的基础上,选择了血清铁蛋白在 AFP 阴性原发性肝癌及肺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不同条件下乳铁蛋白对铁溶解度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乳铁蛋白对铁吸收逐渐降低,加热温度在75℃以下时,对铁溶解度影响不明显,加热温度75℃以上时,铁溶解度明显下降;当溶液pH>11或pH<3时都会影响乳铁蛋白对铁结合能力,随时间延长,铁溶解度逐渐降低,中性条件下有利于铁结合。试验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巴氏杀菌对乳铁蛋白吸收铁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植物黄化与氮磷钾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壤氮、磷、钾养分状况对石灰性土壤地区植物缺铁黄化发生有重要影响.硝态氮通常与重碳酸根共同作用,成为石灰性土壤地区植物黄化的重要原因.磷从土壤、植物两个方面影响铁的移动性,使进入叶绿体的铁数量减少.盆栽试验中,当钾以中性盐的形态供给时,植物的黄化症状减轻,而以磷酸盐或重碳酸盐的形式供给时,植物发生黄化或黄化加重;在水培试验中,当培养液中有重碳酸根存在时,供应非重碳酸盐态钾时,黄化加重.钾素营养影响黄化的机理仍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培养法,对铁蛋白(ferritin)超表达水稻植株进行过量Fe2+(150mg/kg,250mg/kg)胁迫处理,测定其苗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质膜透性。结果表明,铁胁迫条件下,供试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苗高和生物量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质膜透性增加。胁迫组中,转基因植株苗高下降21%,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下降41%和11%,叶绿素含量下降21%,质膜透性增加50%;非转基因植株苗高下降41%,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下降65%和70%,叶绿素含量下降60%,质膜透性增加99%。相比之下,转铁蛋白植株生长受铁胁迫影响较小,其苗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变化幅度均比对照小。由此可见,铁蛋白超表达减轻了过量Fe2+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和对叶片质膜的损伤,从而缓解了铁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了水稻植株的铁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Ferritins are the main iron storage proteins found in animals, plants, and bacteria. The capacity to store iron in ferritin is essential for life in mammals, bu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cytosolic iron is delivered to ferritin is unknown. Human ferritins expressed in yeast contain little iron. Human poly (rC)-binding protein 1 (PCBP1)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iron loaded into ferritin when expressed in yeast. PCBP1 bound to ferritin in vivo and bound iron and facilitated iron loading into ferritin in vitro. Depletion of PCBP1 in human cells inhibited ferritin iron loading and increased cytosolic iron pools. Thus, PCBP1 can function as a cytosolic iron chaperone in the delivery of iron to ferrit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铁蛋白基因的功能,提高转基因粳稻的含铁量和转基因粳稻对盐胁迫和生物胁迫的抗性。[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烟草铁蛋白基因mnrl导入粳稻基因组。[结果]对T0、T1代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Sou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和RT—PCR检测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粳稻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遗传表达。转基因粳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高于对照,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其根、叶片和糙米中铁含量均高于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转基因植株叶瘟指数低于对照。[结论]转入外源铁蛋白基因NtFerl能够提高粳稻的含铁量和转基因粳稻对盐胁迫和生物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冻融法将含有大豆铁结合基因的质粒pGTV-35S-fer转入农杆菌菌株LBA4404中,以宁夏4个水稻主栽品种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经2轮次除草剂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经过对转化植株的PCR扩增检测,证明外源大豆铁结合基因已经转入宁夏水稻植株中。大豆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水稻种子中特异表达,转基因植株种子中的铁含量是未转化植株的1.7~2.2倍。  相似文献   

15.
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铁盐对茶树组织培养中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倍MS标准铁盐浓度下,茶树外植体褐化率较低,为40.5%,生长良好;在此条件下控制茶树组培褐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0.50倍标准铁盐浓度MS+Na2S2030.50g/L+AC0.50g/L。  相似文献   

16.
铁元素是大多生物体的必需元素之一,嗜铁素是一类对Fe3 有极强吸附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螯合因子,在促进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与赤潮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综述了嗜铁素在促进植物生长及病害防治方面的作用,在赤潮研究方面的应用,嗜铁素产生菌的筛选,并对嗜铁素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铁锰在茶树植株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MS法测定茶叶及茶树中铁锰含量,探讨铁锰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分布及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铁锰含量差异较大,铁含量为73.36~284.85 mg·kg~(-1)(均值为125.60),茶叶中锰含量为201.86~4 905.78mg·kg~(-1)(均值为1 651.24);总体而言,红茶和绿茶中铁含量高于乌龙茶,而乌龙茶中锰含量明显高于红茶和绿茶,红茶和绿茶之间铁锰含量相近。不同茶树品种体内铁锰含量有较大差异,各器官铁含量表现为须根(6 265.07mg·kg~(-1))主根(3 250.77mg·kg~(-1))主茎(2 178.56mg·kg~(-1))侧茎(1 025.81mg·kg~(-1))老叶(347.50mg·kg~(-1))新叶(135.70mg·kg~(-1)),铁主要在茶树根系和茎中积累;各器官锰含量表现为老叶含量最高,其他器官分布规律不明显。茶树各器官铁富集系数分别为0.002~0.225,锰富集系数为5.25~12.63,茶树对锰富集能力较强。总体而言,梅占和铁观音各器官铁锰含量及富集系数高于金观音和金萱。  相似文献   

18.
The human ferritin H chain messenger RNA contains a specific iron-responsive element (IRE) in its 5' untranslated region, which mediates regulation by iron of ferritin translation. An RNA gel retardation assay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affinity of a specific cytosolic binding protein for the IRE. A single-base deletion in the IRE eliminated both the interaction of the cytoplasmic protein with the IRE and 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Thus, the regulatory potential of the IRE correlates with its capacity to specifically interact with proteins. Titration curves of binding activity after treatment of cells with an iron chelator suggest that the factor acts as a repressor of ferritin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