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师建中  陈丹青 《绿色大世界》2012,(5):179-180,183
在总结空气质量PM2.5自动监测系统6年运行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空气自动监测子站PM2.5监测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样品输送管路、采样流量测控、颗粒物截获质量检测与精密度控制等,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有效地减小了自动监测系统的误差,提高了PM2.5监测数据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邓琴  张敏 《绿色科技》2019,(16):161-162,164
利用浏阳市2018年烟花爆竹试燃放时段污染天气作为研究背景,选取浏阳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省控站点2018年全年期间周1至周5实时监测数据及气象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花爆竹试燃放时段对环境空气中PM 10和PM 2.5影响显著,集中试燃放对PM 10和PM 2.5的小时值增长倍数贡献明显,烟花爆竹试燃放时段对PM 10和PM 2.5的小时值最大贡献量分别为17~31μg/m^3和11~19μg/m^3;最大增高倍数分别为0.4~0.7倍和0.4~0.9倍。PM 10和PM 2.5小时浓度均为秋季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3.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森林公园这样的季节性人流集中,密度大,国内关于森林公园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为期一年及连续监测一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及PM10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空气污染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的PM2.5为例,按照国标方法以手工监测为基准通过比对分析,对我国当前3种主流的PM2.5自动监测仪设备存在的误差进行了比较,测试了各种仪器的准确度,为选用现代化的空气自动监测设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怡  顾慈寅 《绿色科技》2019,(16):152-153,155
指出了随着上海市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要求不断提升,各区筹建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自动站数据科学、准确、可靠。管理措施涉及对站房、安全、标准物质、校准、监管体系等方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的关键,也是科学管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其运维与管理的制度与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托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的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利用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1 a内该地区的大气PM2.5和气象观测数据,对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以及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波浪形变化,并且有2个高峰,一个高峰出现在夜间,另一个高峰出现在上午。大气PM2.5质量浓度在春季最高(平均值为89.42μg/m~3),秋、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平均值为53.27μg/m~3)。不同季节影响PM2.5质量浓度的气象因素各不相同:春季PM2.5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负相关,冬季PM2.5质量浓度均与平均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首先利用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基本监测指标之间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发现各指标变量之间的不具独立性,即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关系。然后对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求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是否显著,发现PM2.5与其它5个基本监测指标相关性显著。最后建立了武汉市城区PM2.5与其它5个基本监测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检验性预测证明模型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在线气体组分及气溶胶监测系统(MARGA ADI 2080)实时连续监测了大气颗粒物PM2.5中水溶性组分和气体中相关无机物小时平均质量浓度,并结合PM2.5的实时数据以及气象资料对监测到的灰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13年12月3日至10日上海市崇明县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老烧烤场的灰霾天气监测过程中,二次污染是灰霾形成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武汉市城区空气质量基本监测指标之间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发现各指标变量之间的不具独立性,即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关系。然后对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利用SPSS软件求得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各变量之间相关性是否显著,发现PM2.5与其它5个基本监测指标相关性显著。最后建立了武汉市城区PM2.5与其它5个基本监测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检验性预测证明模型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0.
胡兵 《绿色科技》2014,(5):208-209
以辽宁省为例,简述了现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并重点针对PM2.5监测中新标准实施和点位布设进行了阐述,提出了PM2.5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胡兵 《绿色大世界》2014,(5):208-209
以辽宁省为例,简述了现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并重点针对PM2.5监测中新标准实施和点位布设进行了阐述,提出了PM2.5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 2017—2018 年长沙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的时空 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沙市大气颗粒物 PM2.5 和 PM10 均表现为冬季 > 秋季 > 春季 > 夏季,冬季浓度最 高,PM2.5 和 PM10 分别为 62.87 和 89.22 μg · m-3;空间变化特征:PM2.5 浓度为长沙城区>长沙县>宁乡 县>望城区>浏阳市, PM10 浓度为长沙城区>宁乡县>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颗粒污染物 PM2.5 与 PM10 浓度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 = 0.853,P=0.000(P < 0.01);降水对大气颗粒物有显著消减作用, 使 PM2.5、PM10 的浓度分别下降了 17.93% 和 27.67%。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倡绿色出行、增加绿量、人 工降水等可有效控制长沙市大气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测量大气中PM10级与PM2.5级的细小颗粒,并可广泛用于环境大气检测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其采样的精确度可取决于流量测量和实验室分析。仪器使用一定时间后,仪器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发生偏移,为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需对有关参数进行定期校准。针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进行了采样流量测试与校准试验的初步尝试,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2015~2017年咸宁城区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其现状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对咸宁市城区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利用物联网技术,研究了空气质量自动站的温度、湿度、电流、电压、浸水、烟雾、视频、仪器状态的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利用集成监测结果、仪器状态、城市摄影、室内安防等数据,设计并实现了一套B/S网络模式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房智能云监控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质量为核心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处理、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可实现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智能化升级,为站房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以保障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中规章制度的建立进行了分析,针对了规范运行中的操作能够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可靠运行、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掌握自动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间的差异问题,选取全省2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017年监测数据,对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共5个项目进行了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动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评价各站点的水质类别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采样点位不同、测试原理不一致、水样预处理方式不一致、监测方法的检出限差异较大等因素。为此,提出了建议今后积极研发单项监测指标的自动监测仪器,提高水质自动监测的集成化水平,提高仪器的抗干扰性及灵敏度,确保自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与手工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沈阳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可吸入颗粒物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危害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根据沈阳市2013-2014年的PM2.5监测数据,分析沈阳市PM2.5季节变化、月变化、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等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具有比较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季节特征。同时,探讨了沈阳市PM2.5的现状与来源,提出了符合沈阳市情、切实可行的PM2.5控制措施。建议在现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开展园林绿化及城市森林植物筛选及优化配置模式研究,为今后沈阳市空气质量改善提供依据,并为沈阳市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全国各个监测点进行PM2.5浓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较强的区域,然后根据全国各地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描绘出各地PM2.5浓度等高线图,发现其扩散的4条特征,再结合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分布,将全国划分为8大联防联控区域,最后提出了跨区域联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目前国内关于细颗粒物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研究很少的现状,使用Barnett总结出的正态样本不一致性检验法以及Verma模拟出的超大样本临界值,对可吸入颗粒物小时监测数据进行了异常值检验。所用数据为环保部发布的可吸入颗粒物小时监测数据,数据时长为一年半左右,结果表明:各种检验法中以N1和N4为代表的偏差/尺度型统计量和平方和型统计量较适合PM2.5监测数据的异常值检验;N1检验法比N4检验法更不容易受临界值插值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