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装置Kinect for Windows模拟系统教学法运动模式,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进行虚拟现实动作模拟锻炼,每天半小时,持续15d,让患者能够跟着系统中的提示自然训练。观察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的改善情况。结果:入院后15d,观察组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强化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装置Kinect for Windows教学法运动模式有利于降低新诊断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Ⅱ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疗法后对其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原治疗方案不变,观察组在维持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0个月的社区综合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测试,并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综合干预10个月后,观察组有关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患者FBG,PBG,HbAlc控制较好,可提高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动脉改变者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变化及与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2型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以45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眼底动脉硬化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载脂蛋白A、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眼底动脉硬化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血液指标的水平与眼底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市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状况。方法:测定糖尿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并检测空腹甘油三脂(TG)、空腹高密度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然后算出体重指数,计算和分析MS的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MS的患病率为75.7%(137/173例),高血压组为77.8%(130/167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为92.1%(58/63例),三组MS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5%,15/11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的MS患病率最高。3组患者的血糖、血压、体重指数及血脂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些患者对MS的知晓率仅为2%。结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MS患病率较高,因此有必要早期对其给予指导和干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平台的延续性干预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基于信息平台的延续干预、常规出院指导,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水平、自我管理水平、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达标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中糖尿病自我管理测评分与运动锻炼、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信息平台实施延续干预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出院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医经络按摩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代谢指标、人体成分及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36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统一接受饮食、运动教育课,试验组实施经络按摩干预3个月,对照组统一授课进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促使行为改变,比较两组3个月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人体成分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患者BMI、体脂、内脂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与试验前相比,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8例)3个月后16例处于糖尿病前期、2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16例)3个月后9例处于糖尿病前期、7例处于正常状态、2例脱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医经络按摩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降低其转变为糖尿病的风险,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社区387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5.6%,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30.7% vs 19.2%,P<0.05);女性总胆固醇高于男性,收缩压低于男性(P<0.01或0.05)。结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的MS患病率高,社区卫生中心应定期检测老年人BMI、腰围、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并应加大宣传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的手段预防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训练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自我效能训练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疗程为9个月。其后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的指标。结果训练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效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运动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湛江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运动的护理干预6个月,采用自身干预前后对照设计,分别于6、12、18、24周观察其对血糖的影响。结果运动后6周测定指标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后12、18、24周均较比运动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和饮食控制的前提下,坚持规律的运动能有助于有效控制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持续的运动护理干预是社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管理现状,探讨加强门诊糖尿病管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医院门诊治疗的232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门诊访谈和病历调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32例患者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1.5±5.5)岁,糖化血红蛋白(7.34±1.52)%;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率明显高于医院门诊往年同期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白内障、糖尿病神经病变、微量白蛋白尿;血糖控制率与吸烟、喝酒、运动不规律、未掌握糖尿病知识、病程长等因素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医院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率良好,但是仍有部分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仍需加强糖尿病知识普及,减少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在我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及其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适合于本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健康教育进度表对在我社区接受输液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教育6个月后,观察其效果。另设未进行健康教育39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教育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良好率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教育后研究组血压、血脂控制良好率比教育前明显提高(P<0.05或<0.01),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患者做输液治疗的同时,采用自制进度表、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正>正确地监测血糖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帮助大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对血糖水平偏高的患者,医院首先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第二天要到医院做抽血检测,需要晚上8点之后禁食、禁水。糖尿病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改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hPG、餐后高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对患者血糖和血压进行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行为干预对防治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对35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改变生活方式的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饮食、睡眠、运动、嗜烟酒、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体质量指数、运动、嗜烟酒等状况)明显改善(均P<0.01),TC、TG、LDL-C、BMI的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HDL-C升高(P<0.01).结论 采用针对性的饮食、运动干预及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小莉  王燕青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193-194,196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社区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于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进行生活方式、心理、用药指导和血压监测等护理干预,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比较。结果:2组血压控制效果,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危险性认识和服药依从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系统地掌握疾病知识,改变了以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达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常见几种影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因素,为使用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 以初诊的11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效果进行评估。选择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因素进行分组考查,比较各组中二甲双胍初治疗效的差异性。结果 经二甲双胍初治3个月后,BMI、FBG、2hPG、FINS、HbA1C和TC水平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S和HOMA-IR等因素对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的影响显著(P<0.05)。结论 FINS和HOMA-IR可能是影响二甲双胍初治2型糖尿病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结构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结构化健康教育,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末梢血糖水平、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等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控制血糖效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摄入现况,评价其膳食质量;同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应用3天膳食回顾法对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现况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营养学分析评价;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糖尿病饮食,并且分别测定营养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血糖指标。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水果类和鱼虾类摄入量偏低,奶类、蔬菜类、禽畜肉类、蛋类、油脂类摄入量偏高,能量来源分配比例不合理,脂肪摄入过高,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采用营养治疗措施以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干预前有所降低,且饮食结构趋于合理。由此可见,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经过营养治疗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显著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显的出现;建议对2型糖尿病患者加强营养教育,促进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40例)和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42例)。甘精胰岛素加瑞格列奈组采用三餐前口服瑞格列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采用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中餐前口服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82例均完成16周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瑞合列奈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预混胰岛素加口服药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DM)患者医嘱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89例确诊DM患者进行健康宣教0 .5 h,3个月后随访,根据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分成3组:绝对依从组(n=5 2 )、相对依从组(n=87)和不依从组(n=4 0 ) ,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绝对依从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及血尿酸(BUA)均明显低于相对依从组,而相对依从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脂(TG)及血尿酸(BUA)均低于不依从组(P<0 .0 5 )。结论:提高患者医嘱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DM的疗效,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