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弯曲杆菌是一种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消费者通过禽肉及其制品而感染并可导致严重的胃肠炎。研究发现,家禽盲肠内弯曲杆菌定植的减少可直接降低禽制品的污染率及人食源性感染的风险。随着消费者对无抗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开发天然、安全、经济的抗生素替代产品和改进加工工艺从而有效控制弯曲杆菌在家禽肠道内定植和屠宰过程中污染的相关研究显著增多。文章从弯曲杆菌在家禽及其制品的污染情况、耐药性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弯曲杆菌防控措施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禽》2008,30(6):64
弯曲杆菌是导致人类食物源疾病原因之一,减少活禽肠道内弯曲杆菌的数量将会大大减少家禽产品和鸡蛋弯曲杆菌的污染风险。最近,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研究者利用辛酸(8碳脂肪酸)作为添加剂来控制弯曲杆菌。他们用10日龄雏鸡进行试验验证辛酸的抗菌作用。结果发现:比较对照组,0.7%辛酸组可较好地减少雏鸡肠道内弯曲杆菌数量。  相似文献   

3.
弯曲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疾病和相关并发症,并且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其耐药性增加。家禽作为弯曲杆菌的储存库和人类弯曲杆菌病的感染源是防控的重点。噬菌体具有感染和裂解细菌的作用,已成为治疗多重耐药细菌的新型抗菌剂。文章通过综述弯曲杆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探讨噬菌体治疗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噬菌体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弯曲杆菌属能够黏附在不同的宿主表面,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且对不同宿主的侵袭性高,在外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强。在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可预防机体感染弯曲杆菌。益生菌能够提高宿主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对抗病原体在肠道中的定植,并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发挥益生效果。益生菌还可减轻肠道炎症,从而降低弯曲杆菌感染宿主病程的严重程度。文章总结了抗弯曲杆菌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抗弯曲杆菌益生菌的抗菌机制,为抗弯曲杆菌的生产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弯曲杆菌是入和鸡都能感染的病菌,但目前对其如何感染鸡肠道的机制了解甚少。比利时根特大学研究者研究了弯曲杆菌在鸡肠道的定植的机制。他们用4株入源和4株鸡源的弯曲杆菌感染鸡发现,弯曲杆菌可以通过独立微管方式侵入到鸡盲肠陷窝上皮细胞(8株中有5株),弯曲杆菌侵入到盲肠上皮细胞层后不伴有坏疽和细胞的凋亡,也不发生肠炎。比较鸡源菌种,入源弯曲杆菌与其有相似的侵入机制。  相似文献   

6.
科技动态     
正弯曲杆菌感染改变鸡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鸡群携带弯曲杆菌而并不表现临床症状很常见。奥地利维也纳兽医大学的科研人员对长期携带弯曲杆菌但不表现临床症状的鸡肠道功能进行了相关研究。以1×108cfu/只剂量对14日龄商品鸡进行口服感染弯曲杆菌。通过建立尤斯灌流室检测短路电流(Isc)和经上皮离子电导(G)t对离子转运和屏障功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弯曲杆菌是一种能导致人胃肠炎的非常普遍的革兰氏阴性菌。家禽尤其是鸡只被认为是人弯曲杆菌病的主要感染源。因此,对弯曲杆菌进行农场实时监控可降低这类病原体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造成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从农场水平上控制这类细菌有3类措施:①降低环境暴露程度(生物安全措施);(爹提高家禽对弯曲杆菌的耐受力以减少肠道的带菌量(如竞争性排斥、免疫和宿主遗传选育);  相似文献   

8.
正蛋鸡空肠弯曲杆菌病又称弧菌性肝炎、烂肝病等,是由空肠弯曲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生殖道和肠道传染性疾病。空肠弯曲杆菌在自然条件下多感染蛋鸡和火鸡,不同日龄的鸡群均可感染,尤其开产前后或开产数月的蛋鸡易感,此外空肠弯曲杆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类细菌性腹泻。空肠弯曲杆菌  相似文献   

9.
<正>1弯曲杆菌病据报道,在英国弯曲杆菌是引起绵羊流产的第三大主要原因,也是新西兰造成绵羊流产最常见的原因。胎儿弯曲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均可引起母羊流产,其中前者是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1.1流行病学母羊感染弯曲杆菌病后通常无临床症状,但可随粪便排出病菌。空肠弯曲杆菌主要来自野生动物,而胎儿弯曲杆菌则来自带菌绵羊。牛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交配传播,而绵羊则不同,主要是由肠道摄入。一旦发生流产,可横向传播给  相似文献   

10.
生产人类蛋白食物的动物是许多食源性病原体的主要宿主,如弯曲杆菌、肠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本文综述了动物与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志贺产毒素大肠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素的联系以及其影响和现状。这些致病菌将继续广泛的爆发和引起动物死亡,因为目前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将它们从动物和食品中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