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半干旱矿区的小叶锦鸡儿、北沙柳和沙棘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测定3种灌木1~5mm径级直根段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抗拉力及抗拉剪组合力,研究3种灌木根系的易损荷载类型和易损部位。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北沙柳直根段的平均抗拉剪组合强度均大于平均抗拉强度(46.39>39.96MPa、23.55>17.86MPa),含侧根分支处根段亦然(34.70>29.86MPa、14.16>11.43MPa);而沙棘反之,直根段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平均抗拉剪组合强度均小于平均抗拉强度(9.83<12.43MPa、8.18<8.90MPa),即小叶锦鸡儿、北沙柳直根段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的易损荷载为轴向拉力,沙棘根系易损荷载为拉剪组合力。3种灌木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抵抗外力的能力低于相邻上、下级直根,即3种灌木根系易损部位均为侧根分支处。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承受轴向荷载和径向荷载时植物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的差异性,针对水土流失地区常见植物种紫穗槐1~5 mm径级范围内直根,采用TY8000伺服控制试验机,研究在2种荷载下根系强度特征、本构特征及弹性变形性质。结果表明:(1)在轴向荷载、径向荷载下,直根极限力与根径幂函数正相关,极限强度与根径幂函数负相关;(2)直根本构曲线在轴向荷载及径向荷载下均表现为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且直根极限应力、弹性应力均无差异性;但轴向荷载下的极限应变(15.04%)及弹性应变(2.71%)显著小于径向荷载(20.39%、4.19%);(3)直根的拉伸弹性模量及弯曲弹性模量均与根径幂函数负相关,抗拉刚度及抗弯刚度与根径幂函数正相关,轴向荷载下各径级平均弹性应力占极限应力的百分比(50.45%)显著大于径向荷载(34.08%)。总体而言,紫穗槐根系在轴向荷载下表现出更优良的弹性性能,紫穗槐更适宜栽种于主荷载类型为轴向荷载的风力、水力侵蚀区域。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风力侵蚀区植物长期遭受大风使其根系反复受力后的固土性能,以神东矿区广泛分布的水土保持植物种沙柳(Salix psammophila)为研究对象,采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对1~5 mm径级沙柳直根进行轴向循环荷载试验,探究直根抗拉特性对模拟大风拉拔产生的反复加载-卸载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承受循环荷载后直根极限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正相关,抗拉强度与根径呈幂函数负相关,与单次荷载下直根抗拉力、抗拉强度-根径关系相似。(2)承受循环荷载后各径级直根抗拉力、抗拉强度较单次荷载均有所增强且差异显著(P<0.05),1~2mm、2.5~3.5 mm、4~5 mm直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分别增长了60%、60%,48%、50%,31%、32%。(3)直根力-位移曲线在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周期循环特征,随循环次数增加,滞回环间距逐渐闭合,由加载段-卸载段曲线组成的滞回环面积随之减小,抵抗塑性变形能力越来越差,最后趋之稳定。直根累计伸长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4)承受单次荷载和循环荷载后,直根弹性应力、极限应力、弹性模量与根径呈负相关,累计弹性应变...  相似文献   

4.
3种灌木直根抗剪特性及其与化学组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柠条、沙柳和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灌木根系1~4mm抗剪特性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木纤比含量,分析其化学组分对抗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灌木直根抗剪力、抗剪强度均存在显著差异,种间变化为柠条(172. 68N,17. 18MPa)>沙柳(124. 99N,12. 49MPa)>沙棘(68. 49N,6.76MPa),且3种直根抗剪力与直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抗剪强度与直径均呈幂函数负相关。3种灌木直根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柠条纤维素、综纤维素平均含量最高,分别为35. 92%和66. 44%;木质素、木纤比平均含量整体表现为:沙棘(48. 80%、3. 22)>沙柳(30. 16%、1. 46)>柠条(20. 58%、0. 57)。3种灌木直根抗剪强度与纤维素、综纤维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表明纤维素和综纤维素是影响灌木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化学组分。  相似文献   

5.
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力动力学及抗压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草本植物根系力动力学特征及其抗压力。以四川省广泛的4种常见坡边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根系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及根系抗拉、原状土体抗压和抗崩解等力学指标。1) 4种草本植物0-30cm土层根系生物量的大小排序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且主要集中于0-10cm土层中; 2)根系抗拉力基本表现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且根系极限抗拉强度与直径呈显著的幂函数负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均大于0. 9000(p <0. 05);平均根茎与平均抗压强度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大小依次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3)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和直径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 <0. 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 8569、-0. 9985、-0. 9963、-0. 9234。4)根-土复合体抗压强度依次表现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植物比根长与根-土复合体抗压性成正相关,但没有显著相关性;土层深度与土体的抗压性成显著正相关(p <0. 05); 5)根系含量和土层深度是土体崩解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崩解速率降低,无根土的崩解速率均大于有根土,土壤中根系比根长和崩解速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 <0. 05);不同植物抗压强度和崩解速率基本表现为:麦冬>黑麦草>白三叶>满天星。综上所述,麦冬和黑麦草(禾本科植物)护坡能力和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河岸带土体的抗剪性能直接影响河岸稳定性,冻融作用对高寒草甸土体的结构和抗剪力学特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黄河源区河岸的崩退频率和横向迁移。为探究冻融作用下,黄河源区曲流河岸带含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机制,通过室内重塑土冻融直剪试验,开展不同含根量和冻融循环次数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植物根系能显著增强土体黏聚力,且随根系含量增加,黏聚力增幅可达2.7%~77.9%;内摩擦角随含根量变化不明显;(2)冻融循环具有削弱土体黏聚力的作用,尤其冻融循环初期。3次冻融循环条件下,黏聚力下降最大,下降幅度达19.0%;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其变化基本趋于稳定,内摩擦角则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呈现略微增大的趋势;冻融作用对含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较素土小,在同等冻融次数条件下,含根试样黏聚力降低幅度较素土试样小。(3)草甸植物根系能够在一定程度阻隔土体温差变化,减缓土体黏聚力下降幅度,且随含根量增加而增强,含根量达到11%时,其对土体黏聚力的削弱作用较素土小4.2%~27.7%。因此,黄河源区河岸带应加强保护滨河草甸植被,最大限度发挥根系增强河岸稳定性作用,保护河流生态。  相似文献   

7.
3种植物单根对土体残余抗剪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题组采用四联电动直剪仪对3种沙生植物重塑的根-土复合体及素土进行了直接剪切试验,研究其单根对提高土体残余抗剪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孔隙水承压条件下根-土复合体的残余抗剪强度变化.结果表明:浅层土压力下3种植物根-土复合体残余抗剪强度均大于素土,且柠条根系固土效果优于沙棘和白沙蒿;不同含水量梯度下,复合体存在最优含水量,该含水量条件下,根-土复合体强度达到最大值;模拟降雨条件下复合体各残余强度指标均大于非降雨条件下的指标,表现为模拟降雨条件下,3种植物复合体残余粘聚力增长率排序为柠条>白沙蒿>沙棘,模拟非降雨条件下排序为柠条>沙棘>白沙蒿.上述研究定量分析了3种植物根-土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为水土保持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盖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塑料地膜覆盖(DM)、液体地膜覆盖(YM)和露地栽培(CK)3种栽培方式对烟苗根系生长及耕层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5~45 d,5~20 cm不同耕层,3种方式对地温的影响均表现为DM>YM>CK;DM的保水效应在0~10 cm表耕层较为突出,10~20 cm耕层及20~30 cm耕层DM和YM差异不大,而深层土壤(30~40 cm)则YM高于DM和CK;移栽后30 d4、5 d,烟株地上部总干重、根总干重、根冠比、一级侧根数量、二级侧根数量、一级侧根粗和茎基部伤流强度均表现为DM>YM>CK,3种栽培方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液体地膜覆盖烟株根系最长,极显著高于DM和CK。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褐飞虱为害程度对水稻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及其与抗虫性的关系,以感虫品种TN1和3个对褐飞虱具有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育秧盘穴播种供试水稻,接虫7d后采样,调查记录不同处理下水稻根系形态指标变化。未接虫时,各苗龄抗虫品种的最长根长、根干重和长度大于2cm的根总数均显著大于感虫品种TN1;接虫后,不同苗龄抗感水稻品种的根系形态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抗虫品种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感虫品种。苗期根系形态指标与水稻品种抗虫性有关;接虫密度对各抗虫品种根系形态指标有影响,但各抗虫品种仍保持抗虫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柠条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强度火烧和基部覆土保护对柠条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基部是否覆土保护,柠条幼苗遭受火烧后存活率都显著降低(P<0.01),火烧幼苗的主根长、侧根数、萌条高、总生物量和萌条生物量显著减小(P<0.05),但幼苗的萌条数和根冠比均显著增大(P<0.05);与轻度火烧相比,重度火烧幼苗的存活率、萌条数、总生物量、萌条生物量和生物量补偿指数均不同程度减小,但幼苗的侧根数、萌条高和萌条基径均表现出增大趋势;火烧幼苗的根冠比均显著大于对照(P<0.05),不同强度火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基部覆土保护可缓解火烧对幼苗的负面影响,即对幼苗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基部覆土保护幼苗遭受火烧后存活率提高,且侧根数、萌条高、萌条基径、萌条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不同程度增大,生物量补偿指数显著增大(P<0.05),但基部覆土保护幼苗的根冠比在不同火烧处理均显著减小(P<0.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琼脂块拮抗性测定法,研究了西北旱作农业区不同覆盖条件和根系对玉米田土壤中拮抗性放线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田土壤拮抗性放线菌比率随覆盖方式而异。在GA培养基上,休闲和覆膜模式高于常规对照,覆草和补灌条件下较低;在SDSA培养基上,覆盖(覆膜和覆草)和休闲模式高于常规对照。(2)玉米根系生长和分泌物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有显著影响。覆膜处理中,玉米根系可使抗细菌、抗真菌拮抗菌比率较根外分别降低59.7%、45.2%;覆草处理中,玉米根系可使抗细菌及抗真菌拮抗菌比率较根外分别提高84.5%及106.4%;种植玉米后,拮抗菌比率低于休闲土壤。(3)多重比较结果显示,玉米根系对拮抗性放线菌比率的影响大于栽培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抗感品种对根腐尖镰孢的抗病机制,通过透射电镜和形态观察分析了尖镰孢(M38)侵染及产生的毒素对抗感大豆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幼苗胚根经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东农56’幼苗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抑制了感病品种‘黑农53’胚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尖镰孢毒素高浓度和低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0和1∶15)对抗感品种的致萎能力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平均萎蔫指数为100,低浓度处理为17.9~18.1左右;但中等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1,1∶5,1∶10)对于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更大;同时,发现尖镰孢侵染感病大豆品种根内侵染量要明显多于抗病品种,且感病品种组织中菌丝的直径明显大于抗病品种,都出现很明显的质壁分离和细胞壁加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黄瓜嫁接栽培与木霉菌使用提高黄瓜幼苗抗根腐病的能力及生理调节的差异,利用哈茨木霉菌DQ002和根腐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对黄瓜直根苗根部接种与根腐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对黄瓜嫁接苗进行根部接种处理,测定黄瓜直根苗和黄瓜嫁接苗病害发生率及根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DQ002通过激发黄瓜直根苗根系中POD、PPO、SOD活性而抑制了H2O2积累和O-2的产生速率,并促进了黄瓜直根苗根系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升高,提高了抗病性;接种根腐病菌,黄瓜嫁接(T2)提高了根系中POD活性、培养前期PPO活性及培养后期SOD的活性,降低了H2O2的积累和O-2产生速率,促进了PAL、几丁质酶及培养后期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但H2O2的积累和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的黄瓜直根苗,而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木霉菌处理的直根苗;T3(先接种病原菌后接种木霉菌)和T4(先接种木霉菌后接种病原菌)处理的黄瓜直根苗根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22.39%和17.87%,病情指数分别为23.03%和14.33%,明显低于CK1(清水处理直根苗)和T1(单独病原菌处理直根苗)处理的发病率(35.82%和57.39%)和病情指数(37.10%和46.97%),以及黄瓜嫁接苗(T2)的发病率(42.90%)和病情指数(40.47%),但哈茨木霉菌使用时间不同则效果有异。黄瓜嫁接和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直根苗能提高黄瓜苗对根腐病的抗性,但是二者对黄瓜苗根系生理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根腐病发生存在差异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叶面喷施烯效唑对旱地胡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亚20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2014年)和大田试验(2015年)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烯效唑对旱地胡麻抗倒性以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现蕾期胡麻对烯效唑反应最敏感,现蕾期喷施一次对胡麻株高和一级分枝的降幅最为显著,株高比对照降低14.79 cm,一级分枝缩短10.75 cm。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50~150 mg·kg~(-1)烯效唑,株高随着烯效唑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其中150 mg·kg~(-1)处理株高降幅最大为16.46 cm;茎粗、根粗、根抗折力、有效分枝数、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烯效唑浓度增大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中100 mg·kg~(-1)处理的产量增产幅度最大,较对照增产27.83%。通过产量构成因子综合分析,现蕾期喷施100 mg·kg~(-1)烯效唑,对矮化胡麻植株和增加茎粗、单株结果数、千粒重及产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生境下盐角草的离子吸收-运输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自然生境下盐角草的离子及部分重金属元素吸收-运输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①盐角草地上部Cl-, Na , K 含量显著(P≤0.05)大于地下部;②盐角草的离子吸收选择顺序为K >Mg2 >Cl->Na >SO42->Ca2 ,而运输选择顺序为Na >Cl->K >Mg2 >SO42->Ca2 ,反映了盐角草对离子(特别是K , Na , Cl-)的优先选择性在吸收和运输方面的不同;③选择性比率SK, Na>SMg, Na>SCa, Na,说明稳定体内K /Na 是盐角草耐盐的重要机制;④盐角草的离子吸收和运输存在一个梯度:根系相对于土壤介质,离子的吸收倍数为3.7~129.4;地上部相对于根的运输倍数为1.1~2.8,这种从土壤→根系→地上部离子转运成倍数的累积,既保证营养吸收的需求,又保证了低水势的维持;⑤污灌区盐角草的重金属含量除Cu外,Cd, Pb, As均是地下部含量>地上部;Cu在地上部的富集系数>1,As在地下部的富集系数为2.6,反映了盐角草对Cu,As的不同富集能力,因此,盐角草可用于盐渍化土壤重金属污染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