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活动的开采导致煤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开展矿区生态恢复成为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阐述了国内外矿区土壤生态恢复、植被生态恢复以及生态恢复技术模式这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矿区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植被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群落并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领域.矿区植被修复包括:蓄水固沙土,改良土壤;合理筛选植物和安排种植顺序,增加表面植被覆盖;以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再造生态景观等3个互相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发展阶段.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就国内外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以及矿区植被修复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植被修复是按照生态学规律,利用植物自然演替、人工种植或两者兼顾,使受到人为破坏、污染或自然毁损而产生的生态脆弱区重新建立植物群落并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领域.矿区植被修复包括:蓄水固沙土,改良土壤;合理筛选植物和安排种植顺序,增加表面植被覆盖;以及建立次生植物群落,再造生态景观等3个互相联系和彼此渗透的发展阶段.植被修复是矿区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文章就国内外植物修复研究,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以及矿区植被修复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文昌市典型钛矿区周边植被资源的调查,计算并分析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的物种数、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来研究矿区植被多样性。结果表明:文昌废弃钛矿区周边植被有28科37属46种,其中乔木13种、灌木12种、草本21种。矿区周边物种多样性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群落相似性指数高达0.4以上。在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 A. Cunn. ex Benth.)、苦楝(Melia azedarach) 3个乔木树种可作为植被恢复关键树种,潺槁木姜子[Litseaglutinosa (Lour.)]、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m)、椰子树(Cocos nucifera L.)等树种也可作为混交树种,建议在废弃钛矿区植被恢复时采用多树种混交模式,并适当种植灌木和草本,对于恢复矿区植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然流域地貌形态特征和植被群落特征作为规划设计的参照标准,探讨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特征与营造原则,构建近自然地形恢复、土壤重构、近自然植被重建等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的框架,并以周口店废弃采石场为例,对其近自然生态修复进行规划设计,探索矿区废弃地近自然生态修复的规划原理与技术,为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铜陵市为例,探讨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与方法,为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为石质山场造林提供参考。铜陵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性城市,近年来,随着矿山资源逐渐枯竭,传统主导产业资源紧缺,并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浪费严重,特别是矿山生产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一直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的实施,将有效抑制不规范矿山开采的不良势头,加快矿区周边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因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废弃年限的矿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对太原东山地区废弃煤矿区的植被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0个废弃矿区的205个样方中共有高等植物121种,分属于43科86属,其中,菊科11属20种,豆科7属18种,禾本科12属15种,3个科合计30属53种,占全部种数的43.80%。表明3个科的植物在东山矿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在该地区的植物区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我国亚热带地区废弃矿区的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序列,采用了"空间与时间相对等"的方法,选取了9个长江沿岸不同时期的废弃采石矿区的崖壁的植被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植被的恢复情况均与采石场废弃的时间呈显著相关性。在植被的早期恢复阶段,前3个优势科有菊科、蝶形花科、蔷薇科。大部分植物的定居与采石矿场在开采的过程中形成崖壁上的空洞与裂纹有关。大多数乔木可以直接到达并定居在崖壁上一些不规则的、微凹或微地形处,因此那里的植被能够演替到乔木阶段。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煤炭开采导致的矿区植被破坏现状、土壤污染现状,以及植物修复技术在矿区生态恢复和建设中的作用,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遥感与地面调查的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空间遥感技术与地面植被、土壤调查分析等手段综合监测评估废弃采石场自然恢复状态,可为进一步实施生态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废弃采石场土壤采样点恢复指数(Ir)与土壤样方pH、有机质有较好的相关性;废弃采石场恢复综合指数(Irq)与遥感模型反演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植被—土壤调查分析与空间遥感监测技术能够相互验证对采石场恢复状态的评估。同时提出利用遥感波段比值快速监测评估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矿区废弃地进行生态植被恢复是解决矿区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十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矿区经济发展迅猛,出现的废弃地面积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终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本文就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植被恢复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废弃采石场治理工作主要以边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工作的重点。而废弃采石场边坡又以植被的选择和相应的恢复技术为核心,在一定方面忽视了生态治理工程的景观设计工作。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在对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的基础上,提出景观设计相应的生态整治方案以及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时农时牧过渡带,植被生态特征是反映区域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分析该区域的植被生态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时间序列MODIS-NDVI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利用均值法、分段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001-2013年间各种植被的生态特征时间变化情况、不同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生态特征处于缓慢恢复态势,并且近几年植被恢复速度大于前十年;从空间上尺度来看,陕西和黑龙江所在区域是植被恢复面积比率最大、恢复速率最快、植被恢复情况最为明显的区域;青海和河北的植被近年来整体处于恢复的趋势,但是也有相对较大面积的区域植被出现显著的退化趋势;生态脆弱和人类活动变化是导致青海和河北区域植被恢复相对不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矿区废弃地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解决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植被恢复来改善土壤质量是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最佳策略。从土壤物理特性(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化学特性(氮、磷、钾等)和土壤生物学活性(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动物)方面阐述了土壤特性对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为阐明磷矿废弃地的土壤特性响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采用土壤动物作为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标准,加强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变化响应机理,以便更好地探索昆阳磷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演变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与植被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宝山矿因长期采矿等干扰破坏,使原生植被被破坏殆尽,形成了大面积的矿山废弃地,导致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大宝山矿区现状调查,土壤性质及水土流失是制约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通过客土与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以及跟踪监测与评价等步骤为加速大宝山矿区生态恢复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以期为矿区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矿山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重建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但废弃区生态环境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废弃地植被恢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程。本文介绍了矿山的地位及矿山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指出了矿山植被恢复的迫切性。通过对大厂镇、车河镇、芒场镇、罗富镇、六寨镇等矿区实地调查后,本文贯彻因地制宜和分类经营的原则,从需要恢复植被的土地状况出发,把废弃地划分为四种生态类型:废土型、废石型、尾砂型和塌陷型,并针对所划分四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重点论述了矿山植被恢复的难点所在的废石型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已被看作是矿区土地修复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生态恢复的植被重建过程中,基质改良是生态恢复的核心问题。借鉴目前国内外土壤基质改良的方法,较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废弃地土壤基质物理、化学、生物改良技术措施。最后提出中国矿山废弃地土壤改良方法的选用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借鉴国际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研究废弃物土壤化演化的自然规律和机理,最终实现人工辅助的土壤化演化。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石灰岩矿区自然生态环境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石灰岩矿区先天脆弱的自然环境,石灰岩矿区开采带来的生态问题趋于严峻。作者通过对河北省石灰岩矿区分布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地域的石灰岩矿区生态环境特征,从而为石灰岩矿区后期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9.
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是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恶劣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固原市原州区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以期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矿区废弃地污染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废弃地的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分析矿区废弃地污染途径及特点的基础上,从改善土壤质量和恢复植被2个方面详细探讨了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