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3种不同侧深施肥方式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垄作双侧双深施肥、宽窄行侧深施肥、常规侧深施肥3种不同侧深施肥方式的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变化,均较常规插秧早1~3 d。宽窄行侧深施肥产量最高,为9 549.0 kg/hm~2,垄作双侧双深施肥产量为9 285.0 kg/hm~2,常规侧深施肥产量为9 048.0 kg/hm~2,分别较常规插秧增产1 015.5、751.5、514.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1.9%、8.8%和6.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肥料利用率提高和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增加。  相似文献   

2.
该试验通过选择3种常用的侧深施肥专用肥料做对比,并设计不同的施肥量375kg/hm~2(100%),300kg/hm~2(80%)和225kg/hm~2(60%)3种梯度,试验结果表明,3种测深施肥专用肥均比常规施肥均有增产作用,其中施用云天化复合肥375kg/hm~2的处理产量为9685.5kg/hm~2,增产率9.6%,效果最好,增产幅度最大。3种肥料最佳施肥量都是375kg/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降低化肥用量,积极探索研究中化专用肥加有机肥的水稻侧深施肥模式,通过增施不同有机肥的侧深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加有机肥的施肥效果特进行了该试验。通过试验对比可知,侧深施肥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的5个处理产量均高于常规对照,御稻有机肥处理的理论产量最高达到9717.0kg/hm~2,实测产量8419.5kg/hm~2;其次是和协微生物菌剂、神飞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9349.5、9255.0kg/hm~2,实测产量分别为8350.5、8259.0kg/hm~2,5个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4.82%、3.96%、2.32%、2.82%、1.18%。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寻求水稻种植节约成本新路径,舒城县开展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机插侧深施肥+分蘖肥或穗肥处理,在施氮量为232.5~243.0 kg/hm~2时,水稻均表现出高产优势,增产和节肥2项都明显优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在施氮量低于252 kg/hm~2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奥宝复合肥与三大肥料、侧深施肥的不同基肥施用量与常规施肥的对比,探索侧深施肥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奥宝复合肥常规侧深施肥最高产量627kg/亩,比对照增产10kg,增产1.6%,三大肥料常规侧深施肥最高产量为626.3kg/亩,比对照增产16kg,增产2.6%。在氮肥、磷肥、钾肥相同含量的情况下最佳侧深施肥的是奥宝复合肥常规基肥减量20%。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于2018年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第六管理区示范园区进行,以龙粳46供试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的生长指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不施肥的空白处理各项指标均为最低,在侧深施肥处理中,与对照相比,试验各个处理水稻分蘖率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相同施肥水平下侧深施肥可以提高水稻分蘖率,常量侧深施肥分蘖率较常规施肥提高29个百分点;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常量侧深施肥处理产量高于对照,其产量为9582kg/hm~2,较对照公顷增产247.5kg,增产率为2.65%。减20%侧深施肥处理的减产幅度大,可能是由于施肥量不充足,造成水稻植株后期生长营养的供给不足,最终导致减产的发生;与常规施肥相比,常量侧深施肥增加收益为708.75元/hm~2,净增加收益为663.75元/hm~2。  相似文献   

7.
为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设置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N 240 kg/hm2、P2O575 kg/hm2、K2O 75 kg/hm2)与常规施肥(N 270 kg/hm2、P2O590 kg/hm2、K2O90 kg/hm2)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区水稻产量为10 017.0 kg/hm2,比常规施肥区产量显著增加637.5 kg/hm2,增产6.8%。侧深施肥氮肥利用率为50.1%,较常规施肥高11.1百分点;磷肥利用率为51.4%,较常规施肥处理高15.3百分点;钾肥利用率为62.9%,较常规施肥区高14.5百分点。侧深施肥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3 291.0元/hm2。  相似文献   

8.
尿素硝酸铵肥料在冬小麦上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减量优化施用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以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79材料,在河南省有代表性的土壤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尿素硝酸铵肥料在小麦上施用增产效果显著,施用同等用量尿素硝酸铵肥处理比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增产420 kg/hm~2,增产率为5%;与常规施氮肥(尿素)处理相比,每公顷肥料减少45 kg,但小麦产量却增加675 kg/hm~2,增产率为8.3%。在减量施肥方面,尿素硝酸铵肥料处理比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每公顷肥料减少30 kg,其小麦产量为8 475 kg/hm~2,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产量为8 430 kg/hm~2,二者相比产量基本没有差异;与常规施氮肥(尿素)处理相比,每公顷肥料减少75 kg,但小麦产量却增加300 kg/hm~2,增产率为3.7%;说明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可以减量施肥且稳定冬小麦产量。尿素硝酸铵肥料中添加元素锌时,与同等用量尿素硝酸铵肥料相比,产量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氮肥利用率方面,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显著提高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比优化施肥技术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5.6,10.6,12.6百分点;比农民习惯施肥分别提高13.4,18.4,20.4百分点。在环境保护方面,施用尿素硝酸铵肥料土壤不同层次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水溶性肥料在大白菜上的减肥增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是减少化肥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之一。本文进行了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在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水溶性肥料处理白菜产量为82 239.0 kg/hm~2,在减少纯N 20.0%、P_2O_525.0%、K_2O 16.7%后,较常规对照增产3 907.5 kg/hm~2,增幅为5.0%;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为78 331.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9 457.5 kg/hm~2,增幅为13.7%;采用水溶性肥料,减少纯N 18.0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 15.0 kg/hm~2获得了较常规施肥丰产的效果,表明科学施用水溶性肥料替代常规化肥可削减化肥施用量,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验证安图县玉米施肥配方的合理性,设置田间试验比较了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差异。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区产量8867kg/hm~2,配方施肥区产量9800 kg/hm~2;配方区比常规施肥区增产玉米933 kg/hm~2,增产率9.2%,效益增加1306.2元/hm~2。安图县玉米施肥按N:150/hm~2,P_2O_5:72.6/hm~2,K_2O:82.5/hm~2制订肥料配方是基本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宁乡市晚稻配方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宁乡市晚稻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常规施肥还是配方施肥,对晚稻产量影响最明显的是氮肥,其次是钾肥,磷肥的影响最小。配方施肥籽粒产量最高为7 008 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424.5 kg/hm~2,增幅6.4%。晚稻100 kg经济产量氮养分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配方施肥100 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99、0.62和1.15 kg。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为57.70%、32.63%和49.70%,分别比常规施肥高25.16、2.03和3.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品种绥玉26为试材,于2014年开展了玉米两侧深松深施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两侧深松施肥比常规施肥更好地促进玉米全生育期生长发育,两侧深松深施肥800 kg/hm2+口肥100 kg/hm2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增产15.58%,其他处理比常规施肥产量分别高4.49%、5.86%、9.45%,说明两侧深松深施肥处理明显优于常规施肥,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不同基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和常规面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总用肥量折纯N 270 kg/hm~2的条件下,相同基肥用量下侧深施缓释肥比面施缓释肥的水稻产量高,且在侧深施缓释肥量450~525 kg/hm~2条件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在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应用的推动下,多元素肥料的更新研制技术不断提高,缓控高效复合肥在农田的施用量逐年扩大,肥料利用率与施肥效益明显提高。通过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缓控型肥料,结果表明,试验的缓释肥料小麦产量为8623.52kg/hm~2,较常规处理增产1065kg/hm~2,增产14.1%。  相似文献   

15.
沼液旱育秧/常规旱育秧与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①产量最高,为8 854.5 kg/hm~2,比对照增产1 401 kg/hm~2,增幅18.8%;处理②居第2位,单产8 353.5 kg/hm~2,比对照增产900 kg/hm~2,增幅12.1%;处理③居第3位,单产为8 004 kg/hm~2,比对照增产550.5 kg/hm~2,增幅7.4%。说明用沼液浸种,沼渣作基肥培肥苗床,大田期施肥用沼肥作追肥的效果较好,产量最高。采用沼液进行旱育秧,秧苗的素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芦笋生产基地,以3年生芦笋UC308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明显,处理N3(纯氮4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N1(纯氮127.5 kg/hm~2)增产38.2%,其次为处理N2(纯氮301.5 kg/hm~2),增产20.7%,高肥处理N4(纯氮648.8 kg/hm~2)增产较少,为12.8%。增施氮肥处理N2、N3、N4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N1增加17.0%。[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氮肥用量为纯N 407.3 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无论是产量、肥料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均优于常规施肥处理。配方施肥籽粒产量8505kg/hm~2,比常规施肥增产600kg/hm~2,增7.6%。配方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1791kg、0.3572kg、2.5411kg,常规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112kg、0.234kg、2.482kg,配方施肥100kg经济产量N、P、K养分吸收量比常规施肥多。配方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3.3%、38.3%、55.4%,常规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为20.4%、12.9%、35.7%,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氮、磷、钾平均利用率分别提高2.9%、25.4%、19.7%。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种植大方皱椒的最佳施肥方案指导生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大方县理化乡果木村进行了氮磷钾肥总量控制配施对大方皱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当地近期获得高产优质的肥料配方施肥)大方皱椒的平均产量为1 133.53kg/667m~2,比常规施肥区增产182.43kg/667m~2,增产率达19.18%。氮磷钾肥优化处理区(N为300kg/hm~2,P2O5为120kg/hm~2,K2O为300kg/hm~2)、130%的优化磷处理区和130%的优化钾处理区的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区,其中氮磷钾肥优化处理区大方皱椒的产量最高,达1 181.03kg/667m~2。氮磷钾肥优化处理区肥料配方是当地大方皱椒生产种植的最优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定西市安定区气候干旱,土壤肥力差,肥料利用率低。在安定区开展了马铃薯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并进行化学肥料减量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商品有机肥和腐熟农家肥时,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25%,不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 000 kg/h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为42 870 kg/hm~2,较常规施肥方式增产3 960 kg/hm~2,增幅10.18%;施用腐熟农家肥45 t/hm~2+化肥减量25%处理的产量为41 260 kg/hm~2,较常规施化肥方式增产2 350 kg/hm~2,增幅6.04%。如果化肥用量较常规用量减少35%,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施用商品有机肥量6 000 kg/hm~2+化肥减量35%处理的产量为39 750 kg/hm~2,较常规施肥方式增产840 kg/hm~2,增幅2.16%;施用腐熟农家肥45 t/hm~2+化肥减量35%的产量为38 120 kg/hm~2,较对照常规施肥方式减产790 kg/hm~2,增幅-2.03%。因此,在马铃薯的生产中,应注重对有机肥的施用,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周小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4):159-161
[目的]探讨配方施肥对佛冈县水稻生产的影响。[方法]以广东省佛冈县汤塘镇为试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配方施肥和常规施肥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处理产量达7 014.3 kg/hm~2,较常规施肥增产14.22%,较空白对照增产46.82%;净收益较常规处理增加了3 497.7元/hm~2,较空白对照增加了7 267.2元/hm~2;肥料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提高了19.36个百分点。[结论]初步确定佛冈县合理的水稻施肥配方为N∶P2O5∶K2O=9.6∶2.4∶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