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利用了玉米与大豆两种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互补,可充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本文首先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当前成熟的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种类,最后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创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模式是在大豆、玉米均选用优质早熟高产品种的基础上,在大豆垄沟内隔沟套种玉米,实现立体化栽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为春玉米合理套种夏大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夏大豆主推品种桂夏1号和玉米品种正大619为供试材料,于2011年在广西3个有代表性的夏大豆产区进行春玉米套种夏大豆不同模式试验,研究适宜与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垄上双行种植平均产量最高为2754.87 kg/ha,垄沟单行种植(CK)平均产量为2466.57 kg/ha,最低为垄上双行隔行种植,产量为2160.70kg/ha.[结论]春玉米后期套种夏大豆最为适宜的种植模式为春玉米后期垄上双行套种夏大豆.  相似文献   

4.
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抗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改单一青贮型玉米种植为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的种植模式,是高低秆作物搭配种植的创新技术,能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大豆受光空间,实现一季双收。该技术在保障玉米生产的基础上,能提升大豆供给能力,增加农民的种植效益。本文以守住粮食安全生产为出发点,简要阐述了玉米套种大豆的优势,集成总结了通渭县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抗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等技术内容,并提出了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以期为青贮型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湘北棉地分别套种西瓜、玉米、大豆、花生的栽培模式,探讨了在不同套种模式下的栽培技术,在棉地套种西瓜、玉米、大豆或花生,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的收益.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群体结构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单9号、周豆1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玉米与大豆的间作套种合理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2-6式玉米间大豆(2行玉米+6行大豆)为经济效益最佳的种植模式,为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最为合理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模式是在大豆、玉米均选用优质早熟高产品种的基础上,在大豆垄沟内隔沟套种玉米,实现立体化栽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一、技术创新点 1、立体化栽培 通过高矮作物套种,选用收敛型玉米品种和无分枝大豆品种,充分利用了立体营养空间,实现了立体栽培,合理分配了水、肥、气、热、光等资源条件,有利于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8.
因玉米—大豆带状复合套种模式首次在南郑区应用,为实现玉米不减产,多种一茬豆,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套种,达到一季双收的目标,2022年南郑区在不同区域进行了套种带型模式相关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南郑平川丘陵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群体结构与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套种带型模式以生产单元带宽度2.4 m(2∶3带型)较好,表现为玉米对大豆遮蔽少,充分发挥了高位作物玉米的边际效应,基本不影响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品种选择上玉米以登海605表现突出,套种亩产量可达480.65 kg,且在与该品种搭配下大豆生长带透光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大豆农艺性状指标表现较优,亩产量可达115.84 kg;4个不同大豆播期(5月11日、5月25日、6月9日、6月23日)中,以5月25日播种的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发展协调,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且群体产出最高,亩产值达到2 209.08元。  相似文献   

9.
简单阐述了春玉米间套种大豆的茬口安排,并从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提出百色市春玉米及间套种大豆的栽培技术,以促进该模式在百色市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玉米和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日常粮食种类,可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生长所需营养。目前,对玉米和大豆的种植以清种种植(分开栽种)为主,为实现玉米、大豆作物高产高效,本研究通过阐述套种轮作、玉米大豆套种轮作优势和技术流程及技术规范,为农作物种植增产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鲁南地区多年玉米大豆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结合当前粮食规模种植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通过玉米和大豆科学合理间作,按照大小垄种植模式,集成推广品种改良、行株距调控、化学除草、植株化控、机械播种收获等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稳定玉米产量,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是传统间套种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扩大鲁南粮食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能探索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宽厢立体间套种植技术是玉米与其他矮秆作物进行立体间套种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玉米秸秆高的优势,推广玉米间作套种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土地复种指数。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进行间套种,效益十分显著。选择株型紧凑、耐密、株高中等、抗逆性强的玉米高产品种。对于玉米与马铃薯间套种,宜选用中晚熟玉米品种、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对玉米与红薯、马铃薯、大豆、花生和辣椒等作物间套种,宜选用中熟偏早玉米品种、中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地膜西瓜/玉米+大豆间套种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西瓜、大豆、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应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夏玉米套种夏大豆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夏玉米、夏大豆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豆隔沟套种玉米机械化立体栽培技术是在选用早熟优质高产品种的基础上,在大豆垄沟内隔沟套种玉米,配套施用长效控释肥料,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免追肥、立体化、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3种不同种植模式套种春玉米地进行了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无胡/春玉米/秋大豆套种模式春玉米地除草以40%津乙伴侣可湿性粉剂和40%玉丰悬浮剂最好;马铃薯/春玉米/甘薯套种模式以40%玉丰悬浮剂最好;而马铃薯/春玉米/棉花套种模式则以50%乙草胺乳油和40%玉丰悬浮剂最好。  相似文献   

17.
张静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4):122-123+1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通过阐述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以期为提升聊城市玉米大豆作物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法,对冀北一年一作种植区粮粮间作型“双千工程”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小麦1.8m-带间作套种大豆”和“玉米小麦1.5m一带间作套种大豆”模式多效应灰色关联度较高,在无条件种植小麦的地方,“玉米大豆2:3间作”和“玉米大豆2;2间作”多效应灰色关联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8,(5):37-39
为筛选出适宜铜仁市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的品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辽宁开原市引进5个鲜食大豆品种(鲜豆3号、鲜豆5号、高杆青1号、大粒王6号和兰宝石),以中黄7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为鲜食大豆对照品种,在铜仁科学院院坝黄基地进行了鲜食玉米(花糯518)套种鲜食大豆试验。结果表明:5个引进鲜食大豆品种均表现较好,鲜食玉米套种鲜食大豆模式可实现亩产值6 700元左右,其中大粒王6号和高杆青1号可在铜仁市低海拔地区试种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玉米套种大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玉米套种大豆是利用玉米宽窄行通风透光原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的一种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种植密度、品种、科学管理规范基础上,玉米套种大豆是可以实现玉米不减产情况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升大豆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