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JBM-100苎麻直喂式动力剥麻机是将麻类纤维(俗称麻皮)从鲜麻杆上剥离,并去除麻骨壳的机械。该机型适用于苎麻、红麻、黄麻等鲜麻剥制,是我国惟一采用直喂式剥麻作业的先进机型。它避免了其他剥麻机对麻纤维的损伤和因高摩擦造成的麻壳胶脂渗入麻纤维导致成品发硬、麻品质下降的  相似文献   

2.
苎麻茎秆机械分离过程力学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苎麻茎秆机械分离技术主要核心工作部件是剥麻辊结构,试验以该核心工作部件为基础,构建了新型茎秆分离台架。苎麻茎秆分离过程是由折断和麻皮麻骨分离瞬时完成的,以此推导了辊齿对麻秆作用的折断能和分离能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茎秆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部件剥麻辊以辊转速、辊半径、辊齿数、啮合深度为试验因素,设置了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剥净率影响的高低排序为剥麻辊转速、啮合深度、剥麻辊齿数、剥麻辊半径,较优组合为剥麻辊转速900 r/min、啮合深度5 mm、剥麻辊齿数20个、剥麻辊半径120 mm,此时剥净率为98.42%。试验揭示了苎麻茎秆机械分离的机理,优化了剥麻技术的工艺参数,为剥麻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甘蔗立式夹持输送通道剥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蔗立式夹持输送剥叶技术在整秆式收割机中的可行性,解决现有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甘蔗通道长、作业效率低的问题。【方法】以4ZZX-48型甘蔗收割机为作业平台,在输送通道上设计立式剥叶装置。通过收获试验,分析了夹持输送链轮转速(n1)、剥叶辊筒角度(β)、剥叶辊筒转速(n2)和甘蔗喂入率(q)等因素对甘蔗立式夹持输送剥叶性能的影响。【结果】n1和n2对剥叶性能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对剥叶性能的影响依次为n1n2qβ。n1为60 r/min、β为30°、n2为360 r/min、q为7.5 kg/s时,甘蔗叶片剥净率为76.6%,剥叶性能达到最优。曲线回归分析表明,剥叶辊n2/n1与剥净率之间存在着二次多项式关系,n2/n1在5~6之间时,剥净率约77%,达到试验最优值。【结论】基于甘蔗立式夹持输送剥叶技术的收割机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研发新型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研制分析了细纤维麻屑混合砂浆的技术和经济效益指标,制备细纤维麻屑混合砂浆的主要材料。通过试验确定了细纤维麻屑的长细比及在建筑工程抹灰砂浆中掺量的合理配合比。分析了麻屑混合砂浆的各项经济指标。本材料改善了房屋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了抹灰层的抗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降低抹灰层自身质量的42.46%,节省抹灰层造价33.36%。  相似文献   

5.
小型复合直喂剥麻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玲  唐风平  罗显东  彭秀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8):5028-5030,5032
[目的]降低山区农民加工汉麻的劳动强度和成本,研究一种小型复合直喂剥麻机。[方法]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结果]通过对该剥麻机的样机进行运行试验测试,结果证明该剥麻机具有出麻率和生产效率高以及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并且操作简单,工作安全可靠。[结论]该剥麻机目前已经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汉麻种植农户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实用技术》2013,(8):31-33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将环剥口用5%安索菌毒清水剂消毒,待药液干后用利刀在剥口处上下取下一块呈长方形皮层,长度比剥口上下各长2~2.5厘米,宽度视环剥枝干粗度及原环剥口愈合情况而定,一般为2~3厘米。然后在其他健壮苹果、梨、山楂树上取同样大小的皮层(树皮层内侧形成层严禁触摸),贴在环剥口剥去的皮层处,钉上一个2~3厘米长的小钉固定然后涂上接蜡使伤口密封或用塑料条封严绑牢即可。  相似文献   

8.
在麻类作物的韧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一些胶杂质,由于胶杂质使纤维胶结在一起.因而麻纤维不能直接用来纺纱.必须先行脱胶.脱胶是麻纤维初步加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麻纤维相互分离.麻的脱胶方法各不相同,主要有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两种.生物酶法脱胶在麻纺原料加工中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将着重对酶法脱胶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纤维剥制机械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苎麻品种‘中苎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剥制机械(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对原麻颜色、出麻率、单纤维强力和含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剥制原麻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种机器剥制的原麻颜色均偏黄色,简易刮麻器剥制的麻纤维明度最亮,反拉式剥麻机剥制的原麻红色最深。简易刮麻器剥制麻与回拉式剥麻机剥制麻出麻率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反拉式剥麻机剥制麻,但反拉式剥麻机出麻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总胶质含量显著较高(28.21%)。不同剥制机械所获原麻的单纤维强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综上所述,简易刮麻器剥制原麻质量最好,回拉式剥麻机优于反拉式剥麻机。上述结果为苎麻剥麻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烟秆屑栽培茶树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秆屑为培养基配方进行栽培茶树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中不同烟秆屑培养基配方均适合茶树菇菌丝生长;从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分析,烟秆屑在培养基配方加入比例以30%~45%为合理水平,生产烟区烟秆屑可以成为茶树菇生产中理想的代用材料。  相似文献   

11.
<正>将环剥口用5%安索菌毒清水剂消毒,待药液干后用利刀在剥口处上下取下一块呈长方形皮层,长度比剥口上下各长2~2.5厘米,宽度视环剥枝干粗度及原环剥口愈合情况而定,一般为2~3厘米。然后在其他健壮苹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紫秆茼麻,春种(或夏种)秋收,具有耐肥、秆高(纖維长)、不发杈、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特点。蒙城地区农民多在渦河两岸沙地或湖地零星种植。1964年,我場試种紫秆茼麻一亩(同田播种伏茼麻四亩),生长势强,株高四点四米,直径最粗四点六厘米、一般二至二点五厘米。亩产净麻一百二十八点四斤,纖維色白发光,品質优良,加工出的繩索光滑柔軟。而在同等土質、同样施肥管理情况下,伏茼麻株高三点一米,直径一般一至一点五厘米,亩产纖维仅七十八点二斤。現将紫秆茼麻的种植方法簡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苎麻纤维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纤维机械化剥制加工是实现苎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了苎麻基本结构、苎麻纤维收获工艺流程及苎麻物理机械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苎麻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综述了我国苎麻机械剥制发展进程中的简易式、人力反拉式、直喂式和横向喂入式4种剥麻装备的作业原理及作业特点,探讨了我国苎麻剥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指出改进和完善现有苎麻剥麻机,研发轻便型与大型苎麻剥麻机,研究智能化、高效苎麻剥麻技术和攻克苎麻收剥一体化加工技术等是未来苎麻生产机械化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4.
纤维大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又叫线麻、麻籽、火麻,是大麻科大麻属中的一个栽培种.大麻秆纤维长而柔软,经久耐腐,可用于纺织和制作绳索等;其种子叫麻仁,可以榨油,又可以入药,有润肠、通便等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苎麻剥刮质量与收获时间、收获天气、扯剥技术、浸水时间和剥麻机具使用等密切相关。要提高苎麻质量,必须严把剥刮关。1.适时收获科学的收获时间为:头麻芒种边(6月上旬),二麻立秋前(8月上旬),三麻霜降前(10月下旬)。2.选择晴天收麻收苎麻要择晴天,且当天收获当天晒干。这样的麻  相似文献   

16.
一、油菜病害及防治技术 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白秆等,是油莱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油菜品质、含油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麻秆和木材从结构,化学成分,制机理到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都很相近,着重对麻秆复合板热压,胶合的机理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8.
因红麻茎租杆长,要求剥净、理齐、整骨,机械剥麻难度大,故就剥皮机理,工艺流程,设计要素及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为整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不同比例的木薯秆屑、棉籽壳、稻草栽培草菇菌株V展1、V信丰,调查草菇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探讨木薯秆屑栽培草菇的可行性和适宜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配方B是栽培草菇V展1、V信丰的最佳配方,其投入产出比最高,分别达到1∶2.37、1∶2.26;其次是配方A,投入产出比分别达1∶2.32、1∶2.17.说明利用木薯秆屑代替部分棉籽壳栽培草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苎麻新品种华苎5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华中农业大学和阳新县科技开发中心选育。2004年通过湖北省审定。三季麻纤维细度平均为2038支,其中头麻2394支,二麻1694支,三麻2027支。1996~1997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667平方米产量229.1千克,比华苎2号增产3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