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基于乡村旅游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为态度变量中农户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农户秸秆还田的意愿和了解程度对秸秆还田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主观规范中农户与周边村民和亲戚之间的交流频率、将绿色农产品卖给游客的意愿、政府宣传力度和合作社的影响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知觉行为控制中家庭从事旅游业人数和文化程度对农户秸秆还田采纳行为影响极显著.因此,在村组织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会议等形式提高农户认知水平,建立农田保护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多样化、农村产业形式多样化,推动农业环境友好型建设.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长效性,基于河南、湖北两省共1 102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回归模型,从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2个维度探究了社会支持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支持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农户主动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还通过秸秆还田技术知识和认同感知的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主动采纳行为;2)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正向影响农户主动采纳行为;3)农户的健康状况会显著促进农户的主动采纳行为,土地块数对农户采纳行为的主动性具有抑制作用,相比河南省,湖北省农户主动实施秸秆还田行为的比例更高。因此,要提高农户秸秆还田技术主动采纳行为,需要强化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社会支持氛围,增强服务有效供给,提高农户支持获得感,宣传内容情理兼顾,提升农户认知水平,鼓励土地流转,增强农户机械化作业便利性。  相似文献   

3.
农户的生态自觉性是确保秸秆还田技术长久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以秸秆还田为例,利用河北、安徽、湖北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技术感知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自觉性意愿的影响,探讨农户对秸秆还田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57.23%的样本农户在没有政府监督和补贴时仍愿意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初步具备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样本农户对秸秆还田的环境福利感知较高,经济福利感知较低,86.8%的农户认为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有利于保护环境,而只有53.04%的农户认为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可以增产增收。经济感知、感知易用性、村干部和技术员影响、文化程度对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性意愿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农业年收入有负向影响。因此,应多手段提高农户秸秆还田的经济感知,多渠道增强秸秆还田的技术易用性,多举措发挥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营规模的扩大为秸秆机械化还田创造了有力条件。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重难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其提升途径及效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秸秆还田率较低,农户、地块采纳率分别仅为20.59%和17.74%,但呈现出随经营规模增加而提高的态势,且不同规模的农户未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原因有所差异。经营规模的扩大能够显著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且秸秆还田补贴、机械设备供给、机械作业质量在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提升效应。各途径的提升效应随样本采纳秸秆还田概率的提高呈不同变化。研究表明,适度扩大经营规模、进行政策动态干预是促进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关键。因此,提出持续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作业补贴标准和瞄准性、加大秸秆还田研发投入与技术培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推广效率,基于536份农户调查数据,以秸秆还田为例,通过Logistic模型揭示了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对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身特征、生产经营情况、技术特征认知、信任特征、资源环境禀赋等变量对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对秸秆还田的技术效用认知、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家庭年农业收入和交易便捷情况是表层直接因素,对家人的信任程度、土地流转情况、土地质量和组织化程度是中层间接因素,家庭结构和承包土地面积是深层根源因素。为提高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意愿,需要发展规模化经营,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强化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认知,加强秸秆还田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是保护耕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绿色生产技术。农户作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参与环境保护为公众带来生态福利,理应获得合理的补偿。现行的秸秆还田补贴政策,采用基于成本测度的补偿标准,低估了农户技术采纳的意愿,导致补偿标准过低,难以获得农户的响应。为了发挥补偿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秸秆还田技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户支付意愿的视角,基于河北省徐水区301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探明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机理:教育年限、灌溉次数、问题求助、还田作用及WTP投标值占比等5个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费用的支付意愿,而劳动力比率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对数回归模型,测算得出徐水区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付意愿为564.9元/hm~2。最后,提出秸秆还田技术生态补偿政策建议:一是给予普通农户420元/hm~2的补偿,相关人员6元/hm~2的报酬;二是建议设立单独的“补贴服务中心”,负责补贴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三是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并针对老龄化家庭提供完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502份调查数据,运用意愿价值评估方法,结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段,构建耦合个体禀赋、生产经营、环保认知、社会资源、政策偏好等因素的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评价模拟模型,定量分析秸秆还田费用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秸秆用途、问题求助、技术培训措施、粉碎费用、农药费用及销售收入;负向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由强到弱为采纳别人意见、家庭总收入及化肥费用;样本总体的支付意愿平均水平为724.8元/hm2。鉴于北方地区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意愿较低,技术决策中应充分考虑农户的意愿和偏好,建立和完善农民参与政策项目的保障机制;搭建农村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建立生产环节长效动态激励机制,引导农户环境友好型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合作社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的影响,基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视角,利用四川省81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合作社及其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方面,合作社农资供应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纳可能性,前者的影响效应更大,而合作社生产培训服务对农户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纳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并出资、受教育水平较低、年龄偏大和进行土地流转的社员获得合作社社会化服务后,更倾向于采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户调查为例,验证土地成本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有何影响。基于Binary Probit和Biprobit模型,研究发现:土地租金越高时,农户反而更可能采纳测土配方与秸秆还田这两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分样本回归发现,相对规模较小的农户,土地成本会促使经营规模较大农户更积极的采纳测土配方和秸秆还田两类绿色技术类保护措施。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农户之所以更倾向于施测土配方肥,是因为这类保护性措施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有效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则是因为这类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营性收入。说明高地租并不必然导致农户消耗地利,面对地租成本压力,采纳绿色技术类耕地质量保护措施也是农户的可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秸秆还田有助于改善耕地质量,但是目前农户采纳意愿不高,研究农户秸秆还田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进而实现意愿的提升,促进耕地保护.[方法]本研究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以385份实地调研数据来实证分析农户秸秆还田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1)农户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知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江苏省草莓种植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现状,选取江苏省内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8县(市、区)的176位草莓种植户为实证研究主体,以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中物理防治技术采纳为研究对象。经对上述农户实地走访、座谈交流以及问卷填写,收集到草莓种植户户主、家庭基本信息以及草莓生产投入、销售状况、种植户组织化建设相关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t模型,重点从社会网络、经济激励2个视角分析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经Stata 15.0软件处理得到实证结果,发现加入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兼业行为以及拓展草莓销售渠道均显著促进农户物理防治技术采纳行为。据此,提出引导合作社规范运营、搭建农户与超市及批发市场供销渠道、完善补贴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广、经营规模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用影响显著。同一因素对不同两型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差异明显;加强技术培训和拓宽"两型农业"技术传播渠道能提高不同类型农业技术采纳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湖北、湖南和安徽省共980份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和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从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采纳稻虾共养技术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社会参与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会网络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不显著;2)社会信任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即信任周围邻居传播的技术信息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采纳程度,而信任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技术采纳行为;3)从不同经营规模探究发现,对于规模户而言,参与技术推广活动、信任农技推广单位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小农户而言,参与村集体选举活动、信任周围邻居和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的技术信息对其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技术推广过程中应更加重视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缓解耕地资源退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结构性社会嵌入理论,利用黑龙江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57.0%的农户采纳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其中,47.1%的农户采纳深松技术,33.3%的农户采纳免耕技术,28.0%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8.1%的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技术。政策支持、农户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技术服务可获得性和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正影响,农户年龄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负影响。因此,提出发展乡村社会规范提高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同,强化技术服务主体激励,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优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政策支持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湖北省4市(州)11县(市、区)的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探讨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力不足会限制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而农业技术服务显著促进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2)农业技术服务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3)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2个不同...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技术是当今农业生产领域受到普遍重视的一项生产技术,它在为农地增肥增产的同时,有效解决了由能源替代引起的秸秆焚烧问题,有利于大气污染问题的解决。随着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化的秸秆还田技术体现出巨大的优势。我省政府对农村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大力扶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省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进程。文章以江苏金湖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为例,探索当前农机补贴对农户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影响,为政府下一步的农业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测算了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制饲料、秸秆制沼气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同时从农户、政府、企业和市场等方面展开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单位秸秆净收益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作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制沼气>秸秆还田。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的总成本构成中秸秆收储运输成本最大,此外技术、资金、农户行为习惯等因素也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最后提出了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研发的支持及农户的政策补助、建立高效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以及强化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成本收益的秸秆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成本收益分析法,分别测算了秸秆还田、秸秆发电、秸秆制饲料、秸秆制沼气4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成本与收益,同时从农户、政府、企业和市场等方面展开经济学分析。结果表明:单位秸秆净收益由大到小依次为秸秆作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制沼气秸秆还田。秸秆不同利用方式的总成本构成中秸秆收储运输成本最大,此外技术、资金、农户行为习惯等因素也影响了秸秆综合利用。最后提出了4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研发的支持及农户的政策补助、建立高效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以及强化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耕地质量持续提升的迫切需求和农户有机肥技术采纳持续性较低的问题,基于蔬菜主产区6个省份的1 667份农户调查数据,将信息能力纳入农户技术采纳决策模型,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非参数Bootstrap方法,从理论和实证2个层面,对信息能力影响农户有机肥持续采纳行为的效果进行研究,并进一步验证收入不确定性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信息能力在1%水平上显著促进农户有机肥持续采纳行为,边际效应为0.740;2)信息能力对年龄≤52岁和受教育年限≥9年的农户的有机肥持续采纳行为影响最大,影响的边际效应分别为0.808和0.789;3)收入不确定性在信息能力对农户有机肥持续采纳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其边际效应系数为0.035。政府应适时更新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完善生产经营配套的信息技术基建设施、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培训服务,凭借提高信息能力促进农户有机肥持续采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农业发展不断强调优质绿色的背景下,了解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一致性,对于推进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山东省219位蔬菜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认知及采纳意愿进行评价和分类,将分类结果与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实际采纳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了农户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参加农业合作社和技术培训显著正向影响农户采纳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种植面积对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具有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推动农户采纳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