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2011年福建甜玉米区试品种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鲜果穗产量、出苗至采收日数、穗粗、行粒数、鲜百粒重、鲜出籽率年份差异不显著;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年份间有差异;甜玉米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百粒重、穗粗、出苗至采收日数、穗行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鲜出籽率、株高呈不显著负相关。甜玉米纹枯病发生普遍,病情较重,大斑病、小斑病、锈病中等发生,茎腐病、粗缩病轻发病。参试甜玉米品种品质平均得分83.35分,接近对照(粤甜3号,85.25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甜玉米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有机肥在甜玉米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总氮量一定(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按总氮量控制替代原则,设置有机肥替代氮肥(按氮肥量计)比例为10%、20%、30%、40%和50%的替代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甜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穗部性状及产量、光温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显著影响甜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和穗部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和鲜穗产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有机肥替代比例为30%时达最大值,该处理甜玉米的鲜穗产量达17 646.59 kg/hm2,比对照(纯施化肥)高19.95%;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能够提高甜玉米光能生产效率、降水生产效率、温度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并能显著提高甜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以替代比例为30%的处理最大。【结论】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为30%时,甜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多、鲜穗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甜玉米广良甜27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探讨“美创”氨基酸水溶肥不同施用次数和不同施用浓度在甜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美创”氨基酸水溶肥不同次数,对甜玉米株高、基部茎粗、穗行数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苞穗鲜重、苞穗长、中部穗粗、中部行粒数及鲜苞产量均有明显的影响;施用300倍液、500倍液的不同浓度,对甜玉米的植株和苞穗性状、鲜苞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甜玉米鲜苞产量以处理7(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和灌浆期连续叶面喷施3次的300倍液)为最佳,其次为处理5(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连续叶面喷施2次的300倍液),比空白对照分别亩增产118.7、102.3 kg,增幅分别为8.56%、7.38%;经济效益以处理5为最高、其次为处理7,比空白对照平均经济效益分别亩增收289.75、273.06元,增幅分别为9.31%、8.83%。在甜玉米生产上,科学叶面施用“美创”氨基酸水溶肥,其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值得在本地甜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鲜穗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06—2014年甜玉米区域试验的47个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穗长行粒数穗粗穗位高千粒鲜质量穗行数,其中株高、穗长和行粒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综合考虑对株高、穗长、行粒数的选择,使玉米株高适中、果穗较长、行粒数较多,从而提高鲜穗产量。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4):34-36
[目的]探索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的影响,为玉溪市优质高产甜玉米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甜玉米11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甜玉米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穗鲜重、行粒数、穗长、穗行数、株高、全株叶片数、穗粗、生育期、穗位高、雄穗分枝数、百粒重。其中,单穗鲜重、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结论]在鲜食甜玉米育种中,应注重对单穗鲜重、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的选择,以提高鲜食甜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8年南方(东南)鲜食甜玉米组(桂林点)13个甜玉米参试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甜玉米的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出苗—采收天数>穗长>鲜百粒重>鲜出籽率>秃尖长;株高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秃尖长对鲜穗产量影响最小。试验结果为桂林地区选育出优质高产甜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鲜食甜玉米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2010年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区试14个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德行数>穗长>行粒数>穗粗>出苗-采收>穗位高>株高>百粒重>秃尖>出籽率,穗行数是影响甜玉米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长、行粒数,而出籽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甜玉米产量及相关农艺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甜玉米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对鲜穗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方法]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甜玉米鲜穗产量与14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甜玉米的鲜穗产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控制的,农艺性状中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粗>穗行数>生育期>鲜百粒重>空秆率>秃尖>株高>黑粉病率>行粒数>穗长>穗位>鲜出籽率>倒伏倒折率>双穗率.[结论]为了更好的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应着重对与产量关联度大的生育期、穗粗、穗行数、鲜百粒重、空秆率等性状的选择,进而选育高产甜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9.
F500、Opera对甜玉米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新型杀菌剂F500、Opera对甜玉米叶斑病的生理特性影响,以甜玉米品种农甜88、华珍、库普拉为试材,在甜玉米9叶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了其对甜玉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用F500和Opera喷施处理后发现,3个甜玉米品种的穗位叶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均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6、0.21、2.56μmol/m2.s;SOD和POD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CAT活性显著增加,提高1.33倍;鲜苞产量显著增加,提高1.10倍。说明F500和Opera喷施处理能显著影响甜玉米的生理特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增强穗位叶的光合能力、增强抗逆性,提高了鲜苞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间套作与单独清种条件下不同熟期的鲜食甜玉米和鲜食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超甜135和金银蜜脆均在间、套作模式下发挥了边行效应,在小面积的土地上提高了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3个鲜食大豆品种H0507、浙鲜豆4号、H0427间作产量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套作比清种对照减产50%以上;套作条件下H0507和浙鲜豆4号的株高比清种对照高,达显著水平;3个鲜食大豆品种间作和套作小区出籽率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以及合理套作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间套作与单独清种条件下不同熟期的鲜食甜玉米和鲜食大豆品种的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鲜食甜玉米超甜135和金银蜜脆均在间、套作模式下发挥了边行效应,在小面积的土地上提高了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3个鲜食大豆品种H0507、浙鲜豆4号、H0427间作产量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套作比清种对照减产50%以上;套作条件下H0507和浙鲜豆4号的株高比清种对照高,达显著水平;3个鲜食大豆品种间作和套作小区出籽率与清种对照比差异不明显。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以及合理套作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试验对鲜食糯玉米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鲜穗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鲜穗产量与单穗重、穗长、穗粗、行粒数、轴粗、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5、0.523、0.443、0.392、0.364和0.341;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5。在诸多性状中,对小区鲜穗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性状是单穗重,效应为0.4518;其次是轴粗,效应为0.3681;其它性状依次是百粒重、穗粗、穗位高、穗长、株高、秃尖长、行粒数、穗行数。  相似文献   

13.
筛选适宜汉中及相似气候特点地区种植的优质鲜食甜玉米品种。引进9个国内优质鲜食甜玉米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对品种适应性、抗逆性、植株性状、穗部性状以及产量情况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各项指标性状表明,粤甜415、金冠218、米哥、超甜2000和浙甜10号5个品种产量较对照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优良。从灰色关联度分析来看,亩穗数、行粒数和穗粗是影响鲜穗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穗位高、株高和秃尖长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可以选择行粒数多、穗粗的品种,并通过合理栽培增加亩穗数的栽培方法,来获得甜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4.
超甜玉米周年性生产性能及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 16个月的周年性生产试验表明 ,在广州地区 ,超甜玉米的最适宜播种期为 2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 8月中下旬 ,且春播鲜穗产量高于秋播 ;在其它时期可以播种 ,但经济产量较低 ;超甜玉米的鲜穗收获期一般是吐丝后 2 6d左右 ;用抽雄到鲜穗收获期的有效积温 (≥ 10℃ )作为超甜玉米鲜穗收获期的标准要比单纯使用持续时间更为准确、科学 ,相应的有效积温为 370℃左右 .  相似文献   

15.
鲜食甜玉米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个甜玉米(Zea mays L.cv.Sweet)杂交组合为对象,对其鲜质量以及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茎粗、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和穗位叶宽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鲜质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植株田间农艺性状与鲜质量相关程度较小;穗粗、行粒数、穗长与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粗、行粒数、穗长对鲜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穗行数对鲜质量的间接影响较大.认为在高产甜玉米育种中,应重视穗粗和穗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强单位面积的通风透光,提高甜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完善桂北地区甜玉米种植技术,开展甜玉米去雄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隔行去雄和授粉后去雄产量较整个生育期不去除雄穗的对照处理产量分别高1 200、1 350 kg/hm~2,增幅分别为5.59%、6.29%。说明玉米去雄可以降低植株高度,增加田间的通风透光性,促进结实,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有机肥氮替代不同比例化肥氮对甜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广东省甜玉米主产区有机-化学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参考。以甜玉米品种超甜金银粟2号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CK(不施氮肥)、CF(单施化肥氮)、MF1(20%有机肥氮+80%化肥氮)、MF2(40%有机肥氮+60%化肥氮)、MF3(60%有机肥氮+40%化肥氮),研究不同处理下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可提高甜玉米鲜穗产量。与CF处理相比,MF1~MF3处理甜玉米鲜穗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MF1处理增幅最大,为11.74%,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鲜穗产量呈降低趋势,但MF1~M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可改善甜玉米品质。与CF处理相比,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处理增加了甜玉米籽粒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淀粉含量逐渐升高,最大值为6.00%(MF3处理)。同时,相比于CF处理,有机肥替代处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升了13.52%、15.76%、11.73%。供试条件下,在甜玉米生产上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以20%~40%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在水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开展了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对水稻生长安全,虽对苗期水稻的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4.004%胺鲜酯·芸苔素内酯水剂32 mg/kg处理可明显促进成熟期水稻株高的增加,且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产量均为各处理中最高,这说明胺鲜酯·芸苔素内酯在水稻生产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西宁地区不同播种期散叶生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叶生菜在西宁地区夏季三个播期中的小区产量、单株重量、单株叶数、单叶重量都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播期中产量的差别,在西宁地区产量表现最好的播期是6月20日,其小区产量、单株重量、单株叶数和单叶重量都优于6月8日和7月1日两个播期中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20.
夏伏期种植甜玉米正值高温、干旱季节,对其生长极其不利。为了筛选出适合广东夏季种植的高产耐热甜玉米品种,本试验对13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甜玉米平均鲜苞产量为15757.06~18717.60kg/hm~2,穗长为17.8~22.7cm,穗粗为4.5~5.8cm,秃顶长为0.3~2.6cm,穗行数为14~20,单穗净重为257.5~301.0g,单穗鲜重为298.4~354.5g,仲鲜甜9号、仲鲜甜102号和粤甜28号的产量比对照粤甜13号增产显著,属于高产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