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不同水稻品种不同密度二个因子组合,田间按随机区组排列[1],探索高海拔地区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密度是次要因素,二者的有机协调是获取水稻产量的关键[2].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对甜高粱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甜高粱不同品种及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和含糖量的影响研究,阐明甜高粱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含糖量有极显著差异;同一品种不同栽培密度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含糖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不同栽培密度互作间的产量和含糖量差异显著,但互作效应对含糖量的影响较低。同时阐明,龙甜6和龙甜2产量高,含糖量高,在生产上采用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7500株/ hm2。  相似文献   

3.
密度与行距对玉米‘协玉3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玉米产量、穗部性状以及通过穗部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行距与密度,为实现玉米超高产栽培创建提供技术依据。以玉米品种‘协玉3号’为材料,设置3个行距[50 cm等行距、60 cm等行距与40 cm+60 cm宽窄行]、3个种植密度[60000、67500、75000株/h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27个小区,每小区行长6 m,行宽3 m,面积18 m2。50 cm等行距与宽窄行为6行区,60 cm等行距为5行区。结果表明,行距对‘协玉3号’的产量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不同行距配置中穗重、穗行数、穗粗以及穗粒重差异显著,不同密度间穗重、穗行数、百粒重与穗粒重差异显著,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穗部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协玉3号’在密度为75000株/hm2和60 cm等行距模式下产量最高,可达16646.70 kg/hm2。因此,在山西中部水浇地条件下采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协玉3号’,适当扩大种植行距、缩小株距、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生理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密度下,玉米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对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进行了总结。不同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反应不同,只有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的生理指标都达到最适值,并且实现玉米群体产量的最大值,为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茎粗、穗长、穗粗、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株高基本保持恒定,穗位高有所抬高,叶片数、出籽率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随密度增加小幅度减少。参试品种均在密度82500株/hm~2时产量最高,且与密度67500株/hm~2产量差异显著,建议大田种植时密度控制在75000~82500株/hm~2较为适宜。因此,选择适宜的品种并提高种植密度能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6.
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对不同播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的生产性能表现,为今后进行能源甘蔗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来自国内外的5个糖能兼用甘蔗品种(系)在5种不同播种密度下进行1年新植1年宿根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水平之间的平均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和总可发酵糖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1、B8、GT26、GT97/69、GT22等品种(系)之间在生物产量、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总可发酵糖产量和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GT97/69、B1对播种密度反应比较敏感,其最适宜的播种量分别是每公顷12万芽和13.5万芽,其他品种反应则不敏感。甘蔗的产量主要由品种(系)的种性决定,不同品种对不同的播种密度反应不同,甘蔗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之前应在不同栽培管理水平和环境条件下进行播种密度试验,确定比较合理的单位面积播种量。  相似文献   

7.
陈钢  吴春来 《种子科技》2011,29(2):21-2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石家庄研究了中等肥力条件下密度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和相关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不同的玉米品种对密度有不同要求,3个试验品种均表现较好耐密性,其中郑单958、蠡玉37号对密度适应范围广,在亩植5500株的条件下产量最高,适宜密度为4500~5000株;秀青74-9抗倒伏能力突出,在亩植5000株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其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性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密度对秃尖影响最大,其次是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耐密性的遗传改良效果,选用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的5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代育成品种之间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30.0万株/hm2条件下,产量增加百分率呈由低到高再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密度为37.5万株/hm2条件下,变化趋势与之相反,2种种植密度条件下产量增加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最大种植密度变化为高—低—高的趋势。不同年代育成品种之间和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之间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年代育成品种在30.0万株/hm2和37.5万株/hm2条件下,蛋白质增加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脂肪含量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从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耐密性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80年代以来的5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并对有关高产潜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穗型不同,产量随密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5 000~10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大穗型品种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小穗型品种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穗型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各不相同,此时,其产量组成各因素间的关系都协调的较好,表现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空秆率较低、经济系数适宜,各穗型品种获高产的适宜经济系数均为0.5左右.密度对不同穗型品种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但各穗型品种发挥最高群体产量时的库源比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皆为1.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对2个青贮玉米品种(系)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产量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品种不同,最适宜种植密度不同,品种新饲玉12号种植密度为4000~5000株/667 m2时产量较高;品系澳新825在收获株数达6500株/667 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对半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半直立绿豆品种的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影响是显著的。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绿豆品种绿丰5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是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棉花适宜密度与播种量设计的动态知识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和提炼有关棉花种植密度与播种量的最新研究资料,在综合量化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产量目标、管理水平和品种特性等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时空适应性的棉花种植密度和播种量设计动态知识模型,可用于精确定量不同环境和不同产量目标下的种植密度和播种量。利用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产量目标等资料对知识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杂交玉米高肥水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产量情况,在息烽县进行5个不同杂交玉米品种、3个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黔804,单产达617.73 kg;兴单131产量最低,单产为559.7 kg;3个种植密度中,密度为4 4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高达626.38 kg;4 8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598.7 kg,位列第3;4000株/667 m2的平均单产最低,为521.98 kg;黔804在试验密度范围适应性较好,适宜密度要求较宽,其余品种适宜密度范围要求较窄,只适宜4 400株/667 m2,要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王冲 《中国种业》2015,(7):33-34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登海618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了该品种在天津地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该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粗都呈减小的趋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569株/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白浆土大豆最佳群体结构,提高白浆土大豆单产水平,采用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同种植行距、不同种植密度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正交表采用L9(34)),对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F=43.63>F0.01=18.00)和密度(F=18.03>F0.01=18.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行距(F=9.28>F0.05=6.94)达到显著水平,品种、密度和行距三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各因素以选用半矮秆品种‘合农60’、密度55株/m2、行距17 cm组合群体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因此,采用矮秆品种,增加密度,缩小行距是目前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探明重庆地区玉米种植最佳密度,选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渝青玉3号’在重庆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0~525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2506.25 kg/hm2‘渝单16号’在重庆地区的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11255.7 kg/hm2,‘渝糯851’的最适种植密度在52500~60000株/hm2。产量达到最高的9209.1 kg/hm2,同品种在不同密度下产量先增后减,说明重庆地区生产上的种植密度没有达到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密度。因此,重庆地区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品种不同移栽密度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根据灰色关联度大小确定不同移栽密度下产量性状对产量贡献大小,提出豫南粳稻生产上应通过选用个体优势强、大穗型品种,适宜移栽密度1.7万穴/667m2、及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加强孕穗肥和粒肥的施用等栽培措施构建高质量水稻群体。  相似文献   

18.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品种会-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品种会-2为种植材料,在2008年度进行了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会-2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下产量差异显著.在本试验中以A4密度和施肥量最适合该品种个体生长,能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在马铃薯载培中,要获得最理想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必须依据品种特性掌握好最佳播种密度和最佳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增产作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下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提高了不同品种、播期、密度和施氮量下小麦的产量,以20 mg/kg的效果最好,烯效唑的平均增产效应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迟播时增产效应更大,适宜浓度的烯效唑(10~20 mg/kg)与较高密度的基本苗(180~270×10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此结果为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