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中人工自然与林火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工自然对林火因子(火源、可燃物、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作用。表现在:①破坏了森林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②使林区草原化和草甸化;③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和珍稀动植物种群的衰退等。人类在打破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应自觉地重建一种新的更高组织水平的平衡。林火可作为一种营林措施和手段引入到森林生态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在森林抚育和防火等方面发挥作用,把为转变为火利,使林火因子成为维持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促进物质循环的主要因子,在森林火灾的防治上把对林火因子的管理与营林相结合,由封闭被动型防火向开放主动型防火方面发展,建立人类和森林构成组织化程度更高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2.
宫莉 《林业科技情报》2011,(3):46-46,48
林火可作为一种营林措施和手段引入到森林生态中,在森林抚育和防火等方面发挥作用,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无性繁殖,使林火因子成为维持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促进物质循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火灾是人类面临的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之一,且危害较大,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严重烧毁,甚至还会引发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从森林火灾的破坏性与突发性分析,无论是对森林资源本身还是森林生态系统而言都有着巨大影响。作为森林保护措施之一,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应当积极利用现代化营林技术与手段提高防火效果与生态保护效果,提高营林技术的实效性,尽可能地保护森林资源免遭破坏。以莆田市仙游县为例分析了其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营林措施在仙游县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森林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多种功能。近年来,森林火灾发生较频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破坏了生态环境。云南省森林面积1 287.3万hm2,森林覆盖率52.93%,均居全国第3位,也是森林火灾发生较频繁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云南省森林火灾预测预报、林火监测、林火阻隔技术、防火通讯以及林火扑救等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云南省林火发生原因,并概括出了几项常用的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雪儿  李莉 《森林防火》2023,(4):114-118
重大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对经济发展、政策制定和防火减灾文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此次火灾相关研究的回顾,总结得出:在灾情分析方面主要集中于对林火发生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和人类救灾过程研究;在灾后影响方面集中于提高技术在防灾减灾效果、林业优化管理、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各因子的影响研究。整体来看,在研究内容、分析视角和时间尺度选择方面呈现出变化。结合当前灾害史研究的热点,为当前防灾减灾提供借鉴,本次火灾仍有待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林火蔓延模型及其动态模拟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着火之后,火向四周和上下不断蔓延,使大片森林发生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的损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林火蔓延的椭圆模型和遍历各点的林火蔓延模型对林火行为进行动态模拟,旨在推动林火蔓延的研究工作从定性的理论分析向定量化的研究方向发展,从而为森林防火、救火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预防山林火灾发生和阻隔林火蔓延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国有旌德县庙首林场作为省地共建森林防火实施单位之一,历届场领导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对辖区内两个营林区山林防  相似文献   

8.
丽水地区森林火灾频率最高的是生产用火;林火发生以三月份最多;11时至15时为林火发生的高峰;林火受气象因子的制约。预防森林火灾,应确定森林防火警戒期,严格控制火源,开展火险预测预报,增设防火措施和以法治火。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1980—2005年森林火灾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火灾是林火失去人为控制,在森林内自然蔓延和扩展,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森林起火。森林火灾属世界性、跨国性的重大自然灾害,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火灾有上升的趋势,虽然各国的森林防火费用不断增加,但森林火灾发生的面积并未相  相似文献   

10.
伊春地区1980-2010年森林火灾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Thonicke et al.,2001),联合国已将大面积森林火灾列为8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火灾可能会加剧(Grant,1999;舒立福等,1999). 对林火规律的研究表明:自然致灾因子包括相对湿度、风、温度、降水等气象条件,它们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条件,人为致灾因子是森林火灾的诱导因素(陈宫燕等,2010).林火分为自然火和人为火,在很多地区,人为火与总林火有相似的规律(金森等,2002).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是林火管理的基础,研究森林火险等级区划有利于把握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可为林火管理提供火灾预测预警信息,使林火管理具有针对性,达到减灾的目的 ,对林火预防工作和生态系统平衡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我国全国各地森林火灾数据,利用统计描述法对全国森林火灾进行时空特征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受灾...  相似文献   

12.
介绍火灾资料分析、火疤木年轮分析等有关火干扰的研究方法.从林火干扰对森林更新、全球气候、森林景观结构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几方面分析火干扰对森林的影响,认为火干扰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高强度火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死亡,易使林木遭受病虫危害,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而低强度、小面积火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森林环境,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促进森林演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近三年林火规律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火灾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对林火发生时空规律的分析,将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规划出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域性,抓住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积极探索相应对策和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可以极大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效率,减少森林火灾发生,降低森林火灾损失。本文对2000-2002年三年黑龙江省林火在时空分布及火因上做了统计分析,并针对近三年的林火发生规律,在防火策略、措施上提出建议,以供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森林火灾是一种失去人为控制而在森林范围内自由快速蔓延的林火行为,具有较强的突发性,且破坏性极大,救助也存在较大的困难,给人类、森林及其生态系统都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与危害。基于此,探讨了森林防火无线通信指挥系统与GPS技术在森林防火工作的应用,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生物圈保护区,是以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为主的保护区.为了搞好该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在建立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护林防火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森林火灾预防监测体系进行了系统设计,对现代林火管理系统、火险等级及分布、森林火灾蔓延模型等进行了模拟和设置,为现代林火管理、防火设施配制及火灾损失评估等提供了系统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绿色资源,而且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火的发生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巨大。现从森林防火现状出发,利用“3S”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森林资源防火的应用研究,并对有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森林火灾的发生固然与气候因子有直接的关系,但就森林本身而言,不同林分条件对林火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就一个具体林分来说,各营林因子与林火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反映出一个林分发生林火可能性的大小。本文依辽北地区近9年的470次林火资料,探讨了该区营林因子与林火之间的规律性。 1 立地条件与林火的关系将林火发生次数按荒山、灌丛、森林3个立地条件统计(见表1)。森林最易燃烧,占林火总次数的83.9%,其次是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新技术逐渐渗入到森林防火中,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已由初级的森林防火进入到高级的林火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营林用火、火险期的各种布防和扑火技术组成了一套系统工程,其中营林用火是一项十分受重视的预防森林火灾的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危害严重,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影响因子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一套基于知识发现理论的森林防火模型方法.该模型充分考虑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林火的影响,研究了林火发生及蔓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发现技术的空间算法和时序数据处理算法,建立林火发生和蔓延的时空模型,为林火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20.
江苏林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火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无情地吞食着珍贵的绿色资源,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本文着重对1986年冬以来发生的森林火灾进行归纳和分析,并结合森林防火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江苏林业实际的。科学、系统的防治森林火灾的对策。 1 林火发生特点 1.1 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高,损失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