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方水产》2007,3(6):39-39
南海区是我国最大的海区,地处热带亚热带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渔具渔法多种多样。小型渔具渔法是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研究员等人撰著的《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作为2002年出版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的续集,于2007年11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基于近5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撰著而成,主要介绍我国南海三省(区)海洋渔业代表性小型渔具(包括近年来开发的一些新颖小型渔具)及其渔法。全书共分13章,第1~12章分别介绍了12类代表性渔具的结构特点、装配…  相似文献   

2.
鲁新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10):31-3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杨吝研究员等主编的《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一书,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迅猛,拖网捕辊南海渔业的主要渔法。但是,近年下南海捕捞渔业的渔获率和渔获质量日趋下降,捕捞渔业前景并不乐观。本文从渔业资源、捕捞努力量、渔具渔法、捕捞产量等方面叙述了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的现状,预测了21世纪初南海捕捞渔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实现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渔业动态     
<正> 南海区海洋渔具对渔业资源影响的研究成果通过评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南海区海洋渔具对渔业资源影响的研究”项目,于1989年5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组织通过评议. 该研究项目是一项以海洋渔具与渔业资源相结合的新研究内容.其研究方法,是在调查南海区海洋渔具的基础上,进行渔具技术性能分析,同时通过对作业船的实地考察调查,搜集有关渔具的历史变革、捕捞对象、渔获组成、渔获体长以及作业规模、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召开的1987年南海区渔情年景展望暨渔情测报工作十周年大会与广东省水产局海洋处召开的渔场、渔汛会议于1986年12月20~26日在广州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广东、广西的市、自治州、地、县的水产局、研究所,重点渔情测报站,南海区五大渔业公司的领导和专家60余人。广东省气象局应邀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曾炳光作了南海区渔情测报工作十周年的总结报告,指出了本课题为渔业管理、生产、科研单位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合理利用和  相似文献   

6.
南海区海洋渔具改革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捕捞渔业的持续发展决定了渔具渔法改革的必然性,渔具改革是渔业研究和管理不可乏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渔具技术上提出南海区海洋渔具改革的几种可能措施,为下一步进行渔具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厅部署要求,进一步规范渔业生产秩序,严厉打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山东省东营市"中国渔政亮剑2018"专项执法行动拉开序幕,重点对海洋伏季休渔、违规渔具渔法、近海养殖水域滩涂环境等开展专项整治,涵盖海洋伏季休渔、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违规渔具渔法清理整治、黄河流域渔政联合执法、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执法、近海养殖水域滩涂环境整治和海洋渔船规范管理等七大领域,由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支队组织协调并开展督导检查。  相似文献   

8.
渔具渔法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是中国最大海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渔业资源丰富,渔具渔法种类繁多,渔业生产飞速发展。拖网是该海区的主要渔具渔法,其产量占全区海洋渔获量的60%,但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破坏也是各类渔具之员,幼鱼印低值鱼渔获量占拖网渔获量的70%左右,在虾拖网渔业中,幼鱼和副渔获比例很高,虾鱼之比率为1:2—1:3.4。张网是第二高幼鱼比例(占55%)的渔具。本文叙述了南海区的渔业现状,并着重叙述了拖网、张网和刺网渔具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朱桂瑾 《海洋渔业》1987,9(2):86-86
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召开的1987年南海区渔情年景展望暨渔情测报工作十周年大会与广东省水产局海洋处召开的渔场、渔汛会议于1986年12月20~26日在广州联合召开。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区拖网和张网渔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生物资源丰富,渔场广阔,为发展海洋渔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物质基础。南海渔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资源和渔场的特点,开发出各种具有南海特色的适应性渔具渔法,大大地推动着南海区海洋渔业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南“石斑鱼苗网”渔具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冯波  卢伙胜 《海洋渔业》2006,28(4):346-349
对在2004年7~8月间南海区小型海洋渔具渔法调查中发现的“石斑鱼苗网”的渔具结构、属性、性能和管理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石斑鱼苗网”属于敷网类,网团型,延绳式。对石斑鱼苗有良好的诱捕效果,从保护资源的角度出发,应对其实施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区海洋渔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和渔民群众对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渔具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大促进了海洋渔业的发展。为了使读者了解和掌握各种渔具的变革状况,现将拖网、围网、刺网及钓具等四种主要渔具的技术改革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黄洪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业环境研究室主任,农业部南海区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研究员,理学博士,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从事海洋生态与渔业环境保护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渔  相似文献   

14.
原农林部下达的船舶标准三年规划中第31013标准项目——“海洋机帆渔船绞纲机”,分三个海区(东海区、黄渤海区、南海区)由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黄海船厂、南海水产研究所三个主编单位负责编制的。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成立“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进一步加强对南海区海洋牧场和渔业资源增殖养护领域的原创性重大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2年多来,该研究室在完善南海海洋牧场技术理论体系以及支撑南海区海洋牧场科学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渔业信息》2009,(5):32-32
2009年4月1日,广西《防城港钢铁项目渔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广西区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及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广西钢铁集团公司、广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区防城港市渔牧兽医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相关单位代表共32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渔业现代化》1974,(1):33-35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产资源。近几年来,全世界海洋水产捕捞的年产量约为六千万吨,据估计,近期内可能达到一亿吨。海洋捕捞量的不断增长,除了由于渔船、捕捞机械、渔具、渔法等不断改进提高外,在一定程度上还由于电子仪器的发展,尤其是助渔仪器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7,(5):50-53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意识到海洋是提供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水产界一致认为,要提高海洋中的食物产量,必须设计或改进适宜渔业生产需要的渔法、渔具和渔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捕捞强度、渔业资源状况,渔具网目尺寸,破坏性渔具,渔业副渔获等方面评述了南海区海洋渔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进行渔具改革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意识到海洋是提供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水产界一致认为,要提高海洋中的食物产量,必须设计或改进适宜渔业生产需要的渔法、渔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