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田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害虫发生了较大改变.大田生产中,由于抗虫棉田用药次数与用药量大幅度减少,失去了对棉蚜的兼治效果,从而使棉蚜发生呈现加重趋势,成为抗虫棉田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有效控制棉蚜的危害,我们于2007年在大田进行了不同杀虫剂防治棉蚜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棉田原有的生态环境和害虫发生了较大变化。棉花生产中,由于抗虫棉田用药次数与用药量大幅度减少,推动了对棉蚜的兼治效果,从而使棉蚜发生呈现加重趋势,成为抗虫棉田的重点防治对象,为有效控制棉蚜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田主发害虫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几年来对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和当地作物布局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综合角度,拟定了棉花生产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方案,用以大田试验示范,以期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一、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措施1、苗期。防控重点是棉蚜和绿盲蝽,播种时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田间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蚜虱净等吡虫  相似文献   

4.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在转基因抗虫棉的棉田害虫群落情况.结果表明:在四川棉区,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昆虫群落组成无影响.转基因抗虫棉能有效控制棉铃虫、棉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数量,并将其种群控制在较低水平;转基因抗虫棉对棉田中棉蚜、红蜘蛛的群落数量无影响,但蝽类的群落数量比常规棉田高.  相似文献   

5.
<正>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田主发害虫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几年来对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和当地作物布局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综合角度,拟定了棉花生产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方案,用以大田试验示范,以期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一、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措施1、苗期。防控重点是棉蚜和绿盲蝽,播种时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田间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蚜虱净等吡虫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 ,表明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无明显差别 ,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幼叶 >成叶 >蕾 >花 (铃 ) ;抗虫棉对不同代次棉铃虫抗虫性存在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二代 >三代 >四代。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看 ,棉铃虫发生压力仍很大 ,其它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 ,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 3- 5d为宜。综合分析 ,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取系统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连续对1998~1999年常规棉田及2000~2001年抗虫棉田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抗虫棉田主要生物种群变化规律,并分析变化原因,提出今后抗虫棉田害虫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Bt转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DP99B、20B、1560BG和2个非抗虫棉对照品种鄂杂棉1号、湘杂棉2号,比较研究了不同棉花群体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3个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种群,尤其是在棉花生育前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其他鳞翅目害虫种群也有一定控制效果,这使得棉蚜、棉叶蝉、烟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但抗虫棉棉田昆虫群落、害虫亚群落以及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均匀性均较对照棉田小,而优势集中性比对照棉田高,反映出抗虫棉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相对来说,DP99B和20B抗虫性能较好,其棉田昆虫群落结构也比较稳定。因此,转Bt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应用中,除了要关注抗毒性棉铃虫的产生和危害以外,还应特别注意其他可能上升为主要害虫(如棉蚜、棉叶蝉、烟粉虱等)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防治抗虫棉田害虫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好,既可减少防治成本,又可提高植棉效益,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山于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加之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致使在防治中产生一些问题。据初步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颜俊  白瑞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2-142,213
为了明确艾美乐70%WG防治棉田蚜虫的田间应用效果及最佳使用剂量,采用不同浓度进行大田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667m^2成本核算分析与防治效果相结合来看,应选择艾美乐3—4g防治棉蚜。  相似文献   

11.
1998~200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不同害虫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对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象甲等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毒高氯乳油对棉铃虫、2 5%蚜虱立克乳油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棉蚜、20%扫螨净可湿性粉剂对棉叶螨、25%星科乳油对棉象甲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3~5天为宜。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爆发危害,但是,由于抗虫棉田间施药量和次数的减少,也导致了棉田棉蚜、棉盲蝽、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非靶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上升,危害日益加重。一、棉花苗期病虫防治技术该生育期从4月上中旬播种至6月中旬进入蕾期  相似文献   

13.
棉蚜是棉花生产中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对尉犁县棉田棉蚜发生动态及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提出棉蚜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推广,使防治棉田害虫的次数减少,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受到了棉农的欢迎.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有些农民误认为抗虫棉为免药棉,致使对棉田放松管理,造成害虫的严重发生,给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现将抗虫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抗虫棉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把苏芸金芽孢杆菌的毒素基因(简称Bt基因)转移到丰产、优质、抗病的品种上,经推广应用、检验,不仅降低杀虫剂使用次数和施药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棉农的的生产积极性,而且还有效地保护棉田害虫天敌,从而间接地控制和减轻了其他害虫的危害,改善了棉田生态环境,使棉田害虫防治向良性循环发展.但是,抗虫棉必竟不是无虫棉,它的抗虫基因只能对棉铃虫、红蛉虫有较高的控制性,但对棉蚜、棉叶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叶蝉等害虫无特殊作用,加之其抗性随时间推移逐代降低.因此,必须建立以抗虫棉为主的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推广,使防治棉田害虫的次数减少,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受到了棉农的欢迎。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有些农民误认为抗虫棉为免药棉,致使对棉田放松管理,造成害虫的严重发生,给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现将抗虫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丰县抗虫棉田棉盲蝽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县自大面积推广转基因抗虫棉以来,棉田内有害生物种群发生了一定变化,特别是一些刺吸式害虫如棉盲蝽等的种群数量明显上升,给棉花生产带来很大威胁,为逐步摸清棉盲蝽的发生规律,为大田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06~2007年我们对其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抗棉铃虫效果好,既可减少防治成本,又可提高植棉效益,因而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大面积种植抗虫棉,棉田施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加之许多棉农对这一变化认识不足,致使在防治中产生一些问题。据初步调查,主  相似文献   

19.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抗虫棉棉盲蝽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2008年采用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造成转基因抗虫棉"破头疯"现象的棉盲蝽的主要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棉盲蝽是造成抗虫棉"破头疯"和"破叶疯"的主要种群,在棉田发生高峰期为7月9日至9月19日;其它棉盲蝽种群数量较少,在棉田发生高峰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