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立玉米自交系一年三代种植的新模式,采用了温室与大田试验等研究方法,对玉米自交系加代种植与选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山东大棚春播、山东夏播、海南冬繁一年三代种植与选育模式可靠,可操作性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选育自交系扩大了选育范围。利用该加代模式,山东春季大棚2月25日左右播种,5月1日左右授粉,6月12日左右收获,灌浆期42天以上,籽粒基本饱满;夏季6 月15 日左右播种,10 月5 日左右收获,及时暴晒考种;海南冬季11 月8 日左右播种,2 月20日左右收获暴晒3 天及时运回山东大棚春播,完成一年三代。利用该模式选育出的自交系性状表现可靠,生产上可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杂交后代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江苏省小麦种植一般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 ,育成一个品种需要 8~ 1 0年左右 ,为了快出品种 ,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制约 ,我所在1 999~ 2 0 0 2年连续 3年进行了秋季播种 ,冬季小麦抽穗灌浆关键阶段 ,在温室内晚上加温 ,不同组合不断成熟。一般第二代露地播种在 1 2月底至 3月 1 0日 ,抽穗期在 4月底至 5月初 ,成熟收获期在 6月初 ,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条件和不同季节的光热资源 ,为小麦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了一条路子。试验证明 ,上述方法投资少 ,成本低。比去昆明繁殖加代节省经费 ,可缩短育种年限 ,提高育种效益。此项研究和应用对…  相似文献   

3.
冬暖式大棚玉米育种加代及自交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冬暖式大棚1年2代加代技术,通过2004-2007共4年的不同方式的种植和选育,选出稳定自交系31个、有希望的组合6个。结果表明:加代种植时以大棚外不盖草苫,棚内1月25-30日用营养钵育苗,外盖小拱棚草苫,3月5日左右苗龄3~4叶1心时大棚内移栽,6月15-20日收获最为理想。大棚种植代对植株性状中的株型、叶色、穗形、粒型、苞叶、穗行数、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可以严格选择;对抗倒性、小斑病、粗缩病、锈病不能选择;对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根系、雄穗不能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4.
晋玉 2 1 6,原名忻抗 7号 ,育成单位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 ,2 0 0 1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认定 ,现由山西金太阳种子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开发。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中熟中秆大穗优质玉米杂交种。春播生育期 1 2 5天左右 ,夏播生育期 1 0 0天左右。株高 2 4 5 cm左右  相似文献   

5.
冬季南繁加代是加速玉米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南繁成本高,不易管理,以及受人力、物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多数育种单位难以实现。2014-2015年冬,育种人员利用温室大棚对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加代繁育,并通过2015年和2016年2年的不同播期的大田种植试验,成功选出稳定自交系16个,优良玉米组合5个。该技术具有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可有效解决冬季鲁北地区就地玉米加代繁育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0-24亿hm^2,占作物播种面积的21%左右。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物质投入增加,我国玉米生产迅速发展,在本国粮食经济和世界谷物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了满足这一现状的需求,玉米育种者不断的进行南繁加代,加速育种进程,育出了不少新品种,并同时为避免品种单一导致病虫害给玉米生产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采用四倍体大燕麦(Avena mugnu)、大粒裸燕麦(Avena nuda)、普通栽培燕麦(Avena Sutiva)三种间聚合杂交,结合北育南繁,温室加代等措施,育成了生育期65~100 d,株高55~140cm,特征特性差异较大,对光照不敏感类型的皮、裸燕麦新种质及高代品系943份。解决了燕麦南繁冬育不加光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不能抽穗结实的科研问题和燕麦生产种植范围窄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豆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海大豆产区采用一年一季的传统加代方法,育成一个品种需10年左右,为了快出品种,减缓育种经费不足的,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日兴温室早春种植加代、当年收后夏播和春、秋两季露地播种试验,旨在充分利用人工设施待人接物 没季节的光热资源,为大豆育种就地加代种植探出一条路子。试验证明,上述方法投资少,成本低。经去海南鳘逃走加代节省经费80%左右,可编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益。所得种子虫食率和病子粒减少,种植子质量提高。此项研究和应用对加快黄淮区优质大豆新品种选育具有一定的经济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文  张强 《耕作与栽培》2003,(Z1):23-25
通过在中低海拔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进行的不同移栽叶龄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从1叶1心到3叶1心,玉米产量有随着移栽叶龄的加大而增加趋势;3叶1心以后,随着移栽叶龄的继续加大玉米产量则逐渐降低.以3叶1心移的玉米产量最高,2叶1心移栽的玉米生产上采用营养球加小拱棚保温育苗移栽技术,最佳的移栽叶龄是3叶1心.采用最佳叶龄移栽,同时配套优良品种、平衡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等综合适用技术措施可以获得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冬季,在浙江省温州市用04 q-5等8个甜玉米自交系后代材料进行玻璃温室加代繁殖试验。结果表明,11月22日播种的不同熟期自交系,均能在翌年4月上旬至4月下旬正常成熟。与正常春播比较,玻璃温室冬繁加代生育期显著延长,营养体变小,结实率降低,但仍能达到在浙南地区就地加代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米米间作是指高秆玉米与矮秆玉米间种的种植模式,高秆玉米选用株高3m左右生育期较长的吉单159,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技术;矮秆玉米选用株高1.5m左右生育期较短的嫩048小垄直播技术,采用4:6间种的一种新的种植模式.1997~1998年在龙江县华民、头站等10个乡镇进行了试验,和米豆间作、米粱间作、米谷间作等模式相比,米米间作群体产量最高,效益最好.在此基础上,1999年在全县23个乡镇进行了1670hm2示范,大双覆玉米平均产量12300kg/hm2;直播矮玉米平均产量7050kg/hm2.华民乡农民张连海26.7hm2米米间作大双覆玉米连续3年取得了18000kg/hm2、直播玉米8250kg/hm2的高产.  相似文献   

12.
《作物杂志》2004,(3):52-52
屯玉6号 (审定编号:S - 319)主要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中穗、半紧凑型。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夏播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2 4 1cm ,穗位高98cm。子粒黄色,半马齿型,品质好,轴细、浅红色,抗丝黑穗病、矮花叶病毒病和青枯病,抗倒伏。春播一般产量为975 0kg/hm2 左右,夏播一般产量为82 5 0kg/hm2 左右。栽培技术要点 春播留苗密度为4 95 0 0 5 2 5 0 0株/hm2 ,夏播留苗6 0 0 0 0株/hm2 左右。适宜区域 该品种在山西春播早熟玉米区、陕西夏播玉米区以及东北春播早熟相应生态区种植。屯玉2 4号 (审定编号:津审玉2 0 0 2 0 0 5 )主要特征特…  相似文献   

13.
裴瑊  张正刚 《作物杂志》2005,21(1):46-47
鲜食玉米是指以收获青鲜果穗为目的的一类玉 米,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以及富含硒元素的黑玉 米。目前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而大面积上市往往在7月中旬左右,此时一个果穗的市场售价在0.50元 左右。作者于2001~2003年利用天水农校教学实 习田对天水地区推广的几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了塑 料大棚加小拱棚的鲜食玉米栽培试验,并采用早期 套种早甘蓝,后茬栽种大白菜、番茄、黄瓜,或进行秋 茬蔬菜育苗等方法,玉米提早上市,取得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其中鲜食玉米以0.7元/穗计算,鲜果穗收 益为31500元/hm2,比大田种植净增产值10500 元/hm2左右。一茬鲜食玉米就可收回大棚投入。 现将主要栽培技……  相似文献   

14.
复配除草剂防除玉米地杂草的效果雷邦海,陈晓军,杨宁平,吴志军杨胜平,瞿世友,罗启均(贵州省岑巩县农业局植保站)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县旱作面积的60%左右,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系列品种。由于该品种种植密度大,生育期...  相似文献   

15.
小麦幼苗春化一年三代育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秋泉 《作物学报》1985,11(1):59-67
1979~1983年,通过春化室、温室等人工设备和山区、大田等自然条件相结合,异季集团加代和正季单株选择相结合的途径,研究了小麦幼苗春化加代育种技术,技术要点:(1)双氧水低温法打破种子休眠;(2)春化室幼苗春化:处理温度8~10℃,连续光照30天左右;(3)一年三代育种:山区集团密植夏繁,温室集团密植秋繁,就地大田单粒冬播,苗期薄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1950~2250m之间,由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无法直接引进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大面积生产用种只能靠自育。本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稳产、抗病、耐寒、适应性广的凤稻16,是适宜云南省高海拔冷凉稻区较好的品种。1选育经过1993年夏季在温室配制合系15/凤稻9号杂交组合,收杂交种子21粒,同年秋F1在温室加代,混收,在温室连续加代两次。1995~1997年在本所试验场大田中进行定向选育,1997年冬入选株送海南岛加代。1998年继续在本所试验场大田进行定向选育。1999年性状稳定,出圃参加株系生产力测定试验,按试验编号暂定名为99-36。……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情况1999年在李堡镇袁庄村 9组 ,对当地大面积生产中几种主要的春播玉米与花生不同间作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 ,每个种植组合的面积 16 0 0m2 左右。玉米品种采用“掖单 13” ,塑盘拱膜覆盖育苗 ,一叶一心期地膜覆盖移栽 ;花生品种采用“泰花 2号” ,点穴直播 ,每穴 3粒 ;播种后满幅覆盖地膜 ,出苗后人工破膜放苗。玉米与花生的播种期均在 3月 13~ 14日 ,地膜选用 0 .0 0 4mm厚、45~ 90cm宽的微膜 ,大田生长期的各项培管措施按常规统一进行。不同组合的种植规格如下 :2 .7m组合 :玉米大行距 2m、小行距 0 .7m、株距 0 .11m ,…  相似文献   

18.
花生用种量大.繁育系数低,是影响花生新品种推广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解决花生良种繁育的技术难题.实现一年两季高倍快繁,我们在总结多年来温室加代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温室加代,进行了一年两季高倍快繁试验.并获得成功。当年用15kg种子繁种3250kg,使年繁育系数由20倍左右提高到了200倍以上.为新品种的大面积迅速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育玉米杂交种,要经过自交分离、测交、组合选配、试验示范,程序多,年限长,从培育自交系开始到育成一个优良品种用于生产,一般需要1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我国北方一些科研单位或种子部门,多采用南繁的方法。但是南繁路途远,运输不便,人力财力消耗很大。利用温室或塑料大棚就地加代繁殖.成本低,经济效益高。1 选择适宜材料:选用较为早熟的材料,争取加代材料在6月中旬成熟。收获后可进行夏播,秋收后下误适时种麦。  相似文献   

20.
南繁就是利用海南岛南部地区冬春季节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把农作物育种材料夏季在北方种植一代,冬季在海南再种植一代或两代,这样南方、北方交替种植,加速世代繁殖,缩短育种年限,加快品种应用.南繁事业发韧于玉米"异地培育"理论基础之上,从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在海南建立了永久性的农作物育种和繁殖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在海南开展品种选育、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工作.70年代以后,农作物南繁已从玉米、水稻扩展到其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从作物育种、材料加代发展到商业化种子生产,南繁托起中国农业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