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系谱法与品系内轮回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K12自交系 ,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 ,K12是一个籽粒产量高、配合力高、综合抗病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自交系。目前国内育种单位利用该自交系已育成 10多个通过省审定推广的优良杂交种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11份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成30个组合,分析了株高、穗住高、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产量等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从而筛选出3个优良自交系和4个强优势组合;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大部分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比特殊配合力较大的遗传分量,为此在选配组合时应注重选择一般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做亲本。  相似文献   

3.
K12是以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和西南亚热带种质为基础材料,创造性运用“品系内群体轮回选择与自交系谱法选择”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它具有配合力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特点,因而被全国各地广泛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用K12组配选育并经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就有10多个,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67万hm2,为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用常规选育方法选出WN11自交系,经配合力测定和性状鉴定表明,WN11是一个配合力高、籽粒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好、抗旱性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现已用作杂交亲本,组配出了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来自同一个选系基础材料的5个高配合力和3个低配合力的S3世代系及其30个S5后代自交系为被测系,3个常规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自交系配合力的遗传、配合力的相关选择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交S3世代不仅性状发生分离,而且各性状的配合力也发生分离。S3世代系配合力的高低与能否从中选出高配合力自交系关系密切,从高配合力S3系中选出高配合力自交系的概率远高于低配合力S3系,但不能保证从高配合力S3系中选出的自交系都具有高配合力的特性。自交系自身性状值与其配合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以S3系自身性状表现为依据的选择还不能替代配合力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籽粒灌浆和脱水速率高的品种,选用9份K10改良自交系,按格列芬双列杂交方法Ⅳ设计,对自交系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穗轴脱水速率及苞叶脱水速率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9份自交系的配合力自交系间有较大差异。自交系4、自交系3籽粒灌浆速率、脱水速率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自交系8籽粒灌浆速率一般配合力较高,脱水速率一般配合力居中;自交系9籽粒灌浆速率一般配合力较低,脱水速率一般配合力较高;自交系2、1、7籽粒灌浆、脱水速率一般配合力均较低。用来改良K10的9份材料中,国外杂交种和欧洲群体改良灌浆脱水性状的效果较好,丹598、丹340、瑞德群体、郑58不理想。  相似文献   

7.
K12自交系繁育与提纯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12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玉米研究所(原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温振民研究员在1983-1984年用黄早四X潍春作为基础材料,经过多年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中熟、多抗、高配合力、高产的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兼有黄早四叶片挺直,较早熟,灌浆快,一般配合力高和潍春果穗长,苗期生长势强,特殊配合力高的特点。已被国内多家育种单位直接或间接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14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4个玉米自交系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48个组合,对其籽粒产量等8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1组亲本中3358A、郑58两个玉米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高,P2组亲本中798-4的一般配合力高,其次为798-3。在育种上利用这些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玉米自交系作为杂交亲本,可以组配出强优势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9.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以7个玉米自交系为母本、5个自交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组配35个杂交组合,田间和室内测定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出苗势、发芽率等指标,进行配合力效应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种子活力相关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以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同一自交系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低的自交系也有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出现.室内标准发芽试验分析中,一般配合力居前3位的自交系为K1516、SD9311、990;种子活力田间性状指标中,一般配合力居前3位的自交系为K1516、SD9311与990,二者结果一致.在特殊配合力分析中,田间测定活力指数以K1516/986特殊配合力最高,以万9086/24858-2最低.说明室内标准发芽试验活力指数的狭义遗传率较高,可在早代选择,而发芽势与发芽率的狭义遗传率较低,不宜在早代选择.种子活力田间测定各指标狭义遗传率较低,均不宜在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三高”自交系48—2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应用我室倡导的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选育玉米自交系48—2的具体方法步骤。同时对48—2的配合力、自身产量潜力、抗病性以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48—2是一个在配合力高、自身产量高、高抗病力的结合上有突破性的“三高”自交系,已配出川农单交9号、川农单交10号、90074三个优良杂交种,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以从综抗集团选育出的综抗3—22为抗源亲本,对玉米自交系骨马4404进行改良选育出玉米自交系嫩系50。嫩系50在产量、品质和抗性等重要性状方面均有显著改善,组配的杂交组合在综合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介绍了玉米自交系嫩系50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合力分析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玉米自交系石140-3的选育及其育成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自交系石140-3是以白早四×Mo17为基础材料,通过和白早四回交一次,经南北异地连续自交选育而成。该自交系具有品质优良、抗旱、抗病、配合力高等优点,用石140-3为亲本和瑞德群组配,已育成了石玉6号、石玉7号、石玉8号等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用来自美国、德国、前南斯拉夫、加拿大和中国的玉米种质,研究耐低温萌发能力,筛选耐低温萌发能力强的种质,为耐低温种质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和技术支撑。【方法】 以74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运用田间直接鉴定法和室内鉴定法,调查测定标准发芽率(SGR)、冷浸发芽率(CIGR)、田间常温出苗势(NFEP)、田间常温出苗率(NFER)、田间低温出苗势(LFEP)、田间低温出苗率(LFER)、田间常温发芽指数(NFGI)、田间常温活力指数(NFVI)、田间低温发芽指数(LFGI)和田间低温活力指数(LFVI)等10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对玉米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并综合评价。【结果】 参试玉米自交系耐低温萌发能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鉴定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0.10%~145.47%,累计贡献率为73.554%,回归建立了玉米自交系种子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耐低温=0.162+0.250XNFGI+0.246XLFGI,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基于耐低温萌发能力综合评价值,将74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自交系1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强的自交系12份,耐低温萌发能力中等的自交系45份,耐低温萌发能力较弱的自交系13份,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的自交系3份。【结论】 筛选出的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弱自交系Shen137、D3M、JSH2402和耐低温萌发能力极强的自交系Xinzi3113,将应用于耐低温QTL定位,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常温田间发芽指数和低温田间发芽指数可作为评价自交系耐低温能力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良和创新糯玉米种质资源,优化育种基础群体,选育优良自交系,为高产优质单交种的育成提供保证。[方法]介绍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主要特征特性及其应用,探讨其应用推广价值。[结果]通过直接从糯质基础群体选系,使产量和优良糯性品质等性状在更高水平上结合,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分离小群体"选系的育种方法,聚合了多品种优良基因,成功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高的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及其"通系5类群",这种育种方法是对轮回选择改良群体概念的拓展和补充。[结论]以通系5及其衍生系为亲本,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糯玉米新品种,这些糯玉米系列杂交种在生产上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杂交设计)组配了44个杂交组合,对4个非-Reid(非瑞德)群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加产量配合力高的组合有‘LX9801×9858’、‘LX9801×8112’、‘LX9801×9058’、‘LX9801×9537’、‘昌7-2×沈137’、‘昌7-2×5276’、‘昌7-2×9537’、‘7117×5003’、‘7117×9858’、‘7117×郑58’、‘7117×9558’、‘K12×沈137’、‘K12×478’、‘K12×8112’、‘K12×K22’;增加百粒质量配合力高的组合有‘LX9801×K22’、‘LX9801×9537’、‘昌7-2×K22’、‘昌7-2×5276’、‘7117×郑58’、‘7117×9558’、‘K12×沈137’、‘K12×478’、‘K12×9058’、‘K12×8112’、‘K12×5003’;降低株高配合力高的组合有‘7117×5276’、‘昌7-2×9558’、‘7117×9537’、‘7117×K22’、‘7117×478’、‘昌7-2×郑58’;降低穗位高配合力高的组合有‘昌7-2×郑58’、‘7117×K22’、‘7117×9537’、‘昌7-2×5003’、‘7117×8112’、‘昌7-2×9058’;在4个非-Reid父本系中,产量配合力由高到低依次为‘LX9801’>‘昌7-2’>‘K12’=‘7117’;‘7117’一般配合力低于‘昌7-2’,可使F1代行粒数增加,并有降低株高和穗位的致矮遗传效应;对受加性基因控制的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株高、百粒质量等性状,宜进行早代选择;穗位、叶面积系数和小区产量等性状受非加性基因作用相对较大,宜进行晚代选择;应扩大供体遗传范围对‘昌7-2’受体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自交系87-1和郑22,杂交种87-1×郑22、郑22×87-1、郑58×HiⅡA和昌7-2×HiⅡA的幼胚为外植体,对幼胚的出愈率、愈伤组织的形态差异以及愈伤组织的繁殖继代能力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昌7-2×HiⅡA产生的愈伤组织是较好的转化受体材料.以农杆菌LBA4404为媒介,将携带有抗蚜虫基因EβF的表达载体pNCX和pBJ40分别转入受体愈伤组织,根据筛选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状态、筛选后所得抗性愈伤组织的块数和最终的抗性苗数,认为以pNCX为载体的基因转化效果明显好于pBJ40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