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桑通报》2009,40(1):65-65
2008年江苏省蚕茧市场低迷、茧价下跌、效益下降、生产规模萎缩,全省去年养蚕264万张,同比减少18%,全年产茧9.7万t,同比减产7%,蚕茧平均收购价940元/50kg,同比下降6%,蚕农茧款收入18亿元,减少13%,蚕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创新生产技术 稳定海盐蚕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茧丝绸市场价格波动激烈,变化大。其中2006年嘉兴市中秋茧茧价每100kg为3500余元,到2007年中秋下跌到1500余元。2008年中秋每100kg茧则只有1000元左右。茧价的大幅下降,使蚕农生产积极性下降,桑园弃管荒芜增加,蚕种饲养量减少。尤其在2008年中秋全市同比去年减少中秋蚕种20%以上,导致了蚕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面对复杂的蚕桑生产环境,海盐县在抓好正面宣传的基础上,重视蚕桑生产技术创新,挖掘现有桑园增产增收潜力,努力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尽量减少生产的波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生产的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3.
嘉兴市过去秋季只养一期蚕,为了提高效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推行早、中、晚三秋布局.早秋饲养量全市曾达到30余万张,占全年发种量的六分之一以上.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养蚕布局受到挑战,早秋蚕的矛盾逐渐凸现出来.早秋期间气温高,桑树病虫害多,叶质差,造成茧质差,丝绸部门对早秋茧逐渐失去兴趣,压级压价严重,从近10年的蚕茧收购价格看,早秋茧价仅1年高于中秋茧价,有8年的茧价与中秋茧价相比,减幅在10%以上,其中2002年和2003年的减幅分别达到34.77%和44.36%,而蚕农饲养早秋蚕中毒增多,风险也大,产量较低,效益更差.一年三期秋蚕,头尾相连,蚕病难防,蚕农辛苦,效率不高.通过对江苏省的考察取经,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于1992年开始提出调整秋蚕布局,实行三秋改二秋,不养早秋.  相似文献   

4.
<正> 1989年我县大面积的丝茧育遭受了微粒子病的重大裘击,春、秋两个生产季节中,全县有23个乡11302张蚕爆发了微粒子病,减收蚕茧5500担,蚕农经济损失近300万元,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我场蚕种生产也面临微粒子病的严重危机。1986年到1989年4年  相似文献   

5.
受茧丝市场行情低迷影响 ,鲜茧收购价格持续下滑 ,严重挫伤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加之气候异常 ,重庆夏秋蚕生产不尽人意。全市夏季蚕种发放 2 9.1万张 ,较上年同期减少 1万张 ,减 3.3% ;生产鲜茧约 6 40 0万吨 ,较上年同期减少 1 587万吨 ,减少 2 0 % ;夏茧收购综合均价每公斤 8.1元左右 ,较上年同期单价低 2 .2元 ,下降 2 1 .4 %。面对严峻形势 ,尽管 7月底召开了全市秋蚕生产工作会 ,秋蚕发种仍呈下降趋势 ,正秋蚕全市发放蚕种 2 9.1万张 ,较上年同期减发 2万张 ,减少 6 .6 % ,预计生产蚕茧 7850万吨 ,同比减少 1 6 9万吨 ,减少 2 .1 % ,…  相似文献   

6.
1995年,是我市解放以来蚕桑生产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丝绸市场十分疲软,丝绸行业处境艰难,蚕茧大量积压,茧价大幅度下跌,加上遭受了春、秋两次严重的干旱袭击,蚕桑生产效益明显下降,蚕农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蚕桑生产遇到的困难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1995年全市生产蚕种81万张,同比减少19.8%,发种1118902张,同比减少3.1%,产茧21813290公斤,同比减少11%.蚕桑生产虽然面临极大的困难,但经过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蚕农的艰苦努力,仍取得了明显成绩.1995年桑树基础建设进展较大:全市共组织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殖技术》2008,(20):29-29
今年的蚕桑生产是从去年茧价下跌并一路猛跌的形势下进行的。进入9月份,丝绸产品外贸出口形势直转而下,全国各蚕桑主要产区的秋茧收购价格较去年都出现下滑。9月下旬,浙江杭嘉湖地区秋茧的价格每千克只有10元左右,周边一些地区秋茧每千克收购价格最高也只有14元。分析原因如下:一是长期的价格低迷将造成产业凋零,蚕农培桑养蚕积极性受打击,由于茧价超低,使得晚秋倒种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通盐地区秋茧产量不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光银  张明 《江苏蚕业》2010,32(1):20-22
江苏省南通、盐城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总量占全省的80%,蚕茧单产、茧质和技术服务都居全国领先水平。然而,近几年来,通、盐地区与全国其它蚕茧主产区相比优势有所缩小,与过去相比,两秋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根据笔者调查,部分蚕农中秋蚕张单产只有20kg左右,晚秋蚕张单产只有15kg左右,少数蚕农甚至绝收,而且上茧率不高,死茏茧偏多,干壳量偏低,个别蚕农贴本养蚕。为有效提高蚕农经济收入,保护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现就通、盐地区秋蚕产量不稳的原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论中秋蚕大面积中毒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秋蚕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发生频繁,对蚕桑生产特别蚕农养蚕积极性影响很大。 2005年中秋蚕在桐乡、海宁等地发生了大面积农药中毒事件,估计损失蚕种2万多张,蚕农茧款减收约 1200万元以上。为此,有必要对中秋蚕生产大面积农药中毒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预防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业》2018,(4):53-54
正传统栽培桑树,仅采摘桑叶养蚕,经济价值低,每亩最多饲养春、夏、秋、晚秋四季蚕,饲养量4张,按茧价35元/kg、养蚕单产按35kg计算,亩桑养蚕收入也仅5000元左右,不利于调动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现在开展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在城市近郊或交通便利的地方推广的果叶兼用桑树栽培,栽桑采叶养蚕又产桑果,增加了亩桑综合效益,到桑果盛产期,每亩产桑果约200kg、按市场价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随着丝茧价格的持续攀升,南通地区基本都维持在18元/kg以上,2005年秋南通地区丝茧价格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24元/kg,在高丝茧价格下,而且南通地区有饲养续春蚕的习惯,饲养两季春丝蚕的效益相当可观。相对而言饲养一季种蚕的比较效益并不明显,因此蚕农饲养种蚕的积极性低下。为适应当地农村养蚕结构的调整,调动蚕农饲  相似文献   

12.
蚕桑生产是泰兴市农村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是蚕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近三年泰兴市中秋蚕连续低产,平均张产20~28公斤,相当一部分蚕农中秋茧产量极低甚至颗粒无收.2006年虽然中秋蚕近400张蚕种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由于采取多种减灾措施,并补发二秋蚕种810张,结果增收近80万元,做到了灾害之年效益不减.  相似文献   

13.
一般年份两秋蚕发种量是春蚕的1·6倍,蚕茧产量是春蚕1·4倍,因此,稳定秋蚕生产,提高秋蚕茧质量,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1秋蚕茧质下降的原因1·1养蚕布局是影响秋蚕生产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县农村秋蚕主要以晚秋为主,中秋为辅,中秋出库时间是8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的0·3倍。晚秋蚕出库时间在9月10日左右,饲养量是春蚕1·2倍。这种布局存在着蚕期间隔时间短、大小蚕套养、无法彻底消毒、小蚕共育无适熟叶,桑园治虫难度大等问题,也是导致秋蚕产量不高茧质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1·2饲养管理粗放引发蚕病而影响茧质。秋蚕农村…  相似文献   

14.
1 优质茧生产基地概况。2004年秋,南通市新丝路蚕业有限公司在如皋市部分镇发展、培育、建立了优质蚕茧生产基地,涉及4个镇的20个村。中秋蚕饲养苏豪、协2品种1.3余万张,共收购基地鲜茧50.25万kg,平均收购张产达40kg,出售基地点的蚕农占饲养总户的92%以上,实际生产平均张产达45kg。其中雪岸镇潘庄基地涉及5个村、1211户,1653亩(1亩≈667m^2,下同)桑田,2004年中秋发种2820张,售到基地点的1125户,占基地养蚕户的92.9%,共收购基地鲜茧11.04万kg,兑付金额214.28万元,统茧每kg均价为19.41元,按饲养量平均张产达39.15kg,张产值759.88元,而普通茧每kg均价为18.21元,与之相比,苏豪和协,品种比面上普通品种在张产相仿的情况下,张产值提高46.98元,加上公司售干茧后的二次补价(张种18元),计张产值提高64.98元。据调查,基地生产茧水平,张单产一般比普通茧提高4~5kg,实际张产值要提高1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蚕桑生产收入曾经是该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养蚕比较效益下降,养蚕规模显著萎缩,到2014年全县有桑园面积2 500hm~2,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饲育蚕种仅3万盒(其中春蚕2万盒;中秋0.1万盒;晚秋0.9万盒),秋蚕的饲养量更少,只有春蚕的一半。当前影响泾县蚕农养晚秋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前几年蚕桑生产形势好,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蚕茧不断增加,一九九二年下半年生丝出口出现一段时间的滞销,使价格下跌,蚕茧也同时出现一些不景气现象,给我省丝绸业带来影响,尤其是1992年的茧价下调到440元/50公斤(有些县低于440元/50公斤)收购蚕农的蚕茧,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并带来了以下几种现象:(1)各桑园管理放松了,有些甚至失管丢荒;(2)有部份蚕农误以为蚕茧多了,不值钱,把桑头挖掉改种其它作物;(3)由于蚕茧价连续下调后蚕户不想再种桑养蚕,劳动力转移出外做工;(4)部份蚕农持观望态度,推迟管桑、养蚕,影响了1993年上半年的蚕种发放量,实际也影响了全年的蚕种发放量。有部份蚕户头造养了蚕,由于蚕茧售价低,不想再养蚕,把桑留着不养蚕,这种现象到1993年7—8月,有不少县仍有  相似文献   

17.
高邮市周巷镇连续3年迟中秋蚕同时发生了上蔟后大批不结茧现象。2003~2005分别于年9月513.9月8日和9月12日全镇秋蚕共发种3100张,其中,有1600张上蔟后不能正常吐丝结茧而绝收,极大地挫伤了当地蚕农养蚕的积极性。笔者会同该镇蚕技人员多次到养蚕区走访调查进行分析,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我市1994年中秋蚕共发蚕种4.65万张,张产茧16.2kg,按正常年景张产茧27.5kg计算,因蚕病损失蚕茧52.5450万kg,按正常茧价每kg14元计算,计损失茧款735.5万元。 这次中秋蚕的蚕病来势猛,发病面广,是一种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蚕病,损失惨重,为新沂市近年来所罕见。如重病区的邵店、唐店等12个乡(镇),饲养中秋蚕2.85万张,绝收数占30~40%;瓦窑乡大新村500多张蚕种损失70%;港头镇大营村500多张蚕种损失80%。蚕病较轻的炮车、草桥等7个乡(镇)1.35万张蚕种也有15%绝收。蚕农纷纷状告各乡蚕桑站,说是蚕种质量不好,要求赔偿损失。为此,市茧丝绸公司的领导和蚕桑科技人员逐乡进行了调查采访,采集蚕病样本进行镜检,结果表明,所发蚕病均为中肠型病毒和黑胸败血病并发症,未发现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9.
养殖致富     
精打细算养蚕创收 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于沟村有位养蚕高手,历经蚕茧市场的20多年风雨,他始终不改养蚕老本行。 他科学养蚕,除了使用塑料大棚、稀放、方格簇上山、室外预挂等方法外,要求最严的是蚕室、蚕具消毒。他种植的40亩胡桑一年要养3茬蚕,亩产达115公斤。他饲养了40张春蚕每张平均产量高达51公斤,总收入3万元。对蚕茧市场他颇有见地。认为,现在许多蚕农茧价高时就兴冲冲地栽桑,茧价低时就毫不留情地砍桑。通过精打细算他总结出,无论茧价如何下跌,哪怕是跌到县茧丝绸公司最低保护价12元/公斤,还是比种粮、棉效益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由于罕见的冰雪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茧丝产业遭受了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面对蚕业增效、蚕农增收、产业发展十分困难的严峻形势,凉山州始终把稳定产业基础、增加蚕农收入放在首位,坚定蚕业发展信心不动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不松懈,克服了冰冻暴雪、持续低温等灾害性气候和茧丝市场疲软、茧价低迷等诸多困难,取得了蚕茧增产、蚕农增收、基础稳定、产业发展的好成绩。2008年,全州养蚕44万张,产茧371138担,比2007年净增26108担,增长7.5%。蚕农售茧收入3.13亿元,比2007年增加2500万元,增长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