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树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弱。我国植茶地域广,南起北纬约18°附近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左右的山东荣成。长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茶树经常受低温寒害的威胁,尤其苏北、皖北、山东等地,有些年份茶树的寒害十分严重。本文就与茶树寒害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叙述。  相似文献   

2.
秋冬季茶树抗寒性对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试验以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秋冬季各品种在低温寒害下的光合,呼吸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秋冬季光合,呼吸强弱及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茶树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寒害、旱害、病虫害是茶树高产优质的重要限制因子,选育、种植高抗品种有利于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从茶树抗逆性机理、新品种选育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目前茶树抗寒、抗旱、抗病、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茶树抗逆性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福建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垂直分布近海面至海拔2158米,立体茶叶气候特征极其明显。本文在已有研究福建山地宜茶气候带上限海拔高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述高海拔山地的主要气候生态特征及其对茶树、对茶叶生产所产生的相应气候生态效应。并依茶树生物学特性,探讨开发高海拔山地持续性茶业的若干关键措施。一、福建高海拔山地范畴本文指的高海拔山地是:海拔高度400m以上,至适宜种茶的上限海拔高度以下、坡度在25度(显陵不超过30度)以下的广大山地。作者曾根据福建山地气候生态特征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把…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中旬,在炎陵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发现绿叶镶银边茶树芽变枝。在居家庭院内进行盆插、少量露地扦插,嫁接换种等无性繁殖,育成茶树芽变特异种质——炎陵银边茶。经多代试种观察,表现遗传性状稳定,具极佳观赏性和品饮性。对寒害和螨害有较好的抗性,但对高温干旱和炭疽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茶树行列式修剪的农业技术期限紧迫,这取决于茶树特性和气候因素;它向修剪机提出的要求主要是,在作业质量好的情况下效率高。同时,要特别注意创制具有优良技术经济指标的机械。目前,为茶树行列式修剪而成批生产БШП—1А型茶树修剪机。全苏山地农业机  相似文献   

7.
关于茶树抗寒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由于长期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喜温喜湿的生物学特性,因而,抗御低温的能力很弱。随着引种、驯化工作的进行,茶树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它本身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抗寒性也相应地增强了。但是从我国的广大茶区的自然灾害情况来看,中北部茶区每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和冻害。因此,茶树抗寒力问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一九七六年末至一九七七年春,全国普遍地发生了茶树的干寒害。这样广阔范围的寒害,是最近继一九六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后的第三次;这样严寒低温年的发生频率的概况如表1所示,差不多是4~5  相似文献   

9.
光照、气温、雨量、空气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对茶树的生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从福建山地的气候生态特征入手,以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对福建山地的适宜种茶气候带进行划分,以利科学用地,克服盲目开山种茶,避免逆境因子对茶树的影响,提高茶园的生产力和茶叶品质。 1 福建山地茶叶气候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丘陵山地茶树生态气候优势层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丘陵山地的茶叶产量占全省茶叶产量的大半,茶叶质量好。但是,浙江丘陵山地不同层域的茶叶产量、自然品质和经济效益差异颇大。调查表明,这与山体茶树生态气候的相对优势层域的分布状况关系颇为密切。资源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探讨浙江丘陵山地各山体茶树生态气候的相对优  相似文献   

11.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茶树秋季整枝的有关问题。首先谈谈秋季整枝和春季整枝的差异。秋季整枝和春季整枝比较:秋整枝萌芽早,采摘期可提早3~4日,而且所发的芽较多,但每一芽较轻;秋整枝对寒害的抵坑力弱,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茶园面积1590万亩,年产量40余万吨,其中95%集中在东经102度以东,北纬32度以南的亚热带丘陵山地,成了我国茶树主要经济栽培区。在《中国茶树气候区划》中,已从光、热、水的气候生态特性,作出茶树适生条件的气候区划。本文拟用天气气候规律,探讨我国茶树主要经济栽培区形成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江南各省山地红黄壤的土壤化学性质基本上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因此这个地区早就成为我国发展茶叶生产的重要基地。但是某些地区的红黄壤由于石灰岩(以及石灰性反应的岩石,下同)的影响,不同程度地使土壤化学性质不利于茶树生长,使这些地方的茶树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在我省  相似文献   

15.
福建高海拔山地气候及其开发持续茶业的战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山地面积广阔,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山地垂直分布近海至2158m。本文了福建高海拔山地的主要气候生态特征及对茶树和茶业生产相应的生态效应,并探讨 开发持续茶业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缓坡山丘地新建茶园茶行种植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丘陵地茶园在全国茶区占有很大的面积,过去茶树种植行一直采用水平等高线种植,实际生产中出现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1.通风透光不畅大山区,多因地形形成空气上下流流动。水平等高种植阻碍了冷暖气流的上下流动,不利于茶树防冻,  相似文献   

17.
谢庆梓 《中国茶叶》1996,18(3):12-14
福建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份之一,茶树遍及全省各地,1994年有茶园13.33万公顷,产茶7.81万吨,产值5.623亿元。福建山地面积大,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7%,素有“八山一水一份田”之称。 福建省的高海拔山地,是指海拔高度400m以上,至适宜种茶的上限海拔高度以下(闽西南海拔1200m以下,闽西北、闽东北海拔900m以下)、坡度25°以下(最陡不超过30°)的广大山地。这一地带种茶的主要矛盾是:热量因素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产量,而光照和空气湿度又有利于优质茶(尤其绿茶类)自然品质的形成和改善,同时,低温对茶树的寒冻害,自然降雨的时空特征给茶园所带来的水土流失,解决这些矛盾乃是发展这一地区茶叶的关键。 一、高海拔山地的气候特征 1.光照弱、漫射光比例大  相似文献   

18.
我省橡胶树寒害的表现,有平流寒害和辐射寒害两种类型.平流寒害是平流降温引起的,辐射寒害是辐射霜冻引起的.为了克服橡胶树的辐射寒害,我们学习了兄弟省区人工造雾防霜的经验,于1976/77年冬季和1977/78年冬季,在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支持和协作下,开展了人工造雾防霜试验.  相似文献   

19.
冬季光照与橡胶平流寒害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的寒害类型可分为平流寒害、辐射寒害、平流辐射混合型寒害等三种.本文分析冬季光照在橡胶树平流寒害中的作用.橡胶树的平流寒害,过去用积寒多少,风速大小来衡量平流强度与橡胶树寒害轻重,在生产上起到一定作用.但通过多年来橡胶寒害的调查,发现单凭积寒和风速两个因子,作为橡胶平流寒害指标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强平流的1976/77年冬龙州与合浦两地及弱平流的1979/80年冬龙州橡胶所与合浦三合口农场气象因子比较来看(见附表),76/77年冬龙州有害积寒107.2℃,最强一次积寒74.8℃,平流风速1.2米/秒,比合浦全冬积寒少  相似文献   

20.
我省200余万亩茶园中,除少数分布在紫色土、潮土、山地黄壤外,大多数生长在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上。红壤由于成土因素的特点加上茶园长期施用生理酸性肥料,使土壤变为酸性或强酸性,pH降至5甚至达到4,因此土壤锰的活性增加。据报道茶树成熟叶片锰含量达到0.7%时,就会产生“叶肉网斑病”,这是茶树锰毒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