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产量与群体光合特性密切相关.从群体光能的利用、光合速率、CO2、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光合势,以及比叶重、含氮量、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含量、气孔阻力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等方面,叙述了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下大豆单株和群体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垦农4号为材料,测定了R5期大豆不同群体单株和冠层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探讨了不同密度下大豆单株和群体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群体不同节位的光合速率低密度群体明显高于高密度群体;群体冠层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从冠层顶部至底部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低密度群体上下冠层差异较小,高密度群体上下冠层差异较大,冠层中上部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与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傅金民 《大豆科学》1994,13(1):16-21
本文研究了夏大豆的群体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夏大豆群体内光强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群体光合随光减弱而明显下降。开花结荚期一天中,13时群体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大的光合速率在上午上升得快,峰值持续的时间长,对早,晚的弱光利用率较高。音以前和19时以后,各群体的光合速率均为负值。分枝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主要决定于种植密度。开花结荚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种植密度呈抛物线关系,与百粒重,生物产量和籽粒产  相似文献   

4.
高产油葵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疆沿天山一带高产油癸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葵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6:00左右。油葵群体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 ̄13:00,光合持续时间为13h左右,略低于同期单叶光合持续时间。不同时层群体的我率及光合速率均以中上层叶片较大,占群体总光合量的82%。各生育期中,群体光合的最高值出现在盛花期,同时植株干物质积累也最大。灌浆期光合  相似文献   

5.
两系籼型杂交水稻齐穗后光合作用和衰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籼型两系与三系杂交水稻群体光合作用和衰老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齐穗后剑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群体光合速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在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系和三系中各有指标值高低的组合;群体光合作用和衰老特性的差别主要在组合间,而不在两系和三系两种类型之间,两系杂交稻未有明显的优势。籼型两系杂交水稻的配组中应选配齐穗后叶片衰老慢、群体光合速率高的组合,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6.
紧凑型玉米的高产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明泉 《玉米科学》1996,4(3):041-044
综合分析表明,紧凑型玉米的高产潜力主要来源于它的四个特性:耐密性,较高的群体光合特性;良好的根系发育特性,较高的经济系数。初步探讨了紧凑型玉米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豆高产群体的生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量研究表明,大豆产量与群体生理生态特征密切相关。从群体叶片分布、光温变化、光合特性、产量分布以及理想株型等5个方面阐述大豆高产群体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以6套甘蓝型油菜同质(陕2A不育细胞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分析比较了不同生育时期各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面积、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苗期和花期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在叶片的主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等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光合面积、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等方面不育系高于保持系;(2)在角果期,保持系在光合面积(角果皮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不育系,但在叶温、气孔限制值(LS)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等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3)同质异核的不育系之间在光合气体参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光合物质净合成量、群体光合速率等几个指标之间都有明显差异。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之间主要光合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保持系的基因型对不育系的性状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Li-6200光合测定仪对高产冬小麦两种不同分蘖成穗类型的6个品种群体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类型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内群体光合速率变化呈单峰型曲线,至挑旗期达最大值。小麦生长前、中期群体大小是决定光合能力的关键因素,开花期以后群体大小的影响逐渐变小。灌浆后期落黄好的品种群体光合速率高,反之则较低。小麦群体光合速率与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呈正相关[R=0.8282*、R=0.9487**和R=0.9464**(135万苗/hm2)、R=0.7883*(270万苗/hm2)]。证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和延长灌浆期绿叶寿命,有利于提高后期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兴化、姜堰杂交粳稻常优1号、甬优8号"百亩攻关方"与"千亩示范方"为对象,对不同产量水平田块的产量及其构成、群体物质生产与运转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较之高产,超高产群体单位面积总颖花量显著增加,同时保持正常的良好结实性状;群体生育中期的高效光合生长量显著提高;抽穗后群体光合生产力亦显著增强,光合物质的输出与运转更为协调。为实现上述目标,应根据生态区、栽培方式、品种特性等制定相应的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以郑单1002为材料,设置灌浆中后期(灌浆36 d)不同穗部及穗下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研究去叶后对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冠层结构、产量以及子粒含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穗部叶及穗部以下叶保留3~4片叶,产量不降低;去叶较多情况下表现为减产;不保留穗位叶较对照减产了12.36%,子粒千粒重下降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去叶后直接导致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无截取散射略微增加;保留3~4片叶处理,叶片光合性能表现出一定补偿效应,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处理,羧化效率略有升高;去叶处理降低灌浆后期子粒含水率,不保留穗位叶片处理较对照处理相比,在灌浆44、52、60 d,子粒含水率分别下降了8.14、8.75、17.8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试验材料,设置3、5、7、9 cm 4个播深处理和4个播种深度混播的播深不一致处理(U),研究播种深度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深不一致显著降低株高、穗位高、果穗长度等性状整齐度,影响群体冠层结构,ZD958和XY335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2.6%、3.2%和0.9%、3.9%。播种过深,整个生育期内的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叶面积指数较低,穗位高及底层透光率增加;SPAD值及比叶重较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ZD958和XY335播深9 cm的产量较3、5 cm播深分别下降5.9%、6.4%和6.1%、8.8%。播深7和9 cm,夏玉米群体密度降低,冠层透光率增加,但其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比叶重降低,净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积累下降,最终降低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群体的光合及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群体的光合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间作使马铃薯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下降,从而导致单株生产力率下降。而间作改变了玉米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中下部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促进玉米单株生产力的提高。但马铃薯各品种受到的影响差异较大,有些品种如云薯301较耐间作,产量下降不甚明显,而另一些品种如合作88则不耐间作。可以把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下降幅度作为品种耐阴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2018~2019年以陕科9号和大丰30为材料,设置4个密度4.5万、6.0万、7.5万和9.0万株/hm2进行田间试验,分析玉米冠层结构、光合性能以及产量构成指标,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群体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确定陕北灌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子粒产量随密度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密度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4.1 t/hm2和13.2 t/hm2。随种植密度增大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减少。随着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能够调节穗上中部叶倾角、株型变紧凑,穗位层接收到更多的光能,增加了群体光合速率,积累更多光合同化物,高密度条件下陕科9号协调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优于大丰30。适当增加密度配合耐密品种是陕北灌区春玉米增产的重要途径,密度7.5万株/hm2是该区玉米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5.
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搞清玉米光合性能与产量的关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叶面积、日照时数、叶片光合速率、光合量、呼吸量和收获指数与单株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拔节期单株干重分别与当时的单株叶面积、累积日照时数、地上部呼吸量是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叶片光合速率相关性最差;收获指数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性最好,吐丝期穗下叶光合量对单株籽粒产量的贡献最大。苗期的栽培措施应有利于扩大叶面积,育种实践中应注重收获指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达龙珠 《玉米科学》2011,19(5):91-9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玉米HE-2在灌浆后期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各荧光参数等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子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时,高油玉米产量较高,最高为6 679.80kg/hm2。  相似文献   

17.
《Field Crops Research》1988,19(2):135-149
Several traits which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determining the expression of productivity and protein content in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were genetically studied. Their heritability was assessed and both their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ions with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involved the F3 and F4 progenies of an intervarietal cross between Antares, a productive winter barley and Hiproly, a high-protein and lysine variety.Gene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yield and/or protein content on the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leaf canopy (distance between the spike and each of the three upper leaves),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area duration of these leaves and the translocation of the assimilates towards the grains, were significant.Indirect selection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grain yield selection only for one trait, harvest index,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grain yield and more heritable than it.It is suggested that yield and protein content may be improved by indirect selection for the following trait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pike and the penultimate leaf; the photosynthetic assimilation rate of this leaf; and the grain mean weight.  相似文献   

18.
种植密度对熟期不同夏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3个种植密度(67 500、82 500、97 500株/hm2)对早熟品种登海618和中晚熟品种登海605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单叶净光合速率下降,而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及冠层光合能力均增强,保证了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使玉米总产量提高。两个品种均在97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且在早收获10 d的情况下登海618产量高于登海605,分别为13 840 kg/hm2和13 080 kg/hm2。随密度增大,登海605倒伏率显著提高,使其产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量潜力玉米品种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紧凑型高产潜力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和普通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2、农大518为试验材料,对其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同化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在全生育时期内的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高产潜力玉米品种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均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群体光合生产率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不同,生育前期豫玉22和农大518的净同化率高于先玉335和郑单958,出苗90d后呈现相反趋势;产量与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各群体生理参数并非全部呈现显著差异。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综合作用结果,最佳产量水平群体不是某项生理指标的突出表现,而是决定于各项生理指标的适度。  相似文献   

20.
喷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全生育期喷灌7次、5次和3次处理,研究不同喷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叶面积、光合势、光合强度、子粒增长量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玉米适宜的喷灌指标、喷灌时期及次数,确定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喷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