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油松树脂道上皮细胞具有大量质体,质体外被内质网鞘,内质网鞘与核膜和胞质内质网相连接。各个细胞器中均有嗜锇物质。同时,在其质膜边缘,质膜与细胞壁之间,疏松细胞壁以及腔道中,也有嗜锇物质。另外,上皮细胞壁上具有纤丝排列疏松形成的通道,上皮细胞壁之间具有大量胞间连丝。  相似文献   

2.
班克松是我国北方引种的常绿速生树种之一。通过对班克松木材树脂道的微观结构特性观察分析,阐述了班克松不能进行常法采脂的原因是班克松木材树脂道的结构特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茎初生树脂道发生和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马尾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脂道分布在皮层和初生木质部中。皮质树脂道原始细胞起源于约距茎端生长点390μm处,原形成层两侧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其发育经过5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细胞壁中层膨胀阶段,胞间隙形成阶段,腔道扩大阶段和树脂道成熟阶段;初生木质部树脂道起源于原形成层细胞,发育过程与皮层树脂道相同。文中对茎初生结构中2类树脂道结构的差异及油松相比皮层树脂道原始细胞发生延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树脂道是松属植物的特异性结构,包括纵生树脂道,横生树脂道和创伤树脂道。松树自身可以合成很多萜类化合物,这些萜类物质大都存储在树脂道中。萜类化合物有着不同的功能特性,很多单萜是植物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均能诱导和激活基因表达来合成若干萜类物质,以抵抗草食动物、害虫和病原菌的伤害。这些挥发性物质的合成与树脂道形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茎树脂道发育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马尾松茎树脂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内淀粉粒和树脂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内所含的淀粉粒数量较少,体积较小,树脂滴的数量也少。在树脂道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所含淀粉粒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而树脂滴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在树脂道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所含的淀粉粒数量减少,体积也减少,而树脂滴的数量和体积均达到最大。淀粉粒和树脂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淀粉粒可能为树脂滴的合成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6.
水杉木材受伤树脂道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陕西杨陵栽培的水杉木材构造解剖时发现了水杉木材具有轴向受伤树脂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许多物种起源中心。据五针松组树脂道分析,认为华山松为五针松26个树种原始种,故五针权组起源中心。五针松组亲缘关系与地缘关系高度一致性,证明泛大陆时亚洲东侧与北美侧是联成一体,并非是其东西外侧。美国西部竞有8个同一树脂道类型五针松树种,表明其西海岸外曾有岛屿,是基因隔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树脂道分布与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秦岭冷杉和巴山冷杉树脂道的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冷杉树干皮层、枝条皮层、针叶及球果中均有树脂道分布,都能分泌树脂,以树干皮层和针叶中的树脂含量高,具有采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弄清雪松营养器官中树脂道的发生、发育过程及分布特点,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雪松营养器官中树脂道的发生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雪松针叶和茎初生树脂道的发生与发育过程基本相似,都属于裂生型,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胞间隙形成阶段、腔道扩大阶段和树脂道成熟阶段.雪松针叶中有2个边生的树脂道,一年生茎的树脂道分布在皮层,二年生茎的次生韧皮部中有6~10个树脂道,雪松根中未观察到树脂道结构.  相似文献   

10.
5种松树针叶解剖结构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松的分类地位迄今仍未明确,为了揭示巴山松与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巴山松、油松、马尾松、黄山松、云南松5种亲缘关系相近松树的14个居群200多个个体的20项针叶解剖结构特征进行筛选、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这5种松树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巴山松和油松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和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运用数量分析法对群体间特定解剖特征量进行分析仍可以将二者区分开来,因此研究结果更支持巴山松为独立分类单元。研究还发现,树脂道在松属植物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并摸索出一套适合松属植物解剖结构研究的数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V”字形下降式采脂法,割脂频率为1 d 1次。设置不同侧沟深度(伤及木质部2~3 mm和仅伤及韧皮部)和不同刺激剂(刺激剂D和刺激剂J)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不同侧沟深度对产脂量和树脂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同一侧沟深度处理下,刺激剂D和刺激剂J处理能显著增加产脂量,尤其是刺激剂J对仅伤及韧皮部的处理增脂效果最佳,增脂率达27%;添加刺激剂均能显著促进新生树脂道数量的增加,增长率在257%~398%;添加刺激剂处理能促进树脂道数量增加,但单个树脂道面积会减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流脂材解剖性质研究发现,雪压杉木林分树干大量流脂与形成层受压产生应激性反应及形成异常结构有关.杉木树干韧皮纤维分布密度自外向内逐渐增大,雪压后形成的韧皮部环绕形成层呈若干个同心圆,木质部射线在形成层处发生转折,导致输导组织产生瓶颈效应,刺激了非正常组织即韧皮部创伤树脂道的形成;木质部管胞内壁产生皱缩现象;轴向薄壁...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为用材林树种;高达30米,胸径1米。树皮灰褐色,鳞块状开裂。1年生枝淡黄褐色,无毛。叶2针一束,长4~8公分,较油松短而扭曲。树脂道6~11,边生。球果长卵型,长3~6公分。鳞盾斜方形,多角状肥厚隆起,向后反曲,鳞脐呈瘤状突起,具易脱落的刺。种子长卵形或倒卵圆形,连翅长1.1~1.5cm。花期5~6月,球果成熟期翌年9~10个月。  相似文献   

14.
15.
高汲水性树脂在农业上应用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6.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poxy resin,EP)和硫脲(Thiourea)为原料,制备出环硫树脂(Episulfide resin),再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出一系列环硫和环氧混合树脂(Episulfide&epoxy mixture resin),用于镜片树脂材料;同时利用红外光谱仪(IR)分析了环硫树脂的结构,用万能试验机测定了混合树脂的弯曲性能,用折射率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混合树脂的折射率和透光性.结果表明,当m(环硫树脂)∶m(环氧树脂)1∶5时力学性能又有所改善,随着  相似文献   

17.
为了回应佛道之学的挑战、复兴儒学 ,王安石在批判、否定佛道空无学说的同时 ,提出了其道本体论 ,并力图由天及人 ,从道本体出发对儒家的纲常名教作出论证。但是其本体论建构的特点是以人法天而非天人合一 ,存在着天人二本的缺陷。相对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本体论建构的目标而言 ,王安石的本体论建构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对鸡蛋清中溶菌酶的提取及纯化技术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纯度、活性、浓度均较高的溶菌酶。采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离心透析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提取的溶菌酶纯度较高,酶活力为7793U/mg。  相似文献   

19.
<正> 由于树脂上的活性极团是有限的,因此其使用寿命也是有限的。使用一定时间后,开始“饱和”即“老化”,失去与水中离子进行交换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处理。我们处理的树脂是使用过3年又放置长达13年的旧树脂,并且因保存不妥,进出口橡胶管老化、脱节使树脂干燥、萎缩变性。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对再生方法进行了改进,使8万欧单蒸馏水的老化树脂达到140万欧,水质纯度达到了细胞培养要求。现将再生过程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处理过程中所用的溶液和主要  相似文献   

20.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混合氨基酸是应用化学实验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综合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离子交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操作,对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学生分组试验对比研究了2种方法下再生的树脂分别重复利用3次的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方法预处理和再生重复利用的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比于传统方法,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