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回归系数法对 10个玉米杂交种 6个试点 1a结果进行产量稳定性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较大差异 ,其中豫玉 2 2 ,天禾 3号 ,93-1和掖单 19号高产稳产 ,是较理想的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干旱地区4个甜高粱常用品种(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研究其在2个氮素水平下(N0∶0 kg/hm2 N和N150∶150 kg/hm2 N)全生育期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用以了解品种和氮肥对甜高梁碳水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并评估这4个品种在新疆干旱地区生产乙醇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的产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全生育期半纤维素的含量较稳定.不同的甜高粱品种全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有显著差异,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产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品种间不同器官碳水化合物产量所占比重也不同,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分布在籽粒,而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茎.乙醇产量潜力分析表明,乙醇产量主要来源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的总理论乙醇产量(分别为10 148和9 982 L/hm2)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的总理论乙醇产量(分别为9 017和8 728 L/hm2).氮肥的施用并不能显著(P<0.001)增加甜高粱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产量,但能显著(P<0.001)增加全株纤维素、半纤维素理论乙醇产量.  相似文献   

3.
平凉市16个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丰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入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16个,以中单2号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量稳定性有较大差异。沈单10号(V1)高产稳产,是个较理想的杂交品种,可在本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4.
优良高油与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穗粒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2个高油玉米杂交种玉油1号、HE-1和2个普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在6种不同密度下6个穗粒性状间的相关以及对产量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类杂交种的表现趋势不完全一致: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穗长和行粒数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最大正值,其次为穗长和行粒数;普通玉米杂交种的百粒重和穗粗与穗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粗和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较大正值;百粒重对2类杂交种产量的直接作用均为最大负值。2类杂交种实现高产的途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两种施锌水平下,对12个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生物量、累积吸锌量、锌利用效率和锌响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之间、杂交种与锌肥处理互作之间的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累积吸锌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天塔1号、天塔2号、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9号、天塔212和津甜1号对锌响应度为正值,其余为负值;在玉米累积吸锌量方面,除津甜1号、天塔8号、天塔7号和天塔212的低锌水平低于高锌水平外,其余均高于高锌水平;不同杂交种中,天塔8号、天塔5号、天塔2号、天塔1号和津甜1号低锌水平组的玉米产量低于高锌水平,其余高于高锌水平;天塔2号和天塔7号的锌利用效率属于双低效型,天塔5号、天塔8号、天塔212、津紫鲜糯均属于双高效型,津糯1号属于低锌高效型。  相似文献   

6.
耐密型新选玉米杂交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对新选的14个玉米杂交种和郑单958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种1号、2号、5号、8号、9号、11号、14号和15号在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病性上均优于对照,方差分析呈极显著水平,可以申报山西省或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杂交种7号、10号和12号产量比对照极显著增加,但其他性状表现一般,建议继续进行试验;杂交种6号产量虽高于对照,但没有达到极显著水平,建议淘汰;杂交种4号和13号无论产量还是其他性状均不及对照,也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糯玉米杂交种‘申科糯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个不同的采收期下,糯玉米杂交种‘申科糯1号'产量和品质表现差异显著。随着采收期的推迟,产量逐渐增加,而品质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采收期为24 d,有效积温达到367.85℃时,产量和品质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折合产量为9 238 kg/hm~2,品质综合评分为87.4分。该结果将有助于生产者在上海地区确定糯玉米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浚单系列玉米杂交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berhat-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对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杂交种浚单98 3、浚单22、浚单26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8770.58 kg/hm2、9424.35kg/hm2、7961.3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42%、13.75%、13.5%,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生态适应性强.3个杂交种在环境指数4500-10500 kg/hm2时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杂交种生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甜高粱杂交种为试材,研究6个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杂交种的分蘖数、倒伏级别和生物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株高和茎粗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倒伏性和生物产量,在山东省生态条件下,济甜杂2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5.5万株/hm2,济甜杂3号为3.3万株/hm2,辽甜3号为3.3万~4.5万株/hm2;3个杂交种在最佳种植密度下不仅生物产量最高,而且倒伏率低,有利于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10.
以杂交棉新陆早43号、新陆早56号为试验材料,对其F1、F2代的产量构成因子及其对产量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的F1、F2代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新陆早36号,F2代皮棉减产幅度在4.1%~6.9%,2个杂交种都具有较强的超亲优势,并且表现在F2代中仍有显著的中亲优势,但与其F1代种相比,存在优势衰退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解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筛选优良自交系,开展育种潜力评价.[方法]测定120份甜、糯玉米自交系的农艺性状(花期、株高、穗位高)、产量性状(鲜苞穗重、鲜穗重、鲜粒重等)及品质性状(皮渣率、糖度、粗蛋白、粗淀粉、脂肪含量等).选择产量、糖度、皮渣率最优的前50%自交...  相似文献   

12.
研究6个玉米杂交种在辽宁省5个不同地点的产量表现,以对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铁12001、铁12003和铁12004在5个地点的试验结果所表现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较为突出,其中杂交组合铁12003的丰产性和稳定性最为突出,较郑单958增产。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用9份不同来源的鲜食糯玉米自交系,按照Griffi 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组配出36份杂交组合,对所获得的杂交组合产量及其主要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W6、W9、W4、W3、W1等5个糯玉米自交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组配出产量较高的杂交种后代,其中产量特殊配合力(SCA)值最大的组合是W4×W7(90.377 8);自交系W1、W3、W6、W4等4个自交系可以组配出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的杂交组合;自交系W3、W7、W9等3个自交系作为亲本组配杂交组合,易获得果穗较长、秃尖较小、行粒数较多糯玉米杂交品种;W6、W9、W1、W8等4个自交系,用作亲本组配杂交种可以较明显地提高子代百粒重,有利于高产品种的育成;自交系W4、W6、W3、W2等4个自交系作为亲本可以组配出出籽率较高的杂交种后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80 个玉米杂交种组合为研究对象,对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 研究与分析。有利于选育出产量高的玉米杂交种,促进玉米高产型品种的选育理论水平的提 高,为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高产稳产性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点试验资料,运用高稳系数法分析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C815S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构成因素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之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参试组合的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产量高稳系数与有效穗高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虽然已经80岁高龄,他却戏称自己只有“40公岁”,刚刚造入不惑之年。他并不以头上曜眼的光环为傲,仍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袁老师”。如今,他依然教不下科研工作,心系杂交水稻,心系粮食安全。2010年2月3日,在中央一号文件即将出台之际,就国家“三农”新政和粮食生产发展等问题,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湖南农业科学》杂志社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杂交油菜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6个组合在云南9个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F100D、99F089D等5个组合的平均产量与对照品种云油杂1号和花油3号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云南在进一步提高杂交油菜产量上取得了显著进展;5个组合中,以99F089D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产性最好;2000F100D的产量优势极显著,适应性好,这2个组合可在其适宜区域扩大示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将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为育种目标选育玉米新品种。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把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地方种与富含抗病、抗倒及耐旱等优良基因的PB类种质融合在一起,以此作为育种创新策略。成功选育出配合力高,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自交系‘LSC107’,与自育系‘宜99-19’杂交育成玉米新品种‘万德1号’。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高且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利用含有热带种质的优良玉米地方种质与PB类自交系进行杂交重组选育的自交系具有很高的一般高配合力和较强的适应性,组配的杂交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与2个测试种进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为高效创制高产甜玉米自交系提供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20个紫甜玉米自交系(TD01~TD20)与2个测试种[黄色甜玉米自交系(TI)和白色甜玉米自交系(T2)]进行杂交组配,采用完全随机组设计对获得的40个杂交组合(TH01~TH40)进行田间试验,以SW1011和Fancy 111为对照品种。测定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品质性状。利用Line×Tester模型在AGD-R软件中进行中亲优势度(Hm)、杂种优势度(Hb)和一般配合力(GCA)分析。【结果】紫色种皮由父本遗传,在40个杂交组合中占优势,所有测定的性状表现为中亲优势和杂种优势。大多数亲本系鲜穗收获期的Hm、Hb和GCA表现为负值,说明这些亲本系具有组配早熟杂交种的潜力。除收获期和穗粗外,其余调查性状表现出多个显性效应,证明了非加性遗传效应的重要性。具有较高GCA的杂交组合为TH05(T1×TD05)、TH31(T2×TD11)、TH20(T1×TD20)、TH33(T2×TD13)、TH34(T2×TD14)、TH16(T1×TD16)、TH08(T1×TD08)和TH25(T2×TD05)。【结论】紫色甜玉米与黄色甜玉米自交系或白色甜玉米自交系杂交,紫色性状具有显性效应,筛选出的8个品质优良杂交种及其亲本可作为培育越南商品化紫甜玉米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